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2624发布日期:2019-08-23 22:5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锚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锚定装置。



背景技术:

骨缺损的重建方法主要有颗粒骨和结构骨移植。颗粒骨移植主要用于重建髋臼包容性骨缺损和股骨髓腔内植骨,颗粒移植骨起到充填和支架作用。新生血管能够较快长入骨小梁之间和颗粒骨之间。新骨形成先于骨吸收,植骨区力学强度持续升高。在植入颗粒骨过程中,常常使用打压植骨技术,临床效果普遍达到10年生存率90%以上。颗粒骨移植后需要很好的覆盖和包裹,目前没有很好的技术予以解决,因此,常常用钢板来覆盖,形成过度手术治疗。

另外,由于关节置换过程韧带附着点被切除,或由于疾病或间接暴力使肢体和关节周围的筋膜、肌肉、韧带过度扭曲、牵拉,引起可以导致韧带损伤或撕裂,需要韧带端部加强固定。目前,在临床上一般通过带线锚钉将软组织和骨重新连接,锚钉埋入骨质中固定撕裂腱性组织,以达到腱骨愈合的目的。该种带线锚钉体现的是用线勒紧肌腱来实现固定的方式,远期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锚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颗粒骨和软组织固定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锚定装置,包括:锚定板,包括微孔结构层;锚定爪,设置在锚定板的内表面上。

进一步地,锚定板还包括基板层,微孔结构层设置在基板层的内侧。

进一步地,基板层远离微孔结构层的表面为抛光表面。

进一步地,锚定板的横截面和纵截面均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锚定板和锚定爪均由可吸收材质制成,或者,锚定爪由记忆合金制成。

进一步地,锚定板的边缘限定出的平面形状为椭圆形或矩形。

进一步地,锚定板远离锚定爪的表面上设置有定位凹槽。

进一步地,定位凹槽为多个,多个定位凹槽沿锚定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锚定装置还包括固定缆绳,固定缆绳与定位凹槽相适配。

进一步地,锚定板由微孔结构层形成,微孔结构层的厚度在1mm至3.5mm之间。

进一步地,锚定板包括基板层和微孔结构层,锚定板的厚度在3mm至6mm之间,微孔结构层的厚度在1.5mm至3mm之间。

进一步地,锚定爪的中心线为外凸弧线。

进一步地,锚定爪在靠近锚定板至远离锚定板的方向上逐渐收缩地延伸,并且锚定爪远离锚定板的一端形成尖端。

进一步地,锚定爪在其纵剖面内包括第一弧段及位于第一弧段内侧的第二弧段,第一弧段和第二弧段的第一端均与锚定板连接,第一弧段和第二弧段的第二端相交于一点形成尖端。

进一步地,锚定爪从微孔结构层穿出的高度H为5mm-10mm,第一弧段与尖端之间的最大距离T为5mm-10mm,第二弧段与尖端之间的最大距离t为1mm-5mm。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锚定板包括微孔结构层。锚定爪设置在所述锚定板的内表面上。在本申请中,锚定板和锚定爪将软组织或者颗粒骨固定在骨床上,限制住了软组织或者颗粒骨在骨床外出现松散的状态,进而,锚定板能够将软组织或者颗粒骨固定在骨床上。在本申请中,微孔结构层具有较好的骨性融合性,还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和颗粒骨整合能力。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锚定装置的实施例的透视示意图;

图2示出图1的锚定装置的C-C向剖视图;

图3示出图1的锚定装置的E-E向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1的锚定装置固定软组织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锚定装置固定颗粒骨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锚定装置和固定缆绳配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两个的图1的锚定装置固定在骨床上两侧软组织时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锚定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骨床;20、锚定板;21、基板层;211、抛光表面;212、定位凹槽;22、锚定爪;221、第一弧段;222、第二弧段;223、尖端;23、微孔结构层;30、固定缆绳;40、软组织;40a、颗粒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锚定装置包括:锚定板20包括基板层21及设置在基板层21内侧的微孔结构层23。锚定爪22设置在锚定板20的内表面上,具体地,锚定爪22设置在基板层21的内表面上。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锚定板20包括基板层21及设置在所述基板层21内侧的微孔结构层23。微孔结构层23具有良好的软组织40和颗粒骨40a整合能力。锚定爪22设置在所述锚定板20的内表面上。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锚定板20和锚定爪22将软组织40或者颗粒骨40a固定在骨床10上,限制住了软组织40或者颗粒骨40a在骨床10外出现松散的状态。进而,锚定板20能够将软组织40或者颗粒骨40a固定在骨床10上。该结构使用简单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微孔结构层23具有较好的骨性融合性,还具有良好的软组织40和颗粒骨40a整合能力。需要说明的是:锚定板20的内表面为朝向骨床的一侧。

微孔结构层23及基板层21可以通过3D打印得到。上述微孔结构层23形成多个孔隙,类似于相关技术中的骨小梁结构。相关技术中的骨小梁是骨皮质在松质骨内的延伸部分,即骨小梁与骨皮质相连接。在骨络腔中呈不规则立体网状结构,如丝瓜络样或者海绵状,起支持造血组织的作用。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挫伤骨床10上的软组织,基板层21远离微孔结构层23的表面为抛光表面211。

如图5和图7所示,为了使锚定板20能够贴合在骨床10上,便于固定软组织40,锚定板20的横截面和纵截面均为弧形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基板层21和锚定爪22均由可吸收的材质制成。基板层21和锚定爪22优选为镁合金材质。这样,便于基板层21和锚定爪22与软组织40或者颗粒骨40a之间的实现融合,便于骨床10的愈合。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锚定爪22由记忆合金制成。这样锚定爪22植入骨床10内时,在温度的变化下锚定爪22的形状会发生变形,使得锚定爪22更加紧密与骨床10融合。进而,锚定板20固定的软组织40和颗粒骨40a具有更佳的整合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锚定板20加工便于成型,锚定板20的边缘限定出的平面形状为矩形,具体为圆角矩形。优选的,矩形的长度的尺寸B为15mm至30mm,宽度的尺寸A为10mm至20mm。

如图8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锚定板20的边缘限定出的平面形状为椭圆。优选的,椭圆的长轴线的尺寸B1为20mm至40mm,短轴线的尺寸A1为10mm至20mm。

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固定装置缠在锚定板20的表面上,锚定板20远离锚定爪22的表面上设置有定位凹槽212。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缠绕方便,定位凹槽212可以设置为三个,三个定位凹槽沿锚定板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其他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锚定板上的定位凹槽的数量不限于三个,数量还可以为两个、四个及以上。

如图8所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凹槽的数量为两个,锚定板20远离锚定爪22的表面上定位凹槽间隔分布在锚定爪22之间。这样,定位凹槽的设置不会减弱锚定板20自身的强度。

如图6和图7所示,锚定装置还包括固定缆绳30,固定缆绳30与定位凹槽212相适配。固定缆绳30优选为钢缆,这样锚定装置固定在骨床10上变得更加的可靠。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锚定板20被植入到承力较大的区域时,比如人体的下肢,锚定板20需要一定的结构强度,防止锚定板20承受较大的外力发生损坏。锚定板20包括基板层21和微孔结构层23,锚定板20的厚度在3mm至6mm之间,微孔结构层23的厚度在1.5mm至3mm之间。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锚定爪22的数量为四个,锚定爪22间隔的设置在锚定板20朝向微孔结构层23的一侧上。锚定爪22可以将颗粒骨40a或软组织40压在骨床10的预期附着位置上。颗粒骨40a或软组织40位于多个锚定爪22之间。在其他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锚定爪2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五个及以上。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锚定爪22的中心线为外凸弧线。由于锚定爪22呈弯状,如果将锚定爪22从骨床10拔出时,会存在较大的拔出阻力。进而,锚定爪22具有抗拔出骨床10的效果。这样,锚定爪22能够将颗粒骨40a和软组织40牢牢地压在预期的附着位置上。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锚定爪22在靠近锚定板20至远离锚定板20的方向上逐渐收缩地延伸,并且锚定爪22远离锚定板20的一端形成尖端223。尖端223便于与骨床10固定。

如图2和图3所示,锚定爪22在其纵剖面内包括第一弧段221及位于第一弧段221内侧的第二弧段222,第一弧段221和第二弧段222的第一端均与锚定板20连接,第一弧段221和第二弧段222的第二端相交于一点形成尖端223。第一弧段221的弧段半径为R1优选为38.81mm左右,第二弧段222的弧段半径R2优选为53.31mm左右,这样使得第一弧段221的形状和第二弧段222的形状更加的规范,这样,锚定爪22便于植入骨床10内,同时具有很大的抗拔出骨床10的阻力。

如图2所示,锚定爪22从微孔结构层23穿出的高度H为5mm-10mm,第一弧段221与尖端223之间的最大距离T为5mm-10mm左右,第二弧段222与尖端223之间的最大距离t为1mm-5mm左右。这样锚定爪22植入到骨床10内时,保证第一弧段221和第二弧段222在骨床10内仍然呈弯状,保证了锚定爪22抗拔出骨床10的能力。

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案中,也可以不设置基板层,仅设置微孔结构层。锚定装置被植入到承力较小的区域时,比如人体的上肢,锚定板20的连接强度适当减小。此时,锚定板筋由微孔结构层形成。当然,考虑到加工问题及保证一定的强度,微孔结构层的厚度在1mm至3.5mm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