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注射针和安全注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1111发布日期:2020-04-21 18:0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安全注射针和安全注射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注射针和安全注射组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通常包括注射针筒、连接在注射针筒上的针头以及罩设在针头上的保护套;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保护套去掉,暴露针头以完成注射;使用后分离针头和注射针筒分别进行丢弃,一方面避免注射器/针头的多次使用,另一方面,防止因意外接触使用后的针头造成交叉感染。

然而,注射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针尖裸露,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并容易因为误触针头对人体造成伤害,使得现有技术中注射器使用的友好度降低。进一步的,废弃的注射器/针头在实际回收处理的过程中,由于缺少保护套,致使针头容易刺破收容包装,对人体造成损害,无法切实的避免因意外误触针头而导致的交叉感染;同时,现有技术中使用后的针头与使用前的针头无明显差异,无法通过针头的外观对针头的使用与否进行判断,容易导致废弃针头的重复使用。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注射针和安全注射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注射针和安全注射组件,以在保证使用安全性的同时对安全注射针的使用状态进行标记。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注射针,包括注射组件和装配在所述注射组件上的触发保护组件,所述注射组件包括针座和与所述针座轴向固定连接的注射针,所述触发保护组件包括壳体、第一触发机构以及弹性元件,所述第一触发机构包括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容置部及自所述容置部向外突伸超出所述壳体的延伸部;所述弹性元件收容在所述容置部内;所述弹性元件弹性连接所述第一触发机构和所述针座,按压所述第一触发机构,使其在初始位置与锁止位置之间发生位移,且当所述第一触发机构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容置部完全收容在所述壳体内;当所述第一触发机构位于锁止位置时,所述容置部部分突伸出所述壳体且所述弹性元件暴露于壳体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部呈透明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当所述第一触发机构位于锁止位置时,至少部分弹簧通过所述容置部暴露于壳体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元件包括指示构件和弹性构件,当所述第一触发机构位于锁止位置时,所述指示构件通过所述容置部暴露于壳体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呈中空的管状设置,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针座固定连接、另一端沿所述针座的轴向向外延伸以罩设在所述针座的外部,且所述壳体与所述针座之间形成供收容所述第一触发机构和所述弹性元件的收容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座包括固定部和装配部,且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装配部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装配部上,另一端沿所述针座的轴向向外延伸并收容所述固定部,所述装配部设有圆柱状的内腔,且所述固定部的宽度/直径小于所述内腔的直径,所述弹性元件套设在所述固定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部包括用于引导所述第一触发机构转动的第一导向壁和设置在所述容置部外壁上的滑块,所述滑块用于限定所述第一触发机构的滑动位置和滑动方向;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滑块对应的滑槽,且所述滑槽的底端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滑块的凸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包括第一位移滑槽和与所述第一位移滑槽间隔设置的第二位移滑槽,所述第一位移滑槽的底端与所述第二位移滑槽的底端相互连通设置,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二位移滑槽的底端;当所述第一触发机构由初始位置滑动至锁止位置时,所述滑块由所述第一位移滑槽滑动至第二位移滑槽,且卡持在所述凸台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包括限位滑块和与所述限位滑块间隔设置的锁止滑块,所述限位滑块用于限定所述第一触发机构的滑动位置和滑动方向,所述锁止滑块用以限定所述第一触发机构和所述壳体的锁止位置,所述滑槽包括与所述限位滑块对应设置的位移滑槽及与所述锁止滑块对应设置的锁止滑槽,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锁止滑槽的底端,当所述第一触发机构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限位滑块收容在所述位移滑槽内;当所述第一触发机构处于锁止位置时,所述锁止滑块收容于所述锁止滑槽,且卡持在所述凸台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位移滑槽包括第一位移滑槽和与所述第一位移滑槽间隔设置的第二位移滑槽,所述第一位移滑槽的底端与所述第二位移滑槽的底端相互连通设置,当所述第一触发机构由初始位置滑动至锁止位置时,所述限位滑块由所述第一位移滑槽滑动至第二位移滑槽,所述锁止滑块滑动进入所述锁止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向壁至少设置有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壁围设成供收容所述弹性元件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第一抵持壁,所述弹性元件抵持在所述第一抵持壁和所述针座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配部上连接有第二触发机构,所述第二触发机构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壁对应的第二导向壁以及与所述第一抵持壁对应的第二抵持壁,所述弹性元件卡持在所述第一抵持壁和第二抵持壁之间,且当所述弹性元件被压缩时,所述第一导向壁和所述第二导向壁发生干涉,以使得所述第一触发机构沿所述装配部的周向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触发机构与所述装配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触发机构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壁间隔设置的弹臂,所述第二导向壁、第二抵持壁及弹臂均贯穿所述装配部,且可沿所述装配部的轴向和/或周向运动,所述第二抵持壁和/或所述弹臂上设有定位块,所述装配部上对应设有供收容所述定位块的凹槽,以限定所述第二触发机构与所述装配部之间的滑动/锁止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块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抵持壁/弹臂上的第一定位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弹臂上的第二定位块和第三定位块,所述凹槽包括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三定位块的第一凹槽和用于收容所述第三定位块的第二凹槽,定义所述固定部所在方向为正方向,所述第一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三定位块的上方,所述第二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三定位块的上方,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上方。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安全注射组件,包括安全注射针和连接在所述安全注射针上的注射装置,所述安全注射针与所述注射装置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安全注射针为前述的安全注射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注射针通过设置壳体、触发机构以及弹性元件,使得触发机构可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沿壳体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在安全注射针使用后将注射针全部收容在触发机构与针座之间,保证了使用安全性;同时,通过对第一触发机构、第二触发机构及弹性元件的设置形式和相对位置进行设计,使得至少部分弹性元件在使用后暴露在壳体外部,以与未使用的安全注射针进行区分,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注射针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安全注射针与护罩主体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注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针座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针座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触发机构的爆炸图。

图6是图1中触发机构与注射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壳体的剖视图。

图9是图6中第一触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第一触发机构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6中第二触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6中第二触发机构与注射组件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不同位置处的安全注射针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安全注射针的爆炸图。

图15是图14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4中第一触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第一触发机构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安全注射针的爆炸图。

图19是图18中针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针座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8中第二触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8中第二触发机构和针座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安全注射针100。安全注射针100包括注射组件1和装配在注射组件1上的触发保护组件2,触发保护组件2罩设在注射组件1的外部,以防止使用后的注射组件1对人体造成伤害。

请参阅图2~图4所示,注射组件1包括针座11和与针座11轴向固定连接的注射针12。在本实用新型中,针座11包括固定部111和装配部112,且固定部111和装配部112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具体来讲,固定部111设置在装配部112上且沿装配部112的轴线向外延伸形成;装配部112设有圆柱状的内腔113,固定部111的宽度/直径小于内腔113直径,且在本实施例中内腔113的内壁设有用于卡持连接注射装置(未图示)的连接部1131;优选的,连接部1131为螺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1131还可设置为其他形式,只需保证安全注射针100与注射装置连接稳固即可。

进一步的,定义注射针12远离装配部112的一端为远端,贴近装配部112的一端为近端,注射针12的近端贯穿固定部111和装配部112,且收容在内腔113内;远端沿固定部111的轴向朝远离装配部112的一侧延伸,并固定连接在固定部111上,以防止注射针12沿针座11的轴向方向滑动。

请参阅图5~图12并结合图1所示,触发保护组件2包括壳体21、触发机构22以及弹性元件23。壳体21罩设在针座11上,在本实用新型中,壳体21呈中空的管状设置,定义针座11靠近装配部112的一侧为内侧,靠近固定部111的一侧为外侧,则壳体21的一端与装配部112卡持连接、另一端沿针座11的轴向向外侧延伸并收容固定部111,且壳体21与固定部111之间形成供收容触发机构22和弹性元件23的收容空间。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中,壳体21和针座11之间可拆卸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21还可与针座11呈一体设置,即,在本实用新型中壳体21和针座1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于此不予限制。

触发构件22包括呈中空设置且套设在固定部111外部的第一触发机构24及与第一触发机构24对应设置的第二触发机构25。第一触发机构24包括容置部241和延伸部242;容置部241收容在壳体21内并与壳体21滑动连接,容置部241包括第一导向壁243和设置在容置部241外壁上的滑块244。

第一导向壁243一方面可用于限定第一触发机构24与壳体21的连接位置;另一方面,可在外力作用下引导第一触发机构24沿针座11的周向转动,具体来讲,第一导向壁243设置有倾斜的第一斜导面245,第一斜导面245设置在第一导向壁243的沿装配部112周向方向延伸的一侧面上,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壁243至少设置有两个并围设成供收容弹性元件23的容置腔246,容置腔246内设有第一抵持壁247,弹性元件23抵持在第一抵持壁247和第二触发机构25之间,以弹性连接第一触发机构24和第二触发机构2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壁243也可设置有1个,即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向壁243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于此不予限制。

滑块244用于限定触发机构22的滑动位置和滑动方向,且壳体21的内壁上设有与滑块244对应的滑槽211,且滑槽211的底端设有用于定位滑块244的凸台212。在本实施例中,滑块244包括限位滑块248和与限位滑块248间隔设置的锁止滑块249,其中,限位滑块248用于限定第一触发机构24的滑动位置和滑动方向,锁止滑块249用以限定第一触发机构24和壳体21的锁止位置,且在本实施例中,锁止滑块249为弹片等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滑块。

滑槽211包括与限位滑块248对应设置的位移滑槽及与锁止滑块249对应设置的锁止滑槽213。位移滑槽包括第一位移滑槽214和与第一位移滑槽214间隔设置的第二位移滑槽215,定义固定部111与装配部112的连接位置处为原点,固定部111的延伸方向为正方向,在正方向上,滑槽211具有远离原点的顶端和靠近原点的底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移滑槽214和第二位移滑槽215通过挡板216间隔设置,且挡板216的底端设有供限位滑块248通过的通槽217,以使得第一位移滑槽214的底端与第二位移滑槽215的底端相互连通设置。

锁止滑槽213与位移滑槽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锁止滑槽213与第二位移滑槽215之间设有隔板218,当第一触发机构24在壳体21内滑动时,第一导向壁243至少部分与隔板218发生干涉,以限定第一触发机构24在壳体21内的旋转方向及旋转角度,进一步的,凸台212设置在锁止滑槽213的底端以用于定位锁止滑块249。

延伸部242自容置部241沿针座11的轴向方向(即正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242突伸出壳体21且部分收容固定部111和注射针12,进一步的,延伸部242设有用于收容注射针12的过孔24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发机构24可在壳体21内自初始位置经注射位置滑动至锁止位置,具体来讲,当第一触发机构24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导向壁243卡持在壳体21的内部,限位滑块248收容在第一位移滑槽214的顶端,且注射针12完全收容在延伸部242内,容置部241完全收容在壳体21内;当第一触发机构24自初始位置向注射位置滑动时,第一触发机构24沿第一位移滑槽214的顶端向第一位移滑槽214的底端移动。

当第一触发机构24滑动至注射位置时,限位滑块248滑动至通槽217处,容置部241和延伸部242完全收容在壳体21内,且注射针12自过孔240穿出,以作用在患者身上完成药物的注射;药物注射完成后,第一触发机构24由注射位置向锁止位置滑动,限位滑块248自通槽217中滑出,进入第二位移滑槽215并由第二位移滑槽215的底端向顶端滑动,且此时,锁止滑块249进入锁止滑槽213中,并随第一触发机构24向壳体21的顶端移动。

当第一触发机构24滑动至锁止位置时,第一导向壁243卡持在壳体21的顶端,限位滑块248收容在第二位移滑槽215的顶端,锁止滑块249滑动至锁止滑槽213,且锁止滑块249的一端与锁止滑槽213的顶端抵持,另一端卡持在凸台212上,以锁定第一触发机构24的位置,此时,延伸部242和至少部分容置部241自壳体21的顶端向外突伸,且弹性元件23通过容置部241暴露于壳体21的外部,以指示该安全注射针100已使用;进一步的,注射针12再次收容在延伸部242内,以防止使用后的注射针12对人体造成伤害,有效避免因意外触碰使用过的注射针12带来的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

第二触发机构25部分贯穿装配部112且可沿装配部112的轴向和/或周向运动,第二触发机构25包括第二导向壁251、第二抵持壁252以及弹臂25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壁251、第二抵持壁252和弹臂253均贯穿装配部112,注射针12沿针座11的轴向贯穿第二触发机构25,且可与第二触发机构25相对滑动。

第二导向壁251与第一导向壁243对应设置,且第二导向壁251上设有与第一斜导面245对应设置的第二斜导面254,具体来讲,第二斜导面254设置在第二导向壁251的沿装配部112周向方向延伸的一侧面上;第二抵持壁252设于第二导向壁251的顶端并沿装配部112的周向延伸形成,且第二抵持壁252与第一抵持壁247对应设置,弹性元件23卡持在第一抵持壁247和第二抵持壁252之间,且当弹性元件23被压缩时,第一导向壁243和第二导向壁251发生干涉,第一斜导面245与第二斜导面254抵接,以使得第一触发机构24在第二触发机构25的导向作用下,沿装配部112的周向转动。

弹臂253与第二导向壁251间隔设置,且弹臂253设置在第二导向壁251远离第二斜导面254的一侧。

进一步的,装配部112设有用于收容第二导向壁251和弹臂253的通孔114,且通孔114的靠近第二斜导面254的通孔壁115倾斜设置,当第二触发机构25沿装配部112的轴向朝第一触发机构24移动时,通孔壁115抵在第二斜导面254上,以推动第二触发机构25沿装配部112的周向旋转。

第二导向壁251和弹臂253上均设有定位块,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块包括设置在第二导向壁251上的第一定位块255以及设置在弹臂253上的第二定位块256和第三定位块257,且在正方向上,第一定位块255位于第三定位块257的上方,第二定位块256位于第三定位块257的上方。

装配部112上设有与定位块对应设置的凹槽,凹槽包括用于收容第一定位块255/第三定位块257的第一凹槽116和用于收容第三定位块257的第二凹槽117,且在正方向上,第一凹槽116位于第二凹槽117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触发机构25可在装配部112内自初始位置经准备位置滑动至锁止位置。具体来讲,当第二触发机构25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三定位块257卡持在第一凹槽116内,此时第二导向壁251和弹臂253部分贯穿装配部112,且收容在壳体21和固定部111之间,注射针12的近端部分/全部收容在第二触发机构25内,如此设置,一方面可有效防止注射针12在使用前被外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有效定位注射针12的轴向位置,当注射装置连接入内腔113时,可有防止注射针12发生偏移或弯折。

进一步的,注射装置通过连接部1131与针座1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注射装置通过螺纹与装配部112连接的过程中,注射装置会在外力作用下推动第二触发机构25沿针座11的轴向自初始位置滑动至准备位置。滑动过程中,通孔壁115抵在第二斜导面254上,推动第二触发机构25沿装配部112的周向旋转,直至第二导向壁251和弹臂253全部贯穿通孔114,到达第二触发机构25的准备位置,此时,第一触发机构24仍处于初始位置,弹性元件23被压缩至与第二抵持壁252相抵接,注射针12的近端贯穿第二触发机构25,并插接在注射装置上。

药物注射结束后,拆除注射装置时,弹性元件23在自身的弹性作用力下,带动第二触发机构25沿针座11的轴向朝背离固定部111的一侧滑动,直至滑动至锁止位置时停止,当第二触发机构25处于锁止位置时,第一定位块255卡持在第一凹槽116内,第三定位块257卡持在第二凹槽117内,第二定位块256在弹臂253的作用下进入装配部112内,且抵持在装配部112的顶壁内侧,此时注射针12的顶端部分/全部收容在第二触发机构25中。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触发机构25处于锁止位置时,注射针12全部收容在第二触发机构25中,以防止使用后的注射针12对患者造成伤害。

弹性元件23弹性连接触发机构22和针座11,以在按压触发机构22时,使触发机构22在初始位置与锁止位置之间发生位移,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23收容在容置部241内,容置部241呈透明设置,在第一抵持壁247与弹性元件23抵接的位置处,弹性元件23贴近容置部241的内壁设置,当第一触发机构24处于初始位置时,容置部241收容在壳体21内,使得弹性元件23无法通过容置部241被观察到;当第一触发机构24处于锁止位置时,部分容置部241自壳体21的顶端突伸而出,以使得至少部分弹性元件23通过容置部241突伸出壳体21而被观察到。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置部241还可设置为具有观察孔,以使得弹性元件23可通过观察孔被观察到,即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容置部241的具体设置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只需保证在锁止位置处弹性元件23可通过容置部241被观察到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元件23为弹簧,且当第一触发机构24位于锁止位置时,至少部分弹簧(包括俗称的半圈弹簧、一圈弹簧或多圈弹簧)通过容置部241暴露于壳体21外部。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弹性元件23还可为指示构件(未图示)和弹性构件(未图示)的组合,指示构件和弹性构件收容在容置部241内,指示构件紧贴容置部241的内壁设置,且弹性构件通过指示构件抵接在第一抵持壁247上,当第一触发机构24位于锁止位置时,弹性构件继续收容在容置部241内,而指示构件则通过容置部241暴露于壳体21外部。

进一步的,弹性元件23上还可设置有识别标识,该识别标识用于在安全注射针100使用后暴露于壳体21外部,从而方便患者/使用者快速准确的对安全注射针100的使用情况进行判断,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中,识别标识可以为颜色标识、纹理标识、符号标识或图形标识中的一种或几种。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仅以弹性元件23为弹簧或指示构件和弹性构件的组合进行举例说明,但不应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元件23还可为其它可弹性连接触发机构22和针座11、并通过容置部241进行显示的单独的弹性构件或弹性构件与其他指示构件的组合,即在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元件23的具体设置形式不予限制。

请参图1所示,安全注射针100还连接有用于收容安全注射针100的护罩,护罩包括护罩主体200和封装在护罩主体200开口位置处的保护膜(未图示),护罩主体200套设在壳体21的外部,保护膜将注射组件1和触发保护组件2封装在护罩主体200内,以防止注射组件1和触发保护组件2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保证注射组件1和触发保护组件2的使用卫生。

请参阅图13所示,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安全注射针100时,首先撕开封装在护罩主体200上的保护膜,然后将注射装置连接在装配部112的内腔113中,注射装置在与装配部112连接的过程中,会推动第二触发机构25沿针座11的轴向朝固定部111所在的方向移动,且在通孔壁115的作用下沿装配部112的周向转动,当注射装置与装配部112连接稳定后,第二触发机构25由初始位置滑动至准备位置,弹性元件23被压缩。

然后,将罩设在壳体21外部的护罩主体200拔下,露出安全注射针100,此时注射针12的远端收容在第一触发机构24中,将安全注射针100转移至需要注射的位置,按压第一触发机构24,突伸在壳体21外部的延伸部242在外力作用下沿针座11的轴向朝装配部112所在的方向滑动,且在第一触发机构24滑动的过程中,第一斜导面245抵在第二斜导面254上,使得第一触发机构24在第二斜导面254的推动作用下沿装配部112的周向转动,限位滑块248自第一位移滑槽214中脱离进入通槽217中,弹性元件23被进一步压缩,且注射针12自第一触发机构24顶部的过孔240穿出作用在患者身上,并通过注射装置完成药物的注射。

药物注射完成后,自患者身上将安全注射针100拔下,此时限位滑块248在弹性元件23的作用下,自通槽217中脱离进入第二位移滑槽215中,并沿针座11的轴向朝远离装配部112的方向滑动,使得延伸部242和部分容置部241自壳体21的顶端突伸而出,并在锁止滑块249和锁止滑槽213的配合作用下,将第一触发机构24锁定在锁止位置,同时将注射针12的远端再次收容在第一触发机构24中,且至少部分弹性元件23可通过容置部241被观察到;进一步的,将安全注射针100从注射装置上拆除,拆除过程中,第二触发机构25在弹性元件23的作用下,沿针座11的轴向朝远离固定部111的一侧滑动,并通过第二定位块256卡持在装配部112中,使得第二触发机构25锁止在锁止位置,且将注射针12的近端全部收容在第二触发机构25中,完成安全注射针100与注射装置的分离。

请一并参阅图14~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安全注射针100′,在本实施例中,安全注射针10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安全注射针100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安全注射针100′包括注射组件1和触发保护组件2,注射组件1包括针座11′和注射针12′,触发保护组件2包括壳体21′和触发机构22。其区别点在于:第一触发机构24′中滑块244′和壳体21′中滑槽211′的设置形式不同,以下说明书部分将针对安全注射针100′与安全注射针100之间的差异进行描述,相同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滑块244′为用于限定触发机构22的滑动位置和滑动方向的定位滑块,滑块244′包括固定在容置部241′外壁上的限位部2441′和自限位部2441′沿针座11′的轴向延伸超出容置部241′的锁止部2442′,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锁止部2442′呈弹片状设置。

壳体21′的内壁上设有与滑块244′对应的滑槽211′,该滑槽211′包括第一位移滑槽214′和与第一位移滑槽214′间隔设置的第二位移滑槽215′,且第二位移滑槽215′的底端设有用于定位滑块244′的凸台212′。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触发机构24′处于初始位置时,滑块244′收容在第一位移滑槽214′的顶端;当第一触发机构24′自初始位置向注射位置滑动时,第一触发机构24′自第一位移滑槽214′顶端滑动至底端;当第一触发机构24′滑动至注射位置时,滑块244′滑动至通槽217′处,且注射针12′自过孔240′穿出,以完成药物的注射,注射完成后,滑块244′自通槽217′中滑出,进入第二位移滑槽215′并由第二位移滑槽215′的底端向顶端滑动。

当第一触发机构24′滑动至锁止位置时,限位部2441′收容在第二位移滑槽215′的顶端,且锁止部2442′卡持在凸台212′上,以锁定第一触发机构24′的位置,此时,弹性元件23′通过容置部241′暴露于壳体21′的外部,以指示安全注射针100′已使用;注射针12′再次收容在延伸部242′内,以防止使用后的注射针12′对人体造成伤害。

请一并参阅图18~图2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安全注射针100″,在本实施例中,安全注射针10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安全注射针100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安全注射针100′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安全注射针100″包括注射组件1和触发保护组件2,注射组件1包括针座11″和注射针12″,触发保护组件2包括壳体21″和触发机构22。其区别点在于:第二触发机构25″的设置形式以及第二触发机构25″与针座11″的连接形式不同,以下说明书部分将针对安全注射针100″与安全注射针100、100′之间的差异进行描述,相同部分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触发机构25″包括第二导向壁251″、第二抵持壁252″以及弹臂253″,第二导向壁251″设置在装配部112″上,且与装配部112″一体成型设置;进一步的,装配部112″上设有通孔114″,第二抵持壁252″和弹臂253″通过通孔114″贯穿装配部112″设置,第二抵持壁252″设置在弹臂253″的顶部,且沿装配部112″的轴向延伸设置;弹臂253″设置在第二导向壁251″背离第二斜导面254″的一侧,且第二抵持壁252″和弹臂253″可与装配部112″相对滑动。

弹臂253″靠近第二导向壁251″的一侧的周向上设有第三斜导面258″,且弹臂253″上设有定位块。定位块包括第一定位块255″、第二定位块256″以及第三定位块257″,第二定位块256″沿装配部112″的周向朝远离第二导向壁251″的一侧延伸,且在正方向上,第一定位块255″位于第三定位块位257″的上方,第二定位块256″位于第三定位块位257″的上方。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块255″、第二定位块256″与第三定位块257″分设在相邻设置的两个高度不同的弹臂253″上,以保证弹臂253″卡持抵接的灵活性。

装配部112″上设有用于收容弹臂253″的通孔114″,且通孔114″的靠近弹臂253″一侧的通孔壁115″倾斜设置,当弹臂253″沿装配部112″的轴向朝第一触发机构24″移动时,通孔壁115″抵在第三斜导面258″上,以推动弹臂253″沿装配部112″的周向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弹臂253″可在装配部112″内自初始位置经准备位置滑动至锁止位置。具体来讲,当弹臂253″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三定位块257″卡持在装配部112″上,此时弹臂253″部分贯穿装配部112″,且收容在壳体21″和固定部111″之间,注射针12″的顶端部分/全部收容在弹臂253″内,如此设置,一方面可有效防止注射针12″在使用前被外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固定注射针12″的轴向位置,防止注射针12″在连接注射装置(未图示)时,发生偏移或弯折。

进一步的,在注射装置的安装过程中,弹臂253″会在外力作用下沿装配部112″的轴向朝向固定部111″的顶端滑动,滑动过程中,通孔壁115″抵在第三斜导面258″上,推动弹臂253″沿装配部112″的周向旋转,直至弹臂253″全部贯穿通孔114″,到达第二触发机构25″的准备位置,此时,弹性元件23″被压缩至与第二抵持壁252″相抵接,注射针12″的近端贯穿弹臂253″,并插接在注射装置上。

药物注射结束后,拆除注射装置时,弹性元件23″在自身的弹性作用力下,带动弹臂253″沿针座11″的轴向朝背离固定部111″的一侧滑动,直至滑动至锁止位置时停止,当弹臂253″处于锁止位置时,第一定位块255″卡持在第一凹槽116″内,第三定位块257″收容在装配部112″内,第二定位块256″在弹臂253″的作用下进入装配部112″内,且抵持在装配部112″的顶壁内侧,且注射针12″的顶端部分/全部收容在弹臂253″内。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当弹臂253″处于锁止位置时,注射针12″全部收容在弹臂253″中,以防止使用后的注射针12″对患者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安全注射组件(未图示),安全注射组件包括注射装置和连接在注射装置上的安全注射针100、100′、100″,进一步的,安全注射针100、100′、100″与注射装置可拆卸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注射组件具有较佳的使用安全性,适于日常生活中胰岛素、小儿疫苗等针剂的注射。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注射针100、100′、100″通过对第一触发机构24、24′、24″与壳体21、21′、21″的连接形式以及第二触发机构25、25′、25″与针座12、12′、12″的连接形式进行设置,使得第一触发机构24、24′、24″和第二触发机构25、25′、25″可在弹性元件23、23′、23″的作用下,沿壳体21、21′、21″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在安全注射针100、100′、100″使用后将注射针12、12′、12″的远端全部收容在第一触发机构24、24′、24″和/或针座11、11′、11″之间,近端至少部分收容在第二触发机构25、25′、25″和/或针座11、11′、11″之间,保证本实用新型安全注射针100、100′、100″使用的安全性。

同时,通过设置滑块244、244′、244″和滑槽211、211′、211″的连接形式和相对位置,使得至少部分弹性元件23、23′、23″在使用后通过第一触发机构24、24′、24″的容置部241、241′、241″暴露在壳体21、21′、21″外部,以与未使用的安全注射针100、100′、100″进行区分,在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注射针100、100′、100″具有较佳的保护功能的同时,兼具使用状态指示功能,达到了提升安全注射针100、100′、100″的实用性的目的。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注射针100、100′、100″结构简单,通过滑块244、244′、244″、滑槽211、211′、211″及弹性元件23、23′、23″的配合,实现了安全注射针100、100′、100″的保护和指示功能,降低了本实用新型安全注射针100、100′、100″的生产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注射针100、100′、100″适于生产及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注射组件通过使用安全注射针100、100′、100″作为药剂注射过程中的注射针组件,有效提升了本实用新型安全注射组件的使用安全性,方便推广及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