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窦道的影像检查使用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7971发布日期:2019-06-21 23:55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窦道的影像检查使用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医疗器械及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窦道的影像检查使用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肛肠疾病及疮疡是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传统医学诊疗的优势病种。近年来,随着经直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弹性超声诊断、超声造影等技术手段的发展及直肠相关特殊核磁共振成像线圈的研发,肛周疾病及各种瘘管和窦道的影像学检查已经成为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

瘘管因为发病部位特殊、临近组织结构复杂、病灶新陈混杂,诊断难度非常大,常规临床多会采用银质探针进行粗略的长度和走行预判,以及利用美兰的染色剂进行瘘管及窦道的着色和走行分析,并据此来制定治疗计划。

经直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是目前肛肠及浅表组织窦道和瘘管检查的重要手段,但是依然存在着病灶定位、走行、范围等问题的诊断困难之处。利用超声/CT/MRT技术,即通过超声波、X线、质子磁场下振动成像,显示瘘管及窦道的走向,但任然存在无法在细微瘘管的检查中做到足够高的信噪比,无法真实显示瘘管及窦道的走行。影像引导下的定位装置可以为病灶的诊断及治疗计划的制定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市场上尚未见有可以提供给影像进行引导及定位使用的具有可调整功能的相关产品。

中国专利文献:CN200710093107.5,申请日2007.12.05,专利名称为:用于探查窦道和瘘管的新型探针。公开了一种用于探查窦道和瘘管的新型探针,包括针头和与该针头相连的针体,所述的针头和针体采用硅胶材料一体成型;在针头和针体内部沿轴线设置一条贯通的导管,该导管一端开口于针体末端,另一端开口于针头或者针体与针头连接部分的侧面;在所述针体上设置有长度刻度线,该刻度线由不能被X射线穿透的材料制成;本发明的新型探针质地柔软,弯曲度好,操作方便,便于直接获得复杂窦道和瘘管构造的具体数据,广泛应用于窦道和瘘管的诊疗工作。

中国专利文献:CN201520964573.6,申请日2015.11.27,专利名称为:一种带有图像探查功能的窦道探针。公开了一种带有图像探查功能的窦道探针,包括探查杆和安装在探查杆前端部的探查头,探查杆前端安装有摄像头,摄像头通过设置在探查杆内部的数据线与一个显示器连接。该探针具有图像探查功能,可将窦道内部的形状、图像等信息传递出来,使医生能直观地了解到窦道内部的情况,从而为对症治疗提供有效的辅助信息;利用该探针,可方便地读出当前窦道深度,使探查过程更加便捷;该探针具备掏除功能,可在探查的过程中将窦道内的异物在图像显示设备的指引下取出,增强了探针的实用性;该探针具有冲洗功能,可在对窦道进行探查完毕后进行窦道内部的消毒清洗,从而使该探针的功能丰富化、多样化,为医生提供了有力的辅助工具。

上述专利文献CN200710093107.5中的一种用于探查窦道和瘘管的新型探针,采用在针头和针体内部沿轴线设置一条贯通的导管,在所述针体上设置有长度刻度线,使得探针质地柔软,弯曲度好,操作方便,便于直接获得复杂窦道和瘘管构造的具体数据,广泛应用于窦道和瘘管的诊疗工作。而专利文献CN201520964573.6中的一种带有图像探查功能的窦道探针,采用在探查杆前端安装有摄像头,摄像头通过数据线与一个显示器连接,使得探针探查过程更加便捷,增强探针的实用性,为医生提供了有力的辅助工作。但是关于一种能够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进入瘘管及窦道的最深处,并通过影像下显示影像效果,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的走行,为诊断治疗手术提供重要指导的一种用于窦道的影像检查使用是定位装置目前则没有相关的报道。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能够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进入瘘管及窦道的最深处,并通过影像下显示影像效果,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的走行,为诊断治疗手术提供重要指导的一种用于窦道的影像检查使用是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进入瘘管及窦道的最深处,并通过影像下显示影像效果,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的走行,为诊断治疗手术提供重要指导的一种用于窦道的影像检查使用是定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窦道的影像检查使用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管体、管状中芯、内芯、手持柄;所述的管体为柔性空心结构,主体结构长15cm,前端长约0.5cm段向侧方呈15度角倾斜,顶端为卵圆形;所述的管状中芯设于管体内部;所述的管状中芯由密集螺旋钢圈结构构成,且每隔0.9cm,管状中芯中断0.1cm;所述的内芯为柔性钢丝,设于管体中最内层;所述的手持柄为叶状结构,设于管体尾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手持柄为叶状结构或椭圆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利用管体前端长0.5cm段采用向侧方呈15度角倾斜的设计,且顶端为卵圆形,通过特殊设计的可调节柔性结构,从而在影像设备引导下,便于管体的置入及进入瘘管及窦道的最深处。

2、本申请中的定位装置在进入患者瘘管及窦道的最深处,通过装置影像下的显像效果,便可清晰的显示病变部位的走行,从而为诊断治疗手术提供重要指导。

3、设于管体内部的管状中心及内芯可用于判断管体进入的深度及病变部位的深度。

4、所述的设于管体尾端的叶状手持柄用于操作者的拿持,便于在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手法,控制管体进入瘘管深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窦道的影像检查使用的定位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窦道的影像检查使用的定位装置管状中心及内芯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用于窦道的影像检查使用的定位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管体 2.管状中心

3.内芯 4.手持柄

实施例1

请参看附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窦道的影像检查使用的定位装置的平面示意图。一种用于窦道的影像检查使用的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装置为柔性管状结构,包括管体1、管状中芯2、内芯3、手持柄4;所述的管体1为柔性空心结构,主体结构长15cm,前端长约0.5cm段向侧方呈15度角倾斜,顶端为卵圆形;所述的管状中芯2设于管体1内部;所述的管状中芯2由密集螺旋钢圈结构构成,且每隔0.9cm,管状中芯2中断0.1cm;所述的内芯3为柔性钢丝,设于管体1中最内层;所述的手持柄4为叶状结构,设于管体1尾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管体1前端长0.5cm段采用向侧方呈15度角倾斜的设计,且顶端为卵圆形结构,通过特殊设计的可调节柔性结构,顺应瘘管发病部位临近组织的分支管道,从而在影像设备引导下,便于管体1的置入及进入瘘管及窦道的最深处;所述的管体1为柔性结构、管状中芯2由密集螺旋钢圈结构构成、内芯3为柔性钢丝,从而在管体1进入患者瘘管及窦道的最深处,通过装置影像下的显像效果,便可清晰的显示病变部位的走行,从而为诊断治疗手术提供重要指导;所述的设于管体1内部的管状中心2及内芯3可用于判断管体1进入的深度及病变部位的深度;所述的设于管体1尾端的叶状手持柄4用于操作者的拿持,便于在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手法,控制管体1进入瘘管深方。

实施例2

请参看附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用于窦道的影像检查使用的定位装置的平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手持柄4为椭圆状;所述的手持柄4采用椭圆状的结构,复合人体工程力学,便于握持,使用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窦道的影像检查使用的定位装置,利用管体前端长0.5cm段采用向侧方呈15度角倾斜的设计,且顶端为卵圆形,通过特殊设计的可调节柔性结构,从而在影像设备引导下,便于管体的置入及进入瘘管及窦道的最深处;本申请中的定位装置在进入患者瘘管及窦道的最深处,通过装置影像下的显像效果,便可清晰的显示病变部位的走行,从而为诊断治疗手术提供重要指导;设于管体内部的管状中心及内芯可用于判断管体进入的深度及病变部位的深度;所述的设于管体尾端的叶状手持柄用于操作者的拿持,便于在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手法,控制管体进入瘘管深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