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吸水性的膏药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7415发布日期:2019-08-09 21:23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吸水性的膏药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用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吸水性的膏药贴。



背景技术:

膏药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由于膏药用于肌表薄贴,所以膏药中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同时药物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此外,因膏药中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也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

现有的膏药贴吸水性较差,遇到有大量渗液的伤口时,由于渗液不能排出或被吸水,就会使伤口和伤口周围的皮肤发白,变软导致细菌的继发的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吸水性的膏药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吸水性的膏药贴,包括底纸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纸层的上表面设有吸水层,所述吸水层的上表面设有一层PU膜,所述PU膜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主通孔,所述PU膜的上表面设有膏药层,所述膏药层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次通孔,所述的膏药层的上表面设有离型纸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纸层的宽度分别大于吸水层、PU膜和膏药层,所述离型纸层包括第一离型纸层和第二离型纸层,所述第一离型纸层包括第一左部、第一中部和第一右部,所述第二离型纸层包括第二左部、第二中部和第二右部,所述第一左部和底纸层的左部粘合,所述第一中部与膏药层粘合,所述第一右部覆盖于第二左部上,所述第二左部和第二中部均与膏药层粘合,所述第二右部和底纸层的右部粘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水层为PU泡沫或高吸水性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高吸水性的膏药贴,通过在膏药贴内设置吸水层,同时分别在PU膜层和膏药层设置通孔,使渗液能够穿过通孔被吸水层吸收,使伤口保持干燥,避免继发性感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纸层;2-吸水层;3-PU膜;4-主通孔;5-膏药层;6-次通孔;7-第一离型纸;8-第二离型纸;9-第一左部;10-第一中部;11-第一右部;12-第二左部;13-第二中部;14-第二右部;15-底纸层的左部;16-底纸层的右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高吸水性的膏药贴,包括底纸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纸层1的上表面设有吸水层2,所述吸水层2的上表面设有一层PU膜3,所述PU膜3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主通孔4,所述PU膜3的上表面设有膏药层5,所述膏药层5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次通孔6,所述的膏药层5的上表面设有离型纸层。

所述底纸层的宽度分别大于吸水层2、PU膜3和膏药层5,所述离型纸层包括第一离型纸层7和第二离型纸层8,所述第一离型纸层7包括第一左部9、第一中部10和第一右部11,所述第二离型纸层8包括第二左部12、第二中部13和第二右部14,所述第一左部9和底纸层的左部粘合,所述第一中部10与膏药层5粘合,所述第一右部11覆盖于第二左部上12,所述第二左部12和第二中部13均与膏药层5粘合,所述第二右部14和底纸层的右部16粘合。设置两个部分重叠的离型纸,使离型纸撕开更容易。

所述吸水层2为PU泡沫或高吸水性无纺布。PU泡沫和高吸水性无纺布都能大量吸收渗液。

该高吸水性的膏药贴,通过在膏药贴内设置吸水层2,同时分别在PU膜3层和膏药层5设置通孔,使渗液能够穿过通孔被吸水层2吸收,使伤口保持干燥,避免继发性感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