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0815发布日期:2019-09-06 20:1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



背景技术:

医药大输液是制药行业的重要品种之一,大输液制品按照其包装材料通常分为三大类:玻瓶、塑瓶和软袋。传统的玻璃瓶由于其质量重、易破损、不便携带和环境污染大等缺点,塑瓶及软袋的出现则弥补了玻璃瓶的这些缺点,且还具备可以有效回收利用的优点,因此,大输液制品包装的塑料化成为了主流趋势,比如,在美国的使用比例高达90%,欧洲为70%,印度也达到50%以上。在国内,基于全面推行医保和加强社区医疗建设的政策,大输液作为临床常用的基础用药,大输液产品使用量必将逐步提高,预计市场容量将达到年需约80亿瓶(袋),基本达到目前发达国家输液使用水平,从而,使用更安全更环保的塑瓶和软袋输液包装将是推广全民医疗的趋势所在。

大输液塑瓶包装通常由瓶体、组合盖等两部分组成,软袋包装则由软袋、接口、组合盖等三部分组成,而常用的组合盖则又由外盖、内盖、胶垫等三个零件组成。对于胶垫,目前国内大多采用橡胶作为原料,但由于橡胶容易产生针刺落屑的弊端,因而,国外一些企业逐渐在推出弹性体材料的胶塞胶垫,如美国GLS公司的药用TPE胶垫;日本大冢TPE系列胶垫;美国WEST公司的热塑性弹性体输液胶塞等,因而,热塑性弹性体被称为“第三代合成橡胶”,简称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运用在医药包装行业,尤显其特有的无尘、无落屑、无毒、耐一般化学品的特性,所以目前,国内相关科研究所、医药包材企业也在积极展开药用TPE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是一个软袋需要配一个接口和一套组合盖,一套组合盖需由一个PP外盖1-1、一个PP内盖1-3、一个橡胶垫1-2三个零件装配而成,这三个零件又需要分别配套相应的生产设备、工艺与组装设备才能生产,缺点是工序繁多、复杂,合格率低,设备投入多,占地面积大,资源浪费。

在用注塑成型分别加工出零件PP外盖1-1、PP内盖1-3和接口1-4后,用硫化成型加工出橡胶垫1-2;橡胶垫1-2的生产工序为:配料→密炼→混炼→压延→裁片→硫化→挑拣→冲切→预清洗→抽提硫→清洗→包装,工序繁多、复杂,合格率低,设备投入多,占地面积大,资源浪费,而且对环境污染也大。在分别生产加工出单个产品后,PP外盖1-1、PP内盖1-3与橡胶垫1-2需要先做一次组盖工序,先将橡胶垫1-2压入PP外盖1-1中,再将PP内盖1-3压入PP外盖1-1中,组装成组合盖,组合完的组合盖再与输液瓶组合,将接口1-4与加好药水的输液软袋7熔接,组成带接口的软袋;最后将组合盖与带接口的软袋熔接在一起而成。这一套组合盖在材料的重量、配套的设备、产品的生产运行上投入了很大成本,在产品最终完成需要经过多次生产工序的操作,每个操作都有一定的次品率,因此目前组合盖产品不但合格率低,而且还存在着多次污染的风险;其次在胶塞上还是使用橡胶材料,橡胶材料制成的产品在多次针刺过程中容易产生落屑现象,所产生的橡胶落屑将直接掉进药水,存在着橡胶落屑随药水流入人体的危险。组合盖在临床使用中经常出现橡胶垫被树脂针刺入输液容器内现象,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以避免污染,提高使用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盖体和热塑性弹性体胶垫,塑料盖体呈中空结构,其内腔由隔液膜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置于上腔体内,塑料盖体下端为用于与输液软袋连接的接口。

优选地,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被构造成具有至少一个加厚的部分;和/或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下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被针刺形成针孔,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下表面针孔的周围受到来自输液软袋内药液的压力时,能够向针孔聚拢,从而使热塑性弹性体胶垫上的针孔闭合;和/或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下表面的中部比下表面的边缘更低。

优选地,所述的加厚的部分位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中部,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中部比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边缘厚。

优选地,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下部被构造成整体或中部呈倒置的圆台形、圆柱形、以及球缺形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下表面的整体或中部为球冠形。

优选地,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下表面的中部或整体为纵截面为圆弧形的曲面,该圆弧对应的圆心位于该曲面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热塑性弹性体胶垫与所述上腔体的内侧壁和所述隔液膜上表面贴合连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的塑料盖体和热塑性弹性体胶垫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上表面为平面。

优选地,所述塑料盖体的上侧设有可撕贴膜、拉环式压盖、扳手式压盖或单折式压盖;所述的拉环式压盖包括压盖本体以及与压盖本体连接的拉环;所述的扳手式压盖包括压盖本体,压盖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允许树脂针穿过的输液孔,压盖本体的输液孔中设有易折扳手,易折扳手与压盖本体连为一体,易折扳手与压盖本体能够借助于外力互相分离,进而露出输液孔;所述的单折式压盖包括压盖本体,压盖本体上设有允许树脂针穿过的输液孔,压盖本体的输液孔中设有把手,把手与压盖本体连为一体,把手与压盖本体能够借助于外力互相分离,进而露出输液孔。

更优选地,所述的拉环式压盖包括置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上侧的压盖本体,压盖本体的边缘和中部能够借助于外力而分离,压盖本体的中部连接拉环,当压盖本体的边缘和中部分离时,压盖本体的边缘保留在热塑性弹性体胶垫上侧。

优选地,所述的隔液膜为平面、上凹曲面或下凸曲面。

优选地,所述的上腔体的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类椭圆形。

优选地,所述的塑料盖体的外侧壁的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类椭圆形。

优选地,所述的塑料盖体的内侧壁中设有加强筋,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外侧壁设有筋槽,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筋槽中。

优选地,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形成针刺孔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上表面中部喷有硅油。

优选地,所述的塑料盖体和热塑性弹性体胶垫采用双色成型技术一次注塑成型。

优选地,所述的下腔体的底端为导液管,用于将输液软袋中的液体导流入下腔体内。

更优选地,所述的导液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导液管的侧壁倾斜设置,使得输液软袋内液体能流干净,输液软袋内不残留液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为热塑性弹性体胶垫、塑料盖体、接口、隔液膜以及贴膜(或拉环)的五合一结构,能够避免污染,提高使用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体具有至少一个加厚的部分,提高了局部回弹效果,使得树脂针在热塑性弹性体胶垫上的穿孔闭合时间缩短,当树脂针拔出热塑性弹性体胶垫后瞬间闭合,阻止了漏液现象。

3、本实用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下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被针刺形成针孔,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下表面针孔的周围受到来自输液软袋内药液的压力时,能够向针孔聚拢,从而使热塑性弹性体胶垫上的针孔闭合,本实用新型的隔液膜正常情况下与热塑性弹性体(TPE)本体是粘合在一起的,当树脂针刺破热塑性弹性体本体与隔液膜后,树脂针与热塑性弹性体本体是抱紧在一起的,当输液结束拔出树脂针时,初始热塑性弹性体本体与树脂针会同时向外运动一段距离,树脂针退出隔液膜层后,热塑性弹性体本体与隔液膜分离;拔出刺入热塑性弹性体胶垫中树脂针时,热塑性弹性体胶垫受容器内剩余液体压力作用下向下挤压,促使热塑性弹性体胶垫上的针孔迅速闭合,封住药水,避免拔针漏液。

4、本实用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下表面的中部比下表面的边缘更低,在输液时输液软袋倒置,由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上的树脂针孔位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下表面的中部,输液输尽时,热塑性弹性体胶垫上的树脂针孔最先露出液面,也可避免拔针漏液。

5、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的C面喷涂了医用级硅油,当树脂针刺热塑性弹性体胶垫时,由于C面硅油作用,会轻松刺穿热塑性弹性体胶垫,减轻了刺穿力,而且不会有回针现象。热塑性弹性体胶垫在硅油的作用下,减少了刺穿过程中的针刺落屑。

6、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原有软袋包装中的接口结构,采用双色成型技术,将接口本体和胶垫通过一次注塑成型而成,构成新型接口一体盖,再外加贴膜,从而达到与原有接口加组合盖才能达到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软袋输液包装的制造成本,该一体盖可以省去原有软袋包装中的组合盖部分,并且在灌装流水线上可以实现“灌装-封口”一次完成,改变原有的二次组合装配,节省组装成本。

7、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软袋只需配一个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而现有技术是一个软袋需要配一个接口和一组组合盖;而一组组合盖需由一个外盖、一个内盖、一个胶垫装配而成,这三个零件又需要分别配套相应的生产设备与组装设备才能生产,从而造成工序多,设备投入大,人工成本高,材料浪费,而且还存在着多次污染的风险;其次,原有的胶垫在针刺过程中容易产生落屑现象,存在落屑随药水流入人体的危险。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输液灌装线、实际使用性能和效果的前提下,完全省去了组合盖部分,简化原有的软袋包装结构,既节约了材料和生产成本,还简化了生产过程,降底了药品污染的风险,提高了产品合格率,且由于胶垫结构设计,改善了针刺产生的落屑现象,有效防止落屑流入人体的危险,从而达到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安全又环保的要求。

8、本实用新型中加强筋和筋槽的设置是为了减少TPE重量,降低成本,同时增加塑料盖体和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接触面,增加二者的咬合力,在热塑性弹性体胶垫上设置筋槽,可以在热塑性弹性体胶垫成型时加快TPE冷却,缩短产品成型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输液软袋包装用接口与组合盖配合图;

图2为现有输液软袋包装用接口与组合盖爆炸图;

图3为实施例1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爆炸图;

图4为实施例1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倒置图;

图6为实施例1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使用状态图;

图7为实施例1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使用状态爆炸图。

图8为实施例2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爆炸图;

图9为实施例2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倒置图;

图11为实施例2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使用状态图;

图12为实施例2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使用状态爆炸图。

图13为实施例3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使用状态图;

图14为实施例3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3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爆炸图。

图16为实施例4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使用状态图;

图17为实施例4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4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爆炸图。

图19为实施例5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使用状态图;

图20为实施例5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5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爆炸图。

图22为实施例6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使用状态图;

图23为实施例6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6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爆炸图。

图25为实施例7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使用状态图;

图26为实施例7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实施例7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爆炸图。

图28为实施例8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使用状态图;

图29为实施例8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实施例8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爆炸图。

图31为实施例9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使用状态图;

图32为实施例9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实施例9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爆炸图。

图34为实施例10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使用状态图;

图35为实施例10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结构示意图;

图36为实施例10中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爆炸图。

图中,1-1为PP外盖,1-2为橡胶垫,1-3为PP内盖,1-4为接口;1为热塑性弹性体胶垫;2为塑料盖体;3为可撕贴膜;4为隔液膜;5为下腔体,5.1为导液管,6为凹槽,7为输液软袋,8为液体压力方向,9为树脂针,10为拉环压盖,11为上腔体,12为筋槽,13为加强筋,31为扳手式压盖,32易折扳手,33单折式压盖,3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包括塑料盖体2和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塑料盖体2和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采用双色成型技术一次注塑成型。塑料盖体2下端为用于与输液软袋连接的接口,塑料盖体2呈中空筒体结构,其内腔由隔液膜4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置于上腔体内。所述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与上腔体的内侧壁和所述隔液膜4上表面贴合连成一体。

所述的塑料盖体2为PP材质,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为热塑性弹性体(TPE)材质。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上表面为平面,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具有一个加厚的部分,所述的加厚的部分位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中部,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部为球缺形,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中部比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边缘厚以增加回弹力。

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的中部为纵截面为圆弧形的曲面,该圆弧对应的圆心位于该曲面的上方。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下表面的中部为球冠形。当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被针刺形成针孔,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表面针孔的周围受到来自输液软袋内药液的压力时,能够向针孔聚拢,从而使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的针孔闭合。

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表面的中部比下表面的边缘更低,在输液时,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倒置,输液输尽时,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的树脂针孔最先露出液面,也可避免拔针漏液。

所述的隔液膜4为球冠形,其纵截面为圆弧形,该圆弧对应的圆心位于该曲面的上方,隔液膜4的作用是隔离药水与弹性体本体3的接触。

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上表面设有1个用于形成针刺孔的凹槽6。以减少TPE的重量(降低成本)与针刺层的厚度(减轻穿刺力),减少了针刺落屑的风险。

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胶垫的上表面中部为工作面(C面),喷有医用级硅油,改善了产品因干燥而产生的不美观现象,杜绝了相互碰擦所产生的微粒,减轻了树脂针穿刺的力量,减少了树脂针穿刺落屑的数量。

所述塑料盖体1的上端边缘不喷涂医用级硅油,塑料盖体1的上侧设有可撕贴膜3。可撕贴膜3与塑料盖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灰尘、细菌等污染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使用时需先用撕开可撕贴膜3。

所述的下腔体5的底端为导液管5.1,用于将输液软袋7中的液体导流入下腔体内。所述的导液管5.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导液管5.1的侧壁倾斜设置,使得输液软袋7内液体能流干净,输液软袋7内不残留液体。

制造时,首先用注塑模具在多物料双色注塑机上一次注塑成型出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与塑料盖体2紧密粘合在一起),然后,在贴膜机上喷涂医用级硅油,后将可撕贴膜3热融贴在塑料盖体1的顶面进行封装;在输液灌装线上将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与输液软袋7热熔接成一体即可,如图6-7所示。

正常情况下,隔液膜4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是粘结在一起的,当树脂针9刺破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与隔液膜4后,树脂针9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是抱紧在一起的,当树脂针9拔出时,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与树脂针9会同时向外运动一段距离,由于反作用力的关系使隔液膜4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分离,当树指针9拔出隔液膜4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能迅速闭合,封住药水。

在如图4检测过程中,容器内的液体压力会集中到隔液膜4处,当树指针9刺穿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并拔出后,由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与隔液膜4已分离,当容器内的液体压力上升时,由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作用,在压力作用下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会向下挤压,促使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的针孔闭合,从而达到密封作用,解决漏液现象。由于C面喷涂了医用级硅油,当树脂针9刺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时,由于C面硅油作用,会轻松刺穿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减轻了刺穿力,而且不会有回针现象。当树脂针9刺穿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过程中,除了隔液膜4阻止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被刺入输液容器内外,在注塑过程中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与塑料盖体2已经粘连成一体,进一步杜绝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被刺入输液容器内外现象。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塑料盖体1的上侧设有拉环压盖10,如图8-10所示。将可撕贴膜3替换为拉环压盖10,所述的拉环压盖10包含置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侧的压盖本体,所述的压盖本体的中部构成C面保护层,C面保护层上设有拉环,使用时,先用拉环拉开C面保护层,压盖本体的边缘保留在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侧,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压住,避免树脂针拔出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时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带出塑料盖体1时造成漏液。同时,拉环压盖10可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灰尘、细菌等污染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C面。

制作时,首先用注塑模具在多物料双色注塑机上一次注塑成型出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与塑料盖体2紧密粘合在一起),同时用单色模具与单色注塑机一次注塑成型出拉环压盖10,然后,在贴膜机上喷涂医用级硅油,后将拉环压盖10热融贴在塑料盖体1的顶面进行封装;在输液灌装线上将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与输液软袋7热熔接成一体即可,如图11-12所示。

实施例3

如图13-15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可撕贴膜替换为扳手式压盖31,所述的扳手式压盖31包括设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侧并与塑料盖体1连接的压盖本体,压盖本体上设有2个允许树脂针穿过的输液孔,压盖本体的输液孔中设有2个易折扳手,易折扳手与压盖本体连为一体,易折扳手与压盖本体能够借助于外力互相分离,进而露出输液孔。本实施例中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表面和隔液膜均为下凸曲面,也可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表面和隔液膜设计为上凹曲面或平面。本实施例中上腔体11的截面为圆形,也可设计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本实施例中塑料盖体2的外侧壁的截面为圆形,也可设计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

使用时,先扳开易折扳手露出输液孔,压盖本体保留在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侧,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压住,避免树脂针拔出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时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带出造成漏液。同时,扳手式压盖31可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灰尘、细菌等污染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C面。

实施例4

如图16-18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可撕贴膜替换为扳手式压盖31,所述的扳手式压盖31包括设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侧并与塑料盖体1连接的压盖本体,压盖本体上设有1个允许树脂针穿过的输液孔,压盖本体的输液孔中设有1个易折扳手32,易折扳手32与压盖本体连为一体,易折扳手32与压盖本体能够借助于外力互相分离,进而露出输液孔。本实施例中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表面和隔液膜均为下凸曲面,也可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表面和隔液膜设计为上凹曲面或平面。本实施例中上腔体11的截面为圆形,也可设计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本实施例中塑料盖体2的外侧壁的截面为圆形,也可设计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

使用时,先扳开易折扳手32露出输液孔,压盖本体保留在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侧,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压住,避免树脂针拔出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时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带出造成漏液。同时,扳手式压盖31可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灰尘、细菌等污染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C面。

实施例5

如图19-21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可撕贴膜替换为单折式压盖33,所述的单折式压盖33包括设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侧并与塑料盖体1连接的压盖本体,压盖本体上设有1个允许树脂针穿过的输液孔,压盖本体的输液孔中设有1个把手34,把手34与压盖本体连为一体,把手34与压盖本体能够借助于外力互相分离,进而露出输液孔。本实施例中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表面和隔液膜均为下凸曲面,也可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表面和隔液膜设计为上凹曲面或平面。本实施例中上腔体11的截面为圆形,也可设计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本实施例中塑料盖体2的外侧壁的截面为圆形,也可设计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

使用时,先掰动或拧动把手34使之与压盖本体分离,露出输液孔,压盖本体保留在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侧,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压住,避免树脂针拔出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时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带出造成漏液。同时,单折式压盖33可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灰尘、细菌等污染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C面。

实施例6

如图22-24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类似于实施例2,区别在于,所述的塑料盖体2的内侧壁中设有加强筋13,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外侧壁设有筋槽12,所述加强筋13设于所述筋槽12中。加强筋13的材质与塑料盖体2相同,为PP材质,加强筋13和筋槽12的设置是为了减少TPE重量,降低成本,同时增加塑料盖体2和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接触面,增加二者的咬合力,在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设置筋槽12,可以在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成型时加快TPE冷却,缩短产品成型周期。

本实施例中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表面和隔液膜均为下凸曲面,也可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表面和隔液膜设计为上凹曲面或平面。本实施例中上腔体11的截面为圆形,也可设计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本实施例中塑料盖体2的外侧壁的截面为圆形,也可设计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

实施例7

如图25-27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塑料盖体2的内侧壁中设有加强筋13,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外侧壁设有筋槽12,所述加强筋13设于所述筋槽12中。加强筋13的材质与塑料盖体2相同,为PP材质,加强筋13和筋槽12的设置是为了减少TPE重量,降低成本,同时增加塑料盖体2和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接触面,增加二者的咬合力,在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设置筋槽12,可以在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成型时加快TPE冷却,缩短产品成型周期。

本实施例中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表面和隔液膜均为下凸曲面,也可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表面和隔液膜设计为上凹曲面或平面。本实施例中上腔体11的截面为圆形,也可设计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本实施例中塑料盖体2的外侧壁的截面为圆形,也可设计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

实施例8

如图28-30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类似于实施例7,区别在于,所述的可撕贴膜替换为扳手式压盖31,所述的扳手式压盖31包括设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侧并与塑料盖体1连接的压盖本体,压盖本体上设有2个允许树脂针穿过的输液孔,压盖本体的输液孔中设有2个易折扳手,易折扳手与压盖本体连为一体,易折扳手与压盖本体能够借助于外力互相分离,进而露出输液孔。本实施例中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表面和隔液膜均为下凸曲面,也可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表面和隔液膜设计为上凹曲面或平面。本实施例中上腔体11的截面为圆形,也可设计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本实施例中塑料盖体2的外侧壁的截面为圆形,也可设计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

使用时,先扳开易折扳手露出输液孔,压盖本体保留在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侧,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压住,避免树脂针拔出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时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带出造成漏液。同时,扳手式压盖31可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灰尘、细菌等污染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C面。

实施例9

如图31-33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类似于实施例7,区别在于,所述的可撕贴膜替换为扳手式压盖31,所述的扳手式压盖31包括设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侧并与塑料盖体1连接的压盖本体,压盖本体上设有1个允许树脂针穿过的输液孔,压盖本体的输液孔中设有1个易折扳手32,易折扳手32与压盖本体连为一体,易折扳手32与压盖本体能够借助于外力互相分离,进而露出输液孔。本实施例中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表面和隔液膜均为下凸曲面,也可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表面和隔液膜设计为上凹曲面或平面。本实施例中上腔体11的截面为圆形,也可设计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本实施例中塑料盖体2的外侧壁的截面为圆形,也可设计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

使用时,先扳开易折扳手32露出输液孔,压盖本体保留在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侧,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压住,避免树脂针拔出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时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带出造成漏液。同时,扳手式压盖31可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灰尘、细菌等污染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C面。

实施例10

如图34-36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软袋用双色输液接口一体盖类似于实施例7,区别在于,所述的可撕贴膜替换为单折式压盖33,所述的单折式压盖33包括设于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侧并与塑料盖体1连接的压盖本体,压盖本体上设有1个允许树脂针穿过的输液孔,压盖本体的输液孔中设有1个把手34,把手34与压盖本体连为一体,把手34与压盖本体能够借助于外力互相分离,进而露出输液孔。本实施例中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表面和隔液膜均为下凸曲面,也可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下表面和隔液膜设计为上凹曲面或平面。本实施例中上腔体11的截面为圆形,也可设计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本实施例中塑料盖体2的外侧壁的截面为圆形,也可设计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

使用时,先掰动或拧动把手34使之与压盖本体分离,露出输液孔,压盖本体保留在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上侧,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压住,避免树脂针拔出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时将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带出造成漏液。同时,单折式压盖33可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灰尘、细菌等污染热塑性弹性体胶垫1的C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