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针定位取栓安全进针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4302发布日期:2019-07-19 22:31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针定位取栓安全进针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具体是一种微针定位取栓安全进针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的剌血拔罐几千年了,用的是三棱针,梅花针,豪针,小眉刀等等,有的是剌的浅,有的是细,有的是不符合血管剌血的要求,传统的剌血拔罐只是起到人身表面的舒筯活血功能,达不到真正的治病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故需要使用新的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而目前微针取栓部件使用率较低,同时扁针在装置上的调整较为不便,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无法有效的治疗患者,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针定位取栓安全进针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针定位取栓安全进针调节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上部顶端开有固定套圈;所述固定套圈内过盈连接接入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接入螺纹连接块;所述螺纹连接块的下方设有固定金属块,且二者连接为一体;所述固定金属块连接在连接筒的下端,设在罐体内,其内开有透气孔和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旋入连接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内端设有扁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罐体呈圆柱体型,上部设有弧度,由医用透明塑料制成,其下端套有防护橡胶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筒呈圆柱体型,贯穿连接在罐体上,其中部开有吸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扁针竖直的设在固定金属块和吸气孔内,其下端设为针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罐体内设设置可调节的固定金属块和扁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调整扁针的长度,使用方便,同时扁针在进入皮肤之间的长度已经调整好,不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安全性好,且定位较为准确,使用较为方便,解决了传统拔罐无法达到真正的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缺陷,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微针定位取栓安全进针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微针定位取栓安全进针调节装置中固定金属块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微针定位取栓安全进针调节装置中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橡胶圈,2-罐体,3-针头,4-固定金属块,5-调节螺栓,6-固定套圈,7- 连接筒,8-吸气孔,9-扁针,10-螺纹连接块,11-透气孔,12-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微针定位取栓安全进针调节装置,包括罐体2;所述罐体2呈圆柱体型,上部设有弧度,由医用透明塑料制成,其下端套有防护橡胶圈1,用于吸附到患者的患处,同时为其他部件提供安装空间使用;罐体2的上部顶端开有固定套圈6;所述固定套圈6 内过盈连接接入连接筒7;所述连接筒7呈圆柱体型,贯穿连接在罐体2上,其中部开有吸气孔8,其上端用于连接抽气装置来将罐体2内的空气抽出,形成负压状态;连接筒7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接入螺纹连接块10;所述螺纹连接块10的下方设有固定金属块4,且二者连接为一体;所述固定金属块4连接在连接筒7的下端,设在罐体2内,其内开有透气孔11和螺栓孔12;所述透气孔11用于在连接筒7向外被抽气时导通罐体2内部空间与吸气孔8;所述螺栓孔12内旋入连接调节螺栓5;所述调节螺栓5的内端设有扁针9,供使用者调整扁针 9在罐体2内的长度;扁针9竖直的设在固定金属块4和吸气孔8内,其下端设为针头3,当罐体2内的空气被吸出时,患者表面的皮肤在罐体2内隆起,便会与扁针9下端的针头3接触并刺入到皮肤内,进行治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扁针9装入到固定金属块4内,使用调节螺栓5调整扁针 9在罐体2内的长度,并将扁针9固定住,根据患者的患处将罐体2扣在患者皮肤上,将吸气部件连接在连接筒7上,进行抽气,当罐体2内的空气被吸出时,患者的皮肤随着罐内负压的增加而向罐内隆起,使整个罐内隆起的皮肤与身体的深层组织有一个分界线,而罐体2 内的皮肤随着负压隆起时,扁针9在瞬间进入人体的深层静脉血管,之后,在罐体2外面进行停止负压,停止负压的同时放出罐内的气体,使皮肤瞬间收回到正常位置,在皮肤回到正常位置的同时,扁针9也自动的退出皮肤。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