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容器用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9346发布日期:2019-07-27 11:1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容器用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容器用盖。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如图7a和7b所示的第一种欧盖,和如图7c和7d所示的第二种欧盖,该两种欧盖均需由一个PP(聚丙烯)/PE(聚乙烯)盖体2、一个PP/PE内压盖14、一个橡胶垫4.1三个零件装配而成,这三个零件又需要分别配套相应的生产设备、工艺与组装设备才能生产,正所谓工序繁多、复杂,合格率低,设备投入多,占地面积大,资源浪费,PP/PE盖体2、一个PP/PE内压盖14与橡胶垫4.1在分别生产加工出单个产品后,PP/PE盖体2、一个PP/PE内压盖14与橡胶垫4.1需要先进行做一次组盖工序,组合完的组合欧盖第二次再与输液瓶组合,这一套组合欧盖在材料的重量、配套的设备、产品的生产运行上投入了很大成本,在产品最终完成需要经过多次生产工序的操作,每个操作都有一定的次品率,因此目前组合欧盖产品不但合格率低,而且还存在着多次污染的风险;其次,组合欧盖在临床使用中经常出现橡胶垫被树脂针刺入输液容器内现象(简称内陷)。此外,在胶塞上还是使用橡胶材料,橡胶材料制成的产品在多次针刺过程中容易产生落屑现象,所产生的橡胶落屑将直接掉进药水,存在着橡胶落屑随药水流入人体的危险。

现有的热塑性弹性体(TPE)盖可以改善落屑现象,其包括PP/PE盖体以及TPE本体,PP/PE盖体内腔由隔液膜分隔为上下连成一体的上腔体和下腔体,TPE本体置于所述上腔体内,并与所述隔液膜和所述上腔体的内侧壁紧密贴合连成一体,PP/PE盖体以及TPE本体在多物料双色注塑机上一次加工成型形成一体结构。然而,其存在所需穿刺力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容器用盖,该输液容器用盖能够避免内陷问题,也能降低穿刺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容器用盖,其特征在于,包括PP/PE本体和TPE本体,所述的PP/PE本体包括PP/PE盖体以及形成于所述的PP/PE盖体的内腔中的用于承托TPE本体的支撑板,TPE本体位于PP/PE盖体的内腔中并位于支撑板上侧,所述的支撑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输液通孔。

优选地,所述的输液通孔允许树脂针的针尖穿过,使得输液容器内的液体能够经树脂针流出。

优选地,所述的PP/PE盖体和支撑板一体成型,PP/PE本体和TPE本体一次注塑成型,二者紧密粘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的TPE本体与支撑板以及PP/PE盖体的内侧壁紧密贴合连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的TPE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医用级硅油涂层。

优选地,所述的PP/PE盖体上设有可撕贴膜、易折式压盖或拉环式压盖;所述的拉环式压盖包括压盖本体以及与压盖本体连接的拉环;所述的易折式压盖包括压盖本体,压盖本体上设有允许树脂针穿过的输液孔,压盖本体的输液孔中设有易折扳手,易折扳手与压盖本体连为一体,易折扳手与压盖本体能够借助于外力互相分离,进而露出输液孔。

更优选地,所述的PP/PE盖体的上侧设有用于与可撕贴膜、易折式压盖或拉环式压盖连接的环状凸起,环状凸起上不设置医用级硅油涂层。

更优选地,所述的拉环式压盖包括置于TPE本体上侧的压盖本体,压盖本体的边缘和中部能够借助于外力而分离,压盖本体的中部连接拉环,当压盖本体的边缘和中部分离时,压盖本体的边缘保留在TPE本体上侧。

优选地,所述的PP/PE盖体为圆筒状或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部为圆筒状,而上部为椭圆状或8字状。

优选地,所述的TPE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凹槽,该凹槽位于输液通孔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的PP/PE盖体的下端设有焊接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容器用盖在盖体中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输液通孔,一方面增加了PP/PE盖体与TPE本体的粘合接触面,增加了粘合力;另一方面,当当树脂针穿刺TPE本体时,增加了树脂针前进阻力,使树脂针容易刺穿TPE本体,同时,阻止了TPE本体因树脂针穿刺而造成的内陷问题。

2、本实用新型在TPE本体上喷涂了医用级硅油,改善了产品应干燥而产生的不美观现象,杜绝了相互碰擦所产生的微粒,减轻了树脂针穿刺的力量,减少了树脂针穿刺落屑的数量。

3、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输液包装的使用性能和效果的前提下,节约了资源,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合格率。采用使PP/PE本体与TPE本体在一台多物料双色注塑机上一次加工成型,之后再通过贴膜(或压盖)完成整个生产过程,由于操作步骤的减少,大大降低了操作过程中污染风险,提高了合格率;本实用新型在原欧盖的基础上取缔了PP内压盖,减轻了整体重量,降低了原料的消耗,同时减轻了多次针刺产生的落屑现象,有效的防止了落屑流入人体的危险。

4、本实用新型在生产上投入设备少,降低了原料重量,减少生产步骤,提高了产品合格率,节约了土地、电、水等各方面的能源;大大降低了药品的包装成本,提高了药品的安全性能,节约了国家资源。

附图说明

图1a为实施例1中输液容器用盖的爆炸图;

图1b为实施例1中输液容器用盖的俯视图;

图1c为实施例1中输液容器用盖的剖视图;

图1d为实施例1中输液容器用盖的剖视图;

图1e为实施例1中输液容器用盖的仰视图。

图2a为实施例2中输液容器用盖的爆炸图;

图2b为实施例2中输液容器用盖的俯视图;

图2c为实施例2中输液容器用盖的剖视图;

图2d为实施例2中输液容器用盖的剖视图;

图2e为实施例2中输液容器用盖的仰视图。

图3a为实施例3中输液容器用盖的爆炸图;

图3b为实施例3中输液容器用盖的俯视图;

图3c为实施例3中输液容器用盖的剖视图;

图3d为实施例3中输液容器用盖的剖视图;

图3e为实施例3中输液容器用盖的仰视图。

图4a为实施例4中输液容器用盖的爆炸图;

图4b为实施例4中输液容器用盖的俯视图;

图4c为实施例4中输液容器用盖的剖视图;

图4d为实施例4中输液容器用盖的剖视图;

图4e为实施例4中输液容器用盖的仰视图。

图4f为实施例4中输液容器用盖的穿刺示意图。

图5a为实施例5中输液容器用盖的爆炸图;

图5b为实施例5中输液容器用盖的俯视图;

图5c为实施例5中输液容器用盖的剖视图;

图5d为实施例5中输液容器用盖的剖视图;

图5e为实施例5中输液容器用盖的仰视图。

图6a为实施例6中输液容器用盖的爆炸图;

图6b为实施例6中输液容器用盖的俯视图;

图6c为实施例6中输液容器用盖的剖视图;

图6d为实施例6中输液容器用盖的剖视图;

图6e为实施例6中输液容器用盖的仰视图。

图6f为实施例6中输液容器用盖的穿刺示意图。

图7a为现有第一种欧盖的爆炸图;

图7b为现有第一种欧盖的剖视图;

图7c为现有第二种欧盖的爆炸图;

图7d为现有第二种欧盖的剖视图。

图中,1、可撕贴膜;2、PP/PE盖体;3、凹槽;4、热塑性弹性体(TPE)本体;5、输液通孔;6、焊接加强筋;7、易折式压盖;8、拉环式压盖;9、焊接筋;10、拉环;11、易折扳手;12、支撑板;13、树脂针;C面:硅油喷涂面;4.1橡胶垫片;14.PP/PE内压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a-1e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盖,包括PP/PE本体和TPE本体4,所述的PP/PE本体包括PP/PE盖体2以及形成于所述的PP/PE盖体2的内腔中的用于承托TPE本体4的支撑板12,所述的PP/PE盖体2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部为圆筒状,而上部为椭圆状。TPE本体4位于PP/PE盖体2的内腔中并位于支撑板12上侧,所述的支撑板12上设有2个输液通孔5。所述的输液通孔5允许树脂针13的针尖穿过,使得输液容器内的液体能够经树脂针13流出。所述的PP/PE盖体2和支撑板12一体成型,PP/PE本体和TPE本体4一次注塑成型,二者紧密粘合在一起。TPE本体4与支撑板12以及PP/PE盖体2的内侧壁紧密贴合连成一体。

所述的TPE本体4的上表面(C面)设有医用级硅油涂层。C面为TPE本体4的工作面,C面通过工艺喷涂了医用级硅油,改善了产品因干燥而产生的不美观现象,杜绝了相互碰擦所产生的微粒,减轻了树脂针13穿刺的力量,减少了树脂针13穿刺落屑的数量。

所述的PP/PE盖体2上设有可撕贴膜1。所述的PP/PE盖体2的上侧设有用于与可撕贴膜、易折式压盖或拉环式压盖连接的环状凸起(即焊接筋9),环状凸起上不设置医用级硅油涂层。该可撕贴膜1与环状凸起固定连接,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灰尘、细菌等污染C面(使用过程中需先用撕开贴膜)。焊接筋9可通过热熔方式与可撕贴膜1焊接。

TPE本体4的上表面设有凹槽3,该凹槽3位于输液通孔5的上方。凹槽3用于指引树脂针13穿刺定位;由于凹槽3的设置,TPE本体4的厚度可适当增加,进而增加了TPE本体4的回弹性,解决了拔针漏液问题。

所述的PP/PE盖体的下端设有焊接加强筋6,以增大PP/PE盖体2与输液容器如塑料瓶的焊接面,焊接更牢固;同时可优化模具以利于脱模,提高成品率。

制作时,用模具在多物料双色注塑机上一次注塑成型出PP/PE本体和TPE本体4,PP/PE本体和TPE本体4紧密粘合在一起。在贴膜机(或组装机)上喷涂医用级硅油在TPE本体4上的C面,后将可撕贴膜1用热融贴在PP/PE盖体2的顶面进行封装。

使用时,首先将可撕贴膜1撕掉,将树脂针13从凹槽3处穿入,从输液通孔5中穿出,以使得输液容器内的液体能够经树脂针13流出。

实施例2

如图2a-2e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盖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可撕贴膜1替换为拉环式压盖8,所述的拉环式压盖8。

所述的拉环式压盖8包括置于TPE本体4上侧的压盖本体,压盖本体的边缘和中部能够借助于外力而分离,压盖本体的中部连接拉环10,当压盖本体的边缘和中部分离时,压盖本体的边缘保留在TPE本体4上侧。

制作时,用模具在多物料双色注塑机上一次注塑成型出PP/PE本体和TPE本体4,PP/PE本体和TPE本体4紧密粘合在一起,同时用单色模具与单色注塑机一次注塑成型出拉环式压盖8。在贴膜机(或组装机)上喷涂医用级硅油在TPE本体4上的C面,后将拉环式压盖8用热融贴在PP/PE盖体2的顶面进行封装。

制作时,先多物料双色注塑模具在多物料双色注塑机上一次注塑成型出弹性体本体4和多物料双色欧盖本体2,二者紧密粘合在一起,同时用单色模具与单色注塑机一次注塑成型出拉环式压盖8。在组装机上首先通过组装机喷涂医用级硅油在弹性体本体3上的C面,后将拉环式压盖8用热融方式贴在多物料双色欧盖本体2的顶面进行封装。

使用时,先用拉环10拉开压盖本体的中部,压盖本体的边缘保留在TPE本体4上侧,将TPE本体4压住,避免树脂针13拔出TPE本体4时将TPE本体4带出造成漏液。同时,拉环式压盖8可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灰尘、细菌等污染TPE本体4的C面(使用过程中需先用拉开拉环10)。

实施例3

如图3a-3e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盖类似于实施例2,区别在于,将拉环式压盖8替换为易折式压盖7;所述的易折式压盖7包括压盖本体,压盖本体上设有允许树脂针穿过的输液孔,压盖本体的输液孔中设有易折扳手11,易折扳手11与压盖本体连为一体,易折扳手11与压盖本体能够借助于外力互相分离,进而露出输液孔。

使用时,先扳开易折扳手11露出输液孔,压盖本体保留在TPE本体4上侧,将TPE本体4压住,避免树脂针13拔出TPE本体4时将TPE本体4带出造成漏液。同时,易折式压盖7可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灰尘、细菌等污染TPE本体4的C面(使用过程中需先用扳开易折扳手11)。

实施例4

如图4a-4f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盖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PP/PE盖体2为圆筒状。

实施例5

如图5a-5e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盖类似于实施例2,区别在于,所述的PP/PE盖体2为圆筒状。

实施例6

如图6a-6f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盖类似于实施例3,区别在于,所述的PP/PE盖体2为圆筒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