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二合一脊柱钉及用于该脊柱钉的卸片钳、转换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3293发布日期:2019-08-03 16:26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新型二合一脊柱钉及用于该脊柱钉的卸片钳、转换扳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二合一脊柱钉及用于该脊柱钉的卸片钳、转换扳手。



背景技术:

当脊柱骨折或滑脱需要复位、腰椎减压后需要稳定、以增加融合率时,常需要附加内固定系统,现在经皮穿刺微创椎弓根螺钉手术系统,是通过几个钥匙般大小的孔,精准的将螺钉和连接棒置入,不需做长的切口和剥离肌肉,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对肌肉造成的破坏,具有切口小、剥离少、创伤小、出血少、美观、恢复快等优势。

现有的微创零度旋转椎弓根螺钉上钉系统一般都包括椎弓根螺钉座及安装于椎弓根螺钉座中的零度球头钉,如专利号为CN203724199U公开的一种的新型单向万向二合一椎弓根钉,然而该类椎弓根螺钉上钉系统由于结构限制,其球头部具有台阶面,该台阶面导致球头部与螺钉座的接触面较小,在旋转使用过程中球头部经常会脱出螺钉座,为手术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转换方便、能够防止松脱、使用稳定牢固的新型二合一脊柱钉及用于该脊柱钉的卸片钳、转换扳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二合一脊柱钉,包括螺钉座及安装于螺钉座中的球头钉,所述球头钉包括杆部及设于杆部顶端的球头部,球头部与螺钉座活动连接,所述螺钉座内腔还设置有能使球头部与螺钉座实现万向转动或固定的转换组件,所述转换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卡簧、压块及转换螺母,所述压块底端内壁具有与球头部相匹配的内球面,所述球头部顶端与内球面相抵靠并可沿内球面万向转动,所述压块顶端内壁具有螺纹部,且螺纹部与内球面连通,所述转换螺母通过螺纹部可沿压块内壁上下移动以实现压紧球头部或脱离球头部,所述卡簧对应设置在压块上方,卡簧与压块相卡合。

为了进一步防止球头钉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旋转,增大球头钉与压块接触面的摩擦力,所述球头部顶端开设有阶梯状的防滑齿。

为了便于工具驱动转换螺母旋转,所述转换螺母内壁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凹槽。

所述压块顶端面开设有若干凸起部,所述卡簧底端面开设有若干开口槽,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开口槽相卡合。

为了进一步防止退钉的风险,所述杆部包括靠近球头部的第一螺纹部及远离球头部的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的螺距小于第二螺纹部的螺距。

为了便于拆卸,所述螺钉座顶端可拆卸地连接有两对称设置的弧形延长片,两延长片之间形成U型让位槽。

作为优选,所述螺钉座外圆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延长片内壁设置有弧形凸起部,所述弧形凸起部与所述环形凹槽相卡合。

为了便于拆下延长片,所述延长片底端开设有可向外翻折的活动片。

针对上述延长片,为了便于将其拆卸,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特殊的卸片钳,包括驱动部、杆部、伸缩部及扩张部,所述伸缩部设置在杆部内,伸缩部可沿杆部内壁滑动,所述扩张部设置在伸缩部内,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杆部一端,驱动部与扩张部连接,驱动部可驱动扩张部沿伸缩部内壁移动,所述扩张部上设置有可向外扩张或向内收缩的推杆。

为了便于驱动转换螺母,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特殊的转换扳手,所述转换扳手包括柱状手柄部及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底端具有若干凸起部,各凸起部可与转换螺母内壁的凹槽相卡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新型二合一脊柱钉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球头钉装入螺钉座内,然后将压块压装在球头钉的球头部上,将转换螺母旋入压块内,接着压入卡簧,并使卡簧与压块卡合,防止其旋转,最后装入压棒和锁紧螺塞;

(2)当球头钉需要转换为固定模式时,通过转换扳手旋转转换螺母,使其向下移动,转换螺母逐渐将球头钉的球头部压紧,球头钉实现固定;

(3)当球头钉需要转换为万向模式时,通过转换扳手旋转转换螺母,使其向上移动,转换螺母脱出压块,球头钉即可自由旋转;

(4)固定完成后,通过卸片钳将延长片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二合一脊柱钉及用于该脊柱钉的卸片钳、转换扳手的有益效果是:该二合一脊柱钉通过特殊设计的转换组件,可实现单轴和多轴钉之间的转换,满足医生临床需求,减少医生手术时间,脊柱矫形可选用固定钉模式,锁定时可选用万向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应力集中,减少断钉风险,同时也可减少生产厂家和代理商库存压力,卸片钳及转换扳手的使用,大大方便了整个脊柱钉的拆装,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二合一脊柱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卡簧和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换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换组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延长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延长片安装在螺钉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卸片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卸片钳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换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球头钉为固定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球头钉为万向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二合一脊柱钉,包括螺钉座6及安装于螺钉座6中的球头钉,所述球头钉包括杆部7及设于杆部7顶端的球头部8,所述杆部7包括靠近球头部8的第一螺纹部71及远离球头部8的第二螺纹部72,所述第一螺纹部71的螺距小于第二螺纹部72的螺距,所述球头部8为半球状,其顶端面为水平面,球头部顶端周向开设有阶梯状的防滑齿81,球头部8的球面与螺钉座6底端内壁的球面活动连接,所述螺钉座6内腔还设置有能使球头部8与螺钉座6实现万向转动或固定的转换组件。

如图2-4所示的转换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卡簧3、压块4及转换螺母5,卡簧3、压块4及转换螺母5均为圆环状,所述压块4底端内壁具有与球头部8相匹配的内球面,球头部8顶端与内球面相抵靠并可沿内球面万向转动,压块顶端内壁具有螺纹部,且螺纹部与内球面连通,所述转换螺母5通过螺纹部可沿压块4内壁上下移动以实现压紧球头部8或脱离球头部8,转换螺母5内壁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凹槽51,所述压块4顶端面开设有两个矩形凸起部41,所述卡簧3对应设置在压块4上方,卡簧3底端面开设有若干矩形开口槽31,所述凸起部41与所述开口槽31相卡合。

如图10所示的转换扳手,所述转换扳手包括柱状手柄部9及插接部10,所述插接部10底端为圆柱状,其直径略小于转换螺母5的内径,插接部10上开设有若干凸起部弧形凸起部11,各凸起部11可与转换螺母5内壁的凹槽51相卡合,从而可以驱动其旋转。

如图5、图6所示,所述螺钉座6顶端可拆卸地连接有两对称设置的弧形延长片12,两延长片12之间配合形成圆柱状,并具有中空内腔及U型让位槽,专用工具可插入其中。所述螺钉座6外圆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延长片12内壁设置有弧形凸起部122,所述弧形凸起部122与所述环形凹槽相卡合,从而实现可拆卸。所述延长片12底端开设有可向外翻折的活动片121,当活动片121受力后,可向外翻折,从而使延长片12底端形成U型槽口。

如图7、图8所示的卸片钳,包括驱动部131、杆部132、伸缩部133及扩张部134,所述中空圆柱伸缩部133设置在中空圆柱杆部132内,伸缩部133可沿杆部132内壁滑动,所述扩张部134设置在伸缩部133内,所述驱动部131设置在杆部132一端,驱动部131与扩张部134连接,驱动部131可驱动扩张部134沿伸缩部133内壁移动,所述扩张部134上设置有可向外扩张或向内收缩的推杆135。使用时,如图9所示,将该卸片钳的插入两延长片12之间,按动驱动部131,驱动部131带动伸缩部133及扩张部134逐渐向前移动,当扩张部134移动至延长片12底端时,两推杆135不再受到伸缩部133的阻挡,由于弹簧的弹力作用向外扩张,推杆135推动活动片121向外翻转,此时推杆135即与延长片12的U型槽口相卡合,向外拉动驱动部131,即可将延长片12取出。

使用时,首先将球头钉的球头部8装入螺钉座6内,然后将压块4压装在球头钉的球头部8上,将转换螺母5旋入压块4内,接着压入卡簧3,并使卡簧3与压块4卡合,防止其旋转,最后装入压棒2和锁紧螺塞1。当球头钉需要转换为固定模式时,通过转换板手旋转转换螺母5,使其向下移动,转换螺母5与球头钉的球头部8顶端面接触,此过程中卡簧3具有防退防旋转功能,继续加压旋转转换螺母5,转换螺母5对压块4不断产生反作用力,使转换螺母5完全压死球头部8,达到固定单轴状态,如图11所示。当球头钉需要转换为万向模式时,通过转换扳手旋转转换螺母5,使其向上移动,转换螺母5脱出压块4,球头钉即可绕螺钉座6的球心轴向任意角度摆动,其摆动角度α为40°,如图12所示。最后,通过卸片钳将延长片12取出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