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整形下肢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5323发布日期:2019-12-31 15:1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伤整形下肢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伤整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伤整形下肢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烧伤整形是指在烧伤后的整形修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下肢烧伤整形术后,为保证整形愈合的效果,一般需要暴露创口,且固定下肢使其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活动,为了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肢体的肿胀疼痛,经常会在下肢的下面垫铺柔软的物体。但是,由于限制了下肢的活动能力,时间一长病人会感觉不适,甚至会因为正常生理功能的长时间受限而产生负面情绪,出现局部肌肉用力对创口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术后的快速康复。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支撑下肢的装置,既能防止下肢烧伤整形术后过度动作而阻碍创口正常愈合,又能使下肢在可控范围内小幅度活动缓解长时间固定造成的不适,提高术后下肢支撑固定的舒适度,促进整形的快速愈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烧伤整形下肢支撑装置,适用于下肢整形之后的支撑固定,能在可控范围内限制下肢的活动能力,提高术后下肢支撑固定的舒适度,促进整形的快速愈合。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烧伤整形下肢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可拆卸的安装于病床或病床外侧的与下肢对应的位置;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设置在底板上;下肢固定架,所述下肢固定架包括:弧形筛板状的托板、设置在托板内弧面上的柔性垫、可转动连接在托板轴向两端的固定环及设置在固定环上的连接件,所述托板的轴向与直线导轨的轴向相垂直,所述柔性垫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带,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直线导轨上并能沿直线导轨滑动;锁定件,所述锁定件设置于连接件上,能将连接件锁定在直线导轨上。

上述的烧伤整形下肢支撑装置,用于下肢整形之后的支撑固定,下肢可放置于病床上,也可伸出床外固定,进而对应的将底板固定到病床上或者放置到病床外侧,视具体情况在底板上设置一个或者两个下肢固定架,将对应的下肢穿过下肢固定架的固定环,通过固定带将下肢通过柔性垫固定到托板上,托板及整个下肢固定架在底板上的位置,可通过直线导轨、连接件和锁定件的配合工作而调整和锁定,进而在整体上对下肢进行了固定支撑,防止下肢烧伤整形术后过度动作而阻碍创口正常愈合。同时,因托板与固定环之间可转动连接设计,使下肢在整体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在下肢自身的轴转机能下进行小幅度的轴转活动,其活动范围控制在不影响创口的安全范围内,从而缓解长时间固定造成的不适,提高术后下肢支撑固定的舒适度,促进整形的快速愈合。下肢固定架在一个位置锁定一段时间之后,可以通过锁定件调整其在底板上的相对位置,进而更换下肢的固定位置,减轻下肢长时间固定在一个点上带来的不适,且移动过程中下肢与下肢固定架是连为一体的,不会对下肢本身造成大的影响,避免移动过程对创口造成不利影响;创口愈合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放开锁定件对下肢固定架的锁位,使下肢具有一定的横向移动能力,下肢活动的范围更大,舒适性更佳。

优选地,所述直线导轨为t型槽导轨,所述连接件包括:滚轮座和设置在滚轮座上的滚轮,所述滚轮座设置在固定环上,所述滚轮容置于所述t型槽导轨的t型槽内,使所述连接件能沿t型槽移动。

直线导轨和连接件的配合结构,具体采用t型槽导轨和设置在t型槽内的滚轮的结构,结构简单,制作和安装方便,适用于下肢固定的低精度环境,配置成本低。

优选地,所述t型槽导轨的t型槽的一侧壁开设有贯通到t型槽导轨外表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t型槽导轨的轴向方向延伸布置;所述滚轮座的与限位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螺纹孔;所述锁定件包括:限位螺杆和手轮,所述限位螺杆的内端穿过所述限位槽与所述螺纹孔螺接,所述手轮连接在限位螺杆的外端,且所述手轮的内端面能与t型槽导轨的侧面接触。

在t型槽导轨上设置限位槽,并与锁定件配合使用,既能防止下肢固定架脱出直线导轨,又能通过简单的旋转锁定件实现对下肢固定架的锁位:旋紧限位螺杆使手轮的内端面与t型槽导轨的侧面接触时,锁位,旋出限位螺杆使手轮的内端面与t型槽导轨的侧面分开时,解锁,下肢固定架可在限位槽限定的范围内移动;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优选地,所述固定环包括:周向滑动连接的内环和外环,所述内环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外环上设置所述连接件。

固定环采用轴承式的内、外环结构,简单有效的实现了托板的转动功能和连接件的固定功能,结构精简,使用便捷。

优选地,所述底板通过限位件与病床可拆卸连接。

底板采用与病床可拆卸的连接结构,方便在使用时将底板固定到病床的与下肢对应的位置,不用时拆卸底板即可,按需拆装,使用方便。

优选地,所述底板通过限位件与一可升降底座连接。

考虑到下肢伸出床外固定的情况,将底板通过可升降底座安装于病床病床外侧,位置和高度可按需调整,适应多变的医疗环境,实用性更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烧伤整形下肢支撑装置,适用于下肢整形之后的支撑固定,能在可控范围内限制下肢的活动能力,既能防止下肢烧伤整形术后过度动作而阻碍创口正常愈合,又能使下肢在可控范围内小幅度活动缓解长时间固定造成的不适,提高术后下肢支撑固定的舒适度,促进整形的快速愈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肢固定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肢固定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底板,11-限位件,20-直线导轨,21-t型槽导轨,211-t型槽,212-限位槽,30-下肢固定架,31-托板,32-柔性垫,321-固定带,33-固定环,331-内环,332-外环,34-连接件,341-滚轮座,342-滚轮,343-螺纹孔,40-锁定件,41-限位螺杆,42-手轮,50-可升降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烧伤整形下肢支撑装置,主要由底板10、直线导轨20、下肢固定架30和锁定件40组成。底板10可通过螺丝、卡具等限位件11可拆卸的安装到病床的尾部,以与烧伤整形之后卧置在病床上的下肢位置对应,不用时将底板10从病床上拆卸下来即可,按需拆装,使用方便;同时考虑到某些情况下,术后下肢需伸出床外固定的情况,本实施例还增设一升降底座50,其结构可参照升降办公椅,其在病床外侧的位置和高度可按需调整,之后将底板10通过限位件11与可升降底座50连接,使整个下肢支撑装置与伸出病床的下肢位置对应,适应多变的医疗环境,实用性更佳。

如图1和图2所示,直线导轨20设置在底板10上,用以连接下肢固定架30,并使下肢固定架30具有一定的移动能力,这种移动能力通过锁定件40按需要进行锁定限制,在左、右下肢单一或同时进行烧伤整形手术时,下肢固定架30可在底板10上按具体情况选择性的安装一个或者两个,对应下肢进行有效的单独固定。

具体的,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的下肢固定架30包括:弧形筛板状的托板31、设置在托板31内弧面上的柔性垫32、可转动连接在托板31轴向两端的固定环33及设置在固定环33上的连接件34;托板31用以承托下肢,其主体形状呈弧形,以与腿部的近弧形表面相适应,承托支撑更稳定,并在其表面设置多个用于透气的孔,形成筛板结构,保证承托下肢时的透气性;托板31通过柔性垫32与下肢非直接接触,提高下肢固定时的舒适性,且柔性垫32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带321,以便将柔性垫32与下肢固定,进而实现下肢与托板31的固定;托板31与固定环33可转动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将固定环33设置成轴承式的内、外环结构,具体包括:周向滑动连接的内环331和外环332,内环331通过螺接等方式与托板31连接,外环332上设置连接件34,并通过连接件34与直线导轨20可拆卸连接,简单有效的实现了托板31的转动功能和连接件34的固定功能,结构精简,使用便捷。两个固定环33对应两条直线导轨20,使托板31的轴向与直线导轨20的轴向相垂直,且能在直线导轨20上并能沿导轨滑动,并在连接件34上设置锁定件40,能将连接件34及整个下肢固定架30锁定在直线导轨20上。

直线导轨20优选使用t型槽导轨21,对应的,将连接件34设置成滚轮座341加滚轮342的结构,滚轮座341的一端与外环332连接,滚轮座341的外端设置滚轮342,滚轮342位于滚轮座341两侧形成类似t型的结构,与t型槽导轨21的t型槽211相匹配,可将连接件34便捷的卡装于其内,结构简单,制作和安装方便,适用于下肢固定的低精度环境,配置成本低。每一滚轮座341上最好设置四个滚轮342形成类似板车的结构,使连接件34在直线导轨20上的运行更加平稳,有效防止下肢固定架30侧向翻倒。

同时,为防止下肢固定架30滑出直线导轨20的端部,本实施例中,在t型槽导轨21上设置有限位槽212,参见图2,限位槽212开设在t型槽211的一侧壁,其贯通到t型槽导轨21的外表面,并沿t型槽导轨21的轴向方向延伸布置;对应的,参见图5,在滚轮座341的与限位槽212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个螺纹孔343,在滚轮座341安装到t型槽211内之后,将一限位螺杆41穿过限位槽212螺接到螺纹孔343内,通过限位螺杆41与限位槽212的配合限位,下肢固定架30只能在限位槽212限定的范围内移动。

为尽量精简结构,本实施例中的锁定件40在限位螺杆41的基础上设计,在限位螺杆41的外端设置一个手轮42:旋紧限位螺杆41使手轮42的内端面与t型槽导轨21的侧面接触时,通过手轮42与t型槽导轨21的摩擦接触实现对下肢固定架30的锁位;旋出限位螺杆41使手轮42的内端面与t型槽导轨21的侧面分开时,即为解锁状态,既能防止下肢固定架30脱出直线导轨20,又能通过简单的旋转锁定件40实现对下肢固定架30的锁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上述的烧伤整形下肢支撑装置,用于下肢整形之后的支撑固定,底板10固定到病床上或者病床外侧之后,视具体情况在底板10上设置一个或者两个下肢固定架30,将对应的下肢穿过下肢固定架30的固定环33,通过固定带32将下肢通过柔性垫32固定到托板31上,托板31及整个下肢固定架30在底板10上的位置,可通过直线导轨20、连接件34和锁定件40的配合工作而调整和锁定,进而在整体上对下肢进行了固定支撑,防止下肢烧伤整形术后过度动作而阻碍创口正常愈合;同时,因托板31与固定环33之间可转动连接设计,使下肢在整体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在下肢自身的轴转机能下进行小幅度的轴转活动,其活动范围控制在不影响创口的安全范围内,从而缓解长时间固定造成的不适,提高术后下肢支撑固定的舒适度;下肢固定架30在一个位置锁定一段时间之后,可以通过锁定件40调整其在底板10上的相对位置,进而更换下肢的固定位置,减轻下肢长时间固定在一个点上带来的不适,且移动过程中下肢与下肢固定架30是连为一体的,不会大幅度牵扯下肢对下肢本身造成大的影响,避免移动过程对创口造成不利影响;创口愈合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放开锁定件40对下肢固定架30的锁位,使下肢具有一定的横向移动能力,下肢活动的范围更大,舒适性更佳,促进整形的快速愈合。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烧伤整形下肢支撑装置,适用于下肢整形之后的支撑固定,能在可控范围内限制下肢的活动能力,既能防止下肢烧伤整形术后过度动作而阻碍创口正常愈合,又能使下肢在可控范围内小幅度活动缓解长时间固定造成的不适,提高术后下肢支撑固定的舒适度,促进整形的快速愈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