一种便携式艾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2198发布日期:2019-08-07 01:4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艾灸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艾灸器。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中医治病防病的一种极好方法,如隔姜灸、附子灸、药饼灸等都能通过人体经络穴位的调整作用,促进人体气血运行,提高机体抗病祛邪能力,然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专门的携带方便的艾灸工具,往往需要使用者固定躺在某一个位置,之后将艾灸工具置于人体某一部位进行艾灸,过程中使用者不能移动,耽误使用者较多的时间,每次艾灸完,使用者会感觉比较累,没有好的艾灸感受;另外艾条放入盒子时,只是简单的放置,没有做好固定,导致艾条有时候不能燃烧充分,或者在艾灸过程中容易自己熄灭,需要拿起重新点火后再进行艾灸,使用者不能连续艾灸,降低了艾灸的作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艾灸器,不仅便于携带,随时随地进行艾灸,能给使用者带来好的体验,而且能使艾条有效固定,满足连续燃烧的要求,避免降低艾灸的作用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艾灸器,包括便携套和置于所述便携套内部的艾灸器本体,所述便携套具有便于在艾灸部位随时固定或取下,所述艾灸器本体包括设于上部的第一球部和设于下部的第一圆柱部,所述第一球部和第一圆柱部接触处通过螺纹旋拧在一起,所述第一球部顶面、所述第一圆柱部的侧壁和底面均设有若干气孔,所述第一圆柱部内部设有卡座,所述卡座包括两个具有一定间隙设置的卡柄,两卡柄对应的内侧面上均对应设有弧形凹槽,艾条置于两弧形凹槽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套包括一软垫,所述软垫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带,两连接带末端通过卡扣实现连接,所述软垫中心设有与所述第一圆柱部底面气孔相通的透气网,对应所述透气网的上方设有用于放置艾灸器本体的套筒。

所述套筒包括设于上部的第二球部和设于下部的第二圆柱部,所述第二球部和所述第二圆柱部接触处通过拉链实现不完全连接,所述第二球部顶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球部顶面相通的气孔,所述第二圆柱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圆柱部侧壁相通的气孔。

所述第一球部和第二球部顶面上的气孔覆盖面积为整个顶面的一半。

所述连接带的长度可调。

艾条置于两弧形凹槽之间时具有变形量,变形量是正常的0.7-0.9。

所述艾灸器本体采用陶瓷材料制成,该陶瓷材料富含磁性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艾灸器本体打开,将艾条置于两弧形凹槽中,艾条受到两个凹槽的挤压产生一定的变形,便于固定,艾条燃烧后,将第一球部与第一圆柱部旋拧在一起,将整个艾灸器本体放入便携套的套筒内部,通过移动艾灸器本体,将第一球部和第二球部顶面的气孔保持相通,将第一圆柱部和第二圆柱部侧壁的气孔保持相通,之后拉上拉链,将便携套置于艾灸部位,通过连接带上的卡扣固定,开始施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随时随地进行艾灸,专为出行设计、方便易携;艾灸器本体内部设置的卡座能有效固定艾条,使艾条连续稳健的燃烧,保持灸治的顺利;艾灸器本体采用陶瓷材料制成,陶瓷所特有的透气孔源源不断提供艾条焚烧所需的氧气,长时间地连续给病人以舒适、温热的刺激,并且形成高压的药物气流,通过对药物气体热度的操控,调动人体的免疫机能,让药物有效成分更加快捷高效的通达经络,增强治疗作用,采用的便携套,能够聚气防烫,使药物气体能在病灶部位、穴位聚留,提高疗效,当艾柱燃尽时,陶瓷所特有的持久保温性能,可以使施灸部位温热如初,大大增加了施灸时间和疗效;另外使用的陶瓷艾灸器本体本身硬度高,强度大,在高温状态下仍能保持高的键合强度,且热膨胀系数小,耐腐蚀性优良,具有较高的热传导性,长期以来人们多数使用金属制品作为艾灸器具,传统温灸器工艺简单,灼烫难忍,铜、铁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使用本艾灸器会有效避免和消除这些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特征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艾灸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另一视图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另一视图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圆柱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1-5中,1.卡扣,2.连接带,3.软垫,4.第二球部,5.第二圆柱部,6.气孔,7.第一球部,8.第一圆柱部,9.透气网,10.拉链,11.弧形凹槽,12.卡柄。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艾灸器,包括便携套和置于所述便携套内部的艾灸器本体,所述便携套具有便于在艾灸部位随时固定或取下的功能,所述艾灸器本体包括设于上部的第一球部7和设于下部的第一圆柱部8,所述第一球部7和第一圆柱部8接触处通过螺纹旋拧在一起,所述第一球部7顶面、所述第一圆柱部8的侧壁和底面均设有若干气孔6,所述第一圆柱部8内部设有卡座,所述卡座包括两个具有一定间隙设置的卡柄12,两卡柄12对应的内侧面上均对应设有弧形凹槽11,艾条置于两弧形凹槽11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套包括一软垫3,所述软垫3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带2,两连接带2末端通过卡扣1实现连接,所述软垫3中心设有与所述第一圆柱部8底面气孔相通的透气网9,对应所述透气网9的上方设有用于放置艾灸器本体的套筒,所述套筒包括设于上部的第二球部4和设于下部的第二圆柱部5,所述第二球部4和所述第二圆柱部5接触处通过拉链10实现不完全连接,所述第二球部4顶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球部7顶面相通的气孔6,所述第二圆柱部5设有与所述第一圆柱部8侧壁相通的气孔6。

所述第一球部7和第二球部4顶面上的气孔覆盖面积为整个顶面的一半。

艾条置于两弧形凹槽11之间时具有变形量,变形量是正常的0.7-0.9。

所述艾灸器本体采用陶瓷材料制成,该陶瓷材料富含磁性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艾灸器本体打开,将艾条置于两弧形凹槽中,艾条受到两个凹槽的挤压产生一定的变形,便于固定和燃烧的持续性,艾条燃烧后,将第一球部与第一圆柱部旋拧在一起,将整个艾灸器本体放入便携套的套筒内部,通过移动艾灸器本体,将第一球部和第二球部顶面的气孔保持相通,将第一圆柱部和第二圆柱部侧壁的气孔保持相通,之后拉上拉链,将便携套置于艾灸部位,通过连接带上的卡扣固定,开始施灸。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