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科的支气管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4878发布日期:2019-12-13 18:1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醉科的支气管镜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麻醉科的支气管镜结构。



背景技术:

支气管镜诊疗技术是目前临床广泛开展的一项操作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支气管镜技术采用的麻醉技术主要有3种: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镇痛(即所谓无痛支气管镜技术)和全身麻醉,随着软性支气管镜的应用,绝大多数患者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具有经济、方便和安全等优点。局部麻醉使用的药物主要为丁卡因、利多卡因,术前可以通过雾化吸入、局部喷洒滴入、环甲膜穿刺等方式进行年末表面局部麻醉,术中还可以通过工作孔道注入局麻药物。但临床上发现,由于支气管镜工作孔道的开口位于最前端,术中注入的麻醉药喷出支气管镜后其流动轨迹也是朝向正前方,对侧壁的支气管粘膜麻醉作用很差,且非常不均匀,从而大大影响局麻效果,对患者的初始麻醉作用很差,特别是敏感患者容易出现精神紧张、恐惧、剧烈咳嗽、屏气、恶心、躁动及窒息感等不适,并可引起心动过速、血压增高及心律失常等等,甚至有些患者因不能耐受而使检查终止,部分患者甚至拒绝此项检查,因此,需要改变支气管镜的药物注入方式,以使药物能够均匀地喷洒在气道管壁上,保证局麻效果,减少病人的痛苦和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麻醉科的支气管镜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麻醉科的支气管镜结构,包括支气管镜主体,所述支气管镜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操作区,所述操作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气管镜操作块,所述操作区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表面套接有吸引管,所述吸引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吸引管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操作部,所述操作区正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表面套接有连接粗管,所述连接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细管。

可选的,所述支气管镜主体的上表面插接有器械通道入口,所述支气管镜主体的正面插接有供养通道入口。

可选的,所述支气管镜主体的上表面靠近器械通道入口的一侧插接有注药杆,所述注药杆的内部插接有内导管,所述内导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储药管,所述储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注药口,所述储药管的外表面套接有滤药环。

可选的,所述支气管镜主体的内部插接有连接硬管,所述连接硬管的外表面套接有软质内镜管,所述软质内镜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入端。

可选的,所述软质内镜管的内部插接有光学镜头管、内导管所述软质内镜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线、导光光纤、吸引管和细管。

可选的,所述软质内镜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线。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麻醉科的支气管镜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麻醉科的支气管镜结构,通过内导管的设置,使得在使用该结构时可以通过储药管、注药杆和注药口的使用,使得能够将药液直接注入到支气管,缩短药流路径,减少污染环节,避免药液溢出和污染,而且通过内导管吸引所注入药液,支气管镜不必紧密嵌入,对支气管壁刺激减小,减小吸引压力、避免支气管镜插入端吸引时误吸支气管粘膜,且内导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储药管,储药管的外表面套接有滤药环,滤药环的进药端与储药管连接,能够使得对注射的药物进行过滤,所以通过以上设置,使得该装置达到可以保证药物效果的目的。

2、该麻醉科的支气管镜结构,通过吸引管的设置,使得该支气管镜结构可以结合第一气囊的使用,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然后充起第一气囊,防止血液溢出至吸引管,避免窒息死亡,在结合供养通道入口向患者变窄的支气管中输入防窒息氧气,从而使支气管镜本体与患者支气管管壁之间的空间内始终充满氧气,进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性,最大限的避免或减少咳嗽、气喘甚至因缺氧而昏厥的状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导管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软质内镜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气管镜主体、2-操作区、3-支气管镜操作块、4-第一连接管、5-吸引管、6-第一气囊、7-操作部、8-第二连接管、9-连接粗管、10-第二气囊、11-细管、12-器械通道入口、13-供养通道入口、14-内导管、15-储药管、16-滤药环、17-连接硬管、18-软质内镜管、19-插入端、20-导光光纤、21-刻度线、22-注药杆、23-注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麻醉科的支气管镜结构,包括支气管镜主体1,支气管镜主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操作区2,操作区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气管镜操作块3,操作区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4的外表面套接有吸引管5,通过吸引管5的设置,使得该支气管镜结构可以结合第一气囊6的使用,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然后充起第一气囊6,防止血液溢出至吸引管5,避免窒息死亡,吸引管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6,吸引管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操作部7,操作区2正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8的外表面套接有连接粗管9,连接粗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10,第二气囊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细管11,支气管镜主体1的上表面插接有器械通道入口12,支气管镜主体1的正面插接有供养通道入口13,结合供养通道入口13向患者变窄的支气管中输入防窒息氧气,从而使支气管镜本体1与患者支气管管壁之间的空间内始终充满氧气,进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性,最大限的避免或减少咳嗽、气喘甚至因缺氧而昏厥的状况的发生,支气管镜主体1的上表面靠近器械通道入口12的一侧插接有注药杆22,注药杆22的内部插接有内导管14,通过内导管14的设置,使得在使用该结构时可以通过储药管15、注药杆22和注药口23的使用,使得能够将药液直接注入到支气管,缩短药流路径,减少污染环节,避免药液溢出和污染,通过内导管14吸引所注入药液,支气管镜不必紧密嵌入,对支气管壁刺激减小,减小吸引压力、避免支气管镜插入端吸引时误吸支气管粘膜,内导管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储药管15,内导管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储药管15,储药管15的外表面套接有滤药环16,滤药环16的进药端与储药管15连接,能够使得对注射的药物进行过滤,所以通过以上设置,使得该装置达到可以保证药物效果的目的,储药管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注药口23,储药管15的外表面套接有滤药环16,支气管镜主体1的内部插接有连接硬管17,连接硬管17的外表面套接有软质内镜管18,软质内镜管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入端19,软质内镜管18的内部插接有光学镜头管、内导管14、导光光纤20、吸引管5和细管11,软质内镜管18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线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储药管15的外表面套接有滤药环16,支气管镜主体1的内部插接有连接硬管17,连接硬管17的外表面套接有软质内镜管18,软质内镜管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入端19。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综上,该麻醉科的支气管镜结构,使用时,通过内导管14的设置,使得在使用该结构时可以通过储药管15、注药杆22和注药口23的使用,使得能够将药液直接注入到支气管,缩短药流路径,减少污染环节,避免药液溢出和污染,而且通过内导管14吸引所注入药液,支气管镜不必紧密嵌入,对支气管壁刺激减小,减小吸引压力、避免支气管镜插入端吸引时误吸支气管粘膜,且内导管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储药管15,储药管15的外表面套接有滤药环16,滤药环16的进药端与储药管15连接,能够使得对注射的药物进行过滤,所以通过以上设置,使得该装置达到可以保证药物效果的目的,通过吸引管5的设置,使得该支气管镜结构可以结合第一气囊6的使用,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然后充起第一气囊6,防止血液溢出至吸引管5,避免窒息死亡,在结合供养通道入口13向患者变窄的支气管中输入防窒息氧气,从而使支气管镜本体1与患者支气管管壁之间的空间内始终充满氧气,进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性,最大限的避免或减少咳嗽、气喘甚至因缺氧而昏厥的状况的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