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复位技术中的角度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7471发布日期:2019-11-05 22:36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复位技术中的角度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复位技术中的角度调节器。



背景技术:

桡骨radius,为前臂双骨之一,分为一体和两端。上端形成扁圆形的桡骨头,头的上面有凹陷的桡骨头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桡骨头周缘有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相关节。桡骨头下方光滑缩细为桡骨颈,颈的内下方有一较大的粗糙隆起名桡骨粗隆,是肱二头肌的抵止处。内侧缘锐利,又名骨间嵴,与尺骨的骨间嵴相对。外侧面中点的粗糙面为旋前圆肌粗隆。下端特别膨大,近似立方形。其远侧面光滑凹陷,为腕关节面,与近侧腕骨相关节。内侧面有尺骨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外侧面向下突出,叫做桡骨茎突,它比尺骨茎突约低1~1.5厘米,桡骨远端骨折(也叫科雷氏骨折),通常远端骨折块想背侧移位,背侧往往压缩,或粉碎骨折,手术通常选择掌侧入路,背侧无法直接复位,所以往往不能恢复病人的掌倾角,目前还缺少一种能够使掌倾角复位的调节器,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复位技术中的角度调节器,方便掌倾角的恢复。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复位技术中的角度调节器,包括对称的支撑杆一,其特征是:对称的所述支撑杆一的一侧通过钢板一固定连接,所述钢板一上设置有通孔,对称的所述支撑杆一的一端分别铰接连杆的一端,对称的所述连杆通过竖块固定连接,对称的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椭圆连块,对称的所述椭圆连块的一侧通过钢板二固定连接,所述钢板二上固定有一组线性阵列排布的万向节的壳体,每个所述万向节的球体分别螺纹连接钢钉。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上侧的所述支撑杆一的上侧中部固定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铰接螺杆,所述螺杆螺纹连接设置在所述滑槽内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上侧中部铰接摆杆的一端,所述摆杆的另一端穿过圆块固定连接挡块,所述圆块铰接在凸柱上,所述凸柱固定在上侧的所述连杆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圆块的上侧对应所述摆杆螺纹连接顶丝。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旋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万向节为3-4个。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通孔内能穿过钢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使用时,在术中复位后,患者桡骨的掌倾角(正常10-15°)为0°,使用本装置,手持椭圆块,拧下顶丝,转动旋钮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滑块带动摆杆摆动,摆杆摆动通过滑块带动滑槽摆动,滑槽带动支撑杆一摆动,支撑杆一和连杆之间形成10-15°范围的某个夹角后,停止转动旋钮,拧紧顶丝,然后在掌侧钢板应用本装置,使钢板二在靠近手掌一端,钢板一在远离手掌一端,在钢板一上给予3-4枚螺钉固定,固定时,拉动钢钉带动万向节的球体在壳体内转动,调节钢钉固定的角度,调节好后,旋入钢钉,在通孔内挤压一枚拉力钉,固定好本装置。通过钢板一和钢板二的角度固定,可恢复掌倾角在 10-15°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五。

图中:1、摆杆,2、滑块,3、螺杆,4、滑槽,4a、旋钮,5、支撑杆一, 5a、通孔,6、钢板一,7、连杆,8、竖块,9、椭圆连块,10、钢板二,11、钢钉,12、万向节,13、挡块,14、圆块,15、凸柱,16、顶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对称的支撑杆一5,对称的所述支撑杆一5的一侧通过钢板一6固定连接,所述钢板一6上设置有通孔5a,对称的所述支撑杆一5的一端分别铰接连杆7的一端,对称的所述摆杆7通过竖块8固定连接,对称的所述连杆7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椭圆连块9,对称的所述椭圆连块9的一侧通过钢板二10固定连接,所述钢板二10上固定有一组线性阵列排布的万向节12的壳体,每个所述万向节12的球体分别螺纹连接钢钉11。

上侧的所述支撑杆一5的上侧中部固定有滑槽4,所述滑槽4内铰接螺杆3,所述螺杆3螺纹连接设置在所述滑槽4内的滑块2,所述滑块2的上侧中部铰接摆杆1的一端,所述摆杆1的另一端穿过圆块14固定连接挡块13,所述圆块 14铰接在凸柱15上,所述凸柱15固定在上侧的所述连杆7上。

所述圆块14的上侧对应所述摆杆1螺纹连接顶丝16。

所述螺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旋钮4a。

所述万向节12为3-4个。

所述通孔5a内能穿过压力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使用时,在术中复位后,患者桡骨的掌倾角(正常10-15°)为0°,使用本装置,手持椭圆块9,拧下顶丝16,转动旋钮4a 带动螺杆3转动,螺杆3转动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滑块2在滑槽4内滑动,滑块2带动摆杆1摆动,摆杆1摆动通过滑块2带动滑槽4摆动,滑槽4带动支撑杆一5摆动,支撑杆一5和连杆7之间形成10-15°范围的某个夹角后,停止转动旋钮4a,拧紧顶丝16,然后在掌侧钢板应用本装置,使钢板二10在靠近手掌一端,钢板一6在远离手掌一端,在钢板一6上给予3-4枚螺钉固定,固定时,拉动钢钉11带动万向节12的球体在壳体内转动,调节钢钉11固定的角度,调节好后,旋入钢钉11,在通孔5a内挤压一枚拉力钉,固定好本装置。通过钢板一6和钢板二10的角度固定,可恢复掌倾角在10-15°范围内。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