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性较佳的手术用切除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6755发布日期:2019-11-19 20:3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护性较佳的手术用切除刀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性较佳的手术用切除刀具,属于医用内窥镜手术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医学上,对人体手术时,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手术刀具,而内窥镜式的手术刀具往往是属于精密性比较高的设备,以切除类的刨刀而言,其主要结构包括外刀和设置在外刀内部的内刀,内刀可转动,外刀端部设有切口,内刀的端部设有刀头,刀头外露在切口,当需要切除目标组织时,将切口靠近目标组织,内刀转动时刀头对组织进行切除,切除后的组织由一些吸力较大的吸力设备吸出。

目前这类手术用的切除刀具,由于切口较大,在对目标组织进行切除操作时,在移动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病变组织周围的正常组织,从而导致对正常组织进行误切,这样的手术风险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手术用切除刀具,可有效减少误切率,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性更好。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护性较佳的手术用切除刀具,包括外刀构件和设在外刀构件内的内刀构件,所述内刀构件和外刀构件相对转动设置,所述外刀构件上设有切口,所述内刀构件部分外露于切口,内刀构件和外刀构件相对转动时对接近切口处的组织进行切除,所述内刀构件的端部设有刀口,内刀构件内设有第一内腔,所述刀口与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内腔中设有沿第一内腔轴向而设的内刀堵头,第一内腔与负压设备相通,所述内刀堵头周侧壁与第一内腔壁之间形成保护间隙。

采用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在内刀构件的第一内腔中单独设置一个内刀堵头,该内刀堵头设置在内刀构件内后,内刀堵头的周侧壁与第一内腔壁之间形成有空隙,该空隙明显要小于第一内腔的内径,从而形成一个保护间隙,而切除后的组织负压作用下也会通过该间隙进行排出,所以当一些正常组织被误切时,由于空间受限,不会短时间切除大量组织,给操作人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进行调整,而传统的切除刀具,外刀构件的切口较大,内刀构件的内腔也较大,使得刀具一旦接触到正常组织后,短时间内会切除大量组织,这对医护人员提出了很高的操作要求,而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显然会明显降低操作难度,对于患者而言,可以更为有效的保护患者的正常组织,保护性更好,从另一层面上而言,也可以减少医患矛盾。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间隙的距离在0.3mm~3.5mm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内刀堵头内设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连通负压设备,所述内刀堵头的径向方向上设有连通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的连接孔。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孔的直径在0.5mm~2.5mm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孔的直径为d1,所述保护间隙的距离为d2,且d1/d2满足1/4~3/4。

作为优选,所述内刀堵头的轴向长度在3mm~20mm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内刀堵头的周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

作为优选,所述内刀堵头与内刀构件的端壁激光焊接形成,同个内刀构件匹配不同外径的内刀堵头以调整保护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内刀构件包括刀头段和主体段,所述内刀堵头固定在刀头段内,所述刀头段与主体段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内刀构件在远离内刀堵头一侧连接有内刀座,所述内刀座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所述内刀座提供轴向力以使内刀构件的端部与外刀构件的端部相抵。

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外刀构件、内刀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外刀构件、内刀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外刀构件、内刀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保护性较佳的手术用切除刀具,本实施例主要用于切除子宫、膀胱等人体器官的病变组织,当然也可以用于切除别的器官的病变组织,本实施例的切除刀具,包括外刀构件1,外刀构件1内部中空,其内部有内刀构件2,外刀构件1和内刀构件2一般是呈细长管状,这样可以类似内窥镜一样伸入人体内进行手术,所述内刀构件2和外刀构件1相对转动设置,所述外刀构件1上设有切口11,通常切口11优选在外刀构件1的端部,所述内刀构件2部分外露于切口11,内刀构件2外露在切口11的部位有刀口21,刀口21一般带有锯齿状凸起200,在外刀构件1内高速转动的刀口21,对接近切口11处的组织进行切除。

本实施例的主要改进在于,内刀构件2内部设有第一内腔201,第一内腔201和刀口21连通,刀口21处设有锯齿状凸起200,所述第一内腔201中设有沿第一内腔201轴向而设的内刀堵头3,第一内腔201与负压设备相通,所述内刀堵头3周侧壁与第一内腔201壁之间形成保护间隙300。

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内刀构件2的第一内腔201中单独设置了一个内刀堵头3,该内刀堵头3设置在内刀构件2内后,内刀堵头3的周侧壁与第一内腔201壁之间形成有空隙,该空隙明显要小于第一内腔201的内径,从而该空隙形成一个保护间隙300,而切除后的组织在负压作用下也会通过该保护间隙300进行排出,所以当一些正常组织被误切时,由于空间受限,不会短时间内切除大量组织,给操作人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进行调整,而传统的切除刀具,外刀构件1的切口11较大,内刀构件2的内腔也较大,使得刀具一旦接触到正常组织后,短时间内会切除大量组织,这对医护人员提出了很高的操作要求,而使用本实用新型后,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显然会明显降低操作难度,对于患者而言,可以更为有效的保护患者的正常组织,保护性更好,从另一层面上而言,也可以减少医患矛盾。

为了优化保护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间隙300的距离在0.3mm~3.5mm之间,一般优选在1mm、1.5mm为佳,该保护间隙300如果过小,则会导致被切除后的组织从保护间隙300内排出不够顺畅,因为病变组织需要依靠第一内腔201的负压,从保护间隙300内被吸出去,如果该保护间隙300太大,则反而起不到较好的保护效果,因为一些被误切的正常组织也有可能被快速切除并排出。

此外,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精准定位好需要切除的目标病变组织,所述内刀堵头3内设有第二内腔301,所述第二内腔301连通负压设备,所述内刀堵头3的径向方向上设有连通第一内腔201和第二内腔301的连接孔32,设置连接孔32后,连接孔32可作为一个吸附孔,一旦连接孔32靠近病变组织,负压设备开启后,病变组织便会吸附在连接孔32上,使得刀头不会产生较大位移,减少对病变组织周围的正常组织的误切率。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内腔301连接的负压设备,第一内腔201连接的负压设备,可以是同一个设备,也可以是单独独立的两个设备,当然优选是同一个设备,第一内腔201和第二内腔301相互连通。

对于连接孔32,其孔的直径d1优选在0.5mm~2.5mm之间,优选为1mm或1.5mm。如果连接孔32的孔径较小,则会导致连接孔32整个面积太小,对病变组织的吸附效果不好;而如果孔径较大,容易使得被误切的正常组织直接通过连接孔32排出,会影响保护效果。

另外,对于连接孔32孔径和保护间隙300的关系,本实施例中也进行了优化,所述连接孔32的直径为d1,所述保护间隙300的距离为d2,且d1/d2满足1/4~3/4,通常优选为d1/d2=1/2,该比例关系,是保证保护间隙300要略大于连接孔32的孔径,这样能保证被切除的组织会从保护间隙300中排出,如果连接孔32的孔径大于保护间隙300,则被切除的组织有可能从连接孔32内排出,这样容易产生堵塞等问题,而d1/d2保持在1/4~3/4之间,可以尽量保证保护间隙300作为主要排出通道,而连接孔32主要作为吸附作用。

另外,本实施例中对内刀堵头3的长度也作了优化,所述内刀堵头3的轴向长度在3mm~20mm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指的轴向、径向等,均是以内刀构件2和外刀构件3为参照而言,内刀堵头3的轴向长度一般优选在8mm、9mm、10mm等,内刀堵头3的轴向长度如果太短,则容易导致保护间隙300的长度太短,保护效果欠佳,如果保护间隙300太大,则容易使得保护间隙300过于狭长,容易导致组织排出不畅。

其他方面,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刀堵头3的周侧壁上,优选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32,因为内刀构件2每次停止位置可能不固定,每次停止位置相当于下次吸附的初始位置,而在吸附时,通常要尽量保证连接孔32对准切口11位置,而设置多个连接孔32后,尽可能保证靠近切口11处会有一个连接孔32,从而保证每次内刀构件2的初始位置都可以进行吸附操作,减少调整连接孔32的操作。

由于不同的手术,对应切除的组织会有不同,所以不同的切除刀具所对应的保护间隙300也会有所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刀堵头3与内刀构件2的端壁激光焊接形成,同个内刀构件2可以匹配不同外径的内刀堵头3以调整保护间隙300,这样设计,内刀构件2本身是通用的,当需要不同的保护间隙300时,可以在内刀构件2内激光焊接不同外径大小的内刀堵头3,对于生产制造而言,只需要生产不同内刀堵头3即可,其他部件均可以实现通用,这种模块化的设计对制造非常有利。

另外,对于其他方面,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刀构件2包括刀头段2a和主体段2b,所述内刀堵头3固定在刀头段2a内,所述刀头段2a与主体段2b固定连接。相当于主体段2b是通用的,如果需要不同保护间隙300的切除刀具时,更换不同的刀头段2a即可。

另外,如图4所示,所述内刀构件2在远离内刀堵头3一侧连接有内刀座4,所述内刀座4连接有弹性件41,所述弹性件41为所述内刀座4提供轴向力以使内刀构件2的端部与外刀构件1的端部相抵。因为内刀构件2要实现在外刀构件1内部转动,故两者之间不能完全过盈配合,最理想的装配间隙是零间隙,然而因为实际加工工艺或者装配工艺的问题,往往无法实现这种理想的装配间隙,无论是轴向方向还是径向方向都难免存在间隙。而本实施例中,对内刀座4连接一个弹性件41,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1优选为弹簧,该弹性件41会给内刀座4提供一个轴向弹力,从而使得内刀构件2的端部能始终紧贴在外刀构件1的端部内壁上,这样可以减少轴向的窜动,稳定性更好。

当然,对于本实施例切除刀具而言,还包括了手持部5,该手持部5套在外刀构件1外,外刀构件1通过一个锁刀机构6固定在手持部5上,手持部5连接有器械接口51,器械接口51连接有负压设备,手持部5内部有器械通道,器械通道一端与器械接口51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内腔201、第二内腔301连通,从而对第一内腔201、第二内腔301产生负压,此外,手持部5上还设有多个启动开关52,用于控制内刀构件2转动或停止,也可以用于控制负压设备的开启或关闭。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