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床旁换药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3432发布日期:2019-10-08 20:4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床旁换药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床旁换药车。



背景技术:

目的,临床上医护人员为病人换药时,所使用的用物大都是一次性的换药包或临时铺设的无菌盘外加无菌敷料等换药器械,如此每次携带的换药用物较少,然而换药时所产生的废弃医疗垃圾很难在第一时间归类处置,这不仅增加了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概率。另外,医护人员针对每一位病人都需要重返换药室重新准备和整理一次用物,不能连续为多个病人进行换药,这将大大增加医护的工作量和时间成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换药车中对医疗器具及药瓶等物品,不能分类定点存放,都是直接放在治疗盘内或车体上,无专门固定装置,医护人员在为病人换药时或换药车在移动过程中,也很容易不慎被碰至地面,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避免交叉感染和提高医护工作效率的多功能床旁换药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旁换药车,其中,包括车箱体、在车箱体底部带有的万向轮、在车箱体顶面上设有的药物放置平台、固定架,及在车箱体正面上依次设有的左抽屉、右抽屉、第一尖锐物品投放口和放置回收器械的格子柜。车箱体一侧设置有的第二尖锐物品投放口。左抽屉内分别设置有横条形分格、正方形分格和田字形方格。右抽屉内分别设置有纵条形分格和方形分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尖锐物品投放口设置有两个,分别是医疗垃圾投放口、生活垃圾投放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车箱体的第二尖锐物品投放口下方从左至右分别依次设置有尖锐物品柜、医疗垃圾柜、生活垃圾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药物放置平台周围设置有护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车箱体两侧分别设置有的推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护栏上设置有放置药液瓶的架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有宽敞且几乎满足各项操作的用物放置平台。(2)有两个宽敞的左抽屉和右抽屉可按需分类放置各种治疗用品;同时抽屉也可当作无菌区域放置配置好的待接瓶药液,达到无菌管理要求,减少护士来回跑动时间,节省体力。(3)第一尖锐物品投放口、放置回收器械的格子柜、第二尖锐物品投放口有方便安全投放锐器的收集箱,这样尖锐物品可以及时回收可以避免尖锐物品扎医护人员造成感染。(4)车箱体下方的格子,可以分别放置生活垃圾、医疗垃圾,保证了使用医疗垃圾不用暴露在外,整洁美观。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换药车、医疗用品回收、锐器物回收等整合在一起的多功能换药车,既有换药车的功能,又有普通换药车无法做到的合理的空间分配,也可做操作平台,一车多用。设计方便合理,整体美观大方,满足临床需求,节省医护人员体力,符合消毒隔离和职业安全管理,且实用、实惠。实现了方便、安全和整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右抽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左抽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多功能床旁换药车,包括车箱体1、在车箱体1底部带有的万向轮2、在车箱体1顶面上设有的药物放置平台3,及在车箱体1正面上依次设有的左抽屉4、右抽屉5、第一尖锐物品投放口6和放置回收器械的格子柜7。车箱体1一侧设置有的第二尖锐物品投放口8。左抽屉4内分别设置有横条形分格41、正方形分格42和田字形方格43。右抽屉5内分别设置有纵条形分格51和方形分格52。第一尖锐物品投放口6设置有两个,分别是医疗垃圾投放口61、生活垃圾投放口62。车箱体1的第二尖锐物品投放口8下方从左至右分别依次设置有尖锐物品柜9、医疗垃圾柜10、生活垃圾柜11。药物放置平台3周围设置有护栏12。车箱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的推手13。护栏上设置有放置药液瓶的架子14。

应用时,有宽敞且几乎满足各项操作的药物放置平台3。有两个宽敞的左抽屉4和右抽屉5可按需分类放置各种治疗用品;同时抽屉也可当作无菌区域放置配置好的待接瓶药液,达到无菌管理要求,减少护士来回跑动时间,节省体力。第一尖锐物品投放口6和放置回收器械的格子柜7、第二尖锐物品投放口8有方便安全投放锐器的收集箱,这样尖锐物品可以及时回收可以避免尖锐物品扎医护人员造成感染。车箱体1下方的格子,可以分别放置生活垃圾、医疗垃圾,保证了使用医疗垃圾不用暴露在外,整洁美观。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换药车、医疗用品回收、锐器物回收等整合在一起的多功能换药车,既有换药车的功能,又有普通换药车无法做到的合理的空间分配,也可做操作平台,一车多用。设计方便合理,整体美观大方,满足临床需求,节省医护人员体力,符合消毒隔离和职业安全管理,且实用、实惠。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