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金属异物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7632发布日期:2019-10-28 22:16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医用金属异物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耗材领域,尤其是一种医用金属异物定位器。



背景技术:

在外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金属异物进入体内的情况,由于异物进入体内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异物残留部位不在外伤伤口处,传统情况都是在C臂机透视下进行定位异物,但是由于C臂机的变化以及患者体位的变化,异物往往很难精确定位,导致需要较长时间、较长的切口才能探查到并取出异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医用金属异物定位器,配合外科手术中使用的C臂机,通过调整肢体,观察定位器下C臂机下的透视截面,间接的定位处异物与体表之间的最短距离,结构简单,效果明显。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医用金属异物定位器,包括矩阵式排列的若干个空心金属圆柱体,所述的金属圆柱体之间通过柔性片状材料相互连接,所述的柔性片状材料与金属圆柱体的一端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的金属圆柱体壁厚2mm,且在壁环表面设有圆环状排列的刻度纹路。

进一步的,所述的金属圆柱体为不透X射线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刻度纹路上,还设有等间距的标记点。

进一步的,所述的金属圆柱体外壁表面设有与金属圆柱体等高的放射性标记点。

按照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2.不需要在手术中调整C臂机的位置,只需要调整患者肢体位置,在C臂机的透视下观察金属圆柱体的截面,使得异物处于圆形的截面内,即可快速的定位到异物与体表距离最近的位置,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医用金属异物定位器,包括矩阵式排列的若干个空心金属圆柱体1,如图1所示,采用了5X5排列,圆柱之间间距2cm,且圆柱体的直径1cm,圆柱体的高度为1cm,这样的排列方式能是患者肢体转动最小的距离,便将金属异物置于观察区内,所述的金属圆柱体之间通过柔性片状材料相互连接,所述的柔性片状材料2与金属圆柱体1的一端位于同一水平面,这样一来,该金属异物定位器就能很好的贴附在体表表面。

使用时,将本装置放置于体表6,使得该装置于体表很好的贴附,这样使得圆柱体与体表垂直。该垂直状态,通常来说,由于体表表面为圆弧面,每个圆柱体对应的圆弧面分别都是垂直的。然后C臂机7与手术床垂直放置后,通过调整肢体位置,使得异物在C臂机透视下刚好通过某一个金属小圆柱(在透视下通过辨别圆柱外形判断),这样通过该小圆柱做皮肤切口,异物离体表距离最近,C臂机和患者都不再需要调整体位。切口正下方即为异物所在。

术中C臂机下如何判断异物位置:首先从C臂机透视下观察金属圆柱体外形,当其中一个圆柱体外形截面为圆形,并且圆柱体内为C臂机透视下异物投影,异物离该圆柱体最近,即异物与体表最近点,有此处做切口,垂直进入就能取出异物,切口可以做得很小,不需要再次调整C臂机和患者体位。如图3所示,为了更好的判断截面的圆形状态,在壁环表面设有圆环状排列的刻度纹路3,且刻度纹路上设有等间距的标记点4。使用过程中,只需要观测标记点的上下或者左右的数量是否一致,即可确定圆形的状态是否标准,也能更精准的定位金属异物。

如图4所示,在手术台8上的体表6,体表6表面创口位于a处,而体表6内的金属异物位于b处,当C臂机7透视下,金属异物通过截面正好是圆形的金属圆柱体1时,可得知b处于体表表面的距离d为最近。

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中的图1和图2,如图5所示,还包括金属圆柱体外壁表面设有与金属圆柱体等高的放射性标记点9,所述的放射状标记点等间距的分布,且标记点的长度为2mm。当金属异物位于金属圆柱体中心位置时,该金属圆柱体上的放射状标记点,各个长度都应当是一致的,若存在长度不一致的放射性标记点,则表明该金属圆柱体并不是最佳的圆柱体,金属异物在此位置不是最近的距离。同样的道理,所述的放射状标记点也可以位于金属圆柱体的内壁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