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1531发布日期:2020-01-17 18:47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



背景技术:

喉镜是耳鼻喉科重要的诊断和治疗工具,由于支撑喉镜及显微镜的出现,支撑喉镜下喉微创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咽喉部的各种良恶性病变。传统的支撑喉镜手术需全身麻醉,对患者体位的摆放要求较高,要求术者眼睛、门齿、病灶成一直线,即患者需要头向后仰得很厉害,形成一条直线的体位后才能进行手术(如图1所示),头后仰厉害会对患者产生很大的伤害,对颈椎有病灶或下颌短的患者,头部无法后仰,在高龄、全身情况较差、小颌畸形、胸椎畸形、颈短或舌体肥厚等特殊患者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且内镜进入口腔后,会抵住牙齿,对牙齿磨损,容易损伤门齿,会有松动的不良后果;进一步支撑喉镜的管状照明范围较窄,而咽喉部的空间较大且不规则,存在许多凹陷与沟壑样结构,造成了视野盲区;另一方面,传统支撑喉镜工作通道单一,双手操作的器械在单一的工作通道中容易发生碰撞,造成操作的不便。

因此,若能有含有多个工作通道的内镜,且主体镜身能适应喉部的自然曲线,末梢可以柔性活动,则可以极大程度地克服目前临床所面临的技术瓶颈。增强喉镜的诊断与治疗效能,减少手术创伤,使得喉部手术更加微创化和精细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包括输送杆和操作机构,所述输送杆包括刚性部和位于刚性部前端的柔性部,所述柔性部具有至少一个关节,所述关节可在所述操作机构的控制下弯曲,所述操作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杆的后端或所述输送杆的刚性部,所述输送杆内部包括成像通道和工作通道,所述成像通道和所述工作通道轴向贯穿所述输送杆。

进一步,所述关节的弯曲角度可锁定。

可选地,所述关节通过牵引线与所述操作机构连接,通过调节操作机构拉紧或放松牵引线,实现所述关节的弯曲。

优选地,所述关节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进一步,所述工作通道为多条,所述工作通道用于输送咽喉部内镜手术中用到的器械进入操作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吸引器、活检钳、探针、注射器、光源、激光光纤等。

进一步,所述成像通道的前端包括镜头,用于捕获咽喉内影像;所述镜头优选为摄像头,所述镜头的后端连接有电信号传输线,其伸出所述输送杆的后端与外部显示装置连接,操作者可通过外部显示装置观察咽喉内的情况。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的鼻内镜装置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镜头;优选地,包括两个镜头以形成立体的影像。可选地,外部显示装置包括电脑显示器等。

除摄像头以外,镜头也可采用物镜和目镜组合的形式观察鼻内的情况。

进一步,所述多条工作通道中有一条的前端可包括光源,用于为手术部位提供照明,使手术人员能够清楚地观察手术部位的情况,光源后端的电线从所述输送杆的后端伸出。所述光源除了设置在所述工作通道内,还可与镜头一起设置在所述成像通道内。

进一步,在咽喉部内镜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可通过工作通道抵达患处,进行手术操作。通过在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中设置工作通道,手术人员单手即可实现观察和部分手术操作,从而能够更方便、安全的进行复杂的手术操作。

进一步,所述工作通道或所述成像通道内还可包括传感器,用于感受咽喉内环境情况,所述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光敏传感器、声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等。

进一步,所述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还包括多个衔接部,用于连接并固定手术所需的辅助器件,如电线、张口器、直接喉镜镜片、气管插管槽等,可方便这些器件的使用和固定。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的总长度优选为20-25cm,其中所述柔性部的长度优选为13-15cm。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送杆的总直径优选为1.5-2cm。

进一步,所述刚性部可由硬质材料制成,使其在手术过程中不因柔性部弯曲或手术器械的操作而发生形变,避免对咽喉造成意外损伤,可选地,其可由医用不锈钢制成。

根据牙齿、舌根、喉部(声带)的结构特点,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的柔性部具有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所述第一关节可在刚性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使柔性部弯曲进入咽喉部,所述第一关节可实现最大角度为90°的弯曲并锁定;优选地,所述第一关节设置在距柔性部前端5-10cm处;所述第二关节可实现正反两个方向的弯曲并锁定,其最大弯曲角度优选为±90°,或进一步优选为±60°,该角度范围内柔性部可在咽喉部自由弯曲,对不同区域进行有效观察和手术操作;优选地,所述第二关节设置在距柔性部前端2-3cm处。

相应地,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包括第一操作机构和第二操作机构,所述第一关节和所述第二关可分别在所述第一操作机构和所述第二的控制下弯曲;所述第一操作机构和所述第二操作机构分别独立地设置于所述输送杆的后端或所述输送杆的刚性部,且它们可以分开设置也可以合并设置在一起。可选地,所述第一关节通过牵引线与所述第一操作机构连接,通过调节操作机构拉紧或放松牵引线,实现所述第一关节的弯曲,所述第二关节通过牵引线与所述第二操作机构连接,通过调节操作机构拉紧或放松牵引线,实现所述第二关节的弯曲。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还可包括手持部,手持部与输送杆的后端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操作机构和所述第二操作机构可位于输送杆的后端,如位于所述手持部上。可选地,操作机构可为操作手柄,手术人员通过向不同的方向推动手柄控制柔性部的弯曲。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操作机构可位于输送杆后端手持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操作机构可位于输送杆后端手持部的顶端,或者与所述第一操作机构并列设置,以方便手术人员进行单手操作。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还包括用于咽喉部内镜手术的手术器械,所述手术器械可穿过工作通道抵达患处进行手术操作;可选地,所述手术器械可包括吸引器、钳夹装置、探针、激光光纤等,可选地,所述钳夹装置为活检钳。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的输送杆外部还具有套管,所述套管可以由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其表面光滑,用于防止输送杆对牙齿、舌头、口腔、咽喉黏膜造成损害,且可防止输送杆被血迹污染,也易于清洁。

本实用新型所述“前端”是指所述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远离操作人员的一端,所述“后端”是指所述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靠近操作人员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具有柔性可弯曲结构,可贴合牙齿、舌根和喉部的自然曲线,无需头部极度后仰即可将成像部件和手术器械输送进入咽喉部,使手术对患者的伤害减到最小,且无需挑起会厌,可减轻咽反射;

2)本实用新型的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具有衔接部,可与张口器、直接喉镜镜片、气管插管槽等固定连接,更好地固定口腔和咽喉的相对位置,防止手术装置在手术中发生意外移位,方便器件的使用和固定;

3)柔性的输送杆及其成像部件和光源,可保护咽喉的正常结构及其黏膜,并扩大内镜视野范围,消除盲区;

4)开辟多条内镜工作通道,丰富了内镜功能,满足最常用的吸引、探针等功能,扩大了内镜在咽喉部手术中的适用范围;

5)操控方式的优化,可单手持镜,另一只手可操作其它部件,双手可协同工作,使操作更稳定,使内镜手术更加精细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喉镜装置在做咽喉部内镜手术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输送杆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在做咽喉部内镜手术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输送杆;11、刚性部;12、柔性部;121、第一关节;122、第二关节;2、手持部;21、第一操作机构;22、第二操作机构;3、衔接部;4、成像通道;5-7、工作通道;8、套管;9、张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包括输送杆1和手持部2,手持部2上设置有第一操作机构21和第二操作机构22,输送杆1由刚性部11和柔性部12组成,所述刚性部11不能弯曲,所述柔性部12具有两个可弯曲关节,分别为第一关节121和第二关节122,所述第一关节121可在所述第一操作机构21的控制下发生最大弯曲角度为90°(图中以α角表示)的弯曲并固定,用于控制所述柔性部在患者舌根处的弯曲,所述第二关节122可在所述第二操作机构22的控制下向任意方向弯曲,弯曲角度(图中以β角表示)小于±90°,优选为不超过±60°,用于控制所述柔性部前端在患者下咽、喉部操作处的手术操作,如图4所示,上述角度可贴合人体自然弧度,即牙齿、舌根、喉部(声带)的手术区域。所述第一操作机构和所述第二操作机构的设置方式不唯一,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它们可以分开或合并设置于所述输送杆的后端,以便于操作;即使在不含手持部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操作机构和/或所述第二操作机构也可设置于所述输送杆的靠后部位,如刚性部上。

从图2中还可见,该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部1的多个衔接部3,该衔接部可用于固定手术中用到的一些器械、电线、张口器等,将张口器与输送部1通过衔接部3连接在一起,即可方便地固定患者的张口大小。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关节121通过弯曲可将输送部1的主体结构送入患者口中,而医生在外部的操作也非常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关节122使输送部1的前端可在咽喉内自由转动并弯曲,双关节的弯曲使输送部总体形成s型的结构,贴合人体的生理曲线。本实施例中的咽喉部内镜手术装置的总长度优选为20-25cm,其中所述柔性部的长度优选为13-15cm,其中第一关节121设置在距柔性部前端5-10em处,第二关节122设置在距柔性部前端2-3cm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关节121可通过牵引线与第一操作机构21连接,通过调节第一操作机构21拉紧或放松牵引线,实现第一关节121的弯曲角度和方向的控制,所述第二关节122可通过牵引线与第二操作机构22连接,通过调节第二操作机构22拉紧或放松牵引线,实现第一关节122的弯曲角度和方向的控制。除了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意一种可弯曲并固定输送杆的手段都是可行的。

如图3所示,输送杆1的外层为套管8,其侧面还设置有衔接部3,输送杆1内部包括成像通道4和三条工作通道5、6、7,成像通道4和工作通道5、6、7均轴向贯穿输送杆1,为了设置足够多的工作通道方便手术操作,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杆的直径可略粗,本实施例中输送杆的直径优选为1.5-2cm。

成像通道4的前端包括摄像头,用于捕获咽喉内的影像,摄像头的电线从输送杆的后端伸出,与外部显示装置连接,操作者可通过外部显示装置观察咽喉内的情况,本实施例可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摄像头,优选为两个摄像头以形成立体的影像。除摄像头外,采用物镜和目镜的组合形式观察咽喉内的情况也是可行的。

三条工作通道用于输送咽喉部内镜手术中用到的器械进入操作区域,手术器械包括但不限于吸引器、活检钳、探针、光源等。

在咽喉部内镜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可通过工作通道3、4、5中的任意一条抵达患处,进行手术操作。通过在咽喉部内镜装置中设置工作通道,手术人员单手即可实现观察和部分手术操作,在操作的时候可以左手持镜,右手持其它手术设备,从而能够更方便、安全地进行复杂的手术操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