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罐以及智能拔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9836发布日期:2019-12-24 21:15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附罐以及智能拔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拔罐,具体是一种便于更换吸附罐的智能拔罐。



背景技术: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气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作为一种“绿色”的物理疗法,因其安全、有效而日益受到青睐。中医认为该疗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拔毒泻热等作用,并已在临床得到一定程度认可。

由于拔罐一般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操作,使得其易用性有一定的降低。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拔罐应运而生,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6120825u等专利均有对智能拔罐的描述,智能拔罐一般是在现有罐体的基础上增加了真空泵、压力传感器、电磁阀等组件以实现传统拔罐的功能。智能拔罐一般包括上罐体和下罐体两部分,下罐体的罐口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电池和真空泵、泄压阀以及控制电路板设置在上罐体的腔内,温度、压力等传感器设置在下罐体内以便于精确采集数据。

现有技术中上罐体与下罐体是密封连接的,由于作用于不同部位时所需要下罐体的罐口的大小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设计大小不同的拔罐以实现,给使用者增加了成本且不便于智能拔罐的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吸附罐,将不同大小的吸附部配合环形弹性部实现不同大小罐口的替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附罐,设置在智能拔罐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智能拔罐底部的内壁相配合的环形弹性部以及与所述环形弹性部相连的吸附部,所述吸附部具有轴向设置的通孔。

进一步的,在所述吸附部的底部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翻边。

进一步的,在所述吸附部的顶部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弹性部限位在所述环形凹槽中,所述环形弹性部是o型密封圈。

进一步的,在所述环形弹性部的内壁设有环形的定位槽,在所述吸附部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环形定位凸台。

进一步的,在所述吸附部的顶部设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弹性部借助二次注塑工艺与所述吸附部的顶部形成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在所述吸附部顶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环形弹性部并借助连接螺母形成吸附部与环形弹性部的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在所述吸附部的通孔内限位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穿过所述环形弹性部并借助连接螺母形成吸附部与环形弹性部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拔罐,包括上罐体以及与所述上罐体相连的下罐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罐体的内腔设有上述的吸附罐。

进一步的,所述下罐体的内腔呈柱形或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吸附罐的结构实现不同罐口下与智能拔罐的连接,以便于在不同部位用于不同大小罐口的吸附罐,有效降低智能拔罐的使用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吸附罐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附罐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吸附罐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吸附罐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吸附罐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智能拔罐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是环形弹性部,1-1是定位槽,2是吸附部,2-1是通孔,2-2是翻边,2-3是定位凸台,2-4是环形凸起,2-5是连接部,3是连接螺母,4是连接套,5是上罐体,6是下罐体,6-1是内腔,6-2是限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附罐,设置在智能拔罐内,关键在于包括与智能拔罐底部的内壁相配合的环形弹性部1以及与环形弹性部1相连的吸附部2,吸附部2具有轴向设置的通孔2-1。

在吸附部2的底部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翻边2-2,以使罐口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保证吸附效果。

吸附罐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在环形弹性部1的内壁设有环形的定位槽1-1,在吸附部2上设有与定位槽1-1相配合的环形定位凸台2-3。由于环形弹性部1有一定的弹性,将环形定位凸台2-3压入定位槽1-1内即可实现吸附部2与环形弹性部1的连接和密封。

吸附罐实施例二:参见附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吸附部2的顶部外侧设有至少一道环形凹槽,环形弹性部1限位在环形凹槽中,环形弹性部1是o型密封圈。

吸附罐实施例三:参见附图3,在本实施例中在吸附部2的顶部设环形凸起2-4,环形弹性部1借助二次注塑工艺与吸附部2的顶部形成一体结构。

吸附罐实施例四:参见附图4,在本实施例采用可拆卸的结构,在吸附部2顶部设有连接部2-5,连接部2-5穿过环形弹性部1并借助连接螺母3形成吸附部2与环形弹性部1的连接结构。

吸附罐实施例五:参见附图5,在本实施例采用可拆卸的结构,在吸附部2的通孔2-1内限位有连接套4,连接套4穿过环形弹性部1并借助连接螺母3形成吸附部2与环形弹性部1的连接结构。在连接套4的底部设有限位凸台以实现与吸附部2的限位。

参见附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拔罐,包括上罐体5以及与上罐体5相连的下罐体6,在下罐体6的内腔设有上述实施例任一个的吸附罐。其中实施例二适合下罐体6的内腔6-1呈柱形的情况,其他实施例适合下罐体6的内腔6-1呈锥形的情况。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