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测距单手操作眼内注药装置。
背景技术:
眼内注药在眼科临床上应用较常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像雷珠单抗等新药的上市,给以往很难治疗的眼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而眼内注药往往是通过注药装置来实现的。
目前,国内外均采用笔式微量玻璃注射器进行眼内药物的注射,手术者把注射针头插入前房、玻璃体腔或视网膜下腔等眼内部位,从而进行药物的注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微量注射器较长(一般金属针头长30mm,玻璃针管长85mm,整个注射器长128mm),手术者用一只手夹持注射器时,需要另一手辅助注射,或者助手压针柄把注射物注射到眼内,此时注射器可能会有轻微移动,微有不慎针头极易穿破损伤注射部位相邻的组织,如虹膜、晶状体或视网膜等,造成注射失败、损伤晶状体诱发白内障、眼内出血、视网膜穿孔等一系列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测距单手操作眼内注药装置,能够单手操作注射器完成药物的注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测距单手操作眼内注药装置,包括注射筒、连通于注射筒一端的注射头、套设于注射头外的储液腔、连通于储液腔的针头、滑动嵌设于注射筒内的活塞推杆和固定于活塞推杆一端的按压块,注射筒上连接有带动活塞推杆运动从而进行药物注射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套设于注射筒外壁的的套设环、通过转动带动活塞推杆运动从而进行药物注射的第一转动块和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块的牵引绳,第一转动块转动连接于套设环,牵引绳连接于按压块,注射筒上连接有与人体眼眶的弧度相适应的透明定位板,透明定位板上开设有供注射筒滑动嵌设且便于确定注射位置的定位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手术者对病人进行药物注射时,可手持注射筒并令第一转动块进行转动,在第一转动块的转动过程中,牵引绳将被拉紧,在牵引绳的牵引下,按压块和活塞推杆将沿着注射筒的长度方向运动,活塞推杆将推动注射筒内的药物从针头内流出,从而完成药物的注射,驱动装置使得手术者通过单手即可完成药物的注射,避免了双手交替或者与助手配合时操作不协调的情况发生,提高手术效率,减轻患者痛苦,达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将透明定位板放置于眼眶上,并通过定位通孔确定注射点的位置,定位通孔实现了对注射筒的限位,从而实现了定点注射,提高手术效率,避免因判断失误而造成眼结构损伤,减轻患者痛苦,达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套设环包括抵触于注射筒的第一扇形环、第二扇形环、第三扇形环和供第二扇形环与第三扇形环夹紧于注射筒的连接件,第二扇形环和第三扇形环转动连接于第一扇形环,牵引绳与按压块呈可拆卸连接,第一转动块转动连接于第一扇形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手术者需要对病人进行药物注射时,将第一扇形环抵触于注射筒的外壁,将第二扇形环和第三扇形环绕着第一扇形环转动,并通过连接件使得第二扇形环和第三扇形环夹紧于注射筒,并将牵引绳与按压块进行连接,从而使得手术者可对注射装置进行单手操作,操作方便,且驱动装置从注射筒上拆卸,实现驱动装置的再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地节约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件包括固定于第二扇形环上的第一固定块、固定于第三扇形环上的第二固定块和用于连接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的连接杆,第一固定块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第二固定块上开设有对应于卡槽的通槽,连接杆滑动嵌设于通槽和卡槽内,卡槽和通槽的侧壁上均固定有抵紧于连接杆侧壁的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扇形环和第三扇形环夹紧于注射筒的外壁时,将连接杆滑动嵌设于通槽和卡槽内,卡槽和通槽内的弹性件将会发生形变并抵紧于连接杆的侧壁,实现了第二扇形环和第三扇形环之间的连接,从而将套设环固定在注射筒的外壁上,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注射筒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第一扇形块、第二扇形环和第三扇形环上均固定有嵌设于环形槽内的环形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手术者需要对病人进行药物注射时,将第一扇形块上的环形块嵌设于环形槽内,转动第二扇形环和第三扇形环,使得第二扇形环和第三扇形环上的环形块嵌设于环形槽内,并通过连接件实现第二扇形环和第三扇形环之间的连接,避免套设环在药物注射的过程中沿着注射筒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保证了驱动装置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按压块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供牵引绳嵌设的嵌设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牵引绳嵌设于嵌设槽内,即可完成牵引绳和按压块之间的连接,将第一转动块进行转动,牵引绳将牵引着活塞推杆沿着注射筒的长度方向滑动,使得注射筒内的药物从针头内流出,从而完成药物的注射,嵌设槽使得牵引绳和按压块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转动块远离固定环的一端固定有方便手指对第一转动块进行转动的第二转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转动块使得手术者方便对第一转动块进行转动,提高了手术效率,方便手术者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注射筒的外壁上设有用于表示药物剂量的刻度,刻度的范围值为0-0.5ml。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刻度的设置方便手术者控制药物注射的剂量,且总刻度的范围值满足了大多数眼内注射的最大剂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驱动装置的设置,使得手术者通过单手即可完成药物的注射,避免了与助手配合时操作不协调的情况发生,提高手术效率,减轻患者痛苦,达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2. 刻度的设置,方便手术者控制药物注射的剂量;
3. 透明定位板的设置,实现了定点注射,避免因判断失误而造成眼结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表述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表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射筒;11、环形槽;12、刻度;2、注射头;3、储液腔;4、针头;5、活塞推杆;6、按压块;61、嵌设槽;7、驱动装置;71、套设环;711、第一扇形环;712、第二扇形环;713、第三扇形环;714、环形块;72、第一转动块;73、牵引绳;74、连接件;741、第一固定块;742、第二固定块;743、卡槽;744、通槽;745、弹性件;746、连接杆;75、第二转动块;8、透明定位板;81、定位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带测距单手操作眼内注药装置,包括注射筒1、连通于注射筒1一端的注射头2、套设于注射头2外的储液腔3、连通于储液腔3的针头4、滑动嵌设于注射筒1内的活塞推杆5和固定于活塞推杆5一端的按压块6,储液腔3的外径小于注射筒1的外径。
注射筒1上连接有驱动装置7,驱动装置7用于带动活塞推杆5运动从而进行药物注射,驱动装置7包括套设于注射筒1外壁的的套设环71、转动连接于套设环71的第一转动块72和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块72的牵引绳73,按压块6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供牵引绳73嵌设的嵌设槽61,牵引绳73为钢丝绳。
当手术者对病人进行药物注射时,可单手夹持注射筒1并令第一转动块72进行转动,牵引绳73将被拉紧,在牵引绳73的牵引下,按压块6和活塞推杆5将沿着注射筒1的长度方向运动,活塞推杆5将推动注射筒1内的药物从针头4内流出,从而完成药物的注射。
如图2和图3所示,套设环71包括抵触于注射筒1的第一扇形环711、第二扇形环712、第三扇形环713和连接件74,第二扇形环712与第三扇形环713均转动连接于第一扇形环711,第一转动块72转动连接于第一扇形环711。
连接件74包括固定于第二扇形环712上的第一固定块741、固定于第三扇形环713上的第二固定块742和连接杆746,第一固定块741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743,第二固定块742上开设有对应于卡槽卡槽743的通槽744,连接杆746滑动嵌设于通槽744和卡槽743内,卡槽743和通槽744的侧壁上均固定有抵紧于连接杆746侧壁的弹性件745,弹性件745的材质为橡胶。
将连接杆746滑动嵌设于卡槽743和通槽744内,卡槽743和通槽744内的弹性件745将会发生形变并抵紧于连接杆746的侧壁,使得第二扇形环712和第三扇形环713夹紧于注射筒1,从而将套设环71固定在注射筒1的侧壁上。
注射筒1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11,第一扇形块、第二扇形环712和第三扇形环713上均固定有嵌设于环形槽11内的环形块714。
将环形块714嵌设于环形槽11内,避免套设环71在药物注射的过程中沿着注射筒1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保证了驱动装置7的正常使用。
如图2所示,第一转动块72远离固定环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转动块75,第二转动块75呈U型,第二转动块75方便手指对第一转动块72进行转动,提高了手术效率。
注射筒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表示药物剂量的刻度12,方便了手术者控制药物注射的剂量,刻度12的范围值为0-0.5ml,满足了大多数眼内注射的最大剂量。
如图1所示,注射筒1上连接有与人体眼眶的弧度相适应的透明定位板8,透明定位板8的材质为PVC,透明定位板8上开设有定位通孔81,注射筒1仅能沿着定位通孔81的长度方向滑动,定位通孔81便于确定注射点的位置,并实现了对注射筒1的限位,从而实现定点注射,提高手术效率,避免因判断失误而造成眼结构损伤。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拉动活塞推杆5使得被注射的药物通过针头4吸入到注射筒1内,并通过注射筒1外的刻度12来控制吸入到注射筒1内的药物剂量,将第一扇形块上的环形块714嵌设于注射筒1上的环形槽11内,将第二扇形环712和第三扇形环713绕着第一扇形环711转动,使得第二扇形环712和第三扇形环713上的环形块714嵌设于环形槽11内,同时连接杆746滑动嵌设于卡槽743和通槽744内,卡槽743和通槽744内的弹性件745将会发生形变并抵紧于连接杆746的侧壁,从而将套设环71固定在注射筒1的侧壁上。
通过翻转第二转动块75使得第一转动块72发生转动,将第一转动块72上的牵引绳73嵌设于按压块6上的嵌设槽61内,从而实现了对驱动装置7的固定。
将透明定位板8放置于眼眶上,并通过定位通孔81确定注射点的位置,定位通孔81实现了对注射筒1的限位,使得注射筒1仅能沿着定位通孔81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了注射筒1的定点注射,提高手术效率,避免因判断失误而造成眼结构损伤。
手术者在对病人进行药物注射时,可用一只手对透明定位板8进行固定,另一只手用于夹持注射筒1并转动第二转动块75实现药物的注射,避免了双手交替或者与助手配合时操作不协调的情况发生,提高手术效率,减轻患者痛苦,达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