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动泵和用于禽类的疫苗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3039发布日期:2019-10-08 20:3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蠕动泵和用于禽类的疫苗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禽类养殖设备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蠕动泵,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安装有该蠕动泵的用于禽类疫苗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蠕动泵因其自身特点,具有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化工、医药等行业内。蠕动泵是通过对泵内弹性软管交替进行挤压和释放的方式来输送介质。由于物料在泵体内只经过弹性软管,而弹性软管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具有非常良好的密封性能。因此对泵体的密封性能要求不高,非常适合用于输送敏感性的,粘稠的、强腐蚀性的介质。但现有的蠕动泵结构较为复杂,维护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蠕动泵,以能够使蠕动泵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蠕动泵,以构成对物料的输送,其包括:

基体;

弹性软管,穿设于构造在所述基体上的贯通孔内,所述弹性软管的两端分别形成进料端和出料端;

开关机构,设于所述基体上,所述开关机构包括分别靠近所述进料端和所述出料端布置的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且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可择一挤压所述弹性软管而构成所述弹性软管在所述进料端或所述出料端的闭塞;

动力机构,设于所述基体上,并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之间、并可往复动作的动作端;且对应所述进料端闭塞,所述动作端可挤压所述弹性软管而使所述物料经所述出料端流出,对应所述出料端闭塞,所述动作端与所述弹性软管脱离,所述弹性软管可因恢复而从所述进料端吸入所述物料。

进一步的,于所述进料端和所述出料端内分别穿设有双通接头,且各所述双通接头卡置于所述基体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基体上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滑动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一活塞以及固设于所述第一活塞上的第一压块,且所述第一活塞可由外部气体压力驱动而带动所述第一压块构成对所述弹性软管的挤压。

进一步的,于所述贯通孔内壁,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压块、位于所述弹性软管的另一侧,构造有外凸于所述贯通孔内壁的加强块。

进一步的,于所述基体上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滑动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第二活塞、固设于所述第二活塞上的第二压块,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活塞向构成对所述弹性软管挤压得方向滑动的第二弹性件,且所述第二活塞可因外部气体压力驱动而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以构成所述第二压块与所述弹性软管的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滑动穿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作为动作端的第三压块,与所述第三压块固连并滑动穿设于所述基体上的推杆,以及驱动所述第三压块向脱离所述弹性软管方向滑动的第三弹性件,且所述推杆可由外部气体压力驱动而带动所述第三压块构成对所述弹性软管的挤压。

进一步的,于所述贯通孔内,且相对于所述第三压块、位于所述弹性软管的另一侧,构造有外凸于所述贯通孔内壁的限位块。

进一步的,于所述基体上表面形成有凹槽,所述弹性软管布置于所述凹槽内,并于所述基体上表面固连有密封板。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软管为平行、间隔布置在所述基体上的多个。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蠕动泵,通过设置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分别对弹性软管进行挤压构成弹性软管的闭塞,使弹性软管只能单侧流通,配合动力机构的挤压和弹性软管自身的恢复,完成蠕动泵的吸料和排料,结构简单,便于布置。

(2)双通接头方便与外部设备连接。

(3)通过气体压力控制第一开关单元,由于无电气元件,可直接冲洗。

(4)加强块的设置便于第一压块对弹性软管的挤压,而使弹性软管闭塞。

(5)由于第二开关单元处需要长期保持关闭状态,因此,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使第二压块保持对弹性软管的挤压,而非采用气体压力对弹性软管保持挤压较为节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禽类的疫苗注射装置,其包括注射针,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蠕动泵,所述蠕动泵的出料端与所述注射针经输送管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禽类的疫苗注射装置具有与上述蠕动泵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蠕动泵的输送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蠕动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图2中E-E处的剖视图;

图4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体,101-第一腔体,102-第一连通孔,103-第二腔体,104-第三腔体,11-加强块,12-本体,13-盖体,14-限位块,2-弹性软管,21-进料端,22-出料端,23-双通接头,231-凸环,31-第一开关单元,311-第一活塞,312-第一压块,313-密封圈,32-第二开关单元,321-第二活塞,322-第二压块,323-第二弹性件,324-固定块,4-动力机构,41-动作端,42-推杆,421-凸缘,433-第三弹性件,5-密封板,6-把手,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蠕动泵,以构成对物料的输送,如图1至图4所示,该蠕动泵包括基体1,穿设于构造在基体1上的贯通孔内的弹性软管2,该弹性软管2的两端分别构成了进料端21和出料端22。该蠕动泵还包括设于基体1上的开关机构,该开关机构包括分别靠近进料端21和出料端22布置的第一开关单元31和第二开关单元32,且第一开关单元31以及第二开关单元32可择一挤压弹性软管2而构成进料端21或出料端22的闭塞。除此之外,该蠕动泵还包括设于基体1上的动力机构4,动力机构4具有位于第一开关单元31和第二开关单元32之间,并可往复动作的动作端41。该动作端41可在进料端21闭塞时,挤压弹性软管2而使弹性软管2内的物料从出料端22流出,并在出料端22闭塞时,与弹性软管2脱离,使弹性软管2因弹性而恢复以可由进料端21吸入物料。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基体1大致呈方形,方便其它零部件在其上的布置。用于穿设弹性软管2的贯通孔可以直接设置在基体1内部,但贯通孔设置在基体1内部不利于弹性软管2的安装及布置。为此,本实施例中,在基体1的上表面形成有凹槽,该凹槽与固定连接在基体1上的密封板5构成了上述穿设弹性软管2的贯通孔。以在蠕动泵装配时可先将弹性软管2在凹槽内布置完成后再固定密封板5。

弹性软管2可采用现有技术,对其挤压时可将其内部液体排空,而挤压力消失后,弹性软管2因自身弹性快速恢复,在此对其不再详述。为了便于弹性软管2分别与外部的供料装置以及用料装置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在该弹性软管2的两端,即与供料装置连接的进料端21,以及与用料装置连接的出料端22均设置有双通接头23。且为了对各双通接头23进行较好的固定,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环各双通接头23外圆周的中部形成有直径大于双通接头23的凸环231,并在基体1和密封板5上形成有卡置凸环231的凹槽。通过将凸环231卡置在凹槽内的固定方式,可提高各双通接头23安装的牢固性,以及双通接头23在该蠕动泵工作时的稳定性。

为了能够挤压弹性软管2而使进料端21闭塞,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基体1上形成有第一腔体101,而第一开关单元31具体包括滑动设于第一腔体101内的第一活塞311,以及固设于第一活塞311上的第一压块312。第一活塞311可由外部气体压力推动而带动第一压块312上移,使第一压块312能够挤压弹性软管2而构成进料端21的闭塞。外部气体对第一活塞311的压力消失时,第一活塞311因重力而下滑,使第一压块312与弹性软管2脱离,弹性软管2因自身恢复而使进料端21重新导通。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贯通孔的内壁上,且相对于第一压块312、在弹性软管2的另一侧,构造有外凸于贯通孔的加强块11。第一压块312上移挤压弹性软管2时,将弹性软管2挤压在加强块11上,相比于将弹性软管2挤压在贯通孔内壁上,因为加强块11与弹性软管2具有较小的接触面积,能对弹性软管2提供较大的压强,从而提供更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为使第一活塞311能够在第一腔体101内安装,基体1分为位于下方的本体12,以及盖设于本体12上的盖体13,第一腔体101构造在本体12上。第一腔体101呈圆柱状,第一活塞311同心并穿设在第一腔体101内,在本体12底部构造有与外部压缩气体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02,外部压缩气体由第一连通孔102进入第一腔体101内推动第一活塞311,为了提高第一活塞311与第一腔体101之间的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活塞311的外圆周上还箍设由密封圈313。

第二开关单元32的结构如图4所示,在基体1上形成有第二腔体103,第二开关单元32具体包括滑动设于第二腔体103内的第二活塞321,固设于第二活塞321上的第二压块322,以及驱动第二活塞321向挤压弹性软管2方向移动的第二弹性件323。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件323为弹簧。第二活塞321可因外部气体压力推动而压缩第二弹性件323以构成第二压块322与弹性软管2的脱离。通过上述设置可知,第二压块322由第二弹性件323驱动而保持对弹性软管2的挤压,即保持出料端22的闭塞。在需要出料端22导通时再由气体压力带动第二活塞321下移,使第二压块322与弹性软管2脱离,弹性软管2恢复而构成出料端22导通。当然,第二开关单元32也可设置成与第一开关单元31相同,但由于该蠕动泵不工作时需要出料端22保持闭塞,以防止泄露,而第一开关单元31挤压弹性软管2需要保持通气状态,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而进料端21在不工作时也无需保持闭塞,采用第一开关单元31的结构较为简单。

更具体的,为了使气体压力能推动第二活塞321下移,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盖体13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24,该固定块324外凸于盖体13的部分穿设于第二腔体103内,并在该固定块324上设有过孔。第二活塞321滑动设于第二腔体103内,并位于固定块324的下方,且在该第二活塞321上设有穿设于过孔内的安装端。第二压块322固定在安装端上,并可随第二活塞321上下滑动。在固定块324和第二腔体103的内壁之间,第二活塞321和第二腔体103内壁之间以及安装端和过孔内壁之间均密封设置。在第二活塞321的底部设置有盲孔,第二弹性件323装设在盲孔内,以可向上推动第二活塞321,而构成第二压块322对弹性软管2的挤压。向第二活塞321和压块之间充入高压气体时,第二活塞321会压缩第二弹性件323使第二压块322与弹性软管2脱离。为了便于第二弹性件323的安装,本实施例中,本体12为分体式设置。且相对于第二压块322,在贯通孔内壁上设有同样的加强块11,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设置,弹性软管2的进料端21和出料端22可控制的导通和闭塞。当弹性软管2的进料端21闭塞,而出料端22导通时,通过挤压第一压块312和第二压块322之间的弹性软管2,可使该处存储的物料由出料端22流出。再控制进料端21导通,出料端22闭塞,并停止挤压该处弹性软管2,弹性软管2可因自身弹性快速恢复,而从吸料端吸入物料。然后再次执行出料动作,以此循环往复。

本实施例中由动力机构4完成对第一压块312和第二压块322之间的弹性软管2的挤压,以完成上述的出料和吸料动作。动力机构4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滑动穿设于基体1上、并作为动作端41的第三压块,与第三压块固连并穿设于基体1上的推杆42,以及驱动第三压块向脱离弹性软管2方向滑动的第三弹性件433,本实施例中,该第三弹性件433为弹簧。推杆42可由外部气体压力驱动而带动第三压块构成对弹性软管2的挤压。

而更具体的,第三弹性件433驱动第三压块向脱离弹性软管2方向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本体12上形成有直径大于推杆42的第三腔体104,并在推杆42末端构成有与第三腔体104构成间隙配合的凸缘421,第三弹性件433套设在推杆42上,并抵置在第三腔体104顶部和凸缘421之间。凸缘421和第三腔体104之间密封连接,以在凸缘421底部冲入高压气体时,驱动推杆42上移构成第三压块对弹性软管2的挤压,而在气体压力消失时,由第三弹性件433驱动第三压块快速下移,使弹性软管2能够快速恢复。

在贯通孔的内壁上,且相对于第三压块、在弹性软管2的另一侧构造有限位块14,该限位块14具有与上述加强块11大致相同的作用。不同的是,限位块14是为了该处弹性软管2内的物料能够完全的排出,而非闭塞。除了上述作用外,该限位块14还可通过设置不同尺寸,限制弹性软管2恢复的容积,即限制弹性软管2每次由进料端21恢复吸入的物料,也即改变蠕动泵每次排出的物料的量。从而对该容积泵输出的物料进行精确的定量控制。因为该限位块14设置在密封板5上,对限位块14尺寸的调整可通过更换密封板5进行,因此可方便的进行精确的调节。

为了便于该蠕动泵的搬运,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密封板5的顶部还设置有把手6。

上述的设置构成了具有单条弹性软管2的蠕动泵,但使用该蠕动泵的设备可能有多个工位同时工作,若每个工位均配备单独的蠕动泵较为浪费。本实施例中的弹性软管2除可为一条外,还可以为多条,比如两条,三条或四条及以上。如图3所示,当弹性软管2为多条时,对应各弹性软管2布置的各第一开关单元31共用同一个位于基体1中部的第一活塞311,而对应各弹性软管2布置的第一压块312经横跨各弹性软管2的连接杆7连接在第一活塞311上。由第一活塞311同时构成各弹性软管2进料端21的导通或闭塞。第二开关单元32采用与第一开关单元31相同的方式设置,在此不再赘述。对应各弹性软管2的动力机构4则为独立设置。因为各动力机构4独立设置,因此各弹性软管2可选择性的工作。当然,若多条弹性软管2需要同时工作时,因为进料端21和出料端22的闭塞和导通是同步的,其工作节拍需要相同,即需要同时排料或吸料。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禽类的疫苗注射装置,其包括注射针,还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蠕动泵,且该蠕动泵的出料端经输送管路与注射针连接。

在对禽类进行注射时,由外部操作人员或自动化设备将注射针扎入禽类体内,该蠕动泵通过输送管路和注射针将疫苗定量的主入禽类体内,完成对禽类的注射。由于该蠕动泵对每次输送的物料能够精确定量调整,因此对注入禽类体内的疫苗量可较为方便的精确控制。该用于禽类的疫苗注射装置易于使用,并能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