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装置及其气泡的排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599903发布日期:2020-05-01 21:32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体外循环装置及其气泡的排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采用透析器的透析治疗等的用于一边使患者的血液进行体外循环,一边对其进行净化处理的体外循环装置及其气泡的排出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在透析治疗时,采用血液回路,该血液回路用于使已采取的患者的血液体外循环,再次将其返回到体内。该血液回路主要由比如与具有中空丝膜的透析器(血液净化器)连接的动脉侧血液回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构成。在该动脉侧血液回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的各自前端,安装动脉侧穿刺针和静脉侧穿刺针,动脉侧穿刺针和静脉侧穿刺针分别穿刺于患者中,进行透析治疗的血液的体外循环。

在其中的动脉侧血液回路中,连接被挤压管,并且设置挤压(蠕动)型的血液泵,该血液泵通过借助滚柱而对该被挤压管进行挤压的方式实现送液。由于可通过驱动该血液泵,使患者的血液在血液回路的内部进行体外循环,故对进行该体外循环的血液进行透析器的血液净化治疗。

另外,在动脉侧血液回路中,连接预充液供给管线,该预充液供给管线用于对血液回路供给预充液。此外,在透析治疗前进行预充步骤,该预充步骤一边从预充液供给管线供给预充液,一边将其从溢流管线中排出,排出血液回路内部的气泡,并且将预充液填充于血液回路的流路中(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0—27369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过去的体外循环装置中,特别是在于填充在被挤压管中的预充液中残留有微小气泡的场合,具有为了将该微小气泡排出到血液回路之外,必须要求大量并且流速高的预充液的危险。另外,由于这样的微小气泡的残留不限于被挤压管,该残留会在填充有预充液的血液回路的流路的全部的范围内产生,故顺利并且确实地去除在预充步骤中残留的微小气泡的要求高。

但是,本申请人深入地对下述的方面进行了探讨,该方面指着眼于如果在填充有预充液的流路中产生负压,则残留的微小气泡膨胀,邻接的多个气泡汇聚而变为较大的气泡的现象,利用该现象,顺利并且确实地排出残留于被挤压管的内部的微小气泡。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顺利并且确实地排出在预充步骤后残留的微小气泡的体外循环装置及其气泡的排出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涉及一种体外循环装置,该体外循环装置包括:血液回路,该血液回路包括各自的基端与血液净化器连接的动脉侧血液回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并且使患者的血液从该动脉侧血液回路的前端体外循环到静脉侧血液路的前端;排出部,该排出部将供给到上述血液回路的内部的预充液排出到外部;负压发生部,该负压发生部在上述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产生负压;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上述负压发生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进行:预充步骤,在该步骤中,从上述排出部排出供给到上述血液回路的内部的预充液,并且将其填充于上述血液回路的流路的内部;负压发生步骤,在该步骤中,在上述预充步骤后,通过上述负压发生部,在上述部位产生负压;排出步骤,在该步骤中,使通过上述负压发生步骤产生负压的上述部位的气泡流动,将其从上述排出部排出。

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涉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血液泵,该血液泵通过借助滚柱而挤压与上述动脉侧血液回路连接的被挤压管进行送液,并且通过上述负压发生部产生负压的上述部位包括上述被挤压管中的至少一部分。

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涉及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负压发生部包括上述血液泵与闭塞部,该闭塞部使上述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上述部位闭塞。

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涉及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体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水平面调整用泵,该水平面调整用泵与上述血液回路的规定部位连接,调整该规定部位的液面,并且上述负压发生部包括水平面调整用泵与闭塞部,该闭塞部使上述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上述部位闭塞。

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涉及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体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静脉侧血液回路上,连接空气捕获腔,并且上述排出部由溢流管线构成,该溢流管线从空气捕获腔的上部延伸设置。

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涉及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体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部由上述动脉侧血液回路的前端或上述静脉侧血液回路的前端构成。

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涉及一种体外循环装置的气泡的排出方法,该体外循环装置包括:血液回路,该血液回路包括各自的基端与血液净化器连接的动脉侧血液回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并且使患者的血液从该动脉侧血液回路的前端体外循环到静脉侧血液路的前端;排出部,该排出部将供给到上述血液回路的内部的预充液排出到外部;负压发生部,该负压发生部在上述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产生负压,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行:预充步骤,在该步骤中,从上述排出部而排出供给到上述血液回路的内部的预充液,并且将其填充于上述血液回路的流路的内部;负压发生步骤,在该步骤中,在上述预充步骤后,通过上述负压发生部,在上述部位产生负压;排出步骤,在该步骤中,使通过上述负压发生步骤产生负压的上述部位的气泡流动,将其从上述排出部排出。

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涉及权利要求7所述的体外循环装置的气泡的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血液泵,该血液泵通过借助滚柱而挤压与上述动脉侧血液回路连接的被挤压管,,进行送液,并且通过上述负压发生部产生负压的上述部位包括上述被挤压管中的至少一部分。

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明涉及权利要求8所述的体外循环装置的气泡的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负压发生部包括上述血液泵与闭塞部,该闭塞部使上述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上述部位闭塞。

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明涉及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体外循环装置的气泡的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水平面调整用泵,该水平面调整用泵与上述血液回路的规定部位连接,调整该规定部位的液面,并且上述负压发生部包括水平面调整用泵与闭塞部,该闭塞部使上述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上述部位闭塞。

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涉及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体外循环装置的气泡的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静脉侧血液回路上,连接空气捕获腔,上述排出部由溢流管线构成,该溢流管线从空气捕获腔的上部而延伸设置。

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明涉及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体外循环装置的气泡的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部由上述动脉侧血液回路的前端或上述静脉侧血液回路的前端构成。

发明的效果

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明,由于进行负压发生步骤,在该步骤中,在预充步骤后,通过负压发生部,在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产生负压;排出步骤,在该步骤中,使通过负压发生步骤产生负压的部位的气泡流动,将其从排出部排出,故可通过在负压发生步骤产生的负压,使残留于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的微小气泡膨胀,使该膨胀的多个气泡汇聚,增大微小气泡,由此,可顺利并且确实地排出在预充步骤后残留的微小气泡。

按照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发明,由于包括血液泵,该血液泵通过借助滚柱而挤压与动脉侧血液回路连接的被挤压管进行送液,并且通过负压发生部产生负压的部位包括被挤压管中的至少一部分,故可顺利并且确实地排出残留于被挤压管中的微小气泡。

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发明,由于负压发生部包括血液泵与闭塞部,该闭塞部使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闭塞,故可沿用对于血液净化治疗来说必要的血液泵,在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产生负压。

按照权利要求4、10所述的发明,由于包括水平面调整用泵,该水平面调整用泵与血液回路的规定部位连接,调整该规定部位的液面,并且负压发生部包括水平面调整用泵与闭塞部,该闭塞部使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闭塞,故可沿用对于液面调整来说必要的水平面调整用泵,在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产生负压。

按照权利要求5、11所述的发明,由于在静脉侧血液回路上,连接空气捕获腔,排出部由溢流管线构成,该溢流管线从空气捕获腔的上部延伸设置,故在将动脉侧血液回路的前端与静脉侧血液回路的前端连接,进行预充步骤时,可从溢流管线中良好地排出残留于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的微小气泡。

按照权利要求6、12所述的发明,由于排出部由动脉侧血液回路的前端或静脉侧血液回路的前端构成,故在没有将动脉侧血液回路的前端与静脉侧血液回路的前端连接,而进行预充步骤时,可从动脉侧血液回路的前端或静脉侧血液回路的前端,良好地排出残留于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的微小气泡。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透析装置(体外循环装置)的模式图;

图2为表示适用于本透析装置的血液泵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在该血液泵中安装被挤压管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为表示适用于本透析装置的静脉压计量部的模式图;

图5为表示进行该透析装置的预充步骤(溢流步骤)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6为表示进行该透析装置的预充步骤(送液步骤)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7为表示进行该透析装置的负压发生步骤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8为表示进行该透析装置的第1排出步骤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9为表示进行该透析装置的第2排出步骤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0为表示该透析装置的控制部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11为表示进行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透析装置的负压发生步骤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2为表示进行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透析装置的负压发生步骤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3为表示进行本发明的还一实施方式的透析装置的负压发生步骤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4为表示进行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透析装置(体外循环装置)的图,该图为表示进行预充步骤(动脉侧预充步骤)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5为表示进行该透析装置的预充步骤(静脉侧预充步骤)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6为表示进行该透析装置的负压发生步骤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7为表示进行该透析装置的排出步骤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18为表示该透析装置的控制部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19为表示进行本发明的还一实施方式的负压发生步骤的状态的模式图;

图20为表示进行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透析装置的负压发生步骤的状态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的体外循环装置由用于进行透析治疗的透析装置构成,如图1所示那样,该透析装置主要由血液回路、透析器3(血液净化器)、空气捕获器5、预充液供给管线ld、溢流管线le(排出部)、负压发生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血液泵4和作为闭塞部的电磁阀v1)与控制部e构成,该血液回路由动脉侧血液回路1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构成,透析器3连接于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基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基端,对流过血液回路的血液进行净化,该空气捕获器5与静脉侧血液回路2连接,该预充液供给管线ld与动脉侧血液回路1连接,向血液回路的内部供给预充液,该溢流管线le将通过预充液供给管线ld而供给到血液回路的内部的预充液排出到外部,该负压发生部在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产生负压,该控制部e控制负压发生部(血液泵4和电磁阀v1)。

在动脉侧血液回路1中的前端,经由连接器c而连接动脉侧穿刺针a,并且在其中途设置挤压型的血液泵4。在静脉侧血液回路2中的前端,经由连接器d而连接静脉侧穿刺针b,并且在其中途连接空气捕获器5。此外,在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侧(连接器c的附近)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侧(连接器d的附近),连接分别使这些流路闭塞或开放的电磁阀v1和v2。

此外,如果在动脉侧穿刺针a和静脉侧穿刺针b穿刺于患者中的状态,驱动血液泵4,则患者的血液通过动脉侧血液回路1,到达透析器3,然后,通过该透析器3而进行血液净化处理,一边通过空气捕获器5进行除泡,一边通过静脉侧血液回路2返回到患者的体内。即,一边使患者的血液从血液回路的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体外循环到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一边通过透析器3对其进行净化处理,由此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对血液进行脱血处理(采血)的穿刺针的一侧称为“动脉侧”,将对血液进行返血处理的穿刺针的一侧称为“静脉侧”,“动脉侧”和“静脉侧”不是通过构成穿刺的对象的血管为动脉和静脉中的哪者而进行定义的。

此外,可在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中途(预充液供给管线ld的连接部与透析部3之间)连接被挤压管h,该被挤压管h安装于血液泵4(具体来说,形成于根据图2、图3而在后面具体描述的血液泵4的定子12上的安装凹部12a)上。该被挤压管h一边通过血液泵4(挤压型泵)的滚柱14(挤压部)在径向压缩,一边在纵向挤压,使内部的液体在转子13的旋转方向流动,该被挤压管h由比构成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另一柔性管软并且比其直径大的柔性管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血液泵4如图2、图3所示那样,主要由定子12、转子13、滚柱14、上下一对的导向销15与持握部16构成,该转子13在定子12的内部进行旋转驱动,该滚柱14形成于该转子13上,该持握部16持握而固定被挤压管h。另外,在该图中,省略血液泵4中的覆盖定子12的上部的外罩。

定子12形成安装有被挤压管h的安装凹部12a,该定子12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如图2、图3所示那样,沿形成该安装凹部12a的内周壁面,安装被挤压管h。另外,在安装凹部12a的基本中间处,设置通过马达而进行旋转驱动的转子13。在该转子13的侧面(与安装凹部12a的内周壁面面对的面)上,设置一对(2个)滚柱14与导向销15。

滚柱14可以形成于转子13的外缘侧的旋转轴m(参照图3)为中心进行旋转,一边在径向对安装于安装凹部12a中的被挤压管h进行压缩,一边伴随该转子13的旋转,于纵向(血液的流动方向)对该被挤压管h进行挤压,由此,在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内部使血液流动。即,如果在安装凹部12a的内部安装被挤压管h,旋转驱动转子13,则可在滚柱14和安装凹部12a的内周壁面之间,压缩该被挤压管h,并且伴随转子13的旋转驱动,于其旋转方向(被挤压管h的纵向)对该被挤压管h进行挤压。由于通过该挤压作用,在转子13的旋转方向输送动脉侧血液回路1内部的血液,故可使该血液在该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内部进行体外循环。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血液泵4一边对转子13进行正向旋转驱动,在该方向(图3中的符号α所示的方向)使滚柱14旋转,一边沿被挤压管h的纵向使滚柱14滚动,由此,可从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朝向透析器3(血液净化器)而送液,并且一边对转子13进行逆向旋转驱动,在该方向(图3中的符号β所示的方向)使滚柱14旋转,一边沿被挤压管h的纵向使滚柱14滚动,由此,可从透析器3(血液净化器),朝向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而送液。

导向销15如图2所示那样,由上下一对的销状部件构成,该上下一对的销状部件从转子13的顶端侧和底端侧,朝向安装凹部12a的内周壁面分别地突出而形成,在该上下一对的销状部件15之间,保持被挤压管h。即,在驱动转子13时,通过上下一对的销状部件15,将被挤压管h保持在正规的位置,被挤压管h不会相对安装凹部12a在上方或在下方脱离。

按照下述的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空气捕获器5中,延伸设置从上部延伸,其前端向大气释放的溢流管线le(排出部),将从该空气捕获器5中溢流的液体(预充液)排出到外部。在该溢流管线le中设置电磁阀v3,可在任意的时刻,使该溢流管线le的流路闭塞或使其开放。

在透析器3中,在其外壳部中,形成血液导入口3a(血液导入端口),血液导出口3b(血液导出端口),透析液导入口3c(透析液流路入口:透析液导入端口)和透析液导出口3d(透析液流路出口:透析液导出端口),在其中的血液导入口3a处,连接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基端,在血液导出口3b处,连接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基端。此外,透析液导入口3c和透析液导出口3d分别与从透析装置本体延伸设置的透析液导入管线la和透析液排出管线lb连接。

在透析器3的内部,接纳有多个中空丝(在图中没有示出),该中空丝构成用于对血液进行净化处理的血液净化膜。另外,在透析器3的内部,形成经由血液净化膜而患者的血液流动的血液流路(血液导入口3a和血液导出口3b之间的流路)和透析液流动的透析液流路(透析液导入口3c和透析液导出口3d之间的流路)。此外,按照下述的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构成血液净化膜的中空丝中,形成贯穿其外周面和内周面的多个微小的孔,形成中空丝膜,经由该膜,血液中的杂质等透过到透析液的内部。

复式泵10按照在透析装置本体的内部,跨于透析液导入管线la和透析液排出管线lb上的方式设置,并且在透析液排出管线lb中的构成复式泵10的旁路的旁路管线lc上,设置除水泵11,该除水泵11用于从在透析器3中流动的患者的血液中去除水分。另外,透析液导入管线la的一端与透析器3(透析液导入口3c)连接,其另一端与调制规定浓度的透析液的透析液供给装置(在图中没有示出)连接。此外,透析液排出管线lb的一端与透析器3(透析液导出口3d)连接,并且其另一端与在图中没有示出的排出部连接,从透析液供给装置供给的透析液通过透析液导入管线la,到达透析器3,然后,通过透析液排出管线lb送给排液部。

在预充液供给管线ld中,其一端与透析液导入管线la中的复式泵10和透析器3之间的规定位置连接,并且其另一端与动脉侧血液回路1中的血液泵4和动脉侧气泡检测部6之间的规定位置连接。在该预充液供给管线ld中,设置电磁阀v4,该电磁阀v4在任意时刻,使其流路闭塞或使其开放,通过使该电磁阀v4处于打开状态,可将透析液导入管线la的透析液(预充液)供给到动脉侧血液回路1。

另一方面,在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侧,设置动脉侧气泡检测部6,该动脉侧气泡检测部6检测流过该部位的液体中的气泡,并且在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侧,设置静脉侧气泡检测部7,该静脉侧气泡检测部7检测流过该部位的液体中的气泡。此外,图中的标号8、9分别表示设置于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侧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侧的血液判断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静脉侧血液回路2中,形成对静脉压力进行计量的静脉压计量部p。该静脉压计量部p按照下述的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其形成于静脉侧血液回路2中的透析器3和空气捕获器5之间的位置,通过计量流过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血液的液压,伴随时间的推移而计量血液净化治疗中的患者的静脉压力。

还有,本实施方式的静脉压计量部p由比如与静脉侧血液回路2连接的腔部和对该腔部内部的液压进行计量的传感器等构成。腔部处于在血液净化治疗之前,充满预充液,在血液净化治疗中充满血液的状态,没有形成空气层。但是,通过传感器,直接地计量流过静脉压计量部p的液体(血液)的液压,伴随时间的推移而监视血液净化治疗中的患者的静脉压力。

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静脉压计量部p如图4的(a)所示那样,包括与静脉侧血液回路2连接的腔部m1,并且在该腔部m1的内部,形成不使液体透过的膜m2,可在该腔部m1的内部,形成填充液体的液相q1与填充空气的气相q2。此外,从气相q2侧,延伸设置大气开放管线lf,在该大气开放管线lf上安装由挤压型泵构成的水平面调制用泵17。另外,如该图4的(b)所示那样,通过驱动水平面调制用泵17,将气相q2内部的空气排到外部,由此,调制腔部m1内部的膜m2的位置(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全部地排出腔部m1内部的空气,没有形成空气层)。

电磁阀v1~v4像上述那样,通过开闭动作,使已设置的各自的部位的流路闭塞和开放,该开闭动作通过由微型计算机等构成的控制部e而进行控制。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e接收静脉侧气泡检测部7的检测信号,并且控制血液泵4和各电磁阀v1~v4,与这些结构元件电连接。

在这里,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e依次地进行:在透析治疗前(血液净化治疗前),从溢流管线le(排出部)排出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d供给的预充液,并且将其在血液回路的流路的内部进行填充的预充步骤;在预充步骤后,通过血液泵4和电磁阀v1(负压发生部),在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产生负压的负压发生步骤;使通过负压发生部产生负压的部位的气泡流动,使其从溢流管线le(排出部)排出的排出步骤。

下面根据图10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e的控制内容进行说明。

在血液净化治疗前,如图5、图6所示那样,透析器3的血液导入口3a处于朝向上方的状态(通过在图中没有示出的固定部而固定),并且将连接器c和连接器d连接,使相互的流路流通,然后,进行预充步骤(溢流步骤s1和送液步骤s2)。该预充步骤为将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d而供给的预充液从溢流管线le(排出部)排出,并且将其填充于血液回路的流路的内部的步骤,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复地进行溢流步骤s1(图5)与送液步骤s2(图6)。

溢流步骤s1如图5所示那样,为通过一边停止血液泵4,一边使电磁阀(v1~v4)处于打开状态,使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d而供给的预充液(透析液)流动到空气捕获腔5,从空气捕获腔5溢流出的预充液经由溢流管线le排出到外部的步骤。由此,通过预充液供给管线ld供给的预充液(透析液)从动脉侧血液回路1中的预充液供给管线ld的连接部,经由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部与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部的连接部,填充于到达空气捕获腔5的流路和该空气捕获腔5的内部。

接着,如果从开始溢流步骤s1起,经过规定时间,则进行送液步骤s2。该送液步骤s2如图6所示那样,为通过一边对血液泵4进行逆向旋转驱动(沿图6的β方向而旋转驱动),一边使电磁阀(v1,v2)处于打开状态,并且使电磁阀(v3,v4)处于关闭状态,在血液回路的内部,输送(循环)在溢流步骤s1中填充的预充液(透析液)的步骤。由此,在透析器3的内部的血液侧流路中,从下方朝向上方使预充液流动,气泡顺利地向上移动,将其去除。

如上所述,在送液步骤s2之后,判断静脉侧气泡检测部7是否检测气泡(s3),如果判定已检测气泡,则再次进行溢流步骤s1。接着,在溢流步骤s1进行规定时间之后,进行送液步骤s2。再次在s3,判断是否有气泡检测。像这样,通过反复地进行溢流步骤s1和送液步骤s2,直至没有静脉侧气泡检测部7的气泡检测,在血液回路和空气捕获腔5的内部填充预充液。

接着,如果于步骤s3,判定没有静脉侧气泡检测部7的气泡检测,预充步骤(溢流步骤s1和送液步骤s2)结束,则在动脉侧血液回路1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流路,以及透析器3的血液回路中,处于充满预充液的状态(填充状态),并且空气捕获腔5和静脉压计量部p的腔部也处于充满预充液的状态(没有形成空气层的状态)。

如果像上述那样,预充步骤结束,则进行:负压发生步骤s4。该负压发生步骤s4为如图7所示那样,一边使血液泵4正向旋转驱动(沿图7的α方向的旋转驱动),一边使电磁阀(v1,v3,v4)处于关闭状态,并且使电磁阀v2处于打开状态,由此,在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产生负压的步骤。在此场合,负压发生部由血液泵4和电磁阀v1(闭塞部)构成。

即,如果一边使电磁阀(v1,v4)处于关闭状态,一边对血液泵4进行正向旋转驱动(沿图7的α方向的旋转驱动),由于可在不但包括在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血液泵4和电磁阀v1之间的流路,而且包括被挤压部h的一部分(直至通过滚柱14而挤压的部位的流路)的部位(任意部位)产生负压,故可使残留于该部位(特别是被挤压部h的一部分)的微小气泡膨胀,邻接的多个气泡可汇聚而形成较大的气泡。由此,可通过在负压发生步骤s4中产生的负压,使已残留的微小气泡增加,可以血液泵4的驱动的流量,较容易地使该气泡流动。

然后,依次进行使在负压发生步骤s4产生负压的部位的气泡流动,将其从溢流管线le(排出部)排出的排出步骤(第1排出步骤s5和第2排出步骤s6)。第1排出步骤s5为如图8所示那样,通过一边使血液泵4进行逆向旋转驱动,一边使电磁阀(v1,v2)处于打开状态,并且使电磁阀(v3,v4)处于关闭状态,由此,使因负压发生步骤s4的负压的影响而变大的(因负压而膨胀的多个气泡汇聚而变大)气泡流动到空气捕获腔5的步骤。

接着,在第1排出步骤s5之后,进行第2排出步骤s6。该第2排出步骤s6如图9所示那样,通过一边使血液泵4停止,一边使电磁阀(v1~v4)处于打开状态,可使在第1排出步骤s5流动到空气捕获腔5的气泡经由溢流管线le,排出到外部。像这样,可通过经过第1排出步骤s5和第2排出步骤s6,将因负压发生步骤s4的负压的影响而变大的(因负压而膨胀的多个气泡汇聚而变大的)气泡排出到外部。

按照本实施方式,由于进行:在预充步骤(溢流步骤s1和送液步骤s2)之后,通过血液泵4和电磁阀v1(负压发生部),在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产生负压的负压发生步骤s4;使通过负压发生步骤s4而产生负压的部位的气泡流动,使其从溢流步骤le(排出部)而排出的排出步骤(第1排出步骤s5和第2排出步骤s6),故可通过在负压发生步骤s4中产生的负压,使残留于已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的微小气泡膨胀,使该已膨胀的多个气泡汇聚,由此,可使微小气泡增大,这样,可顺利并且确实地排出在预充步骤后残留的微小气泡。

另外,按照本实施方式,由于包括血液泵4,该血液泵4通过借助滚柱14而挤压与动脉侧血液回路1连接的被挤压管h的方式进行送液,并且通过负压发生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该血液泵4和电磁阀v1)而产生负压的部位包括被挤压管h中的至少一部分,故在预充步骤后,可将残留于被挤压管h中的微小气泡顺利并且确实地排出。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负压发生部包括血液泵4,与电磁阀v1(闭塞部),该电磁阀v1使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闭塞,故可沿用对于血液净化治疗来说必要的血液泵4,在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产生负压。

另外,按照本实施方式,由于在静脉侧血液回路2上,连接空气捕获腔5,并且排出气泡用的排出部由从该空气捕获腔5的上部延伸设置的溢流管线le构成,故在将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连接,进行预充步骤时,可从溢流管线le良好地排出残留于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的微小气泡。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负压发生步骤s4如图7所示的那样,一边对血液泵4进行正向旋转驱动(沿图7的α方向的旋转驱动),一边使电磁阀(v1,v3,v4)处于关闭状态,并且使电磁阀v2处于打开状态,但是,也可代替该方式,而如图11所示的那样,一边对血液泵4进行正向旋转驱动(沿图11的α方向的旋转驱动),一边使电磁阀(v2,v3,v4)处于关闭状态,并且使电磁阀v1处于打开状态,在由该图中的粗线表示的部位的流路中形成负压。在此场合,负压发生部由血液泵4和电磁阀v2(闭塞部)构成。

另外,也可如图12所示那样,一边对血液泵4进行逆向旋转驱动,一边使电磁阀(v1,v3,v4)处于关闭状态,并且使电磁阀v2处于打开状态,在由该图中的粗线表示的部位的流路中形成负压。在此场合,负压发生部由血液泵4和电磁阀v1(闭塞部)构成。同样在此场合,由于通过负压发生部产生负压的部位包括被挤压管h的至少一部分,故可在预充步骤后,顺利并且确实地排出残留于被挤压管h中的微小气泡。另外,在此场合,由于附着于透析器3的血液导入口3a处的微小气泡也因通过负压发生部产生的负压的影响而膨胀,汇聚而变大,故可容易进行该排出。

还有,如图13所示那样,包括水平面调整用泵17,该水平面调整用泵17与形成于血液回路(动脉侧血液回路2)的规定部位的静脉压计量部p连接,调整该规定部位的液面(参照该图13和图5),在此场合,负压发生部由水平面调整用泵17,与作为闭塞部的血液泵4的滚柱14构成。该水平面调整用泵17像该图所示那样,安装于从静脉压计量部p延伸设置的大气开放管线lf上,经由大气开放管线lf,将形成于静脉压计量部p的内部的空气层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由此,调整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全部地排出静脉压计量部p的腔部的空气,没有形成空气层)

此外,在负压发生步骤s4中,可通过一边使血液泵4停止,一边驱动水平面调整用泵17,并且使电磁阀(v3,v4)处于关闭状态,而且使电磁阀(v1,v2)处于打开状态,在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由图中的粗线表示的部位)产生负压。在此场合,构成负压发生部的闭塞部由停止状态的血液泵4的滚柱14构成。

如果像这样,包括水平面调整用泵17,并且负压发生部包括水平面调整用泵17,与使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闭塞的闭塞部(血液泵4的滚柱14),则可沿用对于液面调整必要来说的水平面调整用泵17,在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产生负压。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体外循环装置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如图14所示那样,由进行透析治疗用的透析装置构成,该透析装置主要由血液回路、透析器3(血液净化器)、空气捕获腔5、预充液供给管线ld、负压发生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血液泵4和作为闭塞部的电磁阀v1)和控制部e构成,该血液回路由动脉侧血液回路1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构成,该透析器3与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基端与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基端连接,对流过血液回路的血液进行净化,该空气捕获腔5与静脉侧血液回路2连接,该预充液供给管线ld与动脉侧血液回路1连接,向血液回路的内部供给预充液,该负压发生部在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产生负压,该控制部e控制负压发生部(血液泵4和电磁阀v1)。

在这里,本实施方式的排出部(将通过预充液供给管线ld供给到血液回路的内部的预充液排出到外部的排出部)由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包括从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捕获腔5延伸设置的溢流管线le。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组成元件,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其的具体的说明。

下面根据图18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e的控制内容进行说明。

在血液净化治疗前,如图14、图15所示那样,透析器3的血液导入口3a处于朝向上方的状态(通过在图中没有示出的固定部固定),并且连接器c和连接器d处于开放的状态(没有将连接器连接的状态),然后,进行预充步骤(动脉侧预充步骤s1和静脉侧预充步骤s2)。该预充步骤为将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d供给的预充液从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排出部)而排出,并且将其填充于血液回路的流路内部的步骤,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动脉侧预充步骤s1(图14)和静脉侧预充步骤s2(图15)。

动脉侧预充步骤s1为如图14所示那样,通过一边使血液泵4停止,一边使电磁阀(v1,v2,v4)处于打开状态,使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d而供给的预充液(透析液)流动到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将其从该前端而排出的步骤。由此,通过预充液供给管线ld而供给的预充液(透析液)从动脉侧血液回路中的与预充液供给管线ld的连接部填充到到达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部的流路。

接着,如果从动脉侧预充步骤s1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则进行静脉侧预充步骤s2。该静脉侧预充步骤s2为如图15所示那样,通过一边对血液泵4进行正向旋转驱动,一边使电磁阀(v2,v4)处于打开状态,并且使电磁阀v1处于关闭状态,使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d而供给的预充液(透析液)流动到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将其从该前端而排出的步骤。由此,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d而供给的预充液(透析液)从动脉侧血液回路1中的与预充液供给线ld的连接部,经由透析器3的血液侧流路,填充到到达动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部的流路中。

然后,如果从静脉侧预充步骤s2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则在预充步骤结束的场合,在动脉侧血液回路1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流路,以及透析器3的血液回路中,处于充满预充液的状态(填充状态),并且空气捕获腔5和静脉压计量部p的腔部也处于充满预充液的状态(没有形成空气层的状态)。

如果像上述那样,预充步骤结束,则进行负压发生步骤s3。该负压发生步骤s3为如图16所示那样,通过一边对血液泵4进行正向旋转驱动,一边电磁阀(v1,v2,v4)处于关闭状态,在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产生负压的步骤。在此场合,负压发生部由血液泵4和电磁阀v1(闭塞部)构成。

即,如果一边使电磁阀(v1,v2,v4)处于关闭状态,一边对血液泵4进行正向旋转驱动,由于可使包括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血液泵4和电磁阀v1之间的流路,以及被挤压管h的一部分(通过滚柱14而挤压的部位的流路)的部位(任意部位)产生负压,故可使残留于该部位(特别是被挤压管h的一部分)中的微小气泡膨胀,可使邻接的气泡汇聚而变为较大的气泡。由此,可通过在负压发生步骤s3中产生的负压,使已残留的微小气泡增大,可通过血液泵4的驱动的流量,较容易地使该气泡流动。

然后,进行使在负压发生步骤s3中产生负压的部位的气泡流动,将其从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排出部)排出的排出步骤s4。排出步骤s4为如图17所示那样,通过一边对血液泵4进行逆向旋转驱动,一边使电磁阀(v1,v2)处于打开状态,并且使电磁阀v4处于关闭状态,将因负压发生步骤s3的负压的影响而变大的气泡从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而排出。

像这样,通过经过排出步骤s4,可将由负压发生步骤s3的负压的影响而变大的(因负压而膨胀的多个气泡因汇聚而变大的)气泡排出到外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排出步骤s4中,将透析液从透析器3的透析流路,逆向过滤到血液回路,该透析液不仅在动脉侧血液回路1侧流动,而且在静脉侧血液回路2侧流动,将其从其前端而排出。

按照本实施方式,由于进行在预充步骤(动脉侧预充步骤s1和静脉侧预充步骤s2)后,通过血液泵4和电磁阀v1(负压发生部),在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产生负压的负压发生步骤s3;使在负压发生步骤s3,产生负压的部位的气泡流动,将其从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排出部)排出的排出步骤,故使因通过负压发生步骤s3而产生的负压,在残留于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的微小气泡膨胀,可通过使该膨胀的多个气泡汇聚,增大微小气泡,由此,可顺利并且确实地排出在预充步骤后残留的微小气泡。

此外,按照本实施方式,由于包括通过滚柱14而挤压与动脉侧血液回路1连接的被挤压管h进行送液的血液泵4,并且通过负压发生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该血液泵4)产生负压的部位包括被挤压管h的至少一部分,故可在预充步骤后,顺利而确实地排出残留于被挤压管h中的微小气泡。特别是,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负压发生部包括血液泵4与电磁阀v1(闭塞部),该电磁阀v1闭塞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故可沿用对于血液净化治疗来说必要的血液泵4,可在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产生负压。

还有,按照本实施方式,由于用于排出气泡的排出部由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或也可为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构成,故在没有连接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进行预充步骤时,可从动脉侧血液回路1的前端(或也可为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良好地排出残留于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的微小气泡。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负压发生步骤s3如图16所示那样,一边对血液泵4进行正向旋转驱动,一边使电磁阀(v1,v2,v4)处于打开状态,但是,也可代替该方式,而如图19所示那样,一边对血液泵4进行逆向旋转驱动,一边使电磁阀(v1,v2,v4)处于关闭状态,在由该图中的粗线表示的部位的流路中形成负压。在此场合,负压发生部由血液泵4和电磁阀v1和电磁阀v2(闭塞部)构成。同样在此场合,由于通过负压发生部产生负压的部位包括被挤压管h的至少一部分,故在预充步骤后,可顺利并且确实地排出残留于被挤压管h中的微小气泡。另外,在此场合,由于附着于透析器3的血液导入口3a上的微小气泡也因负压发生部产生的负压的影响而膨胀,汇聚而变大,故可容易进行其的排出。

此外,也可如图20所示那样,包括水平面调整用泵17,该水平面调整用泵17与形成于血液回路(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规定部位的静脉压计量部p连接,调整该规定部位的液面,负压发生部也可由该水平面调整用泵17,与作为闭塞部的血液泵4的滚柱14和电磁阀v2构成。该水平面调整用泵17像该图所示那样,安装于从静脉压计量部p而延伸设置的大气开放管线lf上,将形成于静脉压计量部p上的空气层的空气经由大气开放管线lf排出到外部,由此,调整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全部地排出静脉压计量部p的腔部的空气,不形成空气层)。

但是,在负压发生步骤s3,如图20所示那样,可通过一边停止血液泵4,一边驱动水平面调整用泵17,并且使电磁阀(v2,v4)处于关闭状态,而且使电磁阀v1处于打开状态,在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由图中粗线表示的部位)产生负压。在此场合,构成负压发生部的闭塞部由停止状态的血液泵4的滚柱14与电磁阀v2构成。

如果像这样,包括水平面调整用泵17,并且负压发生部包括水平面调整用泵17与闭塞部(血液泵4的滚柱14与电磁阀v2),该闭塞部使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闭塞,则可沿用对于液面调整必要的水平面调整用泵17,在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产生负压。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如果预充步骤为从排出部(溢流管线le,动脉侧血液回路1或静脉侧血液回路2的前端等)排出从预充液供给管线ld供给的预充液,并且将其填充于血液回路的流路的内部的步骤,则也可为其它的任意的形态的步骤。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预充液供给管线ld的一端与透析液导入管线la连接,通过使电磁阀v4处于打开状态,向血液回路供给作为预充液的透析液,但是,比如,也可将预充液供给管线ld的一端与接纳有生理食盐液的接纳袋连接,向血液回路供给作为预充液的生理食盐液。另外,还可不形成预充液供给管线ld,而是比如经由透析器3的净化膜(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中空丝膜),对透析液导入管线la的透析液(预充液)进行过滤(逆过滤),将其供给到血液回路(动脉侧血液回路1和静脉侧血液回路2)中。

还有,预充液也可采用不同于透析液或生理食盐液的其它的液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适用于用于透析治疗时的透析装置,但是,也可适用于一边使患者的血液进行体外循环,一边对其进行净化的其它的装置(比如,血液过滤透析法、血液过滤法、afbf所采用的血液净化装置、血浆吸接装置等)。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果为下述的体外循环装置及其气泡的排出方法,在该体外循环装置及其气泡的排出方法,进行预充步骤,在该预充步骤中,从排出部排出预充液,并且将其填充于血液回路的流路的内部;负压发生步骤,在该负压发生步骤中,在预充步骤后,通过负压发生部,在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产生负压;排出步骤,在该排出步骤中,使在负压发生步骤中产生负压的部位的气泡流动,将其从排出部排出,则也可适用于其它的形式和用途的装置。另外,体外循环装置为包括血液净化的概念。

此外,填充有预充液的部位指血液回路中的填充有预充液的区域的全部或一部分。

标号的说明:

标号1表示动脉侧血液回路;

标号2表示静脉侧血液回路;

标号3表示透析器(血液净化部);

标号4表示血液泵(负压发生部);

标号5表示空气捕获腔;

标号6表示动脉侧气泡检测部;

标号7表示静脉侧气泡检测部;

标号8、9表示血液判断器;

标号10表示复式泵;

标号11表示除水泵;

标号12表示定子;

标号12a表示安装凹部;

标号13表示转子;

标号14表示滚柱(挤压部);

标号15表示导向销;

标号16表示持握部;

标号17表示水平面调整用泵(负压发生部);

符号p表示静脉压计量部;

符号h表示被挤压管;

符号e表示控制部;

符号la表示透析液导入管线;

符号lb表示透析液排出管线;

符号lc表示旁路管线;

符号ld表示预充液供给管线;

符号le表示溢流管线;

符号lf表示大气开放管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