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护理用煎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5572发布日期:2019-09-25 00:1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学护理用煎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护煎药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医学护理用煎药器。



背景技术:

在医院的中医科,目前都有代为煎药服务,通过煎药器将中药煎好后封袋供给病患带回家。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煎药器煎药时外壁温度较高,不小心碰到容易烫伤,且药桶在向上拎起时,会晃动,未沥干的药液随晃动滴下,极容易甩到医护人员身上。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医学护理用煎药器,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学护理用煎药器,以解决煎药器煎药时外壁温度较高,不小心碰到容易烫伤,且药桶在向上拎起时,会晃动,未沥干的药液随晃动滴下,极容易甩到医护人员身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医学护理用煎药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医学护理用煎药器,包括主机,出药口,底环,挡杆,顶环,药缸,导条,顶盖,药桶,凸条,提手和漏水孔;所述底环为环形,固定于主机顶侧面上;所述出药口设于主机右侧面上;所述顶环与底环同为环形结构;所述药缸设于主机顶侧面上,且在挡杆包围之内,其侧壁上设有刻度线,用于观测液位;所述顶盖为圆盘形,底侧面设有弧形顶,便于蒸汽凝结并滴下,顶侧面上设有一处把手,通过搭扣连接固定于顶环顶侧面上,且与药缸形成密封空间;所述药桶内盛放药包后放入到药缸内;所述漏水孔为直径一厘米的圆形通孔,密布于药桶的底侧面和圆周面上,用于透水。

进一步的,所述挡杆固定于底环和顶环之间,成环形阵列分布,相邻两处之间间隔二十度。

进一步的,所述导条共有四处,设于药缸内壁上,环形等角度分布,为梯形长条,靠近圆心的一面上开设有U型长槽。

进一步的,所述凸条为U型条,共有四处,等角度分布于药桶外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提手为不锈钢圆柱折弯而成,且在最中心位置压扁成梭形板状,连接于药桶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提手的设置,接触手的位置增加的表面积,有利于提高热量散发的速度,便于用手接触的位置的快速降温,减少操作等待时间,提高操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对放入取出药桶时对其运动路径的设定,可有效减轻甚至杜绝药桶的晃动现象,防止未沥干的药液甩到操作人员的衣物上,药缸外围的一圈挡杆可对其形成一圈外围阻挡,防止不小心碰到药缸上烫伤,药桶的提手中间部位冷却速度快,便于减少操作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药缸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手俯视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主机,101-出药口,2-底环,201-挡杆,202-顶环,3-药缸,301-导条,4-顶盖,5-药桶,501-凸条,502-提手,503-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医学护理用煎药器,包括主机1,出药口101,底环2,挡杆201,顶环202,药缸3,导条301,顶盖4,药桶5,凸条501,提手502和漏水孔503;所述底环2为环形,固定于主机1顶侧面上;所述出药口101设于主机1右侧面上;所述顶环202与底环2同为环形结构;所述药缸3设于主机1顶侧面上,且在挡杆1包围之内,其侧壁上设有刻度线,用于观测液位;所述顶盖4为圆盘形,底侧面设有弧形顶,便于蒸汽凝结并滴下,顶侧面上设有一处把手,通过搭扣连接固定于顶环202顶侧面上,且与药缸3形成密封空间;所述药桶5内盛放药包后放入到药缸3内;所述漏水孔503为直径一厘米的圆形通孔,密布于药桶5的底侧面和圆周面上,用于透水。

其中,挡杆201固定于底环2和顶环202之间,成环形阵列分布,相邻两处之间间隔二十度,对药桶5形成外围防护,防止工作人员不小心碰到药桶5烫伤。

其中,导条301共有四处,设于药缸3内壁上,环形等角度分布,为梯形长条,靠近圆心的一面上开设有U型长槽,起到对凸条501的导向和限位作用。

其中,凸条501为U型条,共有四处,等角度分布于药桶5外侧面上插入到导条301的U型槽内,在放入和取出药桶5时起到导向作用,使药桶5直上直下运动,防止产生晃动。

其中,提手502为不锈钢圆柱折弯而成,且在最中心位置压扁成梭形板状,连接于药桶5顶部,扁平处增加与空气接触面积,利于散热,便于快速冷却,用手拎起。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将中药药包放到药桶5内后,将药桶5的凸条501顺着导条301放入到药缸3内,参照药缸3上的刻度线对药缸3内添水,将药包浸泡后进行煎制,煎完后,打开顶盖4,稍等一两分钟,带提手502散热后握住提手502将药桶5竖直提出,对药缸3和药桶5进行冲洗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