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踝骨折固定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4143发布日期:2019-12-31 15:07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踝骨折固定钩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踝骨折固定钩板。



背景技术:

内踝作为踝关节的一部分,在维持踝穴形态及踝关节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内踝骨折可分为单纯型及复合型,后者后者指合并外踝、后踝或下胫腓联合损伤等,如果治疗不恰,会对踝关节功能造成很大影响,后期易发生创伤性踝关节骨关节炎,导致踝关节长期疼痛、踝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内踝骨折的类型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同。对于简单的无移位内踝骨折,可采取保守治疗--石膏固定术,但保守治疗存在骨折继发移位可能性;对于单纯移位型内踝骨折及复合型内踝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以获得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对于简单内踝骨折中骨折块较大的,可以选择空心螺钉或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对于骨折块较小的内踝撕脱骨折,由于空心螺钉可能会导致骨折块爆裂无法实施有效固定,因此多采用克氏针及张力带固定。对于复杂内踝骨折(骨折碎块在2块以上),治疗比较困难,无论是空心螺钉固定,还是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均不能实施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而且通常需要石膏托辅助固定4-6周,患者无法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康复锻炼,后期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可能性大。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01520686598.4一种内踝钢板固定系统,包括内踝固定钢板以及加压锁定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踝固定钢板包括平直段和弯曲段,其内表面形状与与人体内踝骨形状相应;所述内踝固定钢板平直段和弯曲段均开有至少一个与加压锁定螺钉配合的加压锁定孔;加压锁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加压锁定螺钉包括螺杆与头部,所述螺杆上有用于旋入断骨的置入螺纹,所述加压锁定螺钉头部设置有与加压锁定孔配合的锁定螺纹。上述结构通过加压锁定孔可打入加压锁定螺钉,该螺钉不但具有拉力作用,其自身还可以锁定在钢板上,形成钉、板及骨面的三位一体的稳定固定,但是,该文献中平直段与附图不符,造成文不达意,不清楚;同时,平直段的结构与骨接触时容易压迫骨膜,减少血供,从而延长恢复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踝骨折固定钩板,其包括:相互连接的钩板主板和两个弯钩部,两个所述弯钩部分别位于所述钩板主板的两侧;

所述钩板主板包括主板顶面和主板底面,所述主板顶面包括第一顶面、第二顶面和第三顶面,所述第一顶面为平面,所述第二顶面为两斜面,所述第三顶面为两斜面,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二顶面之间的角度a为10-20度,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三顶面之间的角度b为40-50度;所述主板底面包括底面弧形面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底面弧形面的底面平面;

所述弯钩部包括相互连接细长弯曲部与短小部,所述细长弯曲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钩板主板连接,所述细长弯曲部的弧度半径为8-16mm,所述细长弯曲部与所述短小部连接处的切线与所述钩板主板重合,且与所述短小部之间的角度为锐角;

所述钩板主板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共轴结合孔或者加压孔。

进一步,所述钩板主体的两侧形成对称内凹结构。

进一步,每一内凹结构包括直弧面和斜弧面。

进一步,所述钩板主板远离所述弯钩部的端部呈弧形设计。

进一步,所述钩板主板上设置有一个加压孔、一个共轴结合孔和一个克氏针孔。

更进一步,所述钩板主板上设置有一个加压孔、两个共轴结合孔和两个克氏针孔。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内踝骨折固定钩板,所述主板顶面包括第一顶面、第二顶面和第三顶面,所述第一顶面为平面,所述第二顶面为两斜面,所述第三顶面为两斜面,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二顶面之间的角度a为10-20度,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三顶面之间的角度b为40-50度,通过这种倾斜面设计,能够减少对肌肉组织的刺激,且有利于医生缝合;所述主板底面包括底面弧形面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底面弧形面的底面直面,当这种结构与骨接触时,可以通过较小的力量就可以固定,同时,这种拱形的结构可以尽可能与骨结构重合,且最大限度的实现有限接触设计,能够减少对骨膜的压迫,增加了血供,减少恢复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踝骨折固定钩板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的a-a向视图(比例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踝骨折固定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踝骨折固定钩板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钩板主板;11-第一顶面;12-第二顶面;13-第三顶面;14-底面弧面;15-底面直面;21-细长弯曲部;22-短小部;51-直弧面;52-斜弧面;2-弯钩部;3-共轴结合孔;4-加压孔;5-内凹结构;6-克氏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居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内踝骨折固定钩板,相互连接的钩板主板1和两个弯钩部2,两个所述弯钩部2分别位于所述钩板主板1一端部的两侧;所述钩板主体1为直板,所述钩板主板1包括主板顶面和主板底面,所述主板顶面包括第一顶面11、第二顶面12和第三顶面13,所述第一顶面11为平面,所述第二顶面12为两斜面,所述第三顶面13为两斜面,所述第一顶面11与所述第二顶面12之间的角度a为10-20度,优选15度,所述第一顶面11与所述第三顶面13之间的角度b为40-50度,优选45度;所述主板底面包括底面弧形面14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底面弧形面14的底面平面15;所述弯钩部2包括相互连接细长弯曲部21与短小部22,所述细长弯曲部21的另一端与所述钩板主板1的一端部连接,所述细长弯曲部21的半径为8-16mm,优选12.5mm,所述细长弯曲部21的角度c为40-60度,优选52度;所述细长弯曲部21与所述短小部22连接处的切线重合于所述钩板主板1,或者说二者平行重合,且与所述短小部22之间的角度为锐角;所述细长弯曲部21的具体形状不做具体限制,优选截面为梯形结构,该种结构既能保证强度,又符合骨板设计原理,圆弧形的设计既能够保证强度,又能够勾住内踝的底部,且能够减少与骨膜的接触,降低对骨膜的压迫,增加了血供;所述短小部的结构不做限制,如横截面为梯形结构,避免尖头对骨膜的进一步损伤。

在所述钩板主板1上设置有一个加压孔4、两个共轴结合孔3和两个克氏针孔6,所述加压孔4的结构可以选择现有的加压孔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压孔4为细长无螺纹结构,且分为两层,一层为直孔,一层为球弧面孔,这种结构便于医生调节钩板位置,进而所述加压孔4设置在所述钩板主板1远离弯钩部的一端,在调节钩板位置的同时,使钩板固定到最好;所述共轴结合孔3位全螺纹孔或者部分螺纹孔,可使用锁定螺钉或皮质骨螺钉,实现多重功能。

在所述钩板主体1的两侧形成对称内凹结构5,所述内凹结构5优选设置在所述克氏针孔6的两侧,每一内凹结构5包括直弧面51和斜弧面52,所述斜弧面52优选球弧面。进一步,所述钩板主板1远离所述弯钩部2的端部呈弧形设计,且优选在该端部形成球弧面结构。球弧面结构的设计是为了减少对肌肉组织的刺激,并有利于医生缝合。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内踝骨折固定钩板,其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变形而来,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钩板主板1上设置有一个加压孔4、一个共轴结合孔3和一个克氏针孔6。

如图5所示,所述内踝骨折固定钩板附着在内踝上,所述内踝骨折固定钩板使用时,先根据患处解剖,再使骨折部分复位,然后将内踝骨折固定钩板使用器械根据内踝具体结构简单变形,后敷在内踝上,使用加压锁定螺钉通过加压孔固定,再使用锁定螺钉或皮质骨螺钉固定,最后打入克氏针。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