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脉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4072发布日期:2019-12-03 17:31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中医诊脉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中医诊脉桌。



背景技术:

诊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操作,通常,诊脉时病人将手臂放在棉垫上,当需要换手诊脉时还需要移动棉垫,由于棉垫的位置不固定,加上病人不一定会配合,因此中医大夫可能会多次调整棉垫的位置,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中医诊脉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中医诊脉桌,包括桌腿,桌腿上面固定连接有面板,其特征是,面板上表面向下凹陷开设有前后走向的滑槽,滑槽内前后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相对旋转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转杆,转杆一侧相对旋转连接有托架。

根据所述的中医诊脉桌,其特征是,所述滑槽的竖向截面为梯形,所述滑块的正面投影为与滑槽相对应的梯形。

根据所述的中医诊脉桌,其特征是,所述转杆上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连杆,所述托架相对旋转连接在连杆的外端。

根据所述的中医诊脉桌,其特征是,所述托架下方的所述连杆下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与所述面板滑动接触。

根据所述的中医诊脉桌,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杆下端相对旋转安装有万向轮。

根据所述的中医诊脉桌,其特征是,所述转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操作杆,操作杆与转杆组成的形状为“t”或“l”型。

本实用新型将托架通过旋转机构设置在面板上,托架可以在面板上进行360旋转,同时,托架还能跟随滑块在面板上进行前后移动,因此托架的位置可以随意调整,中医大夫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将托架定位,然后病人直接将手壁放在托架上即可,无需多余的调整操作,因此使用方便、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面板;2、操作杆;3、滑槽;4、托架;5、连杆;6、转杆;7、滑块;8、支撑杆;9、万向轮;10、桌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中医诊脉桌,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桌腿10,桌腿10上面固定连接有面板1,面板1上表面向下凹陷开设有前后走向的滑槽3,滑槽3内前后滑动连接有滑块7,滑块7上相对旋转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转杆6,转杆6一侧相对旋转连接有托架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3的竖向截面为梯形,所述滑块7的正面投影为与滑槽3相对应的梯形。所述转杆6上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连杆5,所述托架4相对旋转连接在连杆5的外端。所述托架4下方的所述连杆5下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支撑杆8与所述面板1滑动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8下端相对旋转安装有万向轮9。所述转杆6上端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操作杆2,操作杆2与转杆6组成的形状为“t”或“l”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