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煎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9383发布日期:2019-12-24 21:1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煎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煎煮装置,属于中药提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应用最早、使用最广泛的剂型,其煎药质量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而煎煮的方法是直接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传统的煎药方法煎煮含挥发性成分饮片时常采用“后下”的方法,以避免煎药时间过长而造成挥发性成分损失过多,最终影响临床疗效。随着煎药机的出现,传统煎药方法如敞开、开放的煎药环境变成密闭、有压力环境。从而使煎药提取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但现有技术中的煎药机不具备中药的后下要求,缺乏相关的设置,因此需要对煎药机进行改进,以适应含有挥发性中药复方的提取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中药煎煮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模拟先下后下的中药煎煮模式,确保一些挥发性有效成分不被破坏掉,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提高药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药煎煮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配合设有罐盖,罐盖上还分别设有补水口和排气阀,所述罐体内中下部设有储药网框,所述储药网框的两侧设有向外凸出的框边,所述框边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栓,所述罐体内的侧壁上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与螺栓相匹配的螺纹通孔,所述框边与固定座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所述罐体内的底侧壁上设有循环管,循环管伸出罐体底部的内侧壁,沿着罐体外壁向上延伸后,并伸入到罐体内,循环管上设有循环泵,循环管的上端设有喷头,所述喷头下侧的罐体内侧壁上设有储药器,储药器底端设置出药管,所述出药管从罐体内侧壁伸出到罐体外侧,并与循环管相连通,所述出药管上设有截止阀,所述罐体的下侧设有流出管,所述流出管上设有控制阀,所述储药器下侧的罐体内侧壁上布满电热丝。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中药煎煮装置,所述储药网框和罐体均为上开口的圆柱形筒体结构,且储药网框和罐体共轴线设置。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中药煎煮装置,所述循环管下端和罐体连接处设有过滤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中药煎煮装置,所述储药器内设置防止中药溢出的隔挡网,所述储药器的外侧设置有加热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中药煎煮装置,所述罐体外壁包裹有隔音材料。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中药煎煮装置,所述储药网框的底部设有多个超声波振子。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中药煎煮装置,所述循环管上还设有温度及流量指示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对于含挥发性成分饮片的煎煮,传统煎药法为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散失,多应用“后下”煎煮法,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药煎煮装置,通过在罐体内设置储药网框,储药器,循环管、循环泵、喷头、出药管等,将需要先下的中药放入储药网框中,需要后下的中药放入储药器内,储药网框中的中药加水后先煮一定时间后,启动循环泵将药液通过循环管注入到储药器内,同时启动储药器外侧的加热器,对储药器内的中药进行后煎煮,本装置模拟先下后下的中药煎煮模式,确保一些挥发性有效成分不被破坏掉,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提高药效。另外,循环泵和循环管的使用,不仅提高中药提取效率,还确保先下后下的中药达成共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罐盖、3储药网框、4框边、5螺栓、6储药器、7循环管、8循环泵、9喷头、10出药管、11截止阀、12补水口、13排气阀、14电热丝、15流出管、16控制阀、17过滤器、18隔挡网、19超声波振子、20温度及流量指示器、21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中药煎煮装置,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顶部配合设有罐盖2,罐盖2上还分别设有补水口12和排气阀13,所述罐体1内中下部设有储药网框3,所述储药网框3的两侧设有向外凸出的框边4,所述框边4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栓5,所述罐体1内的侧壁上设有固定座21,固定座21上设有与螺栓5相匹配的螺纹通孔,所述框边4与固定座21通过螺栓5固定相连,从而将储药网框3固定在罐体1内,所述储药网框3和罐体1均为上开口的圆柱形筒体结构,且储药网框3和罐体1共轴线设置。

所述罐体1内的底侧壁上设有循环管7,循环管7伸出罐体1底部的内侧壁,沿着罐体1外壁向上延伸后,并伸入到罐体1内,循环管7上设有循环泵8,循环管7的上端设有喷头9,所述喷头9下侧的罐体1内侧壁上设有储药器6,储药器6底端设置出药管10,所述出药管10从罐体1内侧壁伸出到罐体1外侧,并与循环管7相连通,所述出药管10上设有截止阀11,当煎煮完成后,打开截止阀11,这样储药器6中的药液从循环管7向下流入到罐体1内,所述罐体1的下侧设有流出管15,所述流出管15上设有控制阀16,所述储药器6下侧的罐体1内侧壁上布满电热丝14。

所述循环管7下端和罐体1连接处设有过滤器17,防止药渣堵塞循环管7。

所述储药器6内设置防止中药溢出的隔挡网18,所述储药器6的外侧设置有加热器。

所述罐体1外壁包裹有隔音材料,以减少提取产生的噪音。

所述储药网框3的底部设有多个超声波振子19,在储药网框3振动时利于其内药材的晃动,提高中药提取率。

所述循环管7上还设有温度及流量指示器20,方便查看药液的流速及温度。

本实施例通过在罐体1内设置储药网框3,储药器6,循环管7、循环泵8、喷头9、出药管10等,将需要先下的中药放入储药网框3中,需要后下的中药放入储药器6内,储药网框3中的中药加水后先煮一定时间后,启动循环泵8将罐体1内的药液通过循环管7注入到储药器6内,同时启动储药器6周围的加热器,对储药器6内的中药进行后煎煮,另外,循环泵8和循环管7的使用,不仅提高中药提取效率,还确保先下后下的中药达成共煎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