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内植入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创伤骨科骨折治疗内固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肱骨近端骨板。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有很多手术方法可以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包括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微创复位/内固定以及标准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但是由于骨质疏松、合并肩袖损伤以及术中显露不良等原因,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非常复杂。
针对肱骨近端骨折情况,目前经常使用的骨板为肱骨近端骨板,结合锁定螺钉固定骨折块。采用肱骨近端骨板固定骨折块在满足传统的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后,在术后会经常出现结节骨折块继发性移位、复位丢失,调查原因为术后周围肌肉牵拉骨折块导致复位丢失。为此,Philos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应运而生,其在满足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基础上增加了肌腱韧带缝合孔,在骨板固定后采用缝合线缝合捆扎周围肌腱,避免术后肌腱牵拉骨折块导致复位丢失。Philos骨板虽然解决了复位丢失问题,但缝合孔穿线时不易穿入,一般只能在上骨板前先把缝合线穿入缝合孔,使医生操作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骨板固定后再穿设缝合线的肱骨近端骨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肱骨近端骨板,包括一体成型的头部和体部,所述头部设置有缝合孔和锁定螺钉孔,所述缝合孔为设置在所述头部边缘的L形透孔,所述L形透孔处形成有挂钩,所述挂钩的上表面与所述头部的上表面齐平,所述挂钩的厚度小于所述头部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挂钩的厚度是所述头部的厚度的1/5-3/4。
进一步的,所述L形透孔的末端朝向挂钩方向弯曲。
进一步的,所述挂钩的下表面设置有过线槽。
进一步的,所述缝合孔设置在所述头部的两侧。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头部一侧的挂钩,其方向同时朝向所述头部或同时背向所述头部;
或者,位于所述头部一侧的挂钩成对出现,其中一个朝向所述头部,另一个背向所述头部。
进一步的,所述头部的纵向中部设置有若干克氏针孔。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螺钉孔成对设置在所述头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体部上设置有加压锁定结合孔,所述加压锁定结合孔包括连通的锁定螺孔和动力加压孔。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螺钉孔为3-5对,所述加压锁定结合孔为3-5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将缝合孔改进,改用为挂钩样式,由于挂钩的上表面与头部的上表面齐平,挂钩的厚度小于头部的厚度,这样在骨板固定后,可以在术中从挂钩的下方穿设缝合线缝合捆扎肌腱等,容易挂线,操作简单且不用受限于固定骨板前穿设缝合线,不影响医生固定骨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肱骨近端骨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肱骨近端骨板上半部分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肱骨近端骨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肱骨近端骨板,如图1-3所示,包括一体成型的头部1和体部2,头部1设置有缝合孔11和锁定螺钉孔12,其中:
缝合孔11为设置在头部1边缘的L形透孔,L形透孔处形成有挂钩13,挂钩13的上表面与头部1的上表面齐平,挂钩13的厚度小于头部1的厚度(即比周围骨板厚度要薄,从而在骨板下表面/背面与挂钩13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图3所示的豁口16),具体的,挂钩13的厚度可以是头部1的厚度的1/5-3/4,优选1/3-1/2,以保证挂钩13的强度,又便于缝合线的穿入。
本实用新型中,将缝合孔改进,改用为挂钩样式,由于挂钩的上表面与头部的上表面齐平,挂钩的厚度小于头部的厚度,这样在骨板固定后,可以在术中从挂钩的下方穿设缝合线缝合捆扎肌腱等,容易挂线,操作简单且不用受限于固定骨板前穿设缝合线,不影响医生固定骨板。
手术使用过程可以参考如下:
手术过程中,开口暴露肱骨近端骨折部位,先解剖复位,借助复位钳或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维持复位;选择合适规格骨板,贴合到合适位置,固定骨板,钻孔、测深、拧入螺钉;把缝合线挂到骨板挂钩处,缝合周围肌腱等组织,具体的,缝合线缝合肌腱后,从骨板挂钩下面通过,可以穿过对角位置缝合线挂钩,然后与另一缝合肌腱的缝合线成8字形捆绑,这样对角挂线、骨板挂钩压着缝合线以8字形捆绑,可以保证肌腱缝合稳定的同时缝合线不会从挂钩上脱落;最后清洗缝合闭合创口。
如图1所示,L形透孔的末端优选朝向挂钩13方向弯曲,从而使挂钩13成为外大内小的形状,在穿设缝合线后更容易使缝合线固定,不易脱落。并且,如图2所示,挂钩13的下表面可以设置有过线槽14(该图2所示实施例中仅右侧的挂钩上示出了该过线槽),用于容纳经过的缝合线,这样挂钩13本身能够在骨板所在平面方向稳定住缝合线,而该过线槽14能够在骨板厚度方向稳定住缝合线,从而使缝合线立体全方位稳定,固定更牢固,确保不脱落。
本实用新型中,缝合孔11优选设置在头部的两侧。并且,挂钩13的朝向可以为如下方式:
位于头部一侧的挂钩,其方向同时朝向头部或同时背向头部(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头部1两侧的挂钩13均朝向头部1方向);
或者,位于头部一侧的挂钩成对出现,其中一个朝向头部,另一个背向头部。
挂钩13用于术中穿入缝合线缝合捆扎肌腱等,容易挂线,不同朝向挂钩设计可以术中根据具体骨折位置针对不同肌腱组织采用不同方向缝合,操作更灵活。
为方便术中使用克氏针进行定位固定等,头部1的纵向中部可以设置有若干克氏针孔15,图1所示实施例中有4个克氏针孔。
为提高骨板头部的固定效果,锁定螺钉孔12优选成对设置在头部1上。锁定螺钉孔12可以为3-5对,图1所示实施例中为4对,锁定螺钉孔12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对至第四对锁定螺钉孔,其中第一对、第三对和第四对锁定螺钉孔左右对称设置在头部上,第二对锁定螺钉孔在水平方向上错开一定距离设置在头部上。并且,不同锁定螺钉孔优选朝向不同方向,这样结合锁定螺钉孔的位置布置,能够使螺钉固定后作用力汇聚,提高骨板头部的固定效果。
骨板的体部2上可以设置有若干加压锁定结合孔21,加压锁定结合孔21包括连通的锁定螺孔211和动力加压孔212(即光孔),加压锁定结合孔21可以为3-5个。加压锁定结合孔21能够使钉与骨板形成一个整体,骨板无需紧贴骨面设置,从而能够保护软组织和血运,维持骨折区的稳定,特别适合于骨质疏松患者。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肱骨近端骨板,将现有技术骨板固定前穿线改良为骨板固定后挂钩式缝线穿孔设计,易于穿线,术中操作更灵活;挂钩有不同朝向,便于术中根据具体骨折位置,缝合不同位置肌腱等组织;挂钩式设计,在骨板满足坚强固定后,缝合线穿过挂钩缝合肌腱等组织,避免术后肌腱牵拉骨折块导致骨折块移位,骨折处复位丢失,维持术后肌腱等组织的稳定,为骨折愈合提供稳定固定。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