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施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74828发布日期:2020-02-08 06:1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埋线施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埋线施术器具以及使用其的埋线施术装置,具体涉及能够进行电刺激和埋线的插入被结合的施术的埋线施术器具以及使用该埋线施术器具的埋线施术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对外貌的关注度增加,能够使皱纹展开的多种施术也在增加。

使皱纹展开的代表性的方法为使皱纹展开的手术方法。

作为手术方法,存在有用手术刀(mes)切开皮肤并去除皮肤的一部分,然后重新缝合切口以使脸部皮肤被拉伸的方法、或者将肉毒杆菌注射到皮下肌肉中来使肌肉僵直以去除皱纹的方法。

然而,上述手术方法均昂贵,并且使用手术刀的手术方法会在皮肤上留下手术痕迹并且在手术后引发因皮肤切割而导致的剧烈疼痛的问题,手术后皮肤再生的时间长且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存在着时间和费用上的负担。当今的趋势更加偏爱于无创施术方法,无创施术方法为不留痕迹、无费用负担且并非为手术的施术,并且施术时间和再生时间短且在施术后不会产生伤疤。

另外,注入肉毒杆菌的方法因为肉毒杆菌毒素为其主成分,因此在将其注入到人体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副作用。

作为解决这种手术改善皱纹的方式所带来的不便的方案,存在着电刺激方式的施术,但是在这种施术的情况下,皱纹改善的效果仅为暂时的,并且在过了某一时间之后存在着再次出现皱纹的问题。

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技术,提出了“用于埋线施术的缝线插入器”(韩国授权专利第10-1363069号,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方式为将缝线注入到肌肉中的埋线施术法,这种施术法具有费用低廉,且对人体没有副作用的优点。

此外,因为线使用诸如聚乳酸、聚二恶烷酮等的生物可吸收材料,因此在施术后无需去除线,进而具有非常便利的优点。

另外,最近还提出了对专利文献1的方式进行进一步改善的“高频埋线插入装置(韩国专利公开第10-2014-0076189号,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3是为了在埋线插入时通过施加高频来最大化埋线施术的效果而提出的。如图9、图10中所示,电源施加线30的一侧由主插口32构成并与电源施加部结合,连接线33的另一侧由针插口31构成。注射针10的一侧插入到针盒20中,并且针盒20的相对侧形成有空间部22,从而在针插口31插入到空间部22中的同时使电流经过作为导体的注射针10。由此,通过注射针10在皮下产生电刺激,并且在从皮肤拔出注射针10时使线3留在皮下。

这种专利文献2首先用电来实施皮肤刺激之后,在施术结尾时使线3残留在皮肤中,具有发挥出通过电刺激和埋线来改善皮肤皱纹的效果的优点。

在这种埋线施术中,为了不在施术之后在皮肤上产生淤青,从而最小化施术之后在日常生活中的露出,插入有缝线的注射针的直径越小越好。

然而,在如专利文献2所述的使位于空间部22内部的注射针10的端部与针插口31结合的方式的情况下,存在着难以使直径非常小的注射针的端部与针插口31内部的凹槽准确地对准的问题。

在针插口31被多次使用而变形的情况下,该问题变得更严重,从而引发难以使针插口31接合来构成电接触的使用上的问题。

此外,通过针灸的电刺激施术的情况下,在施术过程中需要转动针灸并通过感觉来确认针周边的肌肉是否收缩,而在如专利文献3所述针插口31与注射针10连接的情况下,存在着施术者难以转动注射针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因为利用高频来产生电刺激,因此还会伴随着皮肤烧伤、因过度电刺激而导致的疼痛。

综合这些问题,在专利文献3的情况下,虽然在通过现有的注射针来插入线的埋线疗法上使其能够产生电刺激这点上是有意义的,但是存在着实质上难以如通过针灸的电刺激疗法那样使用,而且针插口连接也会变得不便利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kr10-1363069(2014.02.07)

(专利文献2)kr10-2014-0076189(2014.06.20)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埋线施术器具以及使用其的埋线施术装置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产生的问题而提出的,其旨在通过一个施术器具简便地进行埋线插入施术和电刺激施术被结合的施术。

更具体地,使用以施术者的身体为媒介使注射针与电源直接通电的方式来进行,而不是将用于连接电源的插口直接连接到埋线施术器具的方式来进行,并且在埋线施术器具中,衬套由绝缘材料构成,并且针在由导电材质构成的同时配置成使针的端部朝着衬套外侧突出的结构,从而在施术者抓住衬套期间不向施术者的皮肤上施加电刺激,而是在抓住突出的针期间施加电刺激,进而能够在插入埋线的施术的前期、后期、中期简便地施加电刺激。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埋线施术器具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其包括针管100、衬套200、把手300和埋线400,其中,针管100的一侧端部呈尖状,内部形成有中空部110,由导电材质构成,衬套200设置成围绕所述针管100的另一侧端部的外周面,且外周面由绝缘体构成,把手300的一侧与所述衬套200内侧的针管100端部连接,另一侧朝着所述衬套200外侧突出,由导电材质构成,埋线400由插入所述针管100内部的中空部110中的插入部410以及与所述插入部410连接为一体并通过所述针管100的一侧端部露出到外部的露出部420构成。

在上述配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00为呈线圈形状的导电金属体。

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埋线400的露出部420的长度构成为比从针管100的端部至把手300端部的长度长1至10cm。

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00由呈线圈形状的导电金属体的线圈部310以及与所述线圈部的一端连接并呈直线形状的针管插入部320构成,所述针管插入部320插入到所述针管100的中空部110内部,并且所述针管100形成为,对与针管插入部320插入到中空部110内部的部分对应的一侧,从外部进行挤压加工,以使针管(100)的内壁面压接到针管插入部320。

本发明的埋线施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埋线施术器具、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600和低频电源供给装置700,其中,第一电极片粘贴到施术者的皮肤上,第二电极片600粘贴到被施术者的皮肤上,低频电源供给装置700通过电线向所述第一电极片500和所述第二电极片600供给电流,其中,在施术者抓住所述埋线施术器具的把手300并将埋线施术器具的针管100插入到被施术者的皮肤中的状态下,对被施术者的皮肤施加电刺激。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一个施术器具简便地进行埋线插入施术和电刺激施术被结合的施术。

更具体地,通过以施术者的身体为媒介使注射针与电源直接通电的方式来进行,而不是通过将用于连接电源的插口直接连接到埋线施术器具的方式来进行,并且在埋线施术器具中衬套200由绝缘材料构成,并且针在由导电材质构成的同时配置成使针的端部朝着衬套200外侧突出的结构,从而在施术者抓住衬套期间不向施术者的皮肤上施加电刺激,而是在抓住突出的针期间施加电刺激,进而能够在插入埋线的施术的前期、后期、中期简便地施加电刺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埋线施术器具的一实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埋线施术器具的一实例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埋线施术器具配置成使针管延神到衬套后方并且其外周面上设置有线圈的实例的剖面图。

图4是把手和针管构成为可拆卸式并且根据压接来连接的实例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埋线施术器具配置成使针管延神到后方并且盘绕成螺旋线圈形状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埋线施术装置在衬套被把持的情况下插入针管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针管插入之后在抓住把手并通电的状态下施加电刺激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埋线插入到皮下的情况下拔出针管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9至图10是示出现有的高频埋线插入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针管

110:中空部

120:外壳

200:衬套

300:把手

310:线圈部

320:针管插入部

400:埋线

410:插入部

420:露出部

500:第一电极片

600:第二电极片

700:电源供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埋线施术器具以及使用其的埋线施术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埋线施术器具包括针管100、衬套200、把手300和埋线400,并且如公知的埋线器具,可具有开闭针管100的外壳120。

作为本发明的构成要素的针管100的一侧端部呈尖状,内部形成有中空部110,并且由导电材质构成。

如现有埋线针,为了在施术时顺利地插入到皮肤中,针管100的端部形成为尖的,并且为了使埋线400被插入,内部形成有中空部110。

本发明的埋线施术器具不仅是单纯地用于埋线400的插入,而且为了在施术过程中使电流流向针管100来使针管100周边的皮下肌肉收缩以产生提拉效果,针管100由导电材质构成。

针管100的直径优选为30至21gauge,即,0.298至0.830mm。

当大于21gauge时,则在产生电刺激时在电流流向插入到皮肤组织中的针管100时因电刺激而导致的肌肉的收缩会变小,由此导致肌肉无法保持针管100,进而导致针管100的旋转或提升无法被很好地进行,并且因为电极并不直接连接到针管100,而是以施术者为媒介施加低频刺激,因此电刺激效果甚微。

此外,当构成为大于上述直径,则管的粗细变粗,在施术后会在脸部表面上产生刺激,并且因微血管破裂而产生淤青的现象。

另外,当构成为小于30gauge时,埋线400的插入变难,因此产生埋线施术不便利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构成要素的衬套200设置成围绕所述针管100的另一侧端部的外周面,并且外周围由绝缘体构成。

衬套200起到支承针管100的作用以及把手300的作用。

具体地,在针管100扎入皮下时,由使用者把持衬套200并插入。

为此,衬套200由如图中所示能够使施术者容易把持的程度的大小构成。

此外,衬套200与施术者的手接触的外周面由绝缘体构成。

这是因为在本发明中施加电刺激的方式是以施术者的身体作为通电的媒介,因此在将针管100插入到皮下的过程中不使电流流向针管100,从而防止被插入的针管100周边的肌肉收缩,进而能够使针管100被顺利地插入。

作为本发明的构成要素的把手300的一侧与所述衬套200内侧的针管100端部连接,另一侧朝着所述衬套200外侧突出,并且由导电材质构成。

把手300作为与现有的埋线针特别不同的构成要素,其起到如下作用,即,其一侧与衬套200内侧的针管100连接以能够与针管100通电,并且朝着衬套200外侧突出以在针管100周边肌肉中单纯地施加电刺激,或者当在施加电刺激的同时进行旋转或在施加电刺激的同时提拉时,与施术者的手直接接触以能够通电。

此时,优选地,把手300的厚度构成为比针管100厚,从而使施术者能够充分地把持以在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进行旋转。

虽然这种把手300可单纯地构成为圆形金属管或金属棒,但是如图中所示,优选地构成为螺旋形线圈形状的导电金属体。

此时,导电金属体可为管形或棒形。

当把手300构成为螺旋形线圈形状时,在施加电流刺激时通过螺纹起到对电流进行增幅的作用,因此肌肉组织可收缩以提高保持针管100的效果,并且在用手把持时,因为形成有凹凸,因此提供操作的简便性。

在把手300制造成螺旋形线圈形状的情况下,在针管100的制造过程中,将一侧端部加工为线圈型螺纹,从而在与针管100呈一体化的情况下被制造。

在将把手300与针管100分开制造的情况下,把手300由构成为线圈形状的导电金属体的线圈部310和在与所述线圈部310的一端连接的情况下构成为直线形状的针管插入部320构成,而针管插入部320配置成插入到所述针管100的中空部110内部,并且所述针管100可在与针管插入部320插入到中空部110内部的部分对应的一侧处,从外部进行挤压加工,以使针管100的内壁面压接到针管插入部320。

作为本发明的构成要素的埋线400由插入所述针管100内部的中空部110中的插入部410和与所述插入部410连接为一体并从所述针管100的一侧端部露出到外部的露出部420构成。

如现有的埋线疗法中所说明,埋线400可在针管100插入到被施术者皮肤中时一同被插入,并且在拔出针管100时定位在被施术者皮下并起到皱纹改善等的效果。

这种埋线400优选由“7-0至0”尺寸(0.05至0.499mm)粗细的线构成。

当小于所述范围的厚度时,埋线的功能会减弱,导致皱纹改善效果甚微。

此外,当厚于所述范围的厚度时,针管100的内径需要与此对应地变得更大,而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会发生肌肉无法保持针管100的问题以及皮肤组织中产生淤青的问题。

另外,埋线400可使用复线或单线,并且优选地使用单线形态,并且更加优选地使用具有倒勾(cog)形态的线。

在具有倒勾形状的情况下,因为能够同时实现由电刺激引起的提拉以及由倒勾引起的提拉,因此为最为理想的。

此外,线的材料优选地由聚乙交酯、聚丙交酯、聚二恶烷酮、聚己内酯等的可生物降解的树脂单独或共聚而成的单线或复线构成。

另外,埋线400的颜色可为紫罗兰色或透明的,并且优选地尽可能使用透明的颜色以便不会在皮肤组织中被观察到。

另外,所述埋线400的露出部420的长度优选为比从针管100的端部至把手300端部的长度长1至10cm,更优选为2至5cm。

露出部420的长度构成为比至把手300端部的长度长是因为在施术过程中在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旋转针管100的过程中,露出部420在以针管100为中心扭曲为螺纹形状的情况下被插入,从而使提拉效果最大化,在去除针管100之后使线露出到皮肤外侧,从而起到最终保持提拉形态的作用。

如图所示,包括如上所述的埋线施术器具的埋线施术装置由上述埋线施术器具、粘贴到施术者的皮肤上的第一电极片500、粘贴到被施术者的皮肤上的第二电极片600、以及通过电线向所述第一电极片500和所述第二电极片600供给电流的低频电源供给装置700构成。

电源供给装置700可供给1至5ma的电流。

电源供给装置700例如优选由向电极供给1至5ma的低电流的低频电源供给装置700构成,如市售的低频治疗仪等的小而简单的装置,以便能够携带在施术者的口袋等中并使用。

另外,对于电源供给装置的配置而言明确的是,电极片带有彼此不同的正极和负极。

这种配置能够在施术者抓住所述埋线施术器具的把手300并将埋线施术器具的针管100插入到被施术者的皮肤中的状态下,对被施术者的皮肤产生电刺激。

以下为使用这种埋线施术装置的施术的实例。

首先,在施术者的皮肤上粘贴第一电极片500,在被施术者的皮肤上粘贴第二电极片600,并且在电源供给装置700的两个电线分别被粘贴到第一电极片500和第二电极片600的状态下,激活低频治疗仪(电源供给装置700),并且在这种状态下,由施术者把持外周面为绝缘体的衬套200来将针管100插入到被施术者的皮肤。

此时,因为作为绝缘体的衬套200被把持,因此被插入的针管100周边的皮肤中不会产生电刺激,由此在针管100周边没有肌肉收缩的情况下使得针管100顺利地被插入。

在这种插入完成之后,施术者把持作为导体的把手300来替代作为绝缘体的衬套200,此时,电流从低频治疗仪开始依次流经第一电极片500、把手300、针管100、被施术者的皮肤,从而在被施术者的针管100周边的肌肉收缩的同时进行根据电刺激的施术。

此时,施术者的身体起到通电的媒介作用,并且施术者在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或拉动把手300的同时进行使用被插入的针管100的电刺激施术。

另外,在旋转时露出长度长的埋线400会在针管100周边卷成螺旋型,因此能够增大埋线效果。

这种方式在拔出针管100之前同构施术者的把手300的操作来促进针管100周边的肌肉的收缩,因此在拔出针管100之后已收缩的肌肉会牢固地保持被插入的埋线400,并且成为再生皮肤的新细胞的施术,因此能够增大对于皮肤的提拉效果、皱纹缓解效果、皮肤美白效果。

拔出针管100时,施术者可选择性地抓住把手300或衬套200来拔出。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皮肤提拉、皱纹缓解、皮肤美白等多种皮肤皱纹施术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