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临床使用的插管收纳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5902发布日期:2019-09-12 10:0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临床使用的插管收纳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疗临床使用的插管收纳支架。



背景技术:

在医疗临床救护中,经常需要对病患进行各种插管作业,如给氧软管、输血输液管、导尿管、鼻胃管、气管插管、导流管,以及各种仪器设备的探头线缆,等等。这些插管实施在病患身上的位置不同,且外部连接的设备也不同,导致病患的周围散落着多种软管,而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还在对病患进行各种救护工作,这些软管容易被刮擦到或者踩到,对医护人员的作业时形成了一定的干扰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医疗临床使用的插管收纳支架,包括底座、旋转支架和挂板,旋转支架连接于底座上,挂板连接在旋转支架上,挂板上设有卡位,卡位能够将插管固定收纳,

旋转支架与底座的连接处为第一连接部,旋转支架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进行旋转,旋转支架的旋转能够带动挂板的移动。

上述的医疗临床使用的插管收纳支架,其有益效果是,能够将各类软管能够通过卡位固定在挂板上收纳起来,并通过底座固定在病床或者手术台上,通过旋转支架能够对挂板进行方位的调整,它提供一定的安全防护,防止软管被无意中碰到而从病患身体掉落,从而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更加整洁和安全的作业空间,提高救护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旋转支架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与底座相轴接,挂板与第二连接体连接,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铰接在一起。其有益效果是,旋转支架可以完成两方面角度和高度的调节,第一连接体能够相对底座顶端进行旋转实现挂板高度的调整,第二连接体相对第一连接体进行旋转实现挂板的左右角度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包括旋转轴心、连接轴杆、第一固定孔、穿孔和固定杆,旋转轴心位于底座的上端,穿孔为多个,多个穿孔沿着轴心外周呈圆周分布,旋转轴心与连接轴杆配合连接,穿孔和固定杆相配合连接,第一连接体上设有与穿孔和旋转轴心相对应配合的第一固定孔。其有益效果是,第一连接体能够通过旋转轴心相对底座顶端进行旋转,旋转到所需角度后通过穿孔和固定杆将第一连接体固定在底座顶端,由此实现第一连接体能够相对底座顶端进行旋转实现挂板高度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卡位为U型卡槽,卡槽位多个,多个卡槽分散在挂板的两侧。其有益效果是,U型卡槽用于给各种直径的软管提供卡槽以提供一定的阻尼,而不能明显地改变软管的内部通行空间,防止软管被轻易碰落,实现收纳功能,节约空间同时有效防止软管被无意中碰到而从病患身体掉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为一体结构,第一板体水平设置,第二板体竖直设置,第二板体的下端与第一板体相连接,旋转支架与第二板体的顶端相连接。其有益效果是,第一板体能够插到病床或者手术台的床垫下,支撑整个装置,第二板体支撑旋转支架和挂板,结构一体成型比较稳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挂板的中部设有多个通孔,第二连接体上设有第二固定孔,通过螺杆穿过通孔和第二固定孔将挂板连接在第二连接体上。其有益效果是,挂板能够实现与旋转支架的稳定连接,固定用通孔均位于中部,不会影响到两侧卡位对各种管体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医疗临床使用的插管收纳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医疗临床使用的插管收纳支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医疗临床使用的插管收纳支架。如图所示,该医疗临床使用的插管收纳支架包括底座1、旋转支架2和挂板3,旋转支架2连接于底座1上,挂板3连接在旋转支架2上,挂板3上设有卡位31,卡位31能够将插管固定收纳,

旋转支架2与底座1的连接处为第一连接部4,旋转支架2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4进行旋转,旋转支架2的旋转能够带动挂板3的移动。

上述的医疗临床使用的插管收纳支架,能够将各类软管能够通过卡位31固定在挂板3上收纳起来,并通过底座1固定在病床或者手术台上,通过旋转支架2能够对挂板3进行方位的调整,它提供一定的安全防护,防止软管被无意中碰到而从病患身体掉落,从而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更加整洁和安全的作业空间,提高救护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旋转支架2包括第一连接体22和第二连接体21,第一连接体22与底座1相轴接,挂板3与第二连接体21连接,第一连接体22与第二连接体21铰接在一起。旋转支架2可以完成两方面角度和高度的调节,第一连接体22能够相对底座1顶端进行旋转实现挂板3高度的调整,第二连接体21相对第一连接体22进行旋转实现挂板3的左右角度的调整。

第一连接部4包括旋转轴心41、连接轴杆42、第一固定孔45、穿孔43和固定杆44,旋转轴心41位于底座1的上端,穿孔43为多个,多个穿孔43沿着旋转轴心41外周呈圆周分布,旋转轴心41与连接轴杆42配合连接,穿孔43和固定杆44相配合连接,第一连接体22上设有与穿孔43和旋转轴心41相对应配合的第一固定孔45。第一连接体22能够通过旋转轴心41相对底座1顶端进行旋转,旋转到所需角度后通过穿孔43和固定杆44将第一连接体22固定在底座1顶端,由此实现第一连接体22能够相对底座1顶端进行旋转实现挂板3高度的调整。

卡位31为U型卡槽,卡槽位多个,多个卡槽分散在挂板3的两侧。U型卡槽用于给各种直径的软管提供卡槽以提供一定的阻尼,而不能明显地改变软管的内部通行空间,防止软管被轻易碰落,实现收纳功能,节约空间同时有效防止软管被无意中碰到而从病患身体掉落。

底座1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为一体结构,第一板体11水平设置,第二板体12竖直设置,第二板体12的下端与第一板体11相连接,旋转支架2与第二板体12的顶端相连接。第一板体11能够插到病床或者手术台的床垫下,支撑整个装置,第二板体12支撑旋转支架2和挂板3,结构一体成型比较稳固。

挂板3的中部设有多个通孔32,第二连接体21上设有第二固定孔46,通过螺杆穿过通孔32和第二固定孔46将挂板3连接在第二连接体21上。挂板3能够实现与旋转支架2的稳定连接,固定用通孔32均位于中部,不会影响到两侧卡位31对各种管体的固定。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