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关节屈伸训练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2743发布日期:2019-10-29 20:56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膝关节屈伸训练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康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膝关节屈伸训练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膝关节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膝关节僵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骨折术后患者极易发生关节运动障碍,其术后锻炼的早晚及锻炼的方法将直接影响后期功能的恢复。骨折的传统治疗原则是修复病理性组织后固定,待组织愈合后再进行功能锻炼,但是绝大部分患者在愈合过程中因长期制动,会引起关节粘连和僵直。另外,现有的膝关节训练器械比较笨重,不能置于床面上,操作程序复杂,而且当患者进行屈伸训练时,并不能感知膝关节屈伸程度而得到有效性反馈,导致主动性差,训练效果不佳,影响患者后期功能的恢复。因此,急需一种膝关节屈伸训练结构,使得患者可在卧床状态下进行简单而有效地膝关节早期屈伸训练,并且在屈伸动作中得到训练的有效性反馈,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膝关节屈伸训练结构,可以使患者在卧床状态下进行简单的膝关节屈伸训练,并在屈伸动作过程中可以得到训练的有效性反馈。

一种膝关节屈伸训练结构,包括:膝关节压合面板,铰接于所述膝关节压合面板相对两侧供于升降所述膝关节压合面板的高度的支撑升降部,跨设于两个所述支撑升降部之间以供下压状态的所述膝关节压合面板回弹高度的回弹部,设于两个所述支撑升降部底端供两个所述支撑升降部相对滑行的滑移部,与所述滑移部相连接供于直线导向所述滑移部的直线导向部,设于所述直线导向部两端的声音提醒部,以及供于固定所述膝关节压合面板和直线导向部的伸缩导向部;所述声音提醒部包括控制器、传感挡板、声音提示器以及弹性缓冲件,所述传感挡板经由弹性缓冲件与所述直线导向部的端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挡板及声音提示器电气连接;当所述膝关节压合面板下压至所述滑移部接触所述传感挡板时,所述传感挡板的感应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驱动所述声音提示器发出语音提醒。

优选地,所述支撑升降部包括连接所述膝关节压合面板一侧两端的两个斜撑,任意一所述支撑升降部还连接一小腿搁置槽,所述小腿搁置槽与同一所述支撑升降部的两个所述斜撑以及膝关节压合面板固定相连,以供小腿搁置于所述小腿搁置槽内。

优选地,回弹部为回弹弹簧,所述回弹弹簧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升降部的斜撑相连接,以供下压状态的所述斜撑被所述回弹弹簧回拉以还原位置。

优选地,所述滑移部包括滑轮、连接所述斜撑底端的滑轮连接件以及设于所述滑轮和滑轮连接件之间的盘状限位挡片;所述直线导向部为长方体直线导轨,所述长方体直线导轨内部设置有供滑移件定向移动的导向腔室,所述限位导轨顶部表面中间区域设置有条状导向开口,所述滑轮设于所述导向腔室内,所述限位挡片位于所述导向开口下方且所述限位挡片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开口的宽度设置,以通过所述限位挡片限制所述滑轮脱离所述导向腔室。

优选地,所述伸缩导向部包括跨设于两个所述直线导向部之间的横梁以及固定连接所述横梁及膝关节压合面板的伸缩件。

优选地,所述伸缩件为弹簧或者伸缩杆。

优选地,所述小腿搁置槽的下方设置有脚部调节踏板,连接所述小腿搁置槽的两个所述斜撑设置为螺纹杆,所述脚部调节踏板套设于两个所述螺纹杆上且所述脚部调节踏板底部螺合有限位螺母。

优选地,所述回弹部还包括弹簧夹持套,所述弹簧夹持套插置于回弹弹簧的中部,通过限制所述弹簧夹持套内的回弹弹簧被拉伸,以调节两个所述支撑升降部底端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膝关节屈伸训练结构,使用时,患者平躺并腿部曲弓,将膝关节压合在膝关节压合面板,脚部搁置平稳后,小腿向前滑行使得膝关节压合面板下压高度,此时两个支撑升降部由滑移部带动朝两侧张开,同时滑移部也在直线导向部内朝背向两侧滑移。当膝关节压合面板下压至滑移部接触传感挡板时,传感挡板的感应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驱动声音提示器发出语音提醒,以告知患者下压训练动作合格。患者听到动作合格的语音提醒后,腿部放松由回弹部反向拉扯两个支撑升降部以带动小腿向后滑行,使得膝关节压合面板带动膝关节回弹至压前高度,训练过程中,患者不断重复上述训练动作,实现对膝关节的有效锻炼。因此,该膝关节屈伸训练结构,实现了患者在卧床状态下进行简单的膝关节屈伸训练,同时在屈伸动作的过程中还能得到屈伸训练的有效性反馈。该结构原理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携带,在肢体感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传感器传输感应信号至控制器,并最终以声音介质的形式反馈到患者,患者通过语音提醒可以对训练有效性进行准确判断,达到好的训练效果,并实现快速康复,减少康复过程并发症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膝关节屈伸训练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滑移部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直线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膝关节屈伸训练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滑移部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图1中直线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膝关节屈伸训练结构,包括:膝关节压合面板10,铰接于所述膝关节压合面板10相对两侧供于升降所述膝关节压合面板10的高度的支撑升降部20,跨设于两个所述支撑升降部20之间以供下压状态的所述膝关节压合面板10回弹高度的回弹部50,设于两个所述支撑升降部20底端供两个所述支撑升降部20相对滑行的滑移部30,与所述滑移部30相连接供于直线导向所述滑移部30的直线导向部40,设于所述直线导向部40两端的声音提醒部60,以及供于固定所述膝关节压合面板10和直线导向部40的伸缩导向部70。

其中,所述声音提醒部60包括控制器61、传感挡板62、声音提示器63以及弹性缓冲件64,所述传感挡板62经由弹性缓冲件64与所述直线导向部49的端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61与所述传感挡板62及声音提示器63电气连接.当所述膝关节压合面板10下压至所述滑移部30接触所述传感挡板62时,所述传感挡板62的感应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61,所述控制器61驱动所述声音提示器63发出语音提醒。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升降部20包括连接所述膝关节压合面板10一侧两端的两个斜撑21,任意一所述支撑升降部20还连接一小腿搁置槽22,所述小腿搁置槽22与同一所述支撑升降部的两个所述斜撑21以及膝关节压合面板10固定相连,以供小腿搁置于所述小腿搁置槽22内。进一步地,所述小腿搁置槽22的下方设置有脚部调节踏板23,连接所述小腿搁置槽22的两个所述斜撑21设置为螺纹杆,所述脚部调节踏板23套设于两个所述螺纹杆上且所述脚部调节踏板23底部螺合有限位螺母24。在训练前,通过松紧限位螺母24来调节脚部调节踏板23与膝关节压合面板10间的距离,以匹配患者小腿的长度,使得患者训练更加舒适。脚部调节踏板23的使用,避免了患者直接脚部踩踏床面,且脚部调节踏板23与床面成一定角度,脚部调节踏板23会跟随斜撑21一起运动,使得患者脚部悬空踩踏时,训练更容易发力,符合力学原理且更具舒适性。

作为较佳的一实施方式,回弹部50为回弹弹簧,所述回弹弹簧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升降部20的斜撑21相连接,以供下压状态的所述斜撑21被所述回弹弹簧回拉以还原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回弹部50还具有一弹簧夹持套51,所述弹簧夹持套51插置于回弹弹簧的中部,通过限制所述弹簧夹持套51内的回弹弹簧被拉伸,以调节两个所述支撑升降部20底端的间距。通过该间距调节,实现膝关节压合面板10的高度调节以及膝关节训练需求的腿部力度调节。

参阅图2,所述滑移部30包括滑轮31、连接所述斜撑21底端的滑轮连接件32以及设于所述滑轮31和滑轮连接件之间的盘状限位挡片33。参阅图3,所述直线导向部40为长方体直线导轨,所述长方体直线导轨内部设置有供滑移件定向移动的导向腔室,所述限位导轨顶部表面中间区域设置有条状导向开口41,所述滑轮31设于所述导向腔室内,所述限位挡片33位于所述导向开口41下方且所述限位挡片33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开口41的宽度设置,以通过所述限位挡片33限制所述滑轮31脱离所述导向腔室。

所述伸缩导向部70包括跨设于两个所述直线导向部之间的横梁71以及固定连接所述横梁71及膝关节压合面板的伸缩件72。实际应用中,所述伸缩件72为弹簧或者伸缩杆,另外,膝关节压合面板10的左右两侧还设置有膝关节绑带80,防止训练过程中腿部滑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膝关节屈伸训练结构,使用时,患者平躺并腿部曲弓,将膝关节压合在膝关节压合面板,脚部搁置平稳后,小腿向前滑行使得膝关节压合面板下压高度,此时两个支撑升降部由滑移部带动朝两侧张开,同时滑移部也在直线导向部内朝背向两侧滑移。当膝关节压合面板下压至滑移部接触传感挡板时,传感挡板的感应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驱动声音提示器发出语音提醒,以告知患者下压训练动作合格。患者听到动作合格的语音提醒后,腿部放松由回弹部反向拉扯两个支撑升降部以带动小腿向后滑行,使得膝关节压合面板带动膝关节回弹至压前高度,训练过程中,患者不断重复上述训练动作,实现对膝关节的有效锻炼。因此,该膝关节屈伸训练结构,实现了患者在卧床状态下进行简单的膝关节屈伸训练,同时在屈伸动作的过程中还能得到屈伸训练的有效性反馈。该结构原理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携带,在肢体感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传感器传输感应信号至控制器,并最终以声音介质的形式反馈到患者,患者通过语音提醒可以对训练有效性进行准确判断,达到好的训练效果,并实现快速康复,减少康复过程并发症的产生。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