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脱的医用翻身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1681发布日期:2019-11-29 17:02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脱的医用翻身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滑脱的医用翻身枕。



背景技术:

在长期卧床病患的日常护理过程中,许多患者由于疾病原因而不能自主翻身,臀部、背部凸出部位压迫的时间过久,就会使患者血液不循环,易形成压疮,给患者带来危险,而定时侧卧能分散这些部位的压力,改善压疮的产生。为了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预防压疮的发生,定时翻身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医护人员每天都需要为患者翻身。为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目前的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一般是利用翻身枕来为患者翻身,将翻身枕垫在患者的腰背部,以达到支撑患者左右侧卧位的目的,避免压迫患者。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翻身枕一般为比较短的r型枕,很容易因为患者的动作而从患者的身后滑脱,影响翻身效果。与此同时,此类翻身枕一般为实心结构,透气性较差,防压疮的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脱的医用翻身枕,避免使用时翻身枕滑脱影响翻身效果,还增强了枕体的透气性,减少患者压疮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滑脱的医用翻身枕,包括枕体和辅助板,所述枕体呈斜坡状,所述枕体的较高一端的顶部设有呈棱柱状的凸台;所述枕体的内部设有多个通气孔;以所述凸台的延伸方向为y方向,竖直方向为z方向,垂直于所述y方向、z方向为x方向。

所述辅助板可沿所述x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枕体的底部,所述辅助板的一端设于所述枕体的内部,另一端伸出所述枕体;所述枕体的底部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的两侧对称设有导槽,所述辅助板的两侧对应设有导块,所述辅助板通过两侧的所述导块嵌到所述u型槽内。

所述辅助板伸出所述枕体的一端的上表面设有防滑脱凸块,所述防滑脱凸块为弧形坡面;所述辅助板的底面对应所述防滑脱凸块的位置设有床单固定带,所述床单固定带的两端固定于所述辅助板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多个通气孔沿所述z方向贯穿所述枕体。

优选地,所述多个通气孔沿所述x方向贯穿所述枕体。

优选地,所述辅助板的底面与所述枕体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

优选地,所述辅助板的四角设计有圆角。

优选地,所述辅助板的中部设有多个矩形通气孔,所述多个矩形通气孔沿所述z方向贯穿所述辅助板。

优选地,所述导块沿所述x方向的长度为所述辅助板沿所述x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优选地,所述防滑脱凸块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y方向,所述床单固定带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y方向。

优选地,所述防滑脱凸块的表面设有多条呈圆弧状的防滑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滑脱的医用翻身枕,在枕体的底部设置可滑动的辅助板,帮助医护人员将枕体垫于患者的身体下方,使患者保持侧卧位的状态;辅助板伸出枕体的一端设置防滑脱凸块,在患者翻身时能够避免枕体因患者的动作而滑脱,影响翻身效果;辅助板的底面还设有床单固定带,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将床单铺设于患者身下,减少医护人员的负担;还在枕体的内部设置多个通气孔,增强枕体的透气性,减少患者压疮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防滑脱的医用翻身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防滑脱的医用翻身枕的枕体侧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防滑脱的医用翻身枕的辅助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防滑脱的医用翻身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见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防滑脱的医用翻身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防滑脱的医用翻身枕的枕体侧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防滑脱的医用翻身枕的辅助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防滑脱的医用翻身枕包括枕体1和辅助板2,枕体1呈斜坡状,枕体1的较高一端的顶部设有呈棱柱状的凸台11,使用时,患者可以将手臂放置在凸台11上或者利用凸台11借力从而调整身体姿态;枕体1的内部设有多个通气孔12,枕体1用于在患者处于侧卧位时支撑患者的身体,多个通气孔12有助于增强枕体1的透气性,降低患者压疮的风险。以凸台11的延伸方向为y方向,竖直方向为z方向,垂直于y方向、z方向为x方向。

辅助板2可沿x方向滑动地设于枕体1的底部,辅助板2的一端设于枕体1的内部,另一端伸出枕体1;请参见图2,枕体1的底部设有u型槽13,u型槽13开口向下,u型槽13的两侧对称设有导槽131,辅助板2的两侧对应设有导块21,辅助板2通过两侧的导块21嵌到u型槽13内。在为患者翻身时,辅助板2用于垫于患者身下,保证翻身效果;根据患者的体型,利用导槽131和导块21调整辅助板2伸出枕体1的长度,使用方便。

请结合参见图2和图3,辅助板2伸出枕体1的一端的上表面设有防滑脱凸块22,防滑脱凸块22为弧形坡面,使用时,枕体1与防滑脱凸块22分别位于患者的两侧,辅助板2垫于患者的身下,避免翻身枕滑脱;辅助板2的底面对应防滑脱凸块22的位置设有床单固定带23,床单固定带23的两端固定于辅助板2的底部,方便医护人员在患者身下铺设床单。使用时,可以将床单铺在枕体1和辅助板2上,并将床单的一端固定在床单固定带23上,利用辅助板2将床单垫于患者身下,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翻身。

辅助板2为较薄的结构,可以从患者的身下穿过,即使垫于患者身下也不会为患者带来不舒适感;且辅助板2、防滑脱凸块22均具有弹性,能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使用时,将辅助板2伸出枕体1的一端垫于患者身下,让患者的背部、臀部靠在枕体1上,实现为患者翻身的目的,防滑脱凸块22可以防止枕体1从患者身后滑脱,保证翻身效果。

请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多个通气孔12沿z方向贯穿枕体1。多个通气孔12可以增加枕体1的透气性,增强舒适度,避免患者压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辅助板2的底面与枕体1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辅助板2的四角设计有圆角,增强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辅助板2的中部设有多个矩形通气孔24,多个矩形通气孔24沿z方向贯穿辅助板2。使用时,辅助板2垫于患者身下,多个矩形通气孔24能够增强辅助板2的透气性,避免患者压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导块21沿x方向的长度为辅助板2沿x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防滑脱凸块2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y方向,床单固定带2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y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防滑脱凸块22的表面设有多条呈圆弧状的防滑凸起221。防滑脱凸块22以及防滑凸起221能够避免枕体1从患者身后滑脱,保证翻身效果。

请参见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防滑脱的医用翻身枕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多个通气孔121沿x方向贯穿枕体1。多个通气孔121可以增加枕体1的透气性,增强患者舒适度,避免患者压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滑脱的医用翻身枕,在枕体1的底部设置可滑动的辅助板2,帮助医护人员将枕体1垫于患者的身后,使患者保持侧卧位的状态;辅助板2伸出枕体1的一端设置防滑脱凸块22,在患者翻身时能够避免枕体1因患者的动作而滑脱,保证翻身效果;辅助板2的底面还设有床单固定带23,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将床单垫于患者身下,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还在枕体1的内部设置多个通气孔12,增强枕体1的透气性,减少患者压疮的风险。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翻身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够增强患者的舒适度,还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