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4139发布日期:2019-12-03 17:31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设置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



背景技术:

针电极是一种常用的医用传感器件。在检测生物电或行电刺激时,电极是仪器系统与生物体连接或耦合的环节。电极的用途是从生物体中直接取出电信号。应用电极在生物体上获取电信号时,被测对象的特点不同,采用的电极结构也不一样。在探测单个细胞或组织深部的电位时,采用微电极;测量组织局部区域的电活动时,采用针电极;测量生物体表的电位时,可采用体表电极。

医用针电极主要用于有证执业医师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检查、治疗和手术过程中对人体相应部分的生物电信号(脑电,心电,肌动电流)采集传送到神经监护仪、脑电记录仪(eeg)、心电记录仪(ecg)、及肌动电流记录仪(emg),进行处理,分析诊断。也可将低频治疗仪发出的低频脉冲波送入患者皮肤7下,对末梢神经进行刺激,激发和起搏患者麻痹末梢神经的潜能,以判定神经的生理状态。采集脑神经电生理信号的电极多为直针或折弯针电极,其操作方便、可靠、提高信号采集的准确性。

目前,医用一次性螺旋针电极,包括电极插头、导线、螺旋针和手柄,螺旋针与电极插头之间通过导线连接,螺旋针上有锥形手柄。采用螺旋型针电极,操作方便、可靠、提高信号采集的准确性,且一次性电极可以避免重复使用造成的交叉感染,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制造成本低,医生操作简单,采集的信号精准。

但是,目前这种螺旋电极存在以下缺陷:锥形手柄与螺旋针为一体,不能分离,体积较大,手术中阻挡铺无菌手术巾、阻挡手术切口、阻挡手术操作等,妨碍手术操作。另一方面是不易消毒,容易造成感染,增加患者并发症及风险。目前的螺旋电极没有防刺伤装置,使用前后容易出现刺伤其他人员的情况,增加职业暴露、交叉感染等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解决现有技术中螺旋电极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包括导线、螺旋针、旋转手柄、下罩壳;所述旋转手柄设置在所述下罩壳的上部,所述下罩壳的顶部设置有带有通孔的顶盖,所述旋转手柄的底部与所述下罩壳顶盖处的通孔可破坏连接;所述旋转手柄内设置有螺旋针安装块,所述螺旋针和所述导线电连接地安装在所述螺旋针安装块上;所述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和所述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相对应地设置有形状配合部件,所述形状配合部件使所述螺旋针安装块与所述旋转手柄之间不发生沿螺旋针安装块周向的相对位移;所述螺旋针位于下罩壳内,下罩壳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所述若干限位凸起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所述螺旋电极的最大螺旋直径。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螺旋针安装块和旋转手柄的可破坏连接,所述形状配合部件为设置在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凸起和设置在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凹陷,或者为设置在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凹陷和设置在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凸起;所述凹陷和所述凸起实现形状配合。

具体地,所述可破坏连接为设置在旋转手柄的底部与下罩壳顶盖上通孔处的易断细线。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旋转手柄和螺旋针安装块的固定,所述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和所述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还可以设置有可破坏连接装置。

具体地,所述可破坏连接为设置在所述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和所述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的易断细线。

为了使旋转手柄完全被限制在下罩壳内部,在旋转手柄的底部设置有限位边,所述限位边的尺寸大于所述下罩壳顶盖处通孔的尺寸,这一限位边的设置使得旋转手柄在使用后也是被限制在下罩壳中,进而使螺旋电极也被限制在下罩壳中,不会外漏伤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初始状态下,螺旋电极的旋转手柄通过易断细线连接在下罩壳上,螺旋针安装块设置在旋转手柄的内部,螺旋针安装块也可以通过易断细线可破坏地设置在旋转手柄的内部;螺旋针位于下罩壳内,下罩壳侧壁上的限位凸起位于螺旋针的中间部位,螺旋针被收纳在下罩壳内,没有针尖漏出,此时操作者可以方便拿取,而不用担心被螺旋针刺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使用中,螺旋针继续向下以旋转的方式钻入病人的皮肤,螺旋针完全钻入病人皮肤后将旋转手柄向后拉出,螺旋针安装块与旋转手柄上的形状配合并不为限制其向后拉出,而且会对这一动作产生引导作用;在拉出旋转手柄的同时,还可以将下罩壳也一并向后拉出,此时,旋转手柄以及下罩壳均被向后拉出到导线的后部位置,但是其二者都是穿套在导线上而没有被丢弃,但是此时它们二者的位置已经不会对操作这产生不利影响;此时留在病人皮肤表面上的只有螺旋针安装块和位于其表面的导线,由于螺旋针安装块的厚度很小,而且导线又很软,此时也不会影响手术过程中的消毒、铺巾、切口以及各种手术操作,方便手术操作的进行。

3、使用后,由于限位凸起的存在,并且限位凸起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所述螺旋电极的最大螺旋直径,当螺旋针的最后一个螺旋旋转通过该纤维凸起后,整个螺旋针都被收纳到位于下罩壳内部的限位凸起上的空间内,并且由于限位凸起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所述螺旋针的最大螺旋直径,此时的限位凸起可以阻止螺旋针从该空间中旋出,起到了限制螺旋针再次露出下罩壳的作用;同时,在旋转手柄的底部还设置有限位边,所述限位边的尺寸大于所述下罩壳顶盖处通孔的尺寸,这一限位边的设置使得旋转手柄在使用后也是被限制在下罩壳上而不至于掉下来,进而使螺旋针也被限制在下罩壳中,不会外漏伤人。这样就将使用后的螺旋针完全限制在了下罩壳的内部,使其不可能对操作者产生伤害,从而起到了安全防护的作用,同样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避免了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所可能带来的职业暴露以及交叉感染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使用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在使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线,2、旋转手柄,3、下罩壳,4、限位凸起,5、螺旋针,6、螺旋针安装块,7、皮肤,8、限位边。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本申请的安全防护螺旋电极,包括导线11、螺旋针55、旋转手柄22、下罩壳33;所述旋转手柄22设置在所述下罩壳33的上部,所述下罩壳33的顶部设置有带有通孔的顶盖,该顶盖上的通孔的外形和尺寸均与旋转手柄2的下端相配合,旋转手柄2可以穿过该通孔进入到下罩壳3的内部。

旋转手柄2的底部与所述下罩壳3顶盖处的通孔可破坏连接,这一可破坏连接可以采用类似于饮料瓶盖上所采用的易断细线的方式来实现,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适合的可破坏连接装置,只要能够实现旋转手柄2与下罩壳3之间的可破坏连接既可。

在旋转手柄2的内部设置有螺旋针安装块6,该螺旋针安装块6主用于安装和承载导线1以及螺旋针5,螺旋针5和所述导线1电连接地安装在所述螺旋针安装块6上,通常地,螺旋针5安装在螺旋针安装块6的下表面上,电线则安装在螺旋针安装块6的上表面上,并且导线1和和螺旋电极之间是电连接的,螺旋电极可以穿透该安装块6与导线1实现电连接,导线1还与设置在外部的电子检测设备连接,将由螺旋针5采集的电信号输出给电子检测设备,导线1、螺旋针5、导线1与螺旋针5的连接方式以及导线1与电子检测设备的连接方式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螺旋针安装块6的外侧壁上和所述旋转手柄2的内侧壁上相对应地设置有形状配合部件,所述形状配合部件使所述螺旋针安装块6与所述旋转手柄2之间不发生沿螺旋针安装块6周向的相对位移。该形状配合部件限制了螺旋针安装块6与旋转手柄2之间的周向位移,但是并不限制螺旋针安装块6在旋转手柄2内部沿着螺旋针安装块6轴向的垂直位移,实际上,螺旋针安装块6在旋转手柄2内部沿着螺旋针安装块6轴向的垂直位移是本申请所希望具有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其周向位移却是本申请不需要的,也是需要尽量避免的,但是也并不是说要完全禁止周向位移的出现,微小程度的周向位移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其位移幅度在可控的范围内。本申请所使用的形状配合部件为设置在螺旋针安装块6的外侧壁上凸起和设置在旋转手柄2的内侧壁上凹陷,或者为设置在螺旋针安装块6的外侧壁上凹陷和设置在旋转手柄2的内侧壁上凸起,这里的凹陷和凸起实现形状配合。也就是说,本申请的螺旋针安装块6的外侧壁和旋转手柄2的内侧壁是通过相互卡合锁定的方式实现二者之间不发生周向位移的,比如,可以在螺旋针安装块6的外侧壁设置条形凸起,相应地在旋转手柄2的内侧壁上设置与该条形凸起相配合的凹槽,使得螺旋针安装块6外侧壁上的条形凸起卡合在旋转手柄2内侧壁上的凹槽中,进而使得螺旋针安装块6和旋转手柄2因条形凸起和凹槽的卡合锁定而不能发生周向位移,但是可以通过条形凸起和凹槽的配合可以发生严重螺旋针安装块6轴向方向上的垂直位移,进而实现螺旋针安装块6在旋转手柄2内部的上下垂直移动。同样地,还可以在螺旋针安装块6的外侧壁上设置凹槽而在旋转手柄2的内侧壁上设置相应的凸起,这样也可以实现上述垂直位移。本申请中此项功能的实现方式并不限于上述这些形式,只要是能够实现以上功能的各种形状配合方式均可。

本申请中用于接收电信号的螺旋针5位于下罩壳3内,下罩壳3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4,所述若干限位凸起4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所述螺旋电极的最大螺旋直径。由此此限位凸起4的存在,在初始的未使用状态下,螺旋针5的一部分在该限位凸起4的上部,一部分在该纤维凸起的下部,但是整个螺旋针5的整体都是在下罩壳3的内部,也就是说,在初始的未使用状态,螺旋针5是被下罩壳3完全笼罩的,螺旋针5的这一状态十分安全,不会因为螺旋针5针尖的裸露而导致的伤害。并且,此时的限位凸起4还起到了将螺旋针5卡住停止的作用,除非有外界作用力将螺旋针安装块6旋转进而带动螺旋针5旋转,本申请的螺旋针5不会发生转动和位移,这也是一种安全防护的体现。

在初始未使用状态下,螺旋针5的一部分在该限位凸起4的上部,一部分在该纤维凸起的下部,使用过程中,用外力旋转螺旋针安装块6,进而使得螺旋针5发生旋转,由于螺旋针5本身是具有螺旋特性的,纤维凸起并不会完全阻止螺旋针5的选择运动,反而还会使的螺旋针5在下罩壳3内部的旋入和旋出更为稳定,而且在螺旋针5不进行旋转时,还可以起到对螺旋针5的定位作用。在外力的作用下,螺旋针5被向下从下罩壳3中旋出,螺旋地刺入病人皮肤7进行电信号的采集工作;使用后,用反方向的力将螺旋针5从病人皮肤7上旋出,并继续旋入到下罩壳3内,由于限位凸起4的存在,并且限位凸起4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所述螺旋电极的最大螺旋直径,当螺旋针5的最后一个螺旋旋转通过该纤维凸起后,整个螺旋针5都被收纳到位于下罩壳3内部的限位凸起4上的空间内,并且由于限位凸起4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所述螺旋电极的最大螺旋直径,此时的限位凸起4可以阻止螺旋针5从该空间中旋出,此时的限位凸起4起到了限制螺旋针5再次露出下罩壳3的作用,这样就将使用后的螺旋针5完全限制在了下罩壳3的内部,使其不可能对操作者产生伤害,从而起到了安全防护的作用。

同时,根据需要,螺旋针安装块6的外侧壁上和所述旋转手柄2的内侧壁上还可以设置有易断细线形式的可破坏连接装置。

本申请的使用过程为:在初始状态下,螺旋电极的旋转手柄2通过易断细线连接在下罩壳3上,螺旋针安装块6设置在旋转手柄2的内部,螺旋针安装块6也可以通过易断细线可破坏地设置在旋转手柄2的内部;螺旋针5位于下罩壳3内,下罩壳3侧壁上的限位凸起4位于螺旋针5的中间部位,螺旋针5被收纳在下罩壳3内,没有针尖漏出,此时操作者可以方便拿取,而不用担心被螺旋针5刺伤。使用时,用力转动旋转手柄2,旋转手柄2与下罩壳3之间设置的易断细线在很小的外力下即可被破坏,继续用力转动旋转手柄2,旋转手柄2通过形状配合部件带动位于其内部的螺旋针安装块6旋转,进而使螺旋针安装块6上螺旋针5向下旋出下罩壳3,由于螺旋针5采用的螺旋向下的方式旋出下罩壳3,下罩壳3中的限位凸起4并不限制螺旋针5的旋出;螺旋针5继续向下,以旋转的方式钻入病人的皮肤7,螺旋针5完全钻入病人皮肤7后将旋转手柄2向后拉出,螺旋针安装块6与旋转手柄2上的形状配合并不为限制其向后拉出,而且会对这一动作产生引导作用;在拉出旋转手柄2的同时,还可以将下罩壳3也一并向后拉出,此时,旋转手柄2以及下罩壳3均被向后拉出到导线1的后部位置,但是其二者都是穿套在导线1上而没有被丢弃,但是此时它们二者的位置已经不会对操作这产生不利影响;此时留在病人皮肤7表面上的只有螺旋针安装块6和位于其表面的导线1,由于螺旋针安装块6的厚度很小,而且导线1又很软,此时也不会影响手术过程中的铺巾、切口以及各种手术操作,方便手术操作的进行。手术完成后,或者使用后,将穿套在导线1上的下罩壳3以及旋转手柄2拉回来,依次将下罩壳3罩在位于病人皮肤7表面的螺旋针安装块6上,再将旋转手柄2与螺旋针安装块6通过形状配合连接好,反方向转动旋转手柄2,带动螺旋针安装块6将此人病人皮肤7内部的螺旋针5旋出,继续转动,直到螺旋针5完全旋入到下罩壳3内的限位凸起4上部,使得螺旋针5被完全收纳到下罩壳3中而不会露出,此时整个螺旋电极已经从病人皮肤7上移除,而且锋利的螺旋针5也被完全收纳到下罩壳3中,并且在限位凸起4的限制下不会外露,同时,在旋转手柄的底部还设置有限位边8,所述限位边的尺寸大于所述下罩壳顶盖处通孔的尺寸,这一限位边8的设置使得旋转手柄在使用后也是被限制在下罩壳上不至于掉下来,进而使螺旋针也被限制在下罩壳中,不会外漏伤人,不会对操作者产生伤害,起到防刺伤的作用,有效避免了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所可能带来的职业暴露以及交叉感染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