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G实验的无热原采血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3466发布日期:2019-09-24 23:58阅读:2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G实验的无热原采血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G实验的无热原采血管。



背景技术:

G实验检测的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真菌细胞壁中的多糖成分1.3-β-D葡聚糖(除了接合菌和隐球菌),它可以激活G因子,并激发凝血级联反应,形成凝固蛋白后通过比色法或比浊法进行定量检测。在真菌感染过程中,1.3-β-D葡聚糖可释放人血液及其他体液中G实验对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有重大意义,可用于念珠菌属、曲霉属、毛孢子菌等所致侵袭性感染的诊断。

目前,临床上采用的G实验的无菌无热原采血管,在采血后需要将试管静置,便于试管内的血液凝结,耗时较长,降低工作效率,同时采血管开口处密封性较差,易造成血液的交叉感染,使得实验结果不准确,不便于使用。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G实验的无热原采血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G实验的无热原采血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G实验用原采血管不便于凝血和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G实验的无热原采血管,包括采血管本体,位于所述采血管本体的顶端管口位置处紧密粘接有两个固定环,两个所述固定环之间设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外表面紧密粘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远离所述套环的一端紧密粘接有丁基胶塞,所述丁基胶塞上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设有插管,位于所述插管的两端管口位置处均紧密粘接有密封膜,所述丁基胶塞上设有安全盖,所述安全盖的上表面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工形块,所述工形块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贯穿所述工形块,所述螺孔内设有外螺纹管,所述外螺纹管的顶端紧密粘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外螺纹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采血管本体的外表面设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套环的内径与所述采血管本体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套环与所述采血管本体套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插管的外径与所述插孔的直径相适配,所述插管通过所述插孔与所述丁基胶塞插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安全盖的内径与所述丁基胶塞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安全盖与所述丁基胶塞插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工形块的两端均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工形块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安全盖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螺纹管的外径与所述螺孔的直径相适配,所述外螺纹管通过所述螺孔与所述工形块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用于G实验的无热原采血管,利用高温法将采血管本体和丁基胶塞表面的热原消除,并在采血管本体的内壁上涂抹一层纳米级微量促凝剂,便于采血管本体采血过后进行快速凝血,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解决G实验用原采血管不便于凝血的问题。

2.该用于G实验的无热原采血管,通过转动工形块,使得外螺纹管在工形块内的螺孔内向下运动,并利用外螺纹管将插管上的密封膜戳破,实现外螺纹管与采血管本体的连通效果,操作简单,密封性强,解决G实验用原采血管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采血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丁基胶塞和安全盖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丁基胶塞和安全盖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丁基胶塞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安全盖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中:1、采血管本体;11、固定环、111、套环;112、连接绳;12、刻度线;2、丁基胶塞;21、插孔;22、插管;221、密封膜;3、安全盖;31、通孔;32、工形块;321、螺孔;33、外螺纹管;331、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用于G实验的无热原采血管,如图1-6所示,包括采血管本体1,位于采血管本体1的顶端管口位置处紧密粘接有两个固定环11,两个固定环11之间设有套环111,套环111的外表面紧密粘接有连接绳112,连接绳112远离套环111的一端紧密粘接有丁基胶塞2,丁基胶塞2上设有插孔21,插孔21内设有插管22,位于插管22的两端管口位置处均紧密粘接有密封膜221,丁基胶塞2上设有安全盖3,安全盖3的上表面设有通孔31,通孔31内设有工形块32,工形块32上设有螺孔321,螺孔321贯穿工形块32,螺孔321内设有外螺纹管33,外螺纹管33的顶端紧密粘接有连接管331,连接管331与外螺纹管33连通。

本实施例中,采血管本体1整体采用玻璃材质,该材质具有较强的耐磨耐腐蚀性,且透明度好,便于观察管内血液标本的情况。

进一步的,采血管本体1的外表面设有刻度线12,便于医护人员观察观察管内的血液量。

除此之外,套环111的内径与采血管本体1的外径相适配,套环111与采血管本体1套接配合,本实施例中套环111的内径优选为3cm,便于丁基胶塞2的安装。

值得说明的是,插管22的外径与插孔21的直径相适配,插管22通过插孔21与丁基胶塞2插接配合,本实施例中插管22的外径优选为1.5cm,便于插管22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安全盖3的内径与丁基胶塞2的外径相适配,安全盖3与丁基胶塞2插接配合,本实施例中丁基胶塞2的直径优选为2.8cm,便于安全盖3的安装。

具体的,工形块32的两端均穿过通孔31,工形块32通过通孔31与安全盖3转动连接,便于旋转共形块32使得外螺纹管33在螺孔321内向下运动。

除此之外,外螺纹管33的外径与螺孔321的直径相适配,外螺纹管33通过螺孔321与工形块32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螺孔321的直径优选为1.3cm,便于利用外螺纹管33将插管22上的密封膜221戳破。

本实施例中,由于工形块32的两端被固定在通孔31内,通过转动工形块32,使得外螺纹管33在工形块32内的螺孔321内向下运动,当外螺纹管33运动至插管22上时,外螺纹管33继续旋进,最终使得外螺纹管33将插管22两端管口位置的密封膜221均戳破,实现外螺纹管33与采血管本体1的连通的效果,并利用连接管331连接外部管道,将血液输入采血管本体1内,操作简单,密封性强,解决G实验用原采血管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例,将采血管本体1和丁基胶塞2利用高温法除去其表面的热原,操作时,将其放入180摄氏度的环境下加热2小时,或在250摄氏度的环境内加热30分钟以上。

此外,除去热源后的采血管本体1,在其表面涂抹一层纳米级的促凝剂,便于采血管本体1快速凝血。

值得说明的是,利用丁基胶塞2将采血管本体1的管口密封,并从插孔21上拔下插管22,利用插孔21将采血管本体1内的空气抽出,使得采血管本体1内的形成负压,便于采血。

进一步的,利用钴60射线辐照灭菌,使得采血管本体1内达到灭菌水平,提高采血管本体1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利用高温法将采血管本体1和丁基胶塞2表面的热原消除,并在采血管本体1的内壁上涂抹一层纳米级微量促凝剂,便于采血管本体1采血过后进行快速凝血,同时,采血管本体1采用钴60射线辐照杀菌,提高采血管本体1的安全性,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解决G实验用原采血管不便于凝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G实验的无热原采血管在使用时,利用高温法将采血管本体1和丁基胶塞2表面的热原消除,并在采血管本体1的内壁上涂抹一层纳米级微量促凝剂,便于采血管本体1采血过后进行快速凝血,同时,采血管本体1采用钴60射线辐照杀菌,提高采血管本体1的安全性,此外,由于工形块32的两端被固定在通孔31内,通过转动工形块32,使得外螺纹管33在工形块32内的螺孔321内向下运动,当外螺纹管33运动至插管22上时,外螺纹管33继续旋进,最终使得外螺纹管33将插管22两端管口位置的密封膜221均戳破,实现外螺纹管33与采血管本体1的连通的效果,并利用连接管331连接外部管道,将血液输入采血管本体1内,操作简单,密封性强,解决G实验用原采血管不便于凝血和密封性较差的问题,便于普及和推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