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管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3985发布日期:2019-08-31 01:3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输液管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的输液管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管包括静脉输液管、鼻胃管、肠内营养输注管或血制品输注管等,以鼻胃管为例,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在遇到因咀嚼困难、食管术后禁食、胃肠术后禁食、昏迷不醒等患者时,通常进行鼻饲护理,进行流食喂饲。鼻胃管前端通过患者鼻孔插入胃中,后端与盛放有流食的容器相连通,通过泵将流食打入患者胃中。

目前,大多数的鼻胃管都没有设置保温结构,流食的散热速度快,食物容易变凉,一旦冷凉的食物进入到胃肠道内,容易造成患者的胃肠痉挛等现象,引起腹痛、腹泻等并发症状,不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而且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现有临床实践中,鼻胃管生产厂家在提供鼻胃管时,通常还配有几个简易加热夹,在两夹片内侧对称设置有加热条,通电后加热条对胃管进行加热。断电后停止加热,因此只能以一个温度进行加热,根本无法对温度进行监控和调温。

此外,为了防止患者误碰,加热夹一般设置在流食容器出口管上,距离患者鼻部有一定距离。当加热后的流食流入患者体内时,热量通常会散失掉一部分,导致流入患者体内的流食温度偏低,对患者胃部造成损伤。

由于加热夹缺点明显,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其他类型的胃管加热装置,如专利号为CN204563268U及专利号为CN20497246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分别公开了一种采用循环加热水和加热器对胃管进行加热的胃管加热装置,通过加热器不断的将加热水管中的循环水加热,保证鼻胃管中的流食恒温。但在实际应用时,该种装置占地面积较大,在拥挤的病房进行临床护理应用时存在随时触碰到加热器的风险,多有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对输液管中的液体进行调温加热,又能够减少占地面积和触碰风险的输液管加热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管加热装置,安装在输液管的中段和远端,对流经输液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包括安装在输液管中段的加热及控制组件以及安装在输液管远端靠近患者的温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与加热及控制组件通信连接,将探测到的温度数值实时传输给加热及控制组件。

其中,加热及控制组件呈夹子状,具有:夹本体,包括两片夹片、夹片弹簧;加热条,共两条,分别对称设置在两片夹片的内壁上,在夹本体夹到输液管上时将输液管包覆起来;信号接收器,安装在夹片内,接收温度感应器的温度数值信号;微处理器,与信号接收器连接,对温度数值信号进行处理,并生成控制信号;自动截流组件,安装其中一片夹片上,接收控制信号,并对输液管进行截流;温度设定组件,设置在夹片表面上,对加热温度进行设定;电源,与加热条、信号接收器、微处理器、自动截流组件以及温度设定组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输液管为上位概念,包括所有能够向患者体内液体的输送管,不仅仅指代狭义的静脉输液管。输液管近端和远端的划分以液体容器为参照,近端指的是靠近液体容器的部分,远端指的是靠近患者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是在目前临床常用的加热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通过在加热夹上设置信号接收器、微处理器、自动截流组件以及温度设定组件,同时在鼻胃管上增设温度感应器,实现鼻胃管内流食温度的精确控制。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管加热装置中,信号接收器、微处理器以及温度设定组件安装在同一夹片上,自动截流组件安装在另一夹片上,以保持夹本体两夹片重量间的平衡。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管加热装置中,安装自动截流组件的夹片上设置一贯穿槽,该贯穿槽位于加热条旁边并垂直贯穿夹片,自动截流组件包括设置在贯穿槽内的截流板以及与截流板连接的迷你电动缸。

在本实用新型中,自动截流组件用于在输液管内液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将输液管进行截流,防止温度异常的液体流入患者体内。在微处理器判定输液管内温度异常时,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迷你电动缸,迷你电动缸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丝杆的直线运动,带动截流板向输液管移动,将输液管截流;待微处理器判定输液管内温度恢复正常后,迷你电动缸带动截流板回归原位。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管加热装置中,温度设置组件包括安装在夹片上的显示屏以及温度设置按钮。显示屏分为两栏,一栏实时显示温度感应器探测的温度数值,另一栏显示温度设定值;温度设定按钮包括加减两个按钮,方便对温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管加热装置中,温度感应器设置有卡槽,并通过卡槽安装在输液管上,方便适用于不同的输液管。卡槽内设置有对输液管中的液体进行温度探测的温度感应芯片。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管加热装置中,信号接收器为蓝牙接收器。

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1、蓝牙技术成熟且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只需在温度感应器上安装一个蓝牙发射器,在输液管加热装置中安装一个蓝牙接收器,就能实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2、蓝牙信号为数字信号,只需选择数字微处理器就可实现信号的处理,省去了信号转换器的使用,降低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管加热装置中,夹本体上还安装有工作指示灯、电源开关以及电源指示灯。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管加热装置中,电源为带线插头。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管加热装置中,输液管包括静脉输液管、鼻胃管、肠内营养输注管或血制品输注管,均可以安装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装置。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管加热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首先,由于包括设置在输液管远端的加热及控制组件以及安装在输液管中段的温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能够实时对即将流入患者体内的液体温度进行探测,并将温度数值信号传输给加热及控制组件,确保了液体温度更适宜人体所需。

其次,由于加热及控制组件呈夹子状,其夹本体上设置有加热条、信号接收器、微处理器、自动截流组件和温度设定组件。温度设定组件能够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对温度进行设置,微处理器对信号接收器接收到的温度数值信号进行处理,在判定当前温度数值超出预设范围时,生成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发送给自动截流组件,驱动自动截流组件对输液管进行截流,防止过热或过冷的液体流入患者体内,待液体温度在预设范围内时,再控制自动截流组件回位,实现了温度设定和温度精确控制,有效避免了过冷或过热液体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能够实时确保温度适宜,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鼻胃管加热装置安装在鼻胃管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加热及控制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加热及控制组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温度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下列实施例不应看作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输液管包括静脉输液管、鼻胃管、肠内营养输注管或血制品输注管等将液体输入患者体内的管路。下以鼻胃管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输液管加热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当加热装置用于不同类型的管路时,可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进行控制程序设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鼻胃管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鼻胃管加热装置10可拆卸地安装在鼻胃管20的体外部分上,对流经鼻胃管20内的流食进行加热。鼻胃管20一端连接流食容器30出口,另一端为体内端,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孔,将鼻插入患者胃中。当患者需要进食时,流食通过泵40的泵入作用,流入患者胃内。

鼻胃管加热装置10包括加热及控制组件11以及温度感应器12两部分。加热及控制组件11安装在鼻胃管中段上,可位于泵40的上方,也可位于泵40的下方;温度感应器12安装在鼻胃管远端靠近患者处,与加热及控制组件通信连接,对即将流入体内的流食温度进行实时探测,并将探测到的温度数值实时传输给加热及控制组件11。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加热及控制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加热及控制组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加热及控制组件11呈夹子状,具有夹本体13、加热条14、信号接收器15、微处理器16、自动截流组件17、温度设定组件18、电源19、开关111、工作指示灯112以及电源指示灯113。

夹本体13包括两片夹片131以及对夹片开闭进行控制的夹片弹簧132;加热条14共两条,分别对称设置在两片夹片131的内壁上,在夹本体13夹到输液管上时将输液管包覆起来,通过其内的加热丝对流食进行加热;信号接收器15、微处理器16以及温度设定组件18安装在同一夹片上,自动截流组件17安装在另一夹片上,以保持夹本体两夹片重量间的平衡;电源19为带线插头,导线从夹片弹簧132处伸出。

如图2所示,信号接收器15和微处理器16均设置在正面夹片内部,温度设定组件18设置在该夹片表面。信号接收器15实时接收温度感应器12的温度数值信号,并将其传输给微处理器16,微处理器16根据预定程序对温度数值信号进行处理,并在判定温度数值信号超出预定阈值范围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温度设定组件18包括显示屏181以及温度设置按钮182。显示屏181分为两栏,一栏实时显示温度感应器探测的温度数值,另一栏显示温度设定值;温度设定按钮182包括加减两个按钮,方便对设定温度进行调节。

如图3所示,自动截流组件17安装在背面夹片上。该背面夹片设置一贯穿槽,该贯穿槽位于加热条旁边并垂直贯穿夹片。自动截流组件17包括设置在贯穿槽内的截流板171以及与截流板连接的迷你电动缸172。

自动截流组件17用于在流食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将鼻胃管进行截流,防止温度异常的流食流入患者体内。在微处理器判定鼻胃管内温度异常时,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迷你电动缸,迷你电动缸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丝杆的直线运动,带动截流板向鼻胃管移动,将鼻胃管截流;待微处理器判定鼻胃管内温度恢复正常后,迷你电动缸带动截流板回归原位。

此外,开关111、工作指示灯112以及电源指示灯113也安装在背面夹片上。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温度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4所示,温度感应器12设置有卡槽,并通过卡槽安装在鼻胃管上,方便安装或拆卸。卡槽上设置有温度感应芯片121,对鼻胃管内的流食进行温度感应,温度感应器内部设置有信号发射器122和电源123,表面设置有开关124和工作指示灯125。电源123为锂电池。

本实施例中,信号接收器15和信号发射器122均为蓝牙。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1、蓝牙技术成熟且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只需在温度感应器上安装一个蓝牙发射器,在输液管加热装置中安装一个蓝牙接收器,就能实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2、蓝牙信号为数字信号,只需选择数字微处理器就可实现信号的处理,省去了信号转换器的使用,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的鼻胃管加热装置的使用方法和原理如下:(1)将加热及控制组件11以及温度感应器12分别安装在鼻胃管的两端,接通电源后,打开开关,温度感应器12开始实时对即将流入患者体内的流食温度进行感应;(2)采用温度设定组件18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对温度进行设置后,微处理器16对信号接收器15接收到的温度数值信号进行处理,在判定当前温度数值超出预设范围时,生成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发送给自动截流组17,自动截流组件17中的迷你电动缸驱动截流板对输液管进行截流,防止过热或过冷的流食流入患者胃内,待液体温度在预设范围内时,再控制自动截流组件回位。

因此,本实施例实现了温度设定和温度精确控制,有效避免了过冷或过热流食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能够实时确保温度适宜,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加热及控制组件11以及温度感应器12均可从输液管上拆卸,能够重复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