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头可移动的可视双腔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在全麻手术或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气管插管技术。目前,医护人员主要采用“盲插”的方式插入气管插管,由于整个“盲插”过程中不可视,需要依赖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成功率不高且气管插管的材质较硬,尤其是前端的容易对患者的咽喉造成损伤。在现有的可视双腔气管插管中,仅有一个摄像头,且距离气管插管的前端较远,主要用于监测人体腔道的情况,对气管插管插入的指导意义不大。这样的插管方式耗时较长,插入过程操作不当容易对人体腔道造成损伤,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妨碍了手术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摄像头可移动的可视双腔气管插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可移动的可视双腔气管插管,包括主管体、支气管堵管、摄像模组,所述支气管堵管连接在所述主管体的病人端,并相对于所述主管体弯折,所述摄像模组包括摄像头、摄像头导线、摄像头接头和摄像头通道,所述摄像头通道设于所述主管体的管壁内,所述摄像头导线贯穿所述摄像头通道,所述摄像头导线的一端与所述摄像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摄像头接头连接,所述摄像头接头设置于所述主管体外,所述摄像头导线相对于所述摄像头通道可移动,所述支气管堵管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主管体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所述摄像头在第一状态下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且在第二状态下由所述摄像头导线拉动至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气管堵管、主管体上与所述支气管堵管的弯折方向相背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支气管堵管上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主管体上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主管体和支气管堵管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囊连通的第一充气通道,所述主管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气囊连通的第二充气通道,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支气管堵管的自由端之间,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主管体的病人端与所述第二气囊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充气通道连接有第一充气线,所述第一充气线连接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充气线的通断;和/或
所述第二充气通道连接有第二充气线,所述第二充气线连接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充气线的通断。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支气管堵管的管体外,并由柔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为橡胶套。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为设置在所述摄像头通道病人端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中设置有用于挡住所述摄像头向所述主管体机器端移动的止挡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还设置有中空状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上设置有导向斜面或导向弧面,所述导向部的病人端口径大于所述导向部的机器端口径。
优选地,所述主管体上还设置有冲洗通道,所述冲洗通道设置有朝向并连通所述固定孔的冲洗孔。
优选地,所述支气管堵管的自由端端面和所述第一气囊之间的管壁上设置有墨菲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头可移动的可视双腔气管插管,通过在气管插管的两个气囊前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当插入气管插管时,摄像头位于第一固定部内,使摄像头视野没有气囊阻挡,整个气管插管手术的过程可通过动态视频监测,让气管插管手术在可视化下进行,还避免因“盲插”使气管插管前端对人体腔道造成损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有效地缩短插管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当气管插管插到指定位置后,通过拉扯连接着摄像头的摄像头导线或拉索,使摄像头脱离第一固定部,顺着拉扯的方向进入两个气囊之间的第二固定部内,随时监测病人支气管内的情况,能监测气管插管的插入情况的同时可减少物料的种类和数量,降低产品的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头可移动的可视双腔气管插管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头可移动的可视双腔气管插管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头可移动的可视双腔气管插管的摄像头、摄像头通道、冲洗通道和冲洗孔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头可移动的可视双腔气管插管在第一状态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头可移动的可视双腔气管插管在第二状态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可移动的可视双腔气管插管,其包括主管体1、支气管堵管11、摄像模组,所述支气管堵管11连接在所述主管体1的病人端,并相对于所述主管体1弯折,主管体1的机器端可连接气管插管接头13,气管插管接头13可与呼吸机或麻醉机(未图示)相连接。此处所指的病人端和机器端,是以操作者为参考,“病人端”即相对于操作者距离较长的一端,“机器端”即相对于操作者距离较短的一端,具体来说,就是图1和图2的左端和右端。摄像模组包括摄像头21、摄像头导线22、摄像头接头23和摄像头通道24。摄像头通道24埋设于主管体1的管壁内且一端位于主管体1的病人端。摄像头导线22贯穿所述摄像头通道24,并且一端与摄像头21连接,另一端与摄像头接头23连接,摄像头导线22相对于摄像头通道24可移动。摄像头接头23可以为USB接口,设置于主管体1外,摄像头21摄影的画面通过摄像头导线22和摄像头接头23传输至显示设备供医护人员监测。第一固定部25设置在支气管堵管11上,并由柔性材料制成,可以是橡胶套。第二固定部26设置在主管体1上,第二固定部26与摄像头通道24的病人端连接有贯穿主管体1管壁的固定孔261,固定孔中261设置有用于挡住摄像头21向主管体1机器端移动的止挡部262。当在第一状态时,摄像头21固定在第一固定部25上,当在第二状态时,摄像头导线22将摄像头21拉动到第二固定部26固定。第一固定部25和第二固定部26分别设置于支气管堵管11、主管体1上与支气管堵管11的弯折方向相背的一侧。
请参考图1和图2,支气管堵管11上设置有第一气囊31,主管体1上设置有第二气囊41。主管体1和支气管堵管11内埋设有与第一气囊31连通的第一充气通道32,主管体1内埋设有与第二气囊41连通的第二充气通道42。第一充气通道32、第二充气通道42一端分别与第一气囊31、第二气囊41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充气线33、第二充气线43。第一控制阀34连接在第一充气线33远离第一充气通道32的一端,第二控制阀44连接在第二充气线43远离第二充气通道42的一端,第一控制阀34和第二控制阀44可以为单向阀,分别用于控制第一充气线33和第二充气线43的通断。第一充气线33与第一控制阀34之间和第二充气线43与第二控制阀44之间均可以连接有指示气泡8。当气管插管插到指定位置后,医护人员将通过控制阀往气囊和指示气泡8充气,通过指示气泡8的膨胀程度可判断出气囊的膨胀程度是否达到标准。膨胀后的气囊使气管插管与气管壁之间密闭,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也可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入气管。
请参考图1和图2,支气管堵管11的自由端12端面为斜面5,斜面5与支气管堵管11的轴线的夹角为30°-50°,且支气管堵管11在该斜面5与第一气囊31之间的管壁上设置有墨菲孔7。此处所指的自由端12,是以操作者为参考,支气管堵管11的“自由端12”即相对于操作者距离较长的一端,具体来说,就是图1的左端。由于支气管堵管11弹性性能好,不易扭折,且能耐受压迫,通过在支气管堵管11的自由端12端面设置一个斜面5可引导气管插管的支气管堵管11更容易通过较窄的人体腔道。第一固定部25设置在靠近斜面5机器端的管壁上,这样设置可不阻碍斜面5引导病人端插入人体腔道。
摄像头21可容置于第一固定部25或第二固定部26的固定孔261内,第一固定部25位于第一气囊31与支气管堵管11的自由端12端面之间,第二固定部26位于第一气囊31和第二气囊41之间。请参考图1和图4,在第一状态时,医护人员往病人的气管插入气管插管,此时摄像头21位于第一固定部25内,第一气囊31和第二气囊41均没有充气,由于摄像头21靠近的支气管堵管11的自由端12端面,所以摄像头21拍摄的画面能清晰显示出气管插管的插入情况,使整个气管插管手术的过程可通过动态视频监测,让气管插管手术在可视化下进行,避免因“盲插”使气管插管对人体腔道造成损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请参考图5,当气管插管已插到指定位置后,摄像头21在第一固定部25内拍摄的画面已失去指导意义,医护人员可在第一气囊31和第二气囊41鼓起前通过拉扯摄像头导线22或连接着摄像头的拉索,使摄像头21脱离第一固定部25,顺着拉扯的方向移动到固定孔261内,使气管插管处于第二状态。请参考图3,固定孔261病人端的端面连接有中空状的导向部263,导向部263上设置有导向斜面或导向弧面,所述导向部263的病人端口径大于所述导向部263的机器端口径,该导向部263的作用是可以在摄像头21移动过程中引导其顺利进入固定孔261内。请参考图2和图5,在第二状态时,气管插管已插到指定位置,第一气囊31和第二气囊41均已充气鼓起,摄像头21位于第二固定部26的固定孔261内,由于第二固定部26的位于第一气囊31和第二气囊41之间,第二固定部26的内的摄像头21可随时监测病人支气管内的情况。第二固定部26内设置的止挡部262可在摄像头21进入固定孔261后无法再进入摄像头通道24,将摄像头21卡在摄像头通道24之外,固定孔261之内。摄像头导线22上可设置有指示标线,指示标线到摄像头21的距离可等于摄像头通道24的长度,医护人员在拉扯摄像头导线或拉索时可观察该指示标线,当指示标线到达摄像头通道24的机器端端面时,则证明摄像头21已顺利进入固定孔261,医护人员可用夹子固定摄像头导线22或拉索。固定孔261比摄像头21的长度长0.2mm-1mm之间,使摄像头21不会外露在主管体1之外,这样设置既能避免坚硬的摄像头21碰到人体腔道,也能保证摄影画面能够清晰。
请参考图3,主管体1邻近摄像头通道24和固定孔261的内壁内设置有冲洗通道61,冲洗通道设置61有朝向摄像头21并连通固定孔261的冲洗孔62,冲洗孔62位于摄像头21病人端的一侧。摄像头通道25、固定孔261与冲洗通道61之间有1-3mm的隔开距离,冲洗通道61在靠近斜面5的位置弯折50°-80°指向摄像头21,形成用于冲洗摄像头21的倾斜冲洗孔62。为了达到冲洗效果,冲洗孔62位于冲洗通道61的病人端,且与摄像头21基本平齐。主管体1外部设置有与冲洗通道61连接的冲洗管和冲洗接头(未图示)。当摄像头21前有杂物阻碍拍摄的时候,医护人员利用注射器等冲洗设备连接到冲洗接头,通过注入空气或液体冲洗掉摄像头21前的杂物。该方法简单巧妙,冲洗效果好,能有效地减少病人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头可移动的可视双腔气管插管,通过在气管插管的两个气囊前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25,当插入气管插管时,摄像头21位于第一固定部25内,使摄像头21视野没有气囊阻挡,整个气管插管手术的过程可通过动态视频监测,让气管插管手术在可视化下进行,还避免因“盲插”使气管插管前端对人体腔道造成损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有效地缩短插管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当气管插管插到指定位置后,通过拉扯连接着摄像头21的摄像头导线22或拉索,使摄像头21脱离第一固定部25,顺着拉扯的方向进入两个气囊之间的第二固定部26内,随时监测病人支气管内的情况,能监测气管插管的插入情况的同时可减少物料的种类和数量,降低产品的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