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7478发布日期:2019-10-15 18:1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注射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中,采用注射方式进行治疗疾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医疗方式,在注射过程中注射器是重要的注射工具。为防止交叉感染,人们发明了一次性注射器,但传统的一次性注射器不具备自毁功能,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容易被不法商贩非法回收,造成重复使用的现象,带来了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发明了多种防止重复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如公告号为CN20198798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一次性针管,该一次性针管包括针管、推杆以及柱塞头,推杆上端通过细连接柱与柱塞头相连接,柱塞头上端有上小下大的外锥面,外锥面大端下面有环形凹槽;针管上端内有环形凸台,凸台内径面有上大下小的内锥面。当注射既要完时,也就是柱塞头既要到针管底部时,柱塞头的外锥面沿凸台的内锥面向前推动,最终使凸台卡在柱塞头环形凹槽内,使推杆无法后退,强行后退推杆会使细连接柱即拉断,造成柱塞头脱离推杆,因而能有效第防止针管的二次使用。

公告号为CN20510858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它包括针嘴、注射筒、橡胶塞和注射杆;所述的针嘴固定在注射筒前端,注射杆前端通过设置挡块与橡胶塞固连,挡块设置在橡胶塞内部;所述的挡块前端设置有与针嘴内孔相匹配的杆头,挡块与杆头连接处设置第一V型槽形成第一易断点,所述的针嘴内设置有对杆头进行限位的固定机构;所述的注射杆上设置有第二V型槽形成第二易断点。这种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通过设置第一易断点与第二易断点,在注射完成之后,通过固定第一易断点一端,扭转第一易断点另一端,将活塞和一部分注射杆留在针筒内,通过人力掰断第二易断点,实现自毁。

上述两个专利都能实现避免注射器的二次使用,但极易产生在使用前已报废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在包装、运输和拆封上述的一次注射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外作用力施加在注射器的注射杆上的情况,或者使用者因误操作按压了注射杆,极易造成注射杆带动活塞推至针管底部完成一次性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次性注射器,以防止一次性注射器在使用前就已报废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针嘴、注射筒、橡胶塞和注射杆,所述注射筒前端固设有针嘴,所述注射筒后端固设有夹持手柄,所述注射筒前端内腔壁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注射筒内腔设有所述注射杆和所述橡胶塞,所述注射杆前端设有所述橡胶塞,所述注射杆后端固设有推柄,所述橡胶塞的前端设置有锥形导向面,所述橡胶塞的锥形导向面后部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凸起相应的环形凹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柄与所述夹持手柄之间设置有限制所述注射杆向所述注射筒的前端推动的限位挡件,所述限位挡件的高度大于所述注射筒内腔壁的环形凸起前端至所述注射筒前端内腔壁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限位挡件设置为圆柱体,所述限位挡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柄前端,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夹持手柄的后端。

优选的,所述限位挡件设置为长方体,所述限位挡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夹持手柄的后端,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推柄前端。

优选的,所述限位挡件设置为周向开口的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注射杆上。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周向开口处设置牵拉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能有效防止一次性注射器在使用前因外作用力推动注射杆或者因为误操作按压了注射杆而造成的一次性注射器报废,避免了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注射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注射器未使用状态时的局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注射器已使用状态时的局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注射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周向开口的套筒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注射筒,101-针嘴,102-夹持手柄,103-环形凸起,13-注射杆, 14-推柄,15-圆柱体,16-橡胶塞,161-环形凹槽,162-锥形导向面,17-周向开口的套筒,171-牵拉头,H1-注射筒内腔壁的环形凸起前端至注射筒前端内腔壁的距离,H2-圆柱体高度,H3-周向开口的套筒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作如下规定:注射时注射杆推进的方向为“前”,与之相反的反向为“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次性注射器,注射筒10前端固设有针嘴101,注射筒101后端固设有夹持手柄102,注射筒10前端内腔壁设置有环形凸起15,注射筒10内腔设有注射杆13和橡胶塞16,注射杆13前端设有橡胶塞16,注射杆13后端固设有推柄14,橡胶塞16的前端设置有锥形导向面162,橡胶塞16 的锥形导向面162后部设置有与环形凸起103相应的环形凹槽161,推柄14与夹持手柄102之间设置有限制注射杆13向注射筒10的前端推动的限位挡件,限位挡件的高度大于注射筒内腔壁的环形凸起前端至注射筒前端内腔壁的距离 H1。

具体地,当限位挡件设置为圆柱体15时,如图1所示,限位挡件1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推柄14前端,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夹持手柄的后端。

为便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时将圆柱体15拆掉,将与推柄14固定的圆柱体的一端设为尖头。

或者,限位挡件设置为长方体,限位挡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夹持手柄102 的后端,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推柄前端。

实施例2: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限位挡件设置为周向开口的套筒17,周向开口的套筒17套设在注射杆13 上。为便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时将周向开口的套筒17拆下,在周向开口处设置牵拉头171。

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方法: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时,将针头安装在针嘴101上,在图2中所示的注射器未使用状态下(橡胶塞16和注射杆13处于初始位置)开始抽取药液,注射器抽取药液后,将限位挡件(图1中的圆柱体15,或者是图4中的周向开口的套筒17)拆下,然后使针嘴101朝上排出注射筒10中的空气,给患者注射完成后,注射器处于如图3所示的一次性注射器已使用状态(注射杆13和橡胶塞16 处于注射筒内腔的最前端),这时如果要强行后退注射杆13,则注射杆13被拉断或造成柱塞头脱离注射杆,防止一次性注射器的二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有效地防止了一次性注射器在使用前因外作用力推动注射杆或者因为误操作按压了注射杆造成的一次性注射器报废的问题,避免了浪费。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的各种各样的改变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