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底肌术后提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2607发布日期:2019-08-23 22:55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盆底肌术后提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盆底术后修复辅助器械,具体为一种盆底肌术后提托装置。



背景技术:

盆底肌松弛尿的患者往往出现尿失禁,特别发生在咳嗽、大笑、弯腰的时,此时腹部压力传递到了膀胱,膀胱中的尿液受到挤压容易溢出。刚生完小孩的产妇尤为明显,盆底肌肉群在生产时,受到了过度的扩张,肌肉群的收缩力量变小,无法及时收缩,膀胱中的尿液受到压迫时,很容易溢出。盆底肌肉群松弛,还会导致膀胱颈下降和尿道膨出,尿液渗漏到体外的阻力相对更小。而针对其他盆底肌受损的患者,同样存在尿失禁的问题。

因此针对此类盆底肌受损或手术的患者,如何在术后修复期间,降低尿失禁现象,同时加快术后恢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盆底肌术后提托装置,通过连接带将托体与腰带相连接,使得腰带可以将托体带起,托体向上贴合会阴处并托举,降低盆底肌所受膀胱和子宫下压时产生的张力,加速盆底肌恢复速度,同时让膀胱颈复位,降低尿失禁频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盆底肌术后提托装置,包括腰带、托体、多个连接带和多个扣接件,所述腰带设有限位孔和针扣,所述连接带的两端连接托体和扣接件,所述扣接件可拆卸的固定于腰带上;所述扣接件包括扣板和夹板,所述夹板翻转连接于扣板的一端,腰带夹持于扣板和夹板之间,所述扣板或夹板朝向腰带的表面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在扣接件固定于腰带时穿入到限位孔内。

优选的,所述限位柱位于夹板朝向腰带的内侧表面,所述扣板呈“C”或“匚”形。

优选的,所述扣板朝向腰带的表面设有同限位柱配合的扣接槽,所述夹板夹持腰带时,限位柱穿过限位孔进入到扣接槽内。

优选的,所述夹板上端与扣板上端翻转连接,夹板下端和扣板下端磁性对接,所述夹板下端设有第二磁块,扣板下端设有第一磁块,所述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在贴合时相互吸引。

优选的,所述扣板下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矩形固定环,所述连接带连接于固定环内。

优选的,所述连接带具有弹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带中部设有可拆卸分离对接的卡扣。

优选的,所述托体两侧还设有延伸至前裆部和股沟处的固定板,固定板与托体固定,所述连接带与固定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盆底肌术后提托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盆底肌术后提托装置,通过扣接件和连接带将托体向上托起,使得膀胱下方有所托举,使得膀胱颈回复到原来位置,避免尿道膨出,可以有效的缓解尿失禁现象。

二、通过托体对会阴和裆部的托举,降低腹腔内器官(子宫、膀胱等)下坠对盆底肌的拉扯张力,使得盆底肌恢复更快。

三、扣接件通过将其分成夹板和扣板,通过扣合的方式在腰带上进行移动至适合舒适的位置,之后夹紧使得限位柱进入到限位孔内,达到对扣接件位置固定的目的,扣接件位置不易跟随患者走动或活动而发生变动,有效的保证了托体的位置不变,使得托体可以长时间的提供有效的提托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盆底肌术后提托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扣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扣接件的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扣接件与腰带扣合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腰带;10、限位孔;11、针扣;2、连接带;20、卡扣;3、固定板;4、托体;5、扣接件;51、扣板;510、扣接槽;511、第一磁块;512、固定环;513、固定块;52、夹板;520、限位柱;521、第二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4所示的盆底肌术后提托装置,包括腰带1、托体4、多个连接带2和多个扣接件5,腰带1设有限位孔10和针扣11,连接带2的两端连接托体4和扣接件5,扣接件5可拆卸的固定于腰带1上;连接带2将托体4向上托起抵住会阴部位,使得因盆底肌手术而下坠的子宫和膀胱向上托起,缓解盆底肌受力形成的张力,加速恢复;同时让膀胱颈上移复位,降低尿失禁频率。

托体4两侧还设有的固定板3,固定板3与托体4固定,连接带2与固定板3连接,固定板3作为托体4的延伸部分,主要目的是延伸托体4,以方便连接带2的连接和固定,托体4前端的固定板3位于耻骨处,后端则位于股沟处,固定板3呈三角形(或扇形、梯形等),主要是扩大托体4的连接,使得连接带2与托体4的连接处距离增大,提高固定的稳定性,若连接带2在托体4的连接点过于靠近,略微的摆动即使得托体4形成较大的晃动,导致患者不适,甚至是托体4的掉落。

如图2所示,扣接件5包括扣板51和夹板52,夹板52翻转连接于扣板51的一端,腰带1夹持于扣板51和夹板52之间,通过夹持腰带1的形式方便扣接件5的移动,便于患者和医护人员对扣接件5的调节,打开夹板52即可带动扣接件5在腰带1上进行移动。

夹板52朝向腰带1的表面设有限位柱520,扣板51呈“C”或“匚”形,当夹板52打开时,限位柱520未进入到限位孔10内,扣板51上下表面扣在腰带1的上下端,扣板51在沿着腰带1移动时不易掉出或脱落,即扣板51是贴合皮肤/贴身衣物表面进行移动,调节过程中扣板51上下扣合腰带1,扣板51内侧抵在腰带1上,另一侧抵在皮肤/贴身衣物表面,移动时不易脱落。

当扣接件5移动至目标位置后,将夹板52下压至限位柱520穿过限位孔10,使得夹板52带动整个扣接件5固定在腰带1上,使得扣接件5难以左右移动,扣接件5的位置固定,连接带2拉紧托体4,防止患者在活动时连接带2位置变化,而使得托体4向上托举的力不均,或者托体4歪斜。

限位柱520位于夹板52朝向腰带1的内侧表面,在打开夹板52进行操作时,限位柱520和限位孔10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观察,利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操作。

扣板51朝向腰带1的表面设有同限位柱520配合的扣接槽510,夹板52夹持腰带1时,限位柱520穿过限位孔10进入到扣接槽510内,当皮带受到拉扯时,限位柱520的拉扯力转移至夹板52和扣接槽510所在的扣板51上,使得扣板51和夹板52均匀受力。若无扣接槽510,腰带1被拉扯时,仅有夹板52受力,而导致受力不均容易被带起而打开。

如图2所示,夹板52上端与扣板51上端翻转连接,夹板52下端和扣板51下端磁性对接,夹板52下端设有第二磁块521,扣板51下端设有第一磁块511,第一磁块511和第二磁块521在贴合时相互吸引,通过两个磁块的相互吸引,使得夹板52仅有在外力较大时才能打开,而在正常使用时,由于磁吸贴合作用,使得夹板52处于常闭状态,患者在走动和其他正常活动时,夹板52不易意外打开。

扣板51下端设有固定块513,固定块513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设有矩形固定环512,连接带2连接于固定环512内,固定环512可以在通孔内任意的摆动,即使得患者在活动幅度较大时,可以通过固定环512的摆动降低连接带2对托体4的影响。

且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带2具有弹性,使得连接带2可伸缩,降低活动对托体4影响,同时持续的弹性拉扯力也使得托体4紧贴会阴部位。

连接带2中部设有可拆卸分离对接的卡扣20,通过卡扣20可以在不解除腰带1的情况下对托体4进行更换,更换时更为快捷。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