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样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5959发布日期:2019-11-08 23:25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样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样接头。



背景技术:

在传统检查或者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检测人员或者患者采取一定量的血液或者体液作为化验检测样本,最直接和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用采样注射器直接抽取一定量的血液或者体液作为检测样本。此种方式采样,往往会给被检测人员带来一些皮肉之痛。尤其是在一些非常规检测或者治疗的时候,此种方式存在诸多的局限,比如血透治疗过程中,则很难很好的实现。此时,则往往会在血透装置中增设采样接头,通过采样注射器直接刺穿该采样接头,从而采取到样本。这种方式,仍然离不开金属针头,并且其在穿刺过程中由于采样接头存在较好的韧性和弹性,有可能会存在施力过猛的状况,存在一定的被刺伤或刺破接头、输液管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样接头,其解决了现有的采样接头需要采用金属针头刺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具有可以减少针刺阻碍,或采用非金属针结构进行采样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采样接头,包括带通液孔的内套管、带有过液孔的外壳以及胶塞,所述过液孔与通液孔连通,所述内套管和外壳之间组合形成供胶塞嵌接且阻止胶塞逃逸的采样腔;所述胶塞上设置有自封闭的切口,所述切口内涂布有医用润滑油,所述切口与通液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塞上的自封闭切口相当于余留一个可供针头或其他非金属针结构穿入,胶塞一般具备较强的复位封闭弹性性能和粘滞性能,可以较好在穿刺结构拔出之后仍然保封闭,以供多次穿刺使用;其中的医用润滑油可以提供润滑降低胶塞的粘滞效果,以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过渡穿刺,并且在穿刺结构拔出后将形成油膜阻止液体从切口逃逸,或外界细菌进入,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医用润滑油为硅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油具有卓越的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疏水性、生理惰性和较小的表面张力,此外还具有低的粘温系数、较高的抗压缩性;可以可靠的在狭小空间形成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胶塞为硫化硅胶胶塞,所述内套管的材料为PVC。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硫化的硅胶具有非常好的脱模性,适用于制造精密的密封件,提高密封效果,而采用PVC作为内套管结构,可以提高与外壳之间的粘接效果,尤其是采用二次注塑形式成型的外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上背离采样腔凸出设置有至少两道沿通液孔的轴向延伸的支撑凸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穿刺的时候可以将支撑凸棱作为稳定的背部支撑,以减少在穿刺过程中产生的位置或角度的偏移,也避免医护人员在穿刺过程中被扎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胶塞包括基部、相对基部朝向通液孔凸出内凸部和相对基部朝向外侧的外凸部,所述内套管上设置有供基部嵌接并抵接于基部的轴向端面的内塞座,所述内塞座上贯穿设置有与通液孔连通且供内凸部嵌接的内嵌槽,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供基部嵌接并抵接于基部的另一轴向端面的外塞座;所述外塞座上设置有贯穿的供外凸部嵌接的外嵌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凸部嵌于内嵌槽并与通液孔连通,外凸部嵌于外嵌槽并与外界连通,基部作为截面最大的部分被限制于采样腔内以防止胶塞逃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凸部为圆柱,所述外凸部的椭圆柱,所述切口的长度方向与椭圆柱的长轴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柱状的外壁结构可以较容易获得较高的同心定位精度,从而保证胶塞的嵌接精准度,而椭圆形的外凸部可以配合形成止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凸部远离基部的端面自短轴的两端至中间逐渐加深内凹形成弧面,所述外凸部的端面与外塞座远离通液孔的端面平滑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或注塑成型过程中或之后,外壳会对胶塞存在一定的挤压作用,而这种弧面结构可以有效的将形变引导至将切口封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塞座位于外壳之外的远离切口的端面设置有与切口平行的补偿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补偿槽在外壳以及胶塞受到挤压后,可以为形变预留空间,以将切口、胶塞、外壳受穿刺后的形变限制在可恢复的弹性形变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塞座与基部的抵接面所在的端面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外塞座的上凸出设置有抵触内塞座的内壁并嵌于限位槽的限位部,所述基部的外侧壁与限位部的内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部与内塞座的连接可以提高内塞座与外塞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限位部与胶塞之间可以通过二次注塑成型,以提高与胶塞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提高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部远离基部的一侧的外塞座上设置有供内塞座的部分嵌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靠近限位部的槽底内凹设置有稳定槽,所述内塞座上凸出设置有与稳定槽配合的稳定凸起,所述稳定凸起沿通液孔的轴向的截面为以内塞座为底的直角梯形,且梯形的直接面与限位部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定凸起与稳定槽的配合结合限位部与限位槽的配合分别在沿径向的内外侧形成限位,有效的提高了内套管与外壳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此外,可以为限位部提供一定的挤压形变空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提供供针头或其他非金属针结构多次采样使用,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过渡穿刺,并且在穿刺结构拔出后将形成油膜阻止液体从切口逃逸,或外界细菌进入,提高安全性;

2、提供背部支撑,减少在穿刺过程中产生的位置或角度的偏移,也避免医护人员在穿刺过程中被扎伤;

3、提高安装的精度、各部件连接后的稳定性和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采样接头的内部结构图;

图2是采样接头,在胶塞拆卸后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采样接头的结构图;

图4是图2在A处的放大图。

图中,1、内套管;2、胶塞;3、外壳;101、采样腔;11、通液孔;12、内塞座;13、内嵌槽;14、限位槽;15、稳定凸起;21、基部;22、内凸部;23、外凸部;24、切口;31、过液孔;32、外塞座;33、外嵌槽;34、限位部;35、安装槽;36、稳定槽;37、补偿槽;38、支撑凸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采样接头,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带通液孔11的内套管1、带有过液孔31的外壳3以及胶塞2,过液孔31与通液孔11连通并作为正常输液使用。内套管1和外壳3之间组合形成供胶塞2嵌接且阻止胶塞2逃逸的采样腔101。

胶塞2为硫化硅胶作为材料,胶塞2包括基部21、相对基部21朝向通液孔11凸出内凸部22和相对基部21朝向外侧的外凸部23,内凸部22为圆柱,外凸部23和基部21的椭圆柱,外凸部23和内凸部22的投影面均落于基部21的投影面内,外凸部23远离基部21的端面自短轴的两端至中间逐渐加深内凹形成弧面(参照图3)。胶塞2上设置有自封闭的切口24,切口24贯穿外凸部23、基部21和内凸部22,切口24的长度方向与椭圆柱的长轴重合。切口24内涂布有硅油,切口24与通液孔11连通。

参照图1和图2,内套管1的材料为PVC。内套管1上设置有供基部21嵌接并抵接于基部21的轴向端面的内塞座12,内塞座12上贯穿设置有与通液孔连通且供内凸部22嵌接的内嵌槽13。参照图2和图4,内塞座12与基部21的抵接面所在的端面上设置有限位槽14,但限位槽14不被基部21覆盖。

参照图1和图2,外壳上设置有供基部21嵌接并抵接于基部21的另一轴向端面的外塞座32;外塞座32上设置有贯穿的供外凸部23嵌接的外嵌槽33。外塞座32和内塞座12的内腔组合形成采样腔101。参照图2和图4,外塞座32的上凸出设置有抵触内塞座12的内壁并嵌于限位槽14的限位部34,基部21的外侧壁与限位部34的内壁抵接。限位部34远离基部21的一侧的外塞座32上设置有供内塞座12的部分嵌接的安装槽35,安装槽35靠近限位部34的槽底内凹设置有稳定槽36,内塞座12上凸出设置有与稳定槽36配合的稳定凸起15,稳定凸起15沿通液孔11的轴向的截面为以内塞座12为底的直角梯形,且梯形的直接面与限位部34抵接。外塞座32远离通液孔11的端面与外凸部23的端面平滑连接。外塞座32位于外壳3之外的远离切口24的端面设置有与切口24平行的补偿槽37。

外壳3上背离采样腔101凸出设置有两道沿通液孔11的轴向延伸的支撑凸棱38。

加工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一次注塑,注塑形成带有通液孔11的内套管1,并在内套管1的侧壁上形成带有采样腔的内塞座12,其中采样腔与通液孔11连通;

步骤S2,胶塞2制备,将成型的胶塞2置入工装设备切口24并向切口24内涂布硅油;

步骤S3,胶塞2安装,将胶塞2嵌入采样腔,并使得切口24与通液孔11连通;

步骤S4,二次注塑,注塑形成外壳3,所述外壳3包裹内套管1并形成与通液孔11连通的过液孔31,包裹胶塞2形成外塞座32并连通内塞座12将胶塞2紧密限制于采样腔101;外塞座32上贯穿设置有连通至采样腔101的采样开口。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