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洗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5611发布日期:2019-09-12 09:5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洗胃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医疗洗胃管。



背景技术:

洗胃术是将一定成分的液体灌入患者胃腔内,混和胃腔内容物后再抽出,如此反复多次的急诊临床常用抢救措施之一,尤其是对急性中毒患者,洗胃可以减少机体对毒物的吸收,以改善救治效果。因而,及时、有效地洗胃是决定抢救成功的关键。

洗胃术的实施是通过洗胃管而实现的。传统洗胃管为一根细长的柔性软管,其前段用作伸入患者的胃腔内,前段的前端端口用作洗胃液体的灌入或抽出-即液体孔(通常为了提高洗胃效率,还会在前段的侧壁开设至少一个液体孔),其后段用作洗胃操作(包括洗胃液体的灌入及抽出等)。传统洗胃管在实施洗胃术时,存在如下主要技术问题:

1. 洗胃管前段在患者胃腔内的插入深度及位置不易掌控,这样不仅会降低洗胃效果,而且洗胃管前段的液体孔容易附着在患者食道或胃腔壁上,进而容易对患者食道或胃腔黏膜造成吸附损伤;

2. 洗胃管前段在患者胃腔内缺乏行之有效的支撑,为了确保洗胃效果通常是将洗胃管在胃腔内“一插到底”的,这样就使得洗胃管前段的液体孔、特别是前端端口贴附在胃腔壁上进行胃腔内容物的抽吸,这样极易对胃腔壁的黏膜造成破坏而导致胃腔出血,胃腔出血不仅会影响洗胃效果,而且还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一插到底”反而起了反面效果;

3. 洗胃管前段在患者胃腔内无法封堵食道,因洗胃不适而产生的呕吐物容易经食道而堵塞患者气道,一旦发生因呕吐物而堵塞患者气道的现象,不仅会增大手术难度及手术工作量,显著增加医疗费用,而且还会增大患者窒息死亡的风险,这尤其是在昏迷患者洗胃时最为明显。

综上所述,传统洗胃管在实施洗胃术时,存在洗胃操作难度大、洗胃效果差、易损伤患者身体健康等技术问题,有待对其作出技术改进。

鉴于上述传统洗胃管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业内在积极研发可以防止损伤胃腔黏膜、防止脱落或防止呕吐物从食道逆流而窒息等新型洗胃管,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新型洗胃导管”(公开号CN 206081293,公开日2017年04月12日)、“气囊内固定洗胃管”(公开号CN 2307586,公开日1999年2月17日)、“医用洗胃管”(公开号CN 201894762,公开日2011年07月13日)等。这些新型洗胃管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在洗胃管本体前段外壁上设置的一个柔性囊体和连接该囊体的对应导管而实现的;由于这些洗胃管的洗胃管本体前段的柔性囊体只有一个,其在实现胃腔内防脱落功能的同时,要么仅能实现在胃腔内的支撑、防黏膜被吸附损伤的功能,要么仅能实现对食道的封堵功能,无法同时有效地实现在胃腔内支撑防黏膜被吸附损伤和对食道封堵防窒息的功能,若同时实现在胃腔内支撑防黏膜被吸附损伤和对食道封堵防窒息的功能就需要膨胀后的柔性囊体足够大,很显然的,过大的柔性囊体就会对胃腔空间形成大幅占据,这是不利于洗胃术顺畅、高效地实现的,而且还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因而,这些新型洗胃管因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其功能单一,在临床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差,临床应用价值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洗胃术的特殊性和现有洗胃管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同时实现在胃腔内支撑防黏膜被吸附损伤和对食道封堵防窒息的功能、以及实现在胃腔内防脱落功能的医疗洗胃管。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疗洗胃管,包括洗胃管本体,所述洗胃管本体的前段用作伸入患者胃腔、后段用作洗胃操作,所述洗胃管本体的前段外壁上由前而后间距设置有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所述洗胃管本体的前段伸入胃腔、且所述洗胃管本体的前端端口靠近胃腔的底部时,所述第二弹性囊处在胃腔与食道的过渡处;所述第一弹性囊上连接有能够延伸至所述洗胃管本体后段的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用作向所述第一弹性囊内注入膨胀介质、或者用作卸出所述第一弹性囊内的膨胀介质;所述第二弹性囊上连接有能够延伸至所述洗胃管本体后段的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用作向所述第二弹性囊内注入膨胀介质、或者用作卸出所述第二弹性囊内的膨胀介质。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洗胃管本体上的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分别以密封连接在洗胃管本体前段外壁上的弹性薄膜组成,卸压后的所述第一弹性囊或所述第二弹性囊收缩贴附在所述洗胃管本体的前段外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弹性囊至所述洗胃管本体前端端口之间的距离小于50mm。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弹性囊和所述第二弹性囊之间的洗胃管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液体孔。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导管和/或所述第二导管沿着所述洗胃管本体的长度而隐埋在所述洗胃管本体的管壁上,所述第一导管和/或所述第二导管的后段从所述洗胃管本体的管壁上引伸出。进一步的,所述洗胃管本体的管壁上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作隐埋所述第一导管和/或所述第二导管的U型隐埋槽,所述第一导管和/或所述第二导管嵌装在所述洗胃管本体管壁上的U型隐埋槽内。再进一步的,所述洗胃管本体外壁上设置有对嵌装在U型隐埋槽内的所述第一导管和/或所述第二导管进行限位的束紧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导管的后段设有控制第一导管通/断状态的控制阀一。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二导管的后段设有控制第二导管通/断状态的控制阀二。

一种上述医疗洗胃管的使用方法,包括下列工艺步骤:

步骤1. 将洗胃管本体的伸入患者体内,使洗胃管本体的前段处于患者胃腔内;

步骤2. 开启第一导管,通过第一导管向第一弹性囊内注入生理盐水或气体,使第一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的外壁上产生径向膨胀,关闭第一导管;

步骤3. 回拉洗胃管本体,通过膨胀的第一弹性囊在患者胃腔的落空感而判断洗胃管本体前段在患者胃腔的位置及防脱落效果,确保膨胀的第一弹性囊在患者胃腔有落空感产生;

步骤4. 将步骤3的洗胃管本体继续伸入患者胃腔、直至膨胀的第一弹性囊在患者胃腔内产生支撑阻力;

步骤5. 开启第二导管,通过第二导管向第二弹性囊内注入生理盐水或气体,使第二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的外壁上产生径向膨胀,膨胀的第二弹性囊处在胃腔与食道的过渡处而将食道封堵,关闭第二导管;

步骤6. 通过洗胃管本体的后段进行洗胃操作处理,直至洗胃操作处理完毕;

步骤7. 开启第二导管,通过第二导管卸出第二弹性囊内的生理盐水或气体,使第二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的外壁上产生收缩贴附;

开启第一导管,通过第一导管卸出第一弹性囊内的生理盐水或气体,使第一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的外壁上产生收缩贴附;

步骤8. 从患者体内取出洗胃管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洗胃管本体的前段外壁上合理地设置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并在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上分别连接可延伸至洗胃管本体后段的对应导管,从而在临床使用时,第一弹性囊膨胀后可在胃腔内形成良好的支撑效果,防止洗胃管前端端口直接贴附在胃腔壁而对胃腔黏膜造成的吸附损伤,第二弹性囊膨胀后可在胃腔和食道的过渡处对食道形成良好的封堵效果,防止胃腔内容物逆流而引发的窒息风险产生,同时第一弹性囊或第二弹性囊均能有效地防止洗胃管在胃腔内的随性脱落,使得洗胃术的实施能够轻松、容易、高效,洗胃效果好,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伤得以尽可能的控制降低,实用性强,可靠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2.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上的成型结构,既可以确保第一弹性囊或第二弹性囊可靠地在洗胃管本体上产生径向膨胀,又可以确保第一弹性囊或第二弹性囊可靠地在洗胃管本体上形成收缩贴附,从而在洗胃管伸入患者胃腔之前,能够确保其保持原有的、小尺寸的紧凑结构,方便在患者胃腔内的伸入,不会额外增加患者的不适性,便于洗胃术的轻松、容易、高效实施;

3.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上的成型位置,确保了洗胃术实施时,膨胀的第一弹性囊在胃腔内形成良好的支撑效果,洗胃管前端端口既可以有效地靠近胃腔壁,又能够有效地防止洗胃管前端端口贴附胃腔壁,进而有效地防止洗胃管前端端口对胃腔壁黏膜的吸附损伤;

4.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管和/或所述第二导管在洗胃管本体上的排布结构,在实现其相应功能的同时,有效确保了洗胃管结构的紧凑性,方便洗胃管在患者胃腔内的伸入,不会额外增加患者的不适性,便于洗胃术的轻松、容易、高效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代号含义:1—洗胃管本体;2—第一弹性囊;3—第二弹性囊;4—第一导管;5—控制阀一;6—接头;7—第二导管;8—控制阀二;9—接头;10—液体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医疗洗胃管,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1结合说明书附图-即图1、图2和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详细、具体的说明,其它实施例未单独绘制附图,但其主体结构仍可参照实施例1的附图。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其为了清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已经简化了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了本实用新型贡献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柔性结构的、细长的洗胃管本体1,该洗胃管本体1的前段用作伸入患者胃腔,洗胃管本体1的前端端口及前段侧壁分别形成液体孔,洗胃管本体1的后段用作洗胃操作。

上述洗胃管本体1的前段外壁上由前而后设置有第一弹性囊2和第二弹性囊3。

其中,第一弹性囊2在洗胃管本体1上的设置位置为洗胃管本体1前端端口至后约50mm处,即第一弹性囊2至洗胃管本体1前端端口之间的距离约为50mm。第一弹性囊2是以前、后两端分别密封连接(例如粘接、热熔连接等形式)在洗胃管本体1前段外壁上的弹性薄膜组成,在卸压状态下,第一弹性囊2收缩贴附在洗胃管本体1的前段外壁上。前述第一弹性囊2的后端处连接有柔性的、细长的第一导管4,该第一导管4顺着洗胃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洗胃管本体1的后段,第一导管4用作向第一弹性囊2内注入膨胀介质(生理盐水或气体,下同)、或者用作卸出第一弹性囊2内的膨胀介质,因而,第一导管4的后段设有能够控制第一导管4通/断状态的控制阀一5,控制阀一5后段的第一导管4尾端具有能够连接膨胀介质供应设备的接头6。

第二弹性囊3在洗胃管本体1上与第一弹性囊2保持排布间距,第二弹性囊3和第一弹性囊2之间的洗胃管本体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液体孔10。第二弹性囊3在洗胃管本体1上的设置位置为洗胃管本体1前端端口至后约200mm处,即第二弹性囊3至洗胃管本体1前端端口之间的距离约为200mm,具体的精确要求是,当洗胃管本体1的前段伸入患者胃腔、且洗胃管本体1的前端端口靠近胃腔的底部时,该第二弹性囊3应当处在胃腔与食道的过渡处才较为合宜。第二弹性囊3是以前、后两端分别密封连接(例如粘接、热熔连接等形式)在洗胃管本体1前段外壁上的弹性薄膜组成,在卸压状态下,第二弹性囊3收缩贴附在洗胃管本体1的前段外壁上。前述第二弹性囊3的后端处连接有柔性的、细长的第二导管7,该第二导管7顺着洗胃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洗胃管本体1的后段,第二导管7用作向第二弹性囊3内注入膨胀介质、或者用作卸出第二弹性囊3内的膨胀介质,因而,第二导管7的后段设有能够控制第二导管7通/断状态的控制阀二8,控制阀二8后段的第二导管7尾端具有能够连接膨胀介质供应设备的接头9。

上述第一导管4和第二导管7是沿着洗胃管本体1的长度而隐埋在洗胃管本体1的管壁上的。具体参见图2所示,洗胃管本体1的管壁上沿着长度方向而开设有用作隐埋第一导管4和第二导管7的U型隐埋槽,该U型隐埋槽的内腔轮廓匹配于第一导管4和第二导管7的并列轮廓形态,上述第一导管4和第二导管7并列嵌装在洗胃管本体1管壁上的U型隐埋槽内,当然,为了确保嵌装的牢固性和紧凑性,可以考虑在洗胃管本体1外壁上设置有对嵌装在U型隐埋槽内的第一导管4和第二导管7进行限位的束紧结构,例如裹紧薄膜等。前述第一导管4和第二导管7的后段-即具有控制阀(5、8)的段从洗胃管本体1的管壁上引伸出。

上述医疗洗胃管在临床中的使用方法,包括下列工艺步骤:

步骤1. 将洗胃管本体1的伸入患者体内,使洗胃管本体1的前段处于患者胃腔内;

步骤2. 开启第一导管4,通过第一导管4向第一弹性囊2内注入生理盐水或气体,使第一弹性囊2在洗胃管本体1的外壁上产生径向膨胀,关闭第一导管4;

步骤3. 回拉洗胃管本体1,通过膨胀的第一弹性囊2在患者胃腔的落空感而判断洗胃管本体1前段在患者胃腔的位置及防脱落效果,确保膨胀的第一弹性囊2在患者胃腔有落空感产生;

步骤4. 将步骤3的洗胃管本体1继续伸入患者胃腔、直至膨胀的第一弹性囊2在患者胃腔内产生支撑阻力;

步骤5. 开启第二导管7,通过第二导管7向第二弹性囊3内注入生理盐水或气体,使第二弹性囊3在洗胃管本体1的外壁上产生径向膨胀,膨胀的第二弹性囊3处在胃腔与食道的过渡处而将食道封堵,关闭第二导管7;

步骤6. 通过洗胃管本体1的后段进行洗胃操作处理,直至洗胃操作处理完毕;

步骤7. 开启第二导管7,通过第二导管7卸出第二弹性囊3内的生理盐水或气体,使第二弹性囊3在洗胃管本体1的外壁上产生收缩贴附;

开启第一导管4,通过第一导管4卸出第一弹性囊2内的生理盐水或气体,使第一弹性囊2在洗胃管本体1的外壁上产生收缩贴附;

步骤8. 从患者体内取出洗胃管本体1。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包括柔性结构的、细长的洗胃管本体,该洗胃管本体的前段用作伸入患者胃腔,洗胃管本体的前端端口及前段侧壁分别形成液体孔,洗胃管本体的后段用作洗胃操作。

上述洗胃管本体的前段外壁上由前而后设置有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

其中,第一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上的设置位置为洗胃管本体前端端口至后约40mm处,即第一弹性囊至洗胃管本体前端端口之间的距离约为40mm。第一弹性囊是以前、后两端分别密封连接(例如粘接、热熔连接等形式)在洗胃管本体前段外壁上的弹性薄膜组成,在卸压状态下,第一弹性囊收缩贴附在洗胃管本体的前段外壁上。前述第一弹性囊的后端处连接有柔性的、细长的第一导管,该第一导管顺着洗胃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洗胃管本体的后段,第一导管用作向第一弹性囊内注入膨胀介质(生理盐水或气体,下同)、或者用作卸出第一弹性囊内的膨胀介质,因而,第一导管的后段设有能够控制第一导管通/断状态的控制阀一,控制阀一后段的第一导管尾端具有能够连接膨胀介质供应设备的接头。

第二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上与第一弹性囊保持排布间距,第二弹性囊和第一弹性囊之间的洗胃管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液体孔。第二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上的设置位置为洗胃管本体前端端口至后约200mm处,即第二弹性囊至洗胃管本体前端端口之间的距离约为200mm,具体的精确要求是,当洗胃管本体的前段伸入患者胃腔、且洗胃管本体的前端端口靠近胃腔的底部时,该第二弹性囊应当处在胃腔与食道的过渡处才较为合宜。第二弹性囊是以前、后两端分别密封连接(例如粘接、热熔连接等形式)在洗胃管本体前段外壁上的弹性薄膜组成,在卸压状态下,第二弹性囊收缩贴附在洗胃管本体的前段外壁上。前述第二弹性囊的后端处连接有柔性的、细长的第二导管,该第二导管顺着洗胃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洗胃管本体的后段,第二导管用作向第二弹性囊内注入膨胀介质、或者用作卸出第二弹性囊内的膨胀介质,因而,第二导管的后段设有能够控制第二导管通/断状态的控制阀二,控制阀二后段的第二导管尾端具有能够连接膨胀介质供应设备的接头。

上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是沿着洗胃管本体的长度而隐埋在洗胃管本体的管壁上的。具体的,洗胃管本体的两侧管壁上分别沿着长度方向而开设有用作隐埋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U型隐埋槽,一侧U型隐埋槽的内腔轮廓匹配于第一导管的轮廓形态,另一侧U型隐埋槽的内腔轮廓匹配于第二导管轮廓形态,上述第一导管嵌装在洗胃管本体管壁上的一侧U型隐埋槽内,上述第二导管嵌装在洗胃管本体管壁上的另一侧U型隐埋槽内,当然,为了确保嵌装的牢固性和紧凑性,可以考虑在洗胃管本体外壁上设置有对嵌装在各U型隐埋槽内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进行限位的束紧结构,例如裹紧薄膜等。前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后段-即具有控制阀的段分别从洗胃管本体的管壁上引伸出。

上述医疗洗胃管在临床中的使用方法,包括下列工艺步骤:

步骤1. 将洗胃管本体的伸入患者体内,使洗胃管本体的前段处于患者胃腔内;

步骤2. 开启第一导管,通过第一导管向第一弹性囊内注入生理盐水或气体,使第一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的外壁上产生径向膨胀,关闭第一导管;

步骤3. 回拉洗胃管本体,通过膨胀的第一弹性囊在患者胃腔的落空感而判断洗胃管本体前段在患者胃腔的位置及防脱落效果,确保膨胀的第一弹性囊在患者胃腔有落空感产生;

步骤4. 将步骤的洗胃管本体继续伸入患者胃腔、直至膨胀的第一弹性囊在患者胃腔内产生支撑阻力;

步骤5. 开启第二导管,通过第二导管向第二弹性囊内注入生理盐水或气体,使第二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的外壁上产生径向膨胀,膨胀的第二弹性囊处在胃腔与食道的过渡处而将食道封堵,关闭第二导管;

步骤6. 通过洗胃管本体的后段进行洗胃操作处理,直至洗胃操作处理完毕;

步骤7. 开启第二导管,通过第二导管卸出第二弹性囊内的生理盐水或气体,使第二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的外壁上产生收缩贴附;

开启第一导管,通过第一导管卸出第一弹性囊内的生理盐水或气体,使第一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的外壁上产生收缩贴附;

步骤8. 从患者体内取出洗胃管本体。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包括柔性结构的、细长的洗胃管本体,该洗胃管本体的前段用作伸入患者胃腔,洗胃管本体的前端端口及前段侧壁分别形成液体孔,洗胃管本体的后段用作洗胃操作。

上述洗胃管本体的前段外壁上由前而后设置有第一弹性囊和第二弹性囊。

其中,第一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上的设置位置为洗胃管本体前端端口至后约35mm处,即第一弹性囊至洗胃管本体前端端口之间的距离约为35mm。第一弹性囊是以前、后两端分别密封连接(例如粘接、热熔连接等形式)在洗胃管本体前段外壁上的弹性薄膜组成,在卸压状态下,第一弹性囊收缩贴附在洗胃管本体的前段外壁上。前述第一弹性囊的后端处连接有柔性的、细长的第一导管,该第一导管顺着洗胃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洗胃管本体的后段,第一导管用作向第一弹性囊内注入膨胀介质(生理盐水或气体,下同)、或者用作卸出第一弹性囊内的膨胀介质,因而,第一导管的后段设有能够控制第一导管通/断状态的控制阀一,控制阀一后段的第一导管尾端具有能够连接膨胀介质供应设备的接头。

第二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上与第一弹性囊保持排布间距,第二弹性囊和第一弹性囊之间的洗胃管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液体孔。第二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上的设置位置为洗胃管本体前端端口至后约200mm处,即第二弹性囊至洗胃管本体前端端口之间的距离约为200mm,具体的精确要求是,当洗胃管本体的前段伸入患者胃腔、且洗胃管本体的前端端口靠近胃腔的底部时,该第二弹性囊应当处在胃腔与食道的过渡处才较为合宜。第二弹性囊是以前、后两端分别密封连接(例如粘接、热熔连接等形式)在洗胃管本体前段外壁上的弹性薄膜组成,在卸压状态下,第二弹性囊收缩贴附在洗胃管本体的前段外壁上。前述第二弹性囊的后端处连接有柔性的、细长的第二导管,该第二导管顺着洗胃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洗胃管本体的后段,第二导管用作向第二弹性囊内注入膨胀介质、或者用作卸出第二弹性囊内的膨胀介质,因而,第二导管的后段设有能够控制第二导管通/断状态的控制阀二,控制阀二后段的第二导管尾端具有能够连接膨胀介质供应设备的接头。

上述医疗洗胃管在临床中的使用方法,包括下列工艺步骤:

步骤1. 将洗胃管本体的伸入患者体内,使洗胃管本体的前段处于患者胃腔内;

步骤2. 开启第一导管,通过第一导管向第一弹性囊内注入生理盐水或气体,使第一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的外壁上产生径向膨胀,关闭第一导管;

步骤3. 回拉洗胃管本体,通过膨胀的第一弹性囊在患者胃腔的落空感而判断洗胃管本体前段在患者胃腔的位置及防脱落效果,确保膨胀的第一弹性囊在患者胃腔有落空感产生;

步骤4. 将步骤的洗胃管本体继续伸入患者胃腔、直至膨胀的第一弹性囊在患者胃腔内产生支撑阻力;

步骤5. 开启第二导管,通过第二导管向第二弹性囊内注入生理盐水或气体,使第二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的外壁上产生径向膨胀,膨胀的第二弹性囊处在胃腔与食道的过渡处而将食道封堵,关闭第二导管;

步骤6. 通过洗胃管本体的后段进行洗胃操作处理,直至洗胃操作处理完毕;

步骤7. 开启第二导管,通过第二导管卸出第二弹性囊内的生理盐水或气体,使第二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的外壁上产生收缩贴附;

开启第一导管,通过第一导管卸出第一弹性囊内的生理盐水或气体,使第一弹性囊在洗胃管本体的外壁上产生收缩贴附;

步骤8. 从患者体内取出洗胃管本体。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