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纠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7820发布日期:2019-11-05 22:3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脊柱纠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脊柱纠正器。



背景技术: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神经的中枢、保健的中心,具有支持躯干、联通四肢、保护内脏、保护神经等四大功能,有“人体第二生命线”之称。脊椎是人体的支柱、栋梁,脊柱是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在人体内占据着中枢部位,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日常生活中不良习惯的养成,以及对电子化产品的过度依赖,使得成年人脊柱疾病呈现快速上升和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脊柱的疾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久坐”会加速这个进程,只是很多职业的工作性质无法避免长时间的坐姿。

现今,脊椎相关疾病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97%患有脊柱疾病,近年来,又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在40岁以下的人群中,40%以上的人脊柱有各种疾病,儿童由于伏案学习姿势不正确等原因,脊柱侧弯症的发病率高达25%以上。

目前,各种脊柱矫形装置也越来越多,但现有的脊柱矫形装置大多无法有效调节整体长度,适用性不强,且不便于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脊柱纠正器,用于限制腰部脊柱的运动和减轻腰部脊柱的承重,包括一纠正器本体、一防护软垫及一防护布套;

所述纠正器本体由13根柳木条构成,且13根所述柳木条纵向排列,并通过松紧带编串成长方形带状;

所述防护软垫包裹于所述纠正器本体的外部,所述防护布套包裹于所述防护软垫的外部。

优选的,13根所述柳木条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且均匀分布。

优选的,每根所述柳木条均呈扁平状,且宽度为2.3公分。

优选的,所述防护软垫填充慢回弹海绵,并设置通孔。

优选的,所述防护布套为可拆卸结构,所述防护布套两端分别设置一开口,所述开口两端分别设置有两颗纽扣,所述防护布套通过所述纽扣连接包裹于所述防护软垫外部。

优选的,还包括在两端设置弹性绑带,所述弹性绑带与所述脊柱纠正器本体相连。

优选的,所述弹性绑带的两端设置有魔术贴,将所述脊柱纠正器固定于腰部。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功能实用,便于拆洗,且松紧可调,满足不同体型及不同穿戴习惯的人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一种脊柱纠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防护布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防护软垫 2、柳木条 3、防护布套 4、松紧带 5、魔术贴A 6、魔术贴B 7、弹性绑带 8、开口 9、纽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则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脊柱纠正器,用于限制腰部脊柱的运动和减轻腰部脊柱的承重,其中,如图1所示,包括一纠正器本体、防护软垫及防护布套;

纠正器本体由13根柳木条2构成,且13根柳木条2纵向排列,并通过松紧带4编串成长方形带状;

防护软垫1包裹于纠正器本体的外部,防护布套3包裹于防护软垫1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13根柳木条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且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每根柳木条2均呈扁平状,且宽度为2.3公分。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防护软垫1填充慢回弹海绵,并设置通孔。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慢回弹海绵具有一种兼具黏性和弹性的特性,吸收冲击动能,并能反复使用且不至于永久变形,在防护软垫1中填充慢回弹海绵可有效保护腰背部,有效提升脊柱纠正器的使用舒适度;且设置通孔增加透气性,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保证脊柱纠正器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防护布套3为可拆卸结构,如图2所示,防护布套3两端分别设置一开口8,开口8两端分别设置有两颗纽扣9,防护布套3通过纽扣9连接包裹于防护软垫1的外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防护布套3设置为可拆卸结构,方便使用后的清洁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防护布套的开口两端也可以设置为拉链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在两端设置弹性绑带7,弹性绑带7与脊柱纠正器本体相连。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使用松紧带4编串结合弹性绑带7,方便用户根据需要调节脊柱纠正器的长度,且弹性绑带7的宽度小于防护布套3的开口8的尺寸,便于防护布套3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弹性绑带7的两端设置有魔术贴A5和魔术贴B6,将脊柱纠正器固定于腰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弹性绑带的两端也可以设置为可调节皮带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