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动脉穿刺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3155发布日期:2019-07-13 08:40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挠动脉穿刺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挠动脉穿刺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护理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人采用直接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因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可以直观快捷地提供病人的即时血压,同时可以提供血气分析的直接采集,减少病人因病情需要而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降低医护人员实际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当采用桡动脉作穿刺点时,常因病人的手腕扭动或屈曲,使穿刺针脱管、打折、扭曲等,从而导致不能及时检测有创血压,血气分析化验时需要反复穿刺,增加病人的痛苦,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动脉留置管的有效固定成为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或潜在的一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挠动脉穿刺固定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舒适度和安全性均较高且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挠动脉穿刺针固定装置,其包括与手臂形状相吻合的臂板、与穿刺时手腕形状相吻合的呈弯曲状的腕板及与手掌形状相吻合的手板,所述臂板和所述手板分别位于所述腕板的两端,所述腕板和所述臂板上对应于穿刺点的位置开设有供穿刺针穿过的穿刺针孔。

较佳地,所述手板的形状与手掌的大鱼际及小鱼际的形状相吻合。

较佳地,所述臂板的形状与前臂的形状相吻合且长度匹配于覆盖穿刺针的留置长度。

较佳地,所述穿刺针孔为沿穿刺针方向开设的长孔,所述长孔的第一端较第二端靠近所述穿刺点,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腕板一侧,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臂板一侧。

较佳地,所述穿刺针孔的所述第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穿刺针的固定环。

较佳地,所述穿刺针孔的所述第一端设有一引入片,所述引入片的厚度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固定环滑设于所述引入片上。

较佳地,所述固定环呈C字型,C字型的所述固定环的底部闭合并设有套设于所述引入片上的开槽,C字型的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开口且开口大小匹配于待固定的穿刺针或穿刺针的正压接头。

较佳地,所述引入片的宽度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并于最小处形成对准于所述穿刺点的顶尖。

较佳地,所述臂板、所述腕板和所述手板一体成型并均由包含一硬质表层和一软性内垫的双层板材制成。

较佳地,所述引入片的材质与所述软性内垫相同并一体成型于所述软性内垫,所述硬质表层于所述穿刺针孔的所述第一端处形成与所述引入片的上表面衔接为一倾面的切口。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手板、腕板及臂板固定腕关节的弯曲形状,保持腕关节最佳体位,避免穿刺针留置管道发生弯折,减少留置中再次调整体位并再次固定穿刺针,减少病人的痛苦,也减少医师工作量;

通过在腕板和臂板上开设的穿刺针孔,便于在穿刺针穿刺完成后,借由穿刺针孔将固定装置套于手腕上,不会碰撞和影响到穿刺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挠动脉穿刺固定装置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挠动脉穿刺固定装置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挠动脉穿刺固定装置的侧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挠动脉穿刺固定装置的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挠动脉穿刺固定装置上设置固定环时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挠动脉穿刺固定装置上设置固定环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挠动脉穿刺固定装置上设置固定环时的侧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首先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挠动脉穿刺针固定装置主要由一臂板11、一腕板12和一手板13三部分构成,且该臂板11、该腕板12和该手板13一体成型,可采用透明塑料一体注塑成型。其中,臂板11的形状及大小均与患者手臂的形状及大小相吻合,尤其地,臂板11的形状与患者前臂的形状相吻合且长度匹配于覆盖穿刺针的留置长度;腕板12的形状及大小为与穿刺时患者外翻的手腕的形状及大小相吻合,呈弯曲状;手板13 的形状及大小与患者手掌的形状及大小相吻合,尤其地,手板13的形状及大小与患者手掌的大鱼际及小鱼际的形状及大小相吻合。

上述臂板11和手板13分别位于腕板12的两端,腕板12和臂板11上对应于穿刺点的位置开设有供穿刺针穿过的穿刺针孔14。穿刺针孔14为沿穿刺针方向开设的长孔,该长孔的第一端141较第二端142靠近穿刺点,第一端 141位于腕板12一侧,第二端142位于臂板11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挠动脉穿刺针固定装置在使用时,患者保持穿刺针穿刺时的姿势,完成穿刺,将挠动脉穿刺针固定装置通过预留的穿刺针孔14套设于留有穿刺针的患者的手臂上,臂板11贴合于前臂、腕板12贴合于手腕、手板13贴合于手掌的大鱼际和小鱼际部分,由于固定装置的腕板 12的弯曲形状是根据要求定制的,符合穿刺时人体手腕的应弯曲弧度,因此,可利用固定装置规范患者手腕的弯曲弧度,避免患者过弯或弯曲不到位,另外,还可以配合绑带,在安装完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后,用绑带将固定装置完全固定在患者手臂上,利用固定装置对患者手臂进行固定,防止患者手臂随意摆动而压迫穿刺针,绑带可采用魔术贴固定,便于装拆。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臂板11、腕板12和手板13均采用由包含一硬质表层和一软性内垫的双层板材制成,两层材质可采用黏胶粘贴在一起,硬质表层可采用透明塑料及高分子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硬度,起到定型作用,设置在外层,即远离患者肌肤的一侧;软性内垫可采用硅胶或其他亲肤的柔性材料制成,设于内层,即贴合患者肌肤的一侧,提高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挠动脉穿刺针固定装置通过手板、腕板及臂板固定腕关节的弯曲形状,保持腕关节最佳体位,避免穿刺针留置管道发生弯折,减少留置中再次调整体位并再次固定穿刺针,减少病人的痛苦,也减少医师工作量。通过在腕板和臂板上开设的穿刺针孔,便于在穿刺针穿刺完成后,借由穿刺针孔将固定装置套于手腕上,不会碰撞和影响到穿刺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配合图4~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挠动脉穿刺针固定装置上还设置有一固定环15,该固定环15设置在穿刺针孔14的第一端141处,用于固定穿刺针,固定环15可直接固定在穿刺针孔 14的第一端141处的臂板11上。如图4所示,该固定环15呈C字型,开口朝上且该开口大小匹配于待固定的穿刺针或穿刺针的正压接头,固定环15的材质可为医用塑料,使用时,将穿刺针或穿刺针的正压接头卡在该开口中,从而起到固定穿刺针的作用,防止穿刺针左右摇摆,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更佳地,在穿刺针孔14的第一端141设有一引入片16,该引入片16的厚度自第一端141向第二端142的方向逐渐减小,固定环15的底部开设有一开槽151,固定环15通过该开槽151套设于引入片16上并可沿引入片16移动,可以适当调整固定环15的位置,确保固定环15可以较好地卡在穿刺针或穿刺针的正压接头上。该引入片16的宽度自第一端141向第二端142逐渐减小并于最小处形成对准于穿刺点的顶尖,使得引入片16呈三角形,三角形的顶角指向穿刺针插入皮肤时的穿刺点,引入片16自身的材质可采用与上述软性内垫一样的硅胶等软性亲肤材质,但是具有一定硬度,并不会所有摇摆,完全贴合于人体皮肤,引入片16可为与软性内垫一体的结构,此时,硬质表层于穿刺针孔14的第一端141处形成与引入片16的上表面衔接为一倾面的切口,在引入片16上为套设固定环15时,引入片16的上表面具有一倾斜平面,且该倾斜平面可设置成与穿刺针的插入方向一致,这样穿刺针在穿刺时可以贴着该引入片进行穿刺,利用引入片对穿刺针的穿刺起到引导作用,提高穿刺精准度,也使穿刺更为方便。当设置固定环15时,引入片16又可作为固定环15的引导件,引入片16自身不会摆动,这样会为固定环15的移动起到了引导作用,引导固定环15向穿刺点的位置移动,直至固定环15正好可以卡住穿刺针或穿刺针的正压接头,此时固定环15被引入片 16压在人体皮肤上,固定环15也不会随意摆动,而且固定环15可以卡住穿刺针,避免穿刺针摆动,起到固定穿刺针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