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7573发布日期:2019-12-13 18:4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面对肿瘤,目前最有效的医学手段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由于肿瘤的组织边界不清晰,且存在肿瘤细胞突破正常组织边界和转移、扩散到身体的新部位可能,单独依赖手术根除肿瘤成功率很低,常常需要辅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手段联合治疗以降低复发率。绝大多数情况下,肿瘤复发的位置在原发灶的周围2cm之内,复发肿瘤不仅范围较前扩大,且恶性程度大大提高,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前期的手术导致正常解剖结构已发生改变,头皮、颅骨等外周组织状态较差,且患者复发前已经过多次放疗,再次手术或体外放疗会受到一定限制,进而难以持续治疗,且难以控制复发时间;而通过静脉注射化疗药的方式进行常规化疗治疗时,大部分药物不能穿透血脑屏障,化疗药液真正到达肿瘤部位时浓度已大大降低,疗效欠佳,加大药物用量则会出现严重的全身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药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案难以持续治疗、药物有效利用率低、严重损害健康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注药囊、导管和球囊;注药囊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囊室;导管包括导管壁和隔膜,隔膜将导管的内部分隔为不同的导管腔;导管腔的一端与囊室一对一连通;球囊包括球囊壁,球囊壁围成给药空间;导管壁上对应不同的导管腔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给药空间相连通,第一通孔与给药空间或者球囊壁外部的组织空间连通。

进一步的,注药囊包括底座、顶盖和设置于底座和顶盖之间的支撑件,支撑件包括底板和与底板连接形成容腔的侧板,以及设置于容腔中的分隔板,分隔板将容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囊室;顶盖可供无损伤针穿刺以注入药物。

进一步的,顶盖、底座、导管和球囊均由生物相容性软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支撑件由硬质材料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囊室内壁涂有防辐射涂层,或者铺设有防辐射薄膜,或者囊室的周边结构内嵌有防辐射内芯。

进一步的,注药囊还包括出药管,出药管包括至少两个出药管腔,出药管腔的一端与囊室一对一连接,另一端与导管腔一对一连接。

进一步的,出药管腔和/或导管腔内设有用于防止给药装置内的液体回流的止逆阀;或者,出药管腔和/或导管腔内设有用于控制给药装置内的液体流向的双向阀。

进一步的,导管腔的数量为两个,分设为第一导管腔和第二导管腔,第一通孔连通第一导管腔,第二通孔连通第二导管腔,囊室分设为第一囊室和第二囊室;

第一导管腔与第一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一通孔与组织空间相连通;第二导管腔与第二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二通孔与给药空间相连通;

第一囊室与第一导管腔用于抽吸组织空间的液体和/或直接向组织空间注入化疗药液;第二囊室和第二导管腔用于向给药空间注入药液。

进一步的,球囊壁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球囊壁上设有连通组织空间和给药空间的微孔,第二囊室和第二导管腔用于向给药空间注入化疗药液;或者,球囊壁由液体不可透过的材料制成,第二囊室和第二导管腔用于向给药空间注入放疗药液。

进一步的,在球囊壁内侧设有球囊分隔层,球囊分隔层将给药空间分为内层的第一给药空间和外层的第二给药空间;

导管腔的数量为两个,分设为第二导管腔和第三导管腔,第一通孔连通第一导管腔,第二通孔连通第二导管腔,囊室分设为第一囊室和第二囊室;

第一导管腔与第一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一给药空间相连通;

第二导管腔与第二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二给药空间相连通;

球囊分隔层由液体不可透过的材料制成,用于注入放疗药液;球囊壁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用于注入化疗药液。

进一步的,导管腔还分设有第三导管腔,第三导管腔于球囊壁的外部设有第三通孔,囊室还分设有第三囊室;

第三导管腔与第三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三通孔与组织空间相连通;

第三囊室与第三导管腔用于抽吸组织空间的液体和/或直接向组织空间注入化疗药液。。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给药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给药装置,在肿瘤切除手术后完全留置在人体皮下,阻隔了与外界的细菌接触,极大降低感染几率;能够从皮外利用无损伤针头实现向注药囊内注药或者从注药囊内抽药,并经由导管将药物引流至球囊处,用于输出药液的球囊部分位于患者切除肿瘤后留下的肿瘤腔处,接近病变部位,大幅度减少药物使用剂量,避免重复手术,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给药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囊室和两个导管腔,其中第二通孔连通给药空间,第一通孔连通给药空间或者组织空间,可以直接对病变部位快速输送化疗药液,也可以分别进行放疗药液和化疗药液的长期慢速给药,当第一通孔与球囊壁外部的组织空间连通时,也可以用于抽出废弃药液和脓液积液;可以利用单个给药装置进行多种给药、换药作业,可以根据实际病情选择药液的补给、更换方式以及选择对应的给药装置,配合外部设备对患者进行治疗,增强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给药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给药装置的注药囊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给药装置的导管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给药装置的球囊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给药装置的球囊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给药装置的球囊的剖视图。

上述各附图中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100-注药囊;101-囊室;110-顶盖;120-底座;130-支撑件;131-底板;132-侧壁;133-分隔板;134-出药管;200-导管;201-导管腔;210-导管壁;211-通孔;211a-第一通孔;211b-第二通孔;211c-第三通孔;220-隔膜;300-球囊;301-第一给药空间;302-第二给药空间;310-球囊壁;320-球囊分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给药装置,包括注药囊100、导管200和球囊300;注药囊100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囊室101;导管200包括导管壁210和隔膜220,隔膜220将导管200的内部分隔为不同的导管腔201;导管腔201的一端与囊室101一对一连通;球囊300包括球囊壁310,球囊壁310围成给药空间;导管壁210上对应不同的导管腔201设有第一通孔211a和第二通孔211b,第一通孔211a与给药空间或者球囊壁310外部的组织空间相连通,第二通孔211b与给药空间相连通。

该给药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给药装置在肿瘤切除手术后完全植入患者皮下。注药囊100植入皮下的位置接近患者皮肤,可以通过皮外按压向注药囊100的一个囊室101施加压力,囊室101内的药液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经过与其连接的导管腔201流向组织空间或者给药空间中。每个导管200的导管腔201与注药囊100的囊室101一对一连通,并通过通孔211与组织空间或者给药空间连通。球囊300作为直接向病变部位输出药液的装置,植入在肿瘤切除手术后留下的肿瘤腔处,方便直接向病变部位给药,提高药物利用效率。

给药装置的工作过程包括注药过程和抽吸过程:

注药过程中,从皮外用针头将药物注入囊室101,向囊室101施加压力,药物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导管腔201、第一通孔211a、第二通孔211b注入给药空间,或者通过第一通孔211a注入组织空间,具体的,化疗药液在流入给药空间后,会逐渐向球囊300附近的肿瘤腔中渗透,起到缓慢给药的作用;放疗药液在流入给药空间后,会被储存在给药空间中,直接对病变部位起到放疗的作用;当第一通孔211a连通组织空间时,导管腔201连接注药囊100的一个囊室101和组织空间,可以直接向病变部位补给药液,囊室101内的化疗药液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流向组织空间中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抽吸过程适用于需要更换药液或者抽出脓液积液的情况,当皮下植入式给药装置内的药液需要更换时,使用无损伤针刺入通过导管腔201连接给药空间的囊室101,就可以在皮外从给药空间内抽出废弃药液并注入新的药液;当第一通孔211a连通给药空间时,可进行抽吸体内液体,当需要直接从肿瘤腔内的抽出脓液积液、废弃药液时,或者需要直接向组织空间内注射新的化疗药液时,使用无损伤针刺入通过导管腔201连接组织空间的囊室101即可实现脓液积液的抽出或者化疗药液的更换、补充。

在肿瘤治疗方案中,针对肿瘤手术后放化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可以在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在肿瘤腔的位置植入给药装置用于配合后续的放化疗。采用皮下给药装置包括安置在肿瘤腔中的球囊300,植入皮下、可以从皮外控制给药并可以补给或更换药品的注药囊100,以及用于连接球囊300和注药囊100的导管200。在面对需要补充多种药品的情况时,传统的给药装置只能依赖于增加给药装置数量的方案,实际的治疗过程往往是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配合进行的,需要向肿瘤腔中递送多种药物。在肿瘤腔中安置多个球囊300,会造成药物释放不均匀,影响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增加给药装置数量势必意味着存在多条导管200,提高手术难度的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下植入式给药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下植入式给药装置,在肿瘤切除手术后完全留置在人体皮下,阻隔了与外界的细菌接触,极大降低感染几率;能够从皮外利用无损伤针头实现向注药囊100内注药或者从注药囊100内抽药,并经由导管200将药物引流至球囊300处,用于输出药液的球囊300部分位于患者切除肿瘤后留下的肿瘤腔处,接近病变部位,大幅度减少药物使用剂量,避免重复手术,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下植入式给药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囊室101和两个导管腔201,其中第二通孔211b连通给药空间,第一通孔211a连通给药空间或者组织空间,可以直接对病变部位快速输送化疗药液,也可以分别进行放疗药液和化疗药液的长期慢速给药,当第一通孔211a与球囊壁外部的组织空间连通时,也可以用于抽出废弃药液和脓液积液;可以利用单个给药装置进行多种给药、换药作业,可以根据实际病情选择药液的补给、更换方式以及选择对应的给药装置,配合外部设备对患者进行治疗,增强治疗效果。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注药囊100包括底座120、顶盖110和设置于底座120和顶盖110之间的支撑件130,支撑件130包括底板131和与底板131连接形成容腔的侧板,以及设置于容腔中的分隔板134,分隔板134将容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囊室101;顶盖110可供无损伤针穿刺以注入药物。

具体的,在顶盖110和底座120之间设置支撑件130结构,以及在支撑件130结构上设置分隔板134,是为了在顶盖110收到压力时,囊室101的侧面或者底面不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药液会在压力的作用下从出药管134流出,经导管200流向球囊300空间,避免在压力的作用下,仅仅是注药囊100处发生形变而药液不流入导管200。支撑件130另一方面还起到防止无损伤针过度穿透的作用,避免直接将药液注入皮下,而没有在给药装置的引导下流向病变部位的情况。

具体的,可以将不同的囊室101设置为不同的形状和/或高度,从而方便从皮外利用目视的方法对不同的囊室101进行区分,或者利用ct成像进行区分;也可以在不同囊室101对应的支撑件130或者底座120、盖提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非x光透光材料,从而可以通过x光照射的方式对不同的囊室101进行区分。

具体的,顶盖110可以用无损伤针多次穿刺而不会发生泄漏,从而可以用无损伤针多次从皮外向注药囊100内补充药液,或者多次从注药囊100内吸出废弃药液和脓液积液。

可选的,支撑件130可以内嵌于底座120之中;或者,顶盖110与底座120一体成型,注药囊100外侧设置有用于嵌入支撑件130的凹槽,支撑件130内嵌于顶盖110与底座120的一体成型件中,由于此时支撑件130直接与生物组织相接触,支撑件130应当优选的采用生物相容性硬质材料制备而成;或者,注药囊100包括顶盖110和支撑件130,支撑件130包括底板131和侧壁132,顶盖110的侧面紧贴侧壁132,软质的顶盖110套在支撑件130的侧壁132上形成密封,围成注药囊100内部空间,分隔板134与底板131、侧壁132和顶面连接。

应当理解,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否存在底座120,或者支撑件130与顶盖110和底座120的位置关系,只需满足能够形成两个及以上囊室101的要求即可,其本身并不对成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产生任何限制。

可选的,导管200和球囊300是一体成型的。

进一步的,顶盖110、底座120、导管200和球囊300均由生物相容性软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支撑件130由硬质材料制作而成。

具体的,导管200和球囊300的材料可以选用硅胶、乳胶、聚氨酯、尼龙或者尼龙弹性体材料。上述材料具备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不会产生不良的生物学反应或者不良的材料物化反应,生物组织可以在其周围生长而不产生排异反应,有利于手术创口的愈合。同时材料质地柔软,一方面便于导管200的布线,另一方面便于球囊300在注入药液后在内压下适当膨胀,从而使得球囊300更加贴合肿瘤腔的腔壁,能够让放疗药液的作用位置更加接近病变组织;或者使得球囊300球囊壁310的微孔能够随着球囊300的膨胀扩大,球囊300内的化疗药液可以在压力下更为高效地直接扩散至病变部位,提高注药囊100顶盖110受到压力时或者注药囊100内被注入放化疗药液时药液作用于病变部位的效率,提高疗效并降低治疗成本。

进一步的,囊室101内壁涂有防辐射涂层,或者铺设有防辐射薄膜,或者囊室101的周边结构内嵌有防辐射内芯。

具体的,防辐射材料为铅,即囊室101内壁涂有铅质涂层,或者铺设有铅质薄膜,或者囊室101的周边结构内嵌有铅质内芯。放疗药液中不可避免地含有放射性元素,采用铅质涂层、铅质薄膜或者铅质内芯,可以避免放射性元素对健康细胞组织的辐射伤害。

进一步的,注药囊100还包括出药管134,出药管134包括至少两个出药管腔,出药管腔的一端与囊室101一对一连接,另一端与导管腔201一对一连接。

优选的,分隔板134、出药管134和支撑件130是一体成型的。

具体的,请参阅图,导管200横截面的形状和出药管134末端的横截面形状相互配合,导管200可以为双腔导管200,导管200的横截面形状是双“d”形,与之对应的,导管腔201的形状和出药管134末端用于插入导管200的部分的横截面形状都是“d”形。应当理解,导管200横截面的形状只需要方便连接即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作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进一步的,出药管腔和/或导管腔201内设有用于防止给药装置内的液体回流的止逆阀;或者,出药管腔和/或导管腔201内设有用于控制给药装置内的液体流向的双向阀。

具体的,阀式结构可以是设置在导管200内部,类似于心脏瓣膜或者静脉瓣的结构,这样的瓣膜结构结构简单而有效,与导管200一体成型,适合设置在柔性材料中中防止液体回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导管腔201的数量为两个,分设为第一导管腔和第二导管腔,第一通孔211a连通第一导管腔,第二通孔211b连通第二导管腔,囊室101分设为第一囊室和第二囊室;第一导管腔与第一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一通孔211a与组织空间相连通;第二导管腔与第二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二通孔211b与给药空间相连通;第一囊室与第一导管腔用于抽吸组织空间的液体和/或直接向组织空间注入化疗药液;第二囊室和第二导管腔用于向给药空间注入药液。

进一步的,球囊壁310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球囊壁310上设有连通组织空间和给药空间的微孔,第二囊室和第二导管腔用于向给药空间注入化疗药液;或者,球囊壁310由液体不可透过的材料制成,第二囊室和第二导管腔用于向给药空间注入放疗药液。

具体的,高分子材料是柔性高分子材料,可以是乳胶、尼龙或者聚氨酯。带有微孔的柔性高分子材料在球囊300内被注入药液后会适当膨胀,扩张成更适合肿瘤腔的形状,从而方便内部的化疗药液直接扩散到病变组织处,杀死残留的病变细胞;同时在球囊300被注入药液膨胀后,微孔扩张,也会更有利于化疗药液流出并产生疗效。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在球囊壁310内侧设有球囊分隔层320,球囊分隔层320将给药空间分为内层的第一给药空间301和外层的第二给药空间302;导管腔201的数量为两个,分设为第一导管腔和第二导管腔,第一通孔211a连通第一导管腔,第二通孔211b连通第二导管腔,囊室101分设为第一囊室和第二囊室;第一导管腔与第一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一通孔211a与第一给药空间301相连通;第二导管腔与第二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二通孔211b与第二给药空间302相连通;球囊分隔层320由液体不可透过的材料制成,用于注入放疗药液;球囊壁310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用于注入化疗药液。

具体的,球囊分隔层320将球囊300分为第一给药空间301和第二给药空间302,球囊分隔层320是由柔性好但是无液体通透性的材料制成的,第一给药空间301的放疗药液不会透过球囊分隔层320扩散至第二给药空间302,第一给药空间301在压力的作用下会膨胀变形,使得放疗药液能够在更接近病变组织的位置进行放疗,有利于提高放疗药液的使用效率,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治疗成本。

在又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导管腔201还分设有第三导管腔,第三导管腔于球囊壁的外部设有第三通孔211c,囊室101还分设有第三囊室;第三导管腔与第三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三通孔211c与组织空间相连通;第三囊室与第三导管腔用于抽吸组织空间的液体和/或直接向组织空间注入化疗药液。

以下通过四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导管腔201的数量为两个,分设为第一导管腔和第二导管腔,第一通孔211a连通第一导管腔,第二通孔211b连通第二导管腔,囊室101分设为第一囊室和第二囊室,球囊壁310由液体不可透过的材料制成;

第一导管腔与第一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一通孔211a与组织空间相连通;

第二导管腔与第二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二通孔211b与给药空间相连通;

第一囊室与第一导管腔用于抽吸组织空间的液体,还可以直接向组织空间注入化疗药液;球囊壁310由液体不可透过的材料制成,第二囊室和第二导管腔用于向给药空间注入放疗药液。

具体的,当需要向组织空间注入化疗药液时,可以用无损伤针头向第一囊室内注入化疗药液,然后从皮外按压第一囊室,化疗药液在压力的作用下沿第一导管腔流动,并最终经过第一通孔211a流入组织空间,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当需要向给药空间注入放疗药液时,可以用无损伤针头向第二囊室内注入放疗药液,然后从皮外按压第二囊室,放疗药液在压力的作用下沿第二导管腔流动,并最终经过第二通孔211b流入给药空间,球囊壁310在内压的作用下适当膨胀扩张至适应肿瘤腔的大小、形状,使得放疗药液能够在接近病变部位处进行放疗治疗;

当需要从组织空间抽出废弃化疗药液或者脓液积液时,可以用无损伤针从皮外刺入第一囊室抽吸,即可在人体内压的作用下,或者脓液积液通过第一通孔211a、第一导管腔和第一囊室从组织空间中抽出废弃化疗药液;

当需要从给药空间抽出废弃放疗药液时,可以用无损伤针从皮外刺入第二囊室抽吸,即可在人体内压的作用下,通过第二通孔211b、第二导管腔和第二囊室从给药空间中抽出废弃放疗药液。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导管腔201的数量为两个,分设为第一导管腔和第二导管腔,第一通孔211a连通第一导管腔,第二通孔211b连通第二导管腔,囊室101分设为第一囊室和第二囊室,球囊壁310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球囊壁310上设有连通组织空间和给药空间的微孔;

第一导管腔与第一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一通孔211a与组织空间相连通;

第二导管腔与第二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二通孔211b与给药空间相连通;

第一囊室与第一导管腔用于抽吸组织空间的液体,还可以直接向组织空间注入化疗药液,第二囊室和第二导管腔用于向给药空间注入化疗药液。

具体的,当需要直接向组织空间注入化疗药液时,可以用无损伤针头向第一囊室内注入化疗药液,然后从皮外按压第一囊室,化疗药液在压力的作用下沿第一导管腔流动,并最终经过第一通孔211a流入组织空间,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当需要向给药空间注入化疗药液时,可以用无损伤针头向第二囊室内注入化疗药液,然后从皮外按压第二囊室,化疗药液在压力的作用下沿第二导管腔流动,并最终经过第二通孔211b流入给药空间;球囊壁310在内压的作用下适当膨胀扩张至适应肿瘤腔的大小、形状,在接近病变部位处缓慢放出化疗药液;

当需要从直接组织空间抽出废弃化疗药液或者脓液积液时,可以用无损伤针从皮外刺入第一囊室抽吸,即可在人体内压的作用下,通过第一通孔211a、第一导管腔和第一囊室从组织空间中抽出废弃化疗药液或者脓液积液;

当需要从给药空间抽出废弃化疗药液时,可以用无损伤针从皮外刺入第二囊室抽吸,即可在人体内压的作用下,通过第二通孔211b、第二导管腔和第二囊室从给药空间中抽出废弃化疗药液。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在球囊壁310内侧设有球囊分隔层320,球囊分隔层320将给药空间分为内层的第一给药空间301和外层的第二给药空间302;

导管腔201的数量为两个,分设为第一导管腔和第二导管腔,第一通孔211a连通第一导管腔,第二通孔211b连通第二导管腔,囊室101分设为第一囊室和第二囊室;

第一导管腔与第一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一通孔211a与第一给药空间301相连通;第二导管腔与第二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二通孔211b与第二给药空间302相连通;

球囊分隔层320由液体不可透过的材料制成,第一囊室和第一导管腔用于向第一给药空间301注入放疗药液;球囊壁310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球囊壁310上设有连通组织空间和给药空间的微孔,第二囊室和第二导管腔用于向第二给药空间302注入化疗药液。

具体的,当需要向第一给药空间301注入放疗药液时,可以用无损伤针头向第一囊室内注入放疗药液,然后从皮外按压第一囊室,放疗药液在压力的作用下沿第一导管腔流动,并最终经过第一通孔211a流入第一给药空间301,球囊分隔层320在内压的作用下适当膨胀扩张至适应肿瘤腔的大小、形状,使得放疗药液能够在接近病变部位处进行放疗治疗;

当需要向第二给药空间302注入化疗药液时,可以用无损伤针头向第二囊室内注入化疗药液,然后从皮外按压第二囊室,化疗药液在压力的作用下沿第二导管腔流动,并最终经过第二通孔211b流入给药空间,球囊壁310在内压的作用下适当膨胀扩张至适应肿瘤腔的大小、形状,在接近病变部位处缓慢放出化疗药液;

当需要从第一给药空间301抽出废弃放疗药液时,可以用无损伤针从皮外刺入第一囊室抽吸,即可在人体内压的作用下,通过第一通孔211a、第一导管腔和第一囊室从组织空间中抽出废弃放疗药液;

当需要从第二给药空间302抽出废弃化疗药液时,可以用无损伤针从皮外刺入第二囊室抽吸,即可在人体内压的作用下,通过第二通孔211b、第二导管腔和第二囊室从给药空间中抽出废弃化疗药液。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在球囊壁310内侧设有球囊分隔层320,球囊分隔层320将给药空间分为内层的第一给药空间301和外层的第二给药空间302;

导管腔201包括第一导管腔、第二导管腔和第三导管腔,通孔211包括第一通孔211a、第二通孔211b和第三通孔211c,囊室101包括第一囊室、第二囊室和第三囊室;

第一导管腔与第一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一通孔211a与第一给药空间301相连通;第二导管腔与第二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二通孔211b与第二给药空间302相连通;第三导管腔与第三囊室相连通,并通过第三通孔211c与组织空间相连通;

球囊分隔层320由液体不可透过的材料制成,第一囊室和第一导管腔用于向第一给药空间301注入放疗药液;球囊壁310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球囊壁310上设有连通组织空间和给药空间的微孔,第二囊室和第二导管腔用于向第二给药空间302注入化疗药液;第三囊室与第三导管腔用于抽吸组织空间的液体,还可以直接向组织空间注入化疗药液。

具体的,当需要向第一给药空间301注入放疗药液时,可以用无损伤针头向第一囊室内注入放疗药液,然后从皮外按压第一囊室,放疗药液在压力的作用下沿第一导管腔流动,并最终经过第一通孔211a流入第一给药空间301,球囊分隔层320在内压的作用下适当膨胀扩张至适应肿瘤腔的大小、形状,使得放疗药液能够在接近病变部位处进行放疗治疗;

当需要向第二给药空间302注入化疗药液时,可以用无损伤针头向第二囊室内注入化疗药液,然后从皮外按压第二囊室,化疗药液在压力的作用下沿第二导管腔流动,并最终经过第二通孔211b流入给药空间,球囊壁310在内压的作用下适当膨胀扩张至适应肿瘤腔的大小、形状,在接近病变部位处缓慢放出化疗药液;

当需要向组织空间注入化疗药液时,可以用无损伤针头向第三囊室内注入化疗药液,然后从皮外按压第三囊室,化疗药液在压力的作用下沿第三导管腔流动,并最终经过第三通孔211c流入组织空间,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当需要从第一给药空间301抽出废弃放疗药液时,可以用无损伤针从皮外刺入第一囊室抽吸,即可在人体内压的作用下,通过第一通孔211a、第一导管腔和第一囊室从组织空间中抽出废弃放疗药液;

当需要从第二给药空间302抽出废弃化疗药液时,可以用无损伤针从皮外刺入第二囊室抽吸,即可在人体内压的作用下,通过第二通孔211b、第二导管腔和第二囊室从给药空间中抽出废弃化疗药液;

当需要从组织空间抽出废弃化疗药液或者脓液积液时,可以用无损伤针从皮外刺入第三囊室抽吸,即可在人体内压的作用下,通过第三通孔211c、第三导管腔和第三囊室从组织空间中抽出废弃化疗药液或者脓液积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