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9147发布日期:2019-12-24 21:10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神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神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如颅骨、头皮、脑血管脑膜等结构的损伤、炎症、肿瘤、畸形和某些遗传代谢障碍或功能紊乱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神经痛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技术的一门高、精、尖学科。经外科手术后的护理对病人的身体康复至关重要,由于通常病人的恢复期较长,对于神经损伤的病人,术后护理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体位,这样时间一长,容易造成肌肉受压迫产生酸痛,给病人带来不适,并且容易引起其它并发症,不利于病人身体康复,通常需要进行按摩以缓解病人的不适。现有设备需要医护人员不断采用手动进行按摩作业,致使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较大,且按摩部位容易受凉,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影响病人的恢复进度,按摩区域容易细菌滋生,易给抵抗力较弱的病人带来其他的病菌感染,因此,设计神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神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术后护理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体位,这样时间一长,容易造成肌肉受压迫产生酸痛,给病人带来不适,且按摩部位容易受凉和按摩区域容易细菌滋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中心处嵌入安装有控制板,箱体的顶部中心处嵌入安装有消毒机构,箱体的顶部一侧中心处嵌入安装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的顶部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的顶部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按摩盘,按摩盘的底部通过螺栓等距离固定有第三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的底部卡接固定有按摩球,控制板电性连接旋转机构、第一电动推杆、消毒机构、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和按摩球。

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电机、转盘和减速器,转盘转动连接在箱体的顶部一侧中心处,箱体的内部通过支架固定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减速器的输出端与转盘的底部中心处连接,控制板电性连接旋转电机。

优选的,所述消毒机构包括消毒槽和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槽开设在箱体的顶部中心处,消毒槽的底部和四周通过螺栓固定有紫外线消毒灯,控制板电性连接紫外线消毒灯。

优选的,所述按摩球包括橡胶外壁、电热网、振动电机和硅胶填充层,振动电机的外部包裹有橡胶外壁,且振动电机与橡胶外壁的空隙处填充有硅胶填充层,橡胶外壁的内部等距离分布有电热网,控制板电性连接电热网和振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二电动推杆之间焊接固定有加固杆,且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二电动推杆呈九十度安装。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四个拐角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移动轮,且移动轮为一种万向自锁轮。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可以极大程度上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具有自动加热和自动消毒的功能,有效的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旋转机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消毒机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按摩球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一侧中心处嵌入安装有控制板3,便于实现集中控制,有效的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箱体1的顶部中心处嵌入安装有消毒机构6,箱体1的顶部一侧中心处嵌入安装有旋转机构4,旋转机构4的顶部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动推杆5,第一电动推杆5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电动推杆7,第二电动推杆7的顶部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按摩盘8,按摩盘8的底部通过螺栓等距离固定有第三电动推杆11,第三电动推杆11的底部卡接固定有按摩球12,控制板3电性连接旋转机构4、第一电动推杆5、消毒机构6、第二电动推杆7、第三电动推杆11和按摩球12,患者平躺在病床上,将装置移动到病床前,通过操控控制板3使旋转机构4、第一电动推杆5和第二电动推杆7开始工作,将按摩球12运动到患者需要按摩的部位处,可以通过按摩缓解患者的不适,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术后恢复效率,当按摩球12接触到患者的按摩部位时,通过操控控制板3使第三电动推杆11工作,使按摩球12能够接触到患者的不同部位,使其可以适应不同的按摩部位,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按摩的效果,有效的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旋转机构4包括旋转电机13、转盘14和减速器21,转盘14转动连接在箱体1的顶部一侧中心处,箱体1的内部通过支架固定有旋转电机13,旋转电机13的输出端与减速器21的输入端连接,减速器21的输出端与转盘14的底部中心处连接,控制板3电性连接旋转电机13,通过操控控制板3使旋转电机13工作,继而带动减速器21旋转,继而带动转盘14旋转,从而便于调节按摩球12的位置,使其可以按摩患者的不同部位,有效的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3给出,消毒机构6包括消毒槽15和紫外线消毒灯16,消毒槽15开设在箱体1的顶部中心处,消毒槽15的底部和四周通过螺栓固定有紫外线消毒灯16,控制板3电性连接紫外线消毒灯16,在按摩前,将按摩球12移动到消毒槽15的内部,通过操控控制板3使紫外线消毒灯16工作,从而对按摩球12的表面进行紫外线消毒,杀死按摩球12表面的病菌,从而有效的提升按摩的安全性,有效的减少了病菌感染的可能性。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4给出,按摩球12包括橡胶外壁17、电热网18、振动电机19和硅胶填充层20,振动电机19的外部包裹有橡胶外壁17,且振动电机19与橡胶外壁17的空隙处填充有硅胶填充层20,橡胶外壁17的内部等距离分布有电热网18,控制板3电性连接电热网18和振动电机19,通过操控控制板3使振动电机19工作,带动橡胶外壁17进行震动,对患者进行震动按摩,同时设置有电热网18,对橡胶外壁17进行加热,使其能够进行热按摩,有效的提升按摩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体验舒适度,防止患者按摩部位受凉。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第一电动推杆5与第二电动推杆7之间焊接固定有加固杆9,且第一电动推杆5与第二电动推杆7呈九十度安装,有效的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箱体1的底部四个拐角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移动轮2,且移动轮2为一种万向自锁轮,便于装置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控制板3采用brc1e631控制板,第一电动推杆5、第二电动推杆7和第三电动推杆11均采用xtl100电动推杆,旋转电机13采用60tkyz旋转电机,紫外线消毒灯16采用ec-tl01b紫外线消毒灯,振动电机19采用lx1020l振动电机,减速器21采用nmrv075减速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患者平躺在病床上,将装置移动到病床前,通过操控控制板3使旋转机构4、第一电动推杆5和第二电动推杆7开始工作,将按摩球12运动到患者需要按摩的部位处,可以通过按摩缓解患者的不适,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术后恢复效率,当按摩球12接触到患者的按摩部位时,通过操控控制板3使第三电动推杆11工作,使按摩球12能够接触到患者的不同部位,使其可以适应不同的按摩部位,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按摩的效果,有效的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通过操控控制板3使旋转电机13工作,继而带动减速器21旋转,继而带动转盘14旋转,从而便于调节按摩球12的位置,使其可以按摩患者的不同部位,有效的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在按摩前,将按摩球12移动到消毒槽15的内部,通过操控控制板3使紫外线消毒灯16工作,从而对按摩球12的表面进行紫外线消毒,杀死按摩球12表面的病菌,从而有效的提升按摩的安全性,有效的减少了病菌感染的可能性,通过操控控制板3使振动电机19工作,带动橡胶外壁17进行震动,对患者进行震动按摩,同时设置有电热网18,对橡胶外壁17进行加热,使其能够进行热按摩,有效的提升按摩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体验舒适度,防止患者按摩部位受凉。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可以极大程度上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具有自动加热和自动消毒的功能,有效的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