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11722发布日期:2020-02-22 04:1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尿片、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吸收性物品具备吸收体和被覆该吸收体的表面侧的透液性顶片,尿或经血等排泄液透过顶片被吸收体吸收和保持。作为吸收体,广泛采用了在粉碎纸浆等亲水性短纤维中混合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sap)并积纤成棉状而成的吸收体。因此,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吸收性部位吸收体液时,上述高吸水性聚合物颗粒膨胀,上述吸收性部位中的上述第1片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上方凸出而隆起,另一方面,上述第2片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下方凸出而隆起,或者不发生隆起而厚度变厚,该吸收性物品按照上述第1片向上述上方隆起的尺寸大于上述第2片向上述下方隆起的尺寸的方式形成”,由此,湿润的吸收性部位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少,很少会给皮肤带来湿润感,在皮肤与非吸收性部位之间会产生通气性的间隙。即,该文献中,利用第1片和第2片使用伸长率各自不同的材料所产生的隆起之差来确保良好的通气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6381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片本身的伸长率是确定的,因此包围部(小室)内的容积也是确定的。因此,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容纳量存在限度,若超过容纳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允许量,则会引起凝胶堵塞,或者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本身会从伸长的片的纤维的间隙流出到片的外部。因此,不得不说该文献中的片的隆起高度存在限度。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在保持片的薄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片的每单位面积的隆起高度,吸收更多的排泄液。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代表性手段如下所述。

<第1方面的发明>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表面侧片和配置于该表面侧片的背面侧的背面侧片,

上述表面侧片和上述背面侧片被接合而形成多个小室,

在上述小室内收纳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粉粒体而构成吸收体,

包含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粉粒体的至少一部分未固着于上述表面侧片和上述背面侧片中的至少任一者,

上述表面侧片和上述背面侧片中的至少一者的片彼此接合的部位以外的部位被收缩加工成褶皱型。

(作用效果)

将表面侧片和背面侧片接合而形成多个小室,该表面侧片和背面侧片中的至少一者被收缩加工成褶皱型。小室内部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因排泄液而膨胀,使该片的褶皱伸展。其结果,具有该片相对于吸收体的平面向上下方向隆起的效果。特别是在该片为无纺布的情况下,若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膨胀,即使没有褶皱,由于无纺布自身的伸长特性也会以某种程度隆起,但通过具有褶皱,会更显著地隆起。另外,通过具有褶皱型,小室内的粉粒体的自由移动受到限制。

<第2方面的发明>

如第1方面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褶皱型是在上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收缩的波型。

(作用效果)

通过在吸收体的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横向上进行收缩加工而形成的纵条纹的褶皱型,具有一定程度地阻止排泄液向横向的扩散和粉粒体的移动的效果。

<第3方面的发明>

如第1方面或第2方面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经收缩加工的上述褶皱型的收缩率为15~50%。

(作用效果)

通过任意选择收缩率,能够形成隆起的高度和粉粒体的移动容易性不同的吸收体。若小于15%,则基本上不发生收缩,因此无法得到褶皱型伸长、该片隆起的效果。另一方面,若超过50%,则该片的褶皱型变得过密,吸收体变厚,无法利用作为吸收体的优点的薄度。

<第4方面的发明>

如第1~第3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小室是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长的矩形格子状。

(作用效果)

各小室的格子为矩形,该片在横向上发生收缩,因此与由正方形构成的格子相比,能够在各小室内收纳更多的粉粒体,并且能够较高地隆起。因此,具有能够吸收更多的排泄液的效果。

<第5方面的发明>

如第4方面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形成上述矩形格子状的小室的接合部中,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接合部为弱接合部。

(作用效果)

若与弱接合部相邻的小室内的粉粒体吸收排泄液而隆起,则接合发生剥离,相邻的小室彼此合体而成为大的小室。该大的小室的该片当然也进行了收缩加工,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该片的隆起,能够增加排泄液的吸收量。另外,由于通常的接合部(非弱接合部)不隆起,因此排泄液的扩散被定向。

<第6方面的发明>

如第1~第5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表面侧片和上述背面侧片中的至少一种片被反复加工至上述收缩率高的范围和上述收缩率低的范围。

(作用效果)

由于被规则地反复加工至收缩率高的范围和低的范围,因而高范围能够很高地隆起,低范围则较低。即,隆起高度存在凹凸,具有在高范围内增多排泄液的吸收量、在低范围内减少排泄液的吸收量这种能够产生不均的效果。

<第7方面的发明>

如第6方面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基重在上述收缩率高的范围内高于在上述收缩率低的范围内。

(作用效果)

通过对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基重量设置高低,具有能够使排泄液吸收量的不均显著化的效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形成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片的每单位面积的隆起高度、能够更多地吸收排泄液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环贴式一次性尿片的内表面的将尿片展开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环贴式一次性尿片的外表面的将尿片展开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6-6线截面图。

图4是图1的7-7线截面图。

图5的(a)是图1的8-8线截面图,(b)是图1的9-9线截面图。

图6是图1的5-5线截面图。

图7是表面侧片和背面侧片的加工例。

图8是表面侧片和背面侧片的波型加工的示意图。

图9是接合部的接合图案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及其4-4线截面图。

图10是接合部的接合图案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1是使收缩率具有强弱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12是吸收体的膨胀前后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以往以来,吸收性物品被用于例如一次性尿片、卫生巾等多种用途。其中,对于将吸收性物品安装于一次性尿片的内部时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和附图只不过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其具有表面侧片51和配置于该表面侧片51的背面侧的背面侧片52,上述表面侧片51和上述背面侧片52被接合而形成多个小室55,在上述小室55内收纳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粉粒体而构成吸收体50,包含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粉粒体的至少一部分未固着于上述表面侧片51和上述背面侧片52中的至少任一者,上述表面侧片和上述背面侧片中,至少一者的片彼此接合的部位以外的部位被收缩加工成褶皱型。另外,优选该褶皱型在吸收体50的宽度方向wd上进行了收缩加工。

(褶皱的形状)

表面侧片51、背面侧片52(下文中,在无需指定表面侧、背面侧来进行说明的情况下,简称为“片51、52”)的褶皱是指,在片51、52中规则地反复形成有突起部和凹陷部的面。如后所述,片51、52的材料可以使用透液性材料或不透液性材料、无纺布等。通过将该无纺布例如规则地折叠并进行加压处理,形成波状的褶皱型。另外,通过用凹凸辊进行加压处理,形成波状或凹凸形状的褶皱型。经加工的褶皱型的无纺布可维持其形状,不会自然返回到加工前的无褶皱的状态。

优选褶皱与褶皱的间隔(一个周期)为3~25mm、褶皱的振幅为1~25mm。

沿着使褶皱伸展的方向对加工成褶皱型的片51、52施加力时,褶皱可容易地伸展。因此,若使内包有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加工成褶皱型的片51、52吸收液体,由于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膨胀,该片51、52的褶皱也至少伸展与收缩率(收缩率的定义如后所述)相应的量。需要说明的是,无纺布本身也具有某种程度的伸展性。

如图7所示,片51、52的褶皱型的加工例如可以为波型加工、凹凸加工、凹凸的凹处的底变宽的变形型凹凸加工、或者在之字线上连续排列有半圆弧的轨迹形状的加工。

此外,褶皱型的加工也可以以平面方式进行。例如有突起形状如许多格点那样以平面方式展开的加工等。

但是,不限定于这些加工。片51、52的褶皱型以下述方式进行加工即可:褶皱因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膨胀而展开,小室55隆起时的小室55的片51、52的面积与隆起前的小室55本身的面积相比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吸收性物品原则上由通过这些加工形成的表面侧片51、背面侧片52和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构成,无需另行夹设新的片等,因此能够保持现有的薄度。

(褶皱的方向)

如图8所示,关于褶皱的方向,以对片51、52实施了波型加工的情况为例,在片51、52的表面平行地形成许多山折部的直线,在背面同样平行地形成相同数量的谷折部的直线,即形成所谓的条纹型。该山折部的直线方向相对于吸收体50的前后方向ld可以平行地配置,另外也可以垂直地配置。但是,以下为了方便起见,在没有特别提及的情况下,以平行配置来进行说明。

(收缩)

上述加工后的片51、52与加工前的片51、52相比发生收缩。此处,收缩率如下定义。

收缩率(%)=(加工前的片51、52的面积-加工后的片51、52的面积)/(加工前的片51、52的面积)×100

上述伸长率是指,从片的两侧分别向相反方向拉伸片而伸展时相对于原本的片长的伸长率,是不同于此处所说的收缩率的概念。

另外,从最好能吸收更多的排泄液的方面考虑,优选提高收缩率、内包大量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但是,若收缩率高达所需程度以上,在初始状态时、也就是使用产品前的阶段,褶皱的折叠密集,因此片51、52体积大,吸收体50的厚度大,无法利用吸收体50的优点即薄度,是不方便的。另一方面,若收缩率小于规定值,则无法充分获得褶皱型伸展、片51、52隆起的效果。因此,收缩率例如为15~50%、更优选为35%。

(小室55的形状)

小室55是指将表面侧片51和配置于该表面侧片51的背面侧的背面侧片52接合而形成的、被分隔的具有一定容积的空间。例如,在形成正方形的小室55的情况下,对于表面侧片51和配置于表面侧片51上的背面侧片52在正方形的各边上进行接合即可。

原则上,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容纳于小室55中。但是,为了防止存在于表面侧片51和背面侧片52的边缘部附近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流出到外部,优选在表面侧片51和背面侧片52的边缘部一周延伸存在边缘部接合部。

小室55的片51、52被收缩加工成褶皱型,因此在小室55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吸收排泄液时,褶皱型因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膨胀而伸展。由此,小室55的片51、52膨胀为气球状。

(接合部的图案)

如图9和图10所示,作为接合部的图案,可以为下述图案。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示出了表面侧片51膨胀的情况为例,但背面侧片52膨胀的情况、表面侧片51和背面侧片52两者均膨胀的情况当然也是可能的方式。

图案1中可以配置格子状的接合部。另外,更优选可以沿着吸收体50的前后方向ld来配置横向较宽的矩形格子状的接合部54。分隔成格子状的各小室55的宽度方向wd的长度aa比前后方向ld的长度bb更长。小室55的尺寸例如优选为纵8~30mm、横10~50mm左右。这样,由于褶皱型的山折部的方向与前后方向ld平行,因此片51、52在宽度方向wd上伸展、隆起时的体积变大,能够相应地吸收比以往更多的排泄液。另外,通过以大体积隆起,与穿着者的皮肤的接触面积减小,穿着时的不适感减轻。此外,如下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一部分可以至少不与片51、52固着。这种情况下,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能够在小室55内自由移动,但通过使片51、52为褶皱型,被褶皱挂住,自由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还具有防止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不均存在的效果。

图案2中,如图10左上所示,首先,与上述图案1同样地配置矩形格子状的接合部54,然后确定位于宽度方向wd中央的相邻的两个小室55。在从该两个小室55沿前后方向ld延伸的小室55列中,进一步确定以交错状存在的小室55组。对于各个该小室55组,按照均等划分成4个区划的矩形的方式设置接合部54。这样,在隆起时在吸收体50的宽度方向wd的中央2列中隆起的体积大小产生差异,因此排泄液的扩散的方向性产生变化。

图案3中,与上述图案1同样地配置格子状的接合部54和褶皱型的方向。但是,使前后方向ld的接合部的接合强度弱。小室55的尺寸例如优选为纵8~30mm、横(弱接合部54b间的距离)10~50mm左右。这样,由于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膨胀,弱接合部54b发生剥离。片51、52隆起而成为在宽度方向wd上延伸的大致半筒状。该大致半筒形状的延伸物在前后方向ld上并列形成多条,因此排泄液难以进一步在前后方向ld上扩散。另外,与图案1相比,弱接合部54b也具有隆起的余地,因此可以预期较多的排泄液吸收。

图案4中,从宽度方向wd的端部至另一端部以波状形成接合部54,在前后方向ld上配置多条该波状。通过密集地配置多条波状,在波状间形成基本密闭的空间(小室55)。波状的尺寸例如优选为周期长度20~100mm、振幅8~30mm左右。这样,由于接合部54不是直线,因此排泄液不以直线方式扩散,排泄液至吸收体50的端部的扩散变慢,具有防止漏液的效果。

图案5中,可以为在平面上无间隙地铺满菱形而成的形状、即斜方格子状。菱形的小室55的对角线长度例如优选为纵8~30mm、横10~50mm左右。这样,排泄液的扩散在斜向上扩展,能够防止在宽度方向wd、前后方向ld上直接扩散。

(隆起)

接着,对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膨胀进行说明。

排泄液透过片51、52而被小室55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吸收时,该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膨胀成规定的体积。相邻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也由于排泄液的吸收而继续膨胀。这样,相邻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一个接一个地膨胀,使形成于小室55的片51、52的褶皱型扩张。其结果,当初吸收排泄液前的瘪的片51、52的褶皱型由于内部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膨张力而展开并扩展,成为隆起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图12示出了表面侧片51膨胀的情况为例,但背面侧片52膨胀的情况、表面侧片51和背面侧片52两者均膨胀的情况当然也是可能的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吸收而使片隆起,但这取决于片本身的伸长率。另一方面,本发明中的隆起不取决于片本身的伸长率,而是由于预先进行了加工的褶皱型展开并扩展所致的,隆起的手段完全不同。另外,本发明中,具有下述优点:通过任意变更收缩率,能够根据吸收性物品的目的来调节隆起的体积大小。

(收缩率的高低)

片51、52可以使用收缩率具有高低差的片。即,可以使用被规则地反复加工至收缩率高的范围和低的范围的片。例如,在波加工中可以按照使收缩率为30%(高收缩率)的部分和收缩率为15%(低收缩率)的部分交替重复的方式进行加工。

(具有高低差的实施例)

如图11所示,若对上述图案1的格子状的小室55设置收缩率的高低差,可以形成以高收缩率形成的小室55列和以低收缩率形成的小室55列在宽度方向wd上交替重复的吸收体50。该吸收体50吸收排泄液时,在宽度方向wd上交替地形成较高地隆起的小室55和较低地隆起的小室55,因此能够期待防止排泄液向宽度方向wd扩散的效果。

另外,若使片51、52的收缩率在宽度方向wd的中央附近的小室55列中较高、在左右端部的小室55列中较低,则会形成由于排泄液的吸收而使中央附近的小室55列与端部的小室55列相比更高地隆起的吸收体50。该吸收体50特别是能够应对虽然一次的排泄液的量少、但多次排泄的情况。

此外,为了使隆起高度的差异显著,可以对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基重量设置差异。可以使以高收缩率形成的小室55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基重量为200~350g/m2,使以低收缩率形成的小室55内的基重量为50~200g/m2。需要说明的是,图11示出了表面侧片51膨胀的情况为例,但背面侧片52膨胀的情况、表面侧片51和背面侧片52两者均膨胀的情况当然也是可能的方式。

<吸收性物品的示例>

图1~图6示出了环贴式一次性尿片的一例,图中的符号x表示除紧固带以外的尿片的整个宽度,符号l表示尿片的整个长度。除了以下所述的固定或接合部分以外,各构成构件根据需要也与公知的尿片同样地被固定或接合。作为这些固定或接合所用的手段,可以适当选择热熔性粘接剂、熔敷(加热熔敷、超声波熔敷)。

该环贴式一次性尿片具有在透液性顶片与位于外表面侧的不透液性片11之间夹设有吸收体50而成的基本结构,具有腹侧端翼部ef和背侧端翼部ef,并且具有一对侧翼部sf,腹侧端翼部ef和背侧端翼部ef为分别向吸收体50的前侧和后侧延伸的部分且为不具有吸收体50的部分,一对侧翼部sf与吸收体50的侧缘相比更向侧方延伸。在背侧部分b的侧翼部sf分别设有紧固带13,在尿片穿着时,在将背侧部分b的侧翼部sf与腹侧部分f的侧翼部sf的外侧重叠的状态下,将紧固带13卡定在腹侧部分f外表面的适当部位。

另外,在该环贴式一次性尿片中,吸收性主体部10以及各侧翼部sf的外表面整体由外装片12形成。特别是在包含吸收体50的区域中,不透液性片11由热熔性粘接剂等粘接剂固定在外装片12的内表面侧,进而在该不透液性片11的内表面侧依次层积有吸收体50、中间片40以及顶片30。顶片30和不透液性片11在图示例中为长方形,具有在前后方向ld和宽度方向wd上比吸收体50稍大的尺寸,顶片30的从吸收体50的侧缘伸出的周边部与不透液性片11的从吸收体50的侧缘伸出的周边部由热熔性粘接剂等进行了接合。另外,不透液性片11形成得比顶片30稍宽。

此外,在该吸收性主体部10的两侧设有向穿着者的皮肤侧突出(立起)的侧部立体护围60,形成该侧部立体护围60的护围片62在从顶片30的两侧部上到各侧翼部sf的内表面为止的范围内被固着。

以下,对各部分的细节依次进行说明。

(外装片)

外装片12是构成制品外表面的片。外装片12形成为两侧部的前后方向ld的中央部收窄的形状,此处成为包围穿用者腿部的部位。作为外装片12,无纺布是优选的,但并不限定于此。无纺布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材料纤维,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聚酯系、聚酰胺系等合成纤维、以及人造丝、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作为加工方法,可以使用水刺法、纺粘法、热粘合法、热风法、针刺法等。其中,从能够兼顾肌肤触感和强度的方面考虑,纺粘法无纺布或sms无纺布、smms无纺布等长纤维无纺布是优选的。无纺布除了可以使用一片以外,也可以将多片重叠使用。后者的情况下,优选利用热熔性粘接剂等将无纺布相互粘接。在使用无纺布的情况下,其纤维基重优选为10~50g/m2、特别优选为15~30g/m2。外装片12也可以省略,这种情况下,可以将不透液性片11制成与外装片12相同的形状而构成制品外表面。

(不透液性片)

不透液性片1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例示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或者在聚乙烯片等上层积无纺布而成的层压无纺布、夹设有防水膜而实质上确保了不透液性的无纺布(这种情况下,利用防水膜和无纺布构成不透液性片)等。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例示近年来从防止闷湿的方面出发而优选使用的具有不透液性和透湿性的材料。作为该具有不透液性和透湿性的材料的片,例如可以例示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中混炼无机填充剂、将片成型后沿单轴或双轴方向拉伸而得到的微多孔性片。此外还可以使用利用下述方法在不使用防水膜的情况下制成不透液性而得到的片作为不透液性片11:使用了微旦纤维的无纺布;通过施加热或压力来减小纤维的空隙而实施的防漏性强化;高吸水性树脂或疏水性树脂、拒水剂的涂布。

(顶片)

顶片30可以使用具有透液性的有孔或无孔的无纺布。无纺布的构成纤维为何种纤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例示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聚酯系、聚酰胺系等合成纤维、人造丝、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等或者使用了它们中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纤维、复合纤维等。此外,无纺布可以通过任何加工来制造。作为加工方法,可以例示公知的方法,例如水刺法、纺粘法、热粘合法、熔喷法、针刺法、热风法、点粘合法等。例如,若追求柔性、悬垂性,则水刺法为优选的加工方法;若追求蓬松性、柔软性,则热粘合法为优选的加工方法。

(中间片)

中间片40是为了使透过了顶片30的排泄液快速地向吸收体50侧移动、以及为了防止回渗而接合在顶片30的背面的。中间片40和顶片30间的接合除了使用热熔性粘接剂以外,还可以使用热压纹、超声波熔敷。作为中间片40,除了使用无纺布以外,还可以使用具有多个透过孔的树脂膜。作为无纺布,可以使用与在顶片30的项中所说明的材料同样的材料,亲水性高于顶片30的材料或纤维密度高于顶片30的材料由于液体从顶片30向中间片40的移动特性优异而优选。

图示方式的中间片40按照比吸收体50的宽度窄的方式配置在中央,但也可以横跨整个宽度来设置。中间片40的前后方向ld的长度可以与尿片的全长相同,也可以与吸收体50的长度相同,还可以处于以接收液体的区域为中心的较短的长度范围内。

(侧部立体护围)

为了阻止排泄物在顶片30上的横向移动、防止侧漏,优选设置从宽度方向wd上的制品两侧的内表面突出(立起)的侧部立体护围60。

该侧部立体护围60由护围片62以及细长状弹性伸缩构件63构成,该弹性伸缩构件63沿前后方向ld以伸长状态固定于该护围片62上。作为该护围片62,可以使用拒水性无纺布,另外,作为弹性伸缩构件63,可以使用橡筋线等。弹性伸缩构件63可以如图1和图3所示那样各设置多条,此外也可以各设置1条。

护围片62的内表面在顶片30的侧部上具有宽度方向wd的固着起始端,该固着起始端的宽度方向wd外侧的部分由热熔性粘接剂等固着在不透液性片11的侧部和位于该部分的外装片12的侧部。

在腿围处,侧部立体护围60的固着起始端的宽度方向wd的内侧在制品前后方向ld的两端部被固定于顶片30上,但其间的部分为不固定的自由部分,该自由部分在弹性伸缩构件63的收缩力的作用下立起。穿着尿片时,尿片以船形被穿着在身体上,并且弹性伸缩构件63的收缩力起作用,因而侧部立体护围60在弹性伸缩构件63的收缩力的作用下立起,与腿围密合。其结果,可防止从腿围的所谓侧漏。

也可以与图示方式不同地,将护围片62的宽度方向wd的内侧的部分在前后方向ld的两端部以具有基端侧部分和末端侧部分的对折状态固定,使其间的部分为不固定的自由部分,该基端侧部分从宽度方向wd的外侧的部分延伸到内侧,该末端侧部分从该基端侧部分的宽度方向wd的中央侧的端缘折返到身体侧并延伸到宽度方向wd的外侧。

(平面护围)

在各侧翼部sf,如图1~图3所示,在护围片62的固着部分中的固着起始端附近的宽度方向wd的外侧,由橡筋线等构成的腿围弹性伸缩构件64以沿着前后方向ld伸长的状态被固定在护围片62与不透液性片11之间,由此,各侧翼部sf的腿围部分构成为平面护围。腿围弹性伸缩构件64也可以配置在侧翼部sf中的不透液性片11与外装片12之间。腿围弹性伸缩构件64除了如图示例那样在各侧设置多条以外,也可以在各侧仅设置1条。

(紧固带)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紧固带13具有:片基材,其构成固定于尿片的侧部的带安装部13c和从该带安装部13c突出的带主体部13b;以及针对腹侧的卡定部13a,其设置在该片基材中的带主体部13b的宽度方向wd的中间部,比该卡定部13a靠近末端侧的部分被当作握持部。紧固带13的带安装部13c被夹在侧翼部中的构成内侧层的护围片62和构成外侧层的外装片12之间,并且利用热熔性粘接剂与两片62、12粘接。另外,卡定部13a由粘接剂以不能剥离的方式接合于片基材上。

作为卡定部13a,机械紧固件(面扣件)的钩件(凸形件)是优选的。钩件在其外表面侧具有多个卡合突起。作为卡合突起的形状,有レ字状、j字状、蘑菇状、t字状、双j字状(使j字状的卡合突起背靠背结合而成的形状)等,可以为任一种形状。当然,也可以设置粘合材料层作为紧固带13的卡定部。

另外,作为从带安装部形成至带主体部的片基材,除了可以使用纺粘法无纺布、热风法无纺布、水刺法无纺布等各种无纺布以外,还可以使用塑料膜、复合层压无纺布、纸或它们的复合材料。

(紧固对象片)

优选在腹侧部分f的紧固带13的卡定部位设置用于使卡定变得容易的具有紧固对象(target)的紧固对象片12t。关于紧固对象片12t,在卡定部为钩件13a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在由塑料膜或无纺布构成的片基材的表面设置多个可缠绕钩件的卡合突起的毛圈线而成的紧固对象片,另外,在卡定部13a为粘合材料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对富于粘合性的、由表面平滑的塑料膜构成的片基材的表面实施剥离处理而成的紧固对象片。另外,在腹侧部分f的紧固带13的卡定部位由无纺布构成的情况下,例如在图示方式的外装片12由无纺布构成、紧固带13的卡定部为钩件13a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紧固对象片12t,使钩件13a缠绕在外装片12的无纺布上来进行卡定。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紧固对象片12t设置在外装片12与不透液性片11之间。

(吸收体)

吸收体50是吸收保持排泄物的液体成分的部分。吸收体50由表面侧片51、配置于表面侧片51的背面侧的背面侧片52和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构成。为了不使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从吸收体脱落,将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用表面侧片51和背面侧片52夹持,容纳于对其周围进行接合而形成的小室55中。如此,吸收体50可以具有多个小室55。另外,可以在表面侧片51与背面侧片52之间进一步配置未图示的中间片80。

吸收体50可以藉由热熔性粘接剂等粘接剂粘接(接合)于其表面背面中至少一侧的构件上。小室55的接合部54以同样的图案接合,表面侧片51、背面侧片52进行了上述褶皱型加工。通过将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分配保持于被接合部54包围的多个小室55中,能够防止吸收体50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不均存在。

另外,吸收体50可以利用未图示的包装片进行包装。这种情况下,除了可以将一片包装片按照包围吸收体50的表面背面和两侧面的方式卷绕成筒状以外,还可以用2片包装片按照从表面背面两侧夹持的方式进行包装。作为包装片,可以使用薄页纸、特别是皱纹纸、无纺布、复合层压无纺布、开有小孔的片等。其中,优选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不会脱出的片。在包装片中使用无纺布的情况下,亲水性的sms无纺布(sms、ssmms等)是特别优选的,关于其材质,可以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复合材料等。基重优选为5~40g/m2、特别优选为10~30g/m2。在用包装片包装吸收体50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纸浆纤维积纤于吸收体50的表面背面中的任意一侧,将它们一起用包装片进行包装。

表面侧片51为吸收体50的形成材料,与背面侧片52成对使用,将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保持于吸收体50内。表面侧片51可以为透液性材料、也可以为不透液性材料,在如图示方式那样位于顶片30侧的情况下,优选为透液性材料。表面侧片51可以与顶片30同样地使用有孔或无孔的无纺布、多孔性塑料片。在表面侧片51使用无纺布的情况下,作为其构成纤维,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选择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聚酯系、聚酰胺系等合成纤维(除了单成分纤维以外还包括复合纤维)、以及人造丝或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等,从热加工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热塑性树脂的纤维。无纺布的纤维结合法没有特别限定,为了防止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脱落,优选纺粘法、熔喷法、针刺法之类的纤维密度提高的结合法。在使用多孔性塑料片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脱落,其开孔径优选小于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外形。另外,在表面侧片51的材料为疏水性的情况下,也可以含有亲水剂。

为了使制造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配置容易、并且为了确保吸收膨胀后的容积,优选在表面侧片51中的构成各小室55的部分形成有从背面侧向表面侧凹陷的凹处,但也可以不形成。

背面侧片52与表面侧片51成对使用,将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保持于吸收体50内。作为背面侧片52,可以为与表面侧片51同样的材料,但在由透液性材料构成表面侧片51的情况下,背面侧片52也可以采用不透液性材料。作为能够用于背面侧片52的不透液性材料,可以从在不透液性片11的项中所说明的材料中适当选择使用。尽管未图示,但表面侧片51和背面侧片52也可以为将一片材料对折重叠而成的一层和另一层。

另外,中间片80可以为与表面侧片51同样的材料,可以为透液性材料,也可以为不透液性材料。尽管未图示,但表面侧片51、中间片和背面侧片52也可以由将一片材料折叠成三层而成的三层构成。

原则上,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相对于表面侧片51和背面侧片52全部是不固定的,能够自由移动。但是,未必需要全部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都不固定,颗粒53的一部分(例如颗粒53总量的0~50质量%、优选0~30质量%、更优选0~10质量%)可以粘接或粘合于表面侧片51和背面侧片52上。另外,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可以一定程度地块状化。

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可以直接使用在这种吸收性物品中使用的聚合物颗粒。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的是,使用500μm的标准筛(jisz8801-1:2006)进行筛分(振动5分钟),并且对该筛分中落到筛下的颗粒用180μm的标准筛(jisz8801-1:2006)进行筛分(振动5分钟),此时残留在500μm的标准筛上的颗粒的比例为30重量%以下,残留在180μm的标准筛上的颗粒的比例为60重量%以上。

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材料,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优选吸水量为40g/g以上的材料。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有淀粉系、纤维素系、合成聚合物系等的颗粒,可以使用淀粉-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淀粉-丙烯腈共聚物的皂化物、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交联物或丙烯酸(盐)聚合物等的颗粒。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形状,优选通常使用的粉粒体状,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形状的颗粒。

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优选使用吸水速度为70秒以下、特别是40秒以下的颗粒。若吸水速度过慢,则容易产生供给到吸收体50内的液体返回至吸收体50外部的所谓回渗。

另外,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优选使用凝胶强度为1000pa以上的颗粒。由此,即使在制成蓬松的吸收体50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液体吸收后的发粘感。

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基重量可以根据该吸收体50的用途所要求的吸收量适当确定。因而不能一概而论,可以为50~350g/m2。若基重量小于50g/m2,则难以确保吸收量。若超过350g/m2,则效果达到饱和。

将表面侧片51和背面侧片52接合的接合部54在整个吸收体50中以同样的配置进行设置,但也可以在局部进行变更。接合部54优选如超声波熔敷或热封那样通过表面侧片51和背面侧片52的熔敷而接合,但也可以藉由热熔性粘接剂进行接合。

关于表面侧片51和背面侧片52的接合部54,只要按照包围各小室55的方式进行配置、形成相邻的小室55间的边界,除了可以如图示方式那样以连续线状形成之外,也可以以虚线状(在包围各小室55的方向上是断续的)形成。在断续地形成接合部54的情况下,在包围小室55的方向上的接合部54之间,不存在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或者即使存在也比小室55内少。

原则上,接合部54不会由于相邻的小室55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膨张力而剥离。但是,弱接合部54b可由于该膨张力而剥离。这是因为,一部分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至少未固着于表面侧片51或背面侧片52上,能够在被这些片51、52所夹持的范围内自由移动,有可能从片51、52的端部脱落。为了不使其脱落,设置将周围接合的小室55,使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留在该小室55内。若使其吸收排泄液,则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发生膨胀,但一个小室55的膨胀后的容积存在限度,会引起凝胶堵塞,可能产生无法完全吸收足够量的排泄液的情况。因此,通过使接合部在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膨张力下能够容易地剥离,相邻的小室55彼此合体,能够吸收更多的排泄液。因此,可以预先设置弱接合部54b。

另一方面,对于位于宽度方向wd的最外侧的接合部54来说,若其发生剥离,则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或其凝胶化物可能向吸收体50的侧方漏出,因而优选预先增强接合部54的强度。从同样的方面出发,优选表面侧片51和背面侧片52与小室55形成区域相比向宽度方向wd的外侧延伸一定程度,在该延伸部分预先施以用于增强的缘部接合部54c。

接合部54的接合强度(对抗表面侧片51和背面侧片52的剥离的强度)的差异可以通过改变接合部54的面积而简单地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利用热熔性粘接剂形成接合部54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使热熔性粘接剂的种类根据部位而不同这样的方法。特别是在通过将表面侧片51和背面侧片52熔敷而形成接合部54的情况下,弱接合部54b也可以通过使接合部为点状而形成。

为了使弱接合部54b能够剥离,可以设定配置在各小室55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的种类和量,使得与弱接合部54b相邻的小室55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在饱和吸收时的体积充分大于该小室55的容积。

上述例中,在小室55内仅内包有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但也可以与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一起内包消臭剂颗粒等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3以外的粉粒体。

<说明书中的术语的说明>

在说明书中使用以下的术语的情况下,只要在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记载,则具有以下的含义。

·“ld方向”和“wd方向”是指在制造设备中的流动方向(ld方向)和与其正交的横向(wd方向),其中任意一个方向成为制品的前后方向,另一个方向成为制品的宽度方向。无纺布的ld方向是无纺布的纤维取向的方向。纤维取向是无纺布的纤维所顺沿的方向,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判别:根据基于tappi标准法t481的零距离拉伸强度的纤维取向性试验法的测定方法;或者由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比来确定纤维取向方向的简易测定方法。

·“展开状态”是指没有收缩或松弛而平坦地展开的状态。

·“伸长率”是指设自然长度为100%时的值。

·“人工尿”是将尿素:2wt%、氯化钠:0.8wt%、二水合氯化钙:0.03wt%、七水合硫酸镁:0.08wt%以及离子交换水:97.09wt%混合而成的,只要没有特别记载,以温度40度来使用。

·“凝胶强度”如下进行测定。在人工尿49.0g中加入高吸收性聚合物1.0g并用搅拌器进行搅拌。将生成的凝胶在40℃×60%rh的恒温恒湿槽内放置3小时,之后恢复到常温,利用凝乳计(i.technoengineering公司制造:curdmeter-maxme-500)测定凝胶强度。

·“基重”如下进行测定。将试样或试验片预干燥后,放置在标准状态(试验场所的温度为23±1℃、相对湿度为50±2%)的试验室或装置内,使之成为达到恒量的状态。预干燥是指使试样或试验片在温度100℃的环境中达到恒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标准回潮率为0.0%的纤维,也可以不进行预干燥。使用试样裁取用的模板(型板)(100mm×100mm),从达到恒量状态的试验片上切下100mm×100mm尺寸的试样。测定试样的重量,乘以100,计算出每1平方米的重量,作为基重。

·关于“厚度”,使用自动厚度测定仪(kes-g5手持压缩试验机),在负荷为0.098n/cm2以及加压面积为2cm2的条件下进行自动测定。

·吸水量通过jisk7223-1996“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量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吸水速度为使用2g高吸收性聚合物和50g生理盐水进行jisk7224-1996“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速度试验法”时的“至终点为止的时间”。

·在没有关于试验或测定中的环境条件的记载的情况下,该试验或测定是标准状态(试验场所的温度为23±1℃、相对湿度为50±2%)的试验室或装置内进行。

·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各部的尺寸是指展开状态下而非自然长度状态下的尺寸。

符号说明

11…不透液性片、12…外装片、12t…紧固对象片、13…紧固带、13a…卡定部、13b…带主体部、13c…带安装部、30…顶片、40…中间片、60…侧部立体护围、62…护围片、50…吸收体、51…表面侧片、52…背面侧片、53…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54…接合部、54b…弱接合部、55…小室、80…中间片、h…高收缩率、l…低收缩率、ld…前后方向、wd…宽度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