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以及吸收性物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84976发布日期:2020-05-19 21:3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以及吸收性物品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以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所谓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或带型的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其将腹侧片部件2与背侧片部件3的两侧缘部彼此接合,形成一对侧部密封部s,由此设置出腰部开口部w以及一对腿部开口部lo、lo。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68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的穿用期间或者将要穿用时,若施加朝向沿着腹侧片部件2以及背侧片部件3的弹性部件7的方向的力,则存在侧部密封部s的接合会剥离的危险。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使得吸收性物品的部件的熔融接合更加牢固以及部件彼此的熔融接合更加牢固的吸收性物品。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主要发明是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第1部件、第2部件和将上述第1部件与上述第2部件熔融的熔融部,上述第1部件包括具备至少1个无纺布的2个片部件和能在左右方向伸缩的弹性部件,上述第2部件具备无纺布,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弹性部件配置工序,在该弹性部件配置工序中,在上述第1部件的与上述左右方向交叉的厚度方向上,在2个上述片部件之间配置在上述左右方向伸长了的伸长状态的上述弹性部件;重叠工序,在该重叠工序中,在上述第1部件上在上述厚度方向重叠上述第2部件;缓和工序,在该缓和工序中,使上述伸长状态缓和而设成缓和状态;以及熔融工序,在该熔融工序中,将上述第1部件的上述左右方向的一端部与上述第2部件的上述左右方向的一端部熔融而形成上述熔融部,在上述缓和工序之后,在上述缓和状态下进行上述熔融工序。

另外,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主要发明是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与上述上下方向以及上述左右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第1部件,该第1部件包括具备至少1个无纺布的2个第1片部件、以及能在上述左右方向伸缩的第1弹性部件;第2部件,该第2部件包括具备至少1个无纺布的2个第2片部件、以及能在上述左右方向伸缩的第2弹性部件;以及熔融部,该熔融部将上述第1部件和上述第2部件的上述左右方向的相同侧的端部熔融而接合,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左右方向上具有:与上述熔融部重叠的熔融区域;以及从内侧与上述熔融区域邻接的邻接区域,在使上述第1部件以及上述第2部件沿着上述左右方向伸长的伸长状态下,上述第1部件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与上述第2部件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在上述熔融区域比在上述邻接区域大。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而变得明了。

发明的效果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由于通过在使弹性部件的伸长缓和之后进行熔融,能够使熔融部的第1部件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增加,所以能够使熔融部的第1部件和第2部件的熔融更牢固。

另外,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熔融部的第1部件和第2部件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更大,所以能够使熔融部的第1部件和第2部件的熔融更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的概略立体图。

图2a是从肌肤侧面侧观看展开状态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概略俯视图。图2b是以图2a中的x-x向视表示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从非肌肤侧观看展开状态且伸长状态的腹侧部件30的概略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区域g的概略放大图。

图5是就以图4中的y-y向视表示的剖面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尿布1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7是以局部立体图示出由生产线制造尿布1的情形的概略俯视图。

图8a是图7中的a部的概略放大图。图8b是图7中的b部的概略放大图。图8c是图7中的c部的概略放大图。图8d是图7中的d部的概略放大图。

图9a是就以图8a中的a-a向视示出的剖面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9b是就以图8b中的b-b向视示出的剖面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9c是就以图8c中的c-c向视示出的剖面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9d是就以图8d中的d-d向视示出的剖面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0是图8d中的区域d的概略放大图。

图11是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将明了至少以下事项。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第1部件、第2部件和将上述第1部件与上述第2部件熔融的熔融部,上述第1部件包括具备至少1个无纺布的2个片部件和能在左右方向伸缩的弹性部件,上述第2部件具备无纺布,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弹性部件配置工序,在该弹性部件配置工序中,在上述第1部件的与上述左右方向交叉的厚度方向上,在2个上述片部件之间配置在上述左右方向伸长了的伸长状态的上述弹性部件;重叠工序,在该重叠工序中,在上述第1部件上在上述厚度方向重叠上述第2部件;缓和工序,在该缓和工序中,使上述伸长状态缓和而设成缓和状态;以及熔融工序,在该熔融工序中,将上述第1部件的上述左右方向的一端部与上述第2部件的上述左右方向的一端部熔融而形成上述熔融部,在上述缓和工序之后,在上述缓和状态下进行上述熔融工序。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通过在使弹性部件的伸长缓和之后进行熔融,能够使熔融部的第1部件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增加,因而能够使熔融部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熔融变得更牢固。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在上述缓和工序中,使上述弹性部件缓和以便变成上述伸长状态与自然状态之间的状态,将上述片部件设为在上述左右方向形成多个褶皱的状态。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对于第1部件,相比将弹性部件完全地设为自然状态的场合,能够在更准确的位置进行在缓和工序后执行的熔融工序的熔融。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上述片部件是第1片部件,上述弹性部件是第1弹性部件,上述第2部件包括具备至少1个无纺布的2个第2片部件和能在上述左右方向伸缩的第2弹性部件。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由于能够使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熔融变得更牢固,所以能够在短裤型尿布中使腹侧腰围部与背侧腰围部的接合变得更牢固。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形成将上述第1片部件彼此熔融的片熔融部的片熔融工序,在上述弹性部件配置工序之后且上述重叠工序之前进行上述片熔融工序,在上述片熔融工序中,从上述第1片部件的上述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至另一端部间歇地配置上述片熔融部,形成沿着上述左右方向的熔融列,在与上述左右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至少2列以上的上述熔融列,上述第1弹性部件设于在上述上下方向邻接的上述熔融列之间,上述规定间隔大于上述伸长状态的上述第1弹性部件的粗度,且小于自然状态的上述第1弹性部件的粗度。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由于无需利用粘结剂粘结弹性部件,所以,相比利用粘结剂粘结弹性部件的场合,能够使第1部件变得更柔软。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在上述弹性部件配置工序、上述片熔融工序、上述重叠工序、上述缓和工序以及上述熔融工序中,上述第1部件为在上述左右方向连续的状态,在上述熔融工序之后具有切断工序,在该切断工序中,将连续的状态的上述第1部件切断,形成被切断的状态的上述第1部件,在使上述伸长状态缓和了的状态下进行上述切断工序。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由于通过在使弹性部件的伸长缓和了的状态下进行切断工序,弹性部件变得比伸长状态粗,所以变得容易维持由片熔融部固定的状态,即便将第1部件切断,也能够减轻弹性部件从片熔融部脱离的危险。另外,由于减轻了弹性部件将要收缩的力,故而可减轻在第1部件的切断后弹性部件从由片熔融部形成的固定脱离的危险。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在上述熔融工序中,在与至少1个上述片熔融部在上述厚度方向重叠的位置形成上述熔融部。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若从在左右方向邻接的片熔融部之间形成的褶皱之上形成熔融部,则能够使熔融部的第1部件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增加,因而能够使熔融部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熔融变得更牢固。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在上述熔融工序中,在与2个以上的上述片熔融部在上述厚度方向重叠的位置形成上述熔融部。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若从在左右方向邻接的片熔融部之间形成的褶皱之上形成熔融部,则能够使熔融部的第1部件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更可靠地增加,因而能够使熔融部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熔融变得更牢固。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上述熔融部沿着上述上下方向配置有多个,在上述上下方向邻接的上述熔融部的间隔大于上述规定间隔。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相比在上下方向邻接的熔融部之间的长度小于熔融列之间的长度的场合,能够减轻弹性部件因熔融部被切断的危险。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上述熔融部的上述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上述片熔融部的上述左右方向的长度。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相比熔融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小于片熔融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的场合,能够使熔融部的第1部件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更可靠地增加,因而能够使熔融部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熔融变得更牢固。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上述第1弹性部件设有多个,上述熔融部沿着上述上下方向配置有多个,在上述上下方向邻接的上述第1弹性部件的间隔大于上述熔融部的上述上下方向的长度。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能够减轻因熔融部导致第1弹性部件被切断的危险。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第1部件、第2部件和将上述第1部件与上述第2部件熔融的熔融部,上述第1部件包括具备至少1个无纺布的2个片部件和能在左右方向伸缩的弹性部件,上述第2部件具备无纺布,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具有:弹性部件配置部,该弹性部件配置部在上述第1部件的与上述左右方向交叉的厚度方向上,在2个上述片部件之间配置在上述左右方向伸长了的伸长状态的上述弹性部件;重叠部,该重叠部在上述第1部件上在上述厚度方向重叠上述第2部件;缓和部,该缓和部使上述伸长状态缓和而设成缓和状态;以及熔融形成部,该熔融形成部将上述第1部件的上述左右方向的一端部与上述第2部件的上述左右方向的一端部熔融而形成上述熔融部,在上述缓和部使上述伸长状态的伸长缓和之后,在上述熔融形成部在上述缓和状态下形成上述熔融部。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通过在使弹性部件的伸长缓和之后进行熔融,能够使熔融部的第1部件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增加,因而能够使熔融部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熔融变得更牢固。

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与上述上下方向以及上述左右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第1部件,该第1部件包括具备至少1个无纺布的2个第1片部件、以及能在上述左右方向伸缩的第1弹性部件;第2部件,该第2部件包括具备至少1个无纺布的2个第2片部件、以及能在上述左右方向伸缩的第2弹性部件;以及熔融部,该熔融部将上述第1部件和上述第2部件的上述左右方向的相同侧的端部熔融而接合,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左右方向上具有:与上述熔融部重叠的熔融区域;以及从内侧与上述熔融区域邻接的邻接区域,在使上述第1部件以及上述第2部件沿着上述左右方向伸长的伸长状态下,上述第1部件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与上述第2部件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在上述熔融区域比在上述邻接区域大。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熔融部的第1部件和第2部件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更大,所以能够使熔融部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熔融变得更牢固。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上述第1片部件彼此在片熔融部被熔融,上述片熔融部构成沿着上述左右方向的熔融列,上述熔融列从上述第1片部件的上述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至另一端部间歇地排列,上述熔融列在上述上下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设有至少2列以上,上述第1弹性部件设于在上述上下方向邻接的上述熔融列之间,上述规定间隔大于上述伸长状态的上述第1弹性部件的粗度,且小于自然状态的上述弹性部件的粗度。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设有片熔融部的区域能够利用熔融部使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熔融变得更牢固。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在与至少1个上述片熔融部在上述厚度方向重叠的位置设有上述熔融部。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即便在与片熔融部在厚度方向重叠的位置设有熔融部的场合,也能够使熔融部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熔融变得更牢固。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在与2个以上的上述片熔融部在上述厚度方向重叠的位置设有上述熔融部。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即便在与2个以上的上述片熔融部在上述厚度方向重叠的位置设有上述熔融部的场合,也能够使熔融部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熔融变得更牢固。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上述熔融部沿着上述上下方向配置有多个,在上述上下方向邻接的上述熔融部之间的长度大于上述规定间隔。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相比在上下方向邻接的熔融部之间的长度小于熔融列之间的长度的场合,能够减轻弹性部件因熔融部被切断的危险。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上述熔融部的上述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上述片熔融部的上述左右方向的长度。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相比熔融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小于片熔融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的场合,能够使熔融部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熔融变得更牢固。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优选的是,上述第1弹性部件设有多个,上述熔融部沿着上述上下方向配置有多个,在上述上下方向邻接的上述第1弹性部件的间隔大于在上述上下方向邻接的上述熔融部的上述上下方向的长度。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减轻因熔融部导致第1弹性部件被切断的危险。

===实施方式===

图1是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的概略立体图。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以图1所示的所谓三构件型的尿布1为例来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可作为婴幼儿用途或大人用途来利用。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的基本构成===

图2a是从肌肤侧面侧观看展开状态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概略俯视图。图2b是以图2a中的x-x向视表示的概略剖视图。图3是从非肌肤侧观看展开状态且伸长状态的腹侧部件30的概略俯视图。所说的“展开状态”,是指使尿布1的两侧部的、腹侧部件(也称为“第1部件”)30的侧部(也称为“端部”)30a与背侧部件40(也称为“第2部件”)的侧部(也称为“端部”)40a的接合分别分离,打开而将尿布1整体展开成平面的状态。所说的“伸长状态”,表示使尿布1所具备的弹性部件伸长至不再能看到尿布1的褶皱的程度的状态。具体来讲,表示伸长至构成尿布1的各部件(例如后述的腹侧部件30等)的尺寸变成与该部件单体的尺寸一致或者与之接近的尺寸的状态。图2中的c-c线是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在图2b中,方便起见,省略粘结剂地进行表示。在以下的说明中,对腹侧部件30进行了说明的构成与背侧部件40的构成同样。

如图1所示那样,短裤型的尿布1具有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在尿布1中形成有腰围开口部bh以及一对腿围开口部lh。在上下方向上,将腰围开口部bh侧设为上侧,将成为穿用者裆下的那侧设为下侧。也将图2a的状态(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上下方向称为“长度方向”,将长度方向的一方侧称为“腹侧”,将另一方侧称为“背侧”,也将长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c10侧称为“下侧”。在前后方向上,将成为穿用者腹侧的那侧设为前侧,将成为穿用者背侧的那侧设为后侧。另外,尿布1如图2b所示那样具有厚度方向,在厚度方向上,将与穿用者接触的那侧设为肌肤侧,将其相反侧设为非肌肤侧。

尿布1是所谓三构件型,具有吸收性主体10、腹侧部件30和背侧部件40。腹侧部件30、背侧部件40是俯视时大致长方形形状,其长度方向沿着左右方向。腹侧部件30覆盖穿用者的腹侧部,背侧部件40覆盖穿用者的背侧部。吸收性主体10是俯视时大致长方形形状。吸收性主体10的腹侧的端部10ea和背侧的端部10eb分别与腹侧部件30、背侧部件40的肌肤侧面重叠。

如以图2a的展开状态所示那样,尿布1具有相对于中心线c-c左右对称的形状。利用粘结剂等(未图示)将吸收性主体10的腹侧的端部10ea、背侧的端部10eb的非肌肤侧面与腹侧部件30、背侧部件40的肌肤侧面接合,从图2a所示的展开状态起,将吸收性主体10对折以便使腹侧部件30与背侧部件40相向,在侧部熔融部ss将腹侧部件30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30a与背侧部件40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40a熔融接合,从而尿布1成为短裤型。

腹侧部件30以及背侧部件40分别具备无纺布等柔软的2个片部件(肌肤侧片部件31和非肌肤侧片部件32、肌肤侧片部件41和非肌肤侧片部件42)、在左右方向伸缩的多个橡胶丝(弹性部件)35、45。多个橡胶丝35、45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并且在左右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在2个片部件(31与32、41与42)之间。因此,腹侧部件30以及背侧部件40能够在左右方向伸缩,匹配穿用者的腰围。

吸收性主体10具备顶片13、吸收体11和底片15,分别利用热熔粘结剂等粘结剂而粘结。顶片13只要是透液性片即可,可例示亲水性的热风无纺布或纺粘无纺布等。底片15只要是不透液性片即可,可例示聚乙烯薄膜或聚丙烯薄膜、疏水性的sms无纺布等。顶片13以及底片15设成覆盖吸收体11整体的大小。

吸收体11是俯视时大致矩形形状,具备吸收液体的吸收性芯11c。吸收性芯11c是将纸浆纤维等吸液性纤维成形而得的构成,也可以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所谓sap)等。

另外,吸收性主体10利用底片15形成设在左右方向的端部的在长度方向伸缩的腿部褶裥lg和设在吸收体11的肌肤侧的作为用于防止侧漏的防漏壁部的立体褶裥lsg。腿部褶裥lg以及立体褶裥lsg分别具备在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伸长的弹性部件17、弹性部件18。

腹侧部件30从肌肤侧起依次在厚度方向重叠有肌肤侧片31、弹性部件(第1弹性部件)35、非肌肤侧片32,如图3所示那样,通过在上下方向(长度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离散地配置的多个片熔融部j而熔融接合。同样,背侧部件40从肌肤侧起依次在厚度方向重叠有肌肤侧片41、弹性部件(第2弹性部件)45、非肌肤侧片42,通过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离散地配置的多个片熔融部j而熔融接合。另外,橡胶丝35、45未由粘结剂粘结。

肌肤侧片31、41以及非肌肤侧片32、42分别是由无纺布构成的片,具体来讲是纺粘无纺布。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sms(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等无纺布。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无纺布的构成纤维使用了热塑性树脂的聚丙烯(pp)的单独纤维,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聚乙烯(pe)等其他热塑性树脂的单独纤维,还可以使用pe以及pp等的具有鞘芯结构的复合纤维。进而,也可以是肌肤侧片31、41以及非肌肤侧片32、42不全是无纺布,还可以对于肌肤侧片31、41或者非肌肤侧片32、42中的任意一方使用无纺布以外的其他柔软的片原料。

<<关于侧部熔融部ss以及片熔融部j>>

以下,对侧部熔融部ss以及片熔融部j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4是图3中的区域g的概略放大图。图5是对以图4中的y-y向视示出的剖面进行说明的示意图。方便起见,主要对腹侧部件30中的侧部熔融部ss以及片熔融部j进行说明,而对于背侧部件40也同样。

腹侧部件30和背侧部件40的左右方向上的相同侧的端部通过侧部熔融部ss被接合固定。多个侧部熔融部ss为大致相同形状的在左右方向长的矩形形状,从腹侧部件30的上端部至下端部在上下方向排列并间歇地配置。侧部熔融部ss是通过超声波而熔融的部分,是即便在弹性部件35、45伸缩的场合也不伸缩的部分。将腹侧部件30和背侧部件40的侧部熔融部ss在左右方向上重叠的区域称为熔融区域e,将从左右方向的内侧与熔融区域e邻接的区域称为邻接区域n。具体来讲,熔融区域e是指左右方向从侧部熔融部ss的一侧端至另一侧端而上下方向从腹侧部件30的上侧端至下侧端的矩形区域,邻接区域n是指左右方向从熔融区域e的内侧端ee至邻接区域n的内侧端ne而上下方向从腹侧部件30、背侧部件40各自的上侧端至下侧端的矩形区域。另外,从熔融区域e的内侧端ee至邻接区域n的内侧端ne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5mm。在尿布1中,由于腹侧部件3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背侧部件40短,所以,熔融区域e规定成从腹侧部件30的上侧端至下侧端,但在背侧部件40比腹侧部件30短的场合,可将熔融区域e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规定成从背侧部件40的上侧端至下侧端的区域。在图4中,方便起见,以向左斜下的斜线的影线表示熔融区域e,以向右斜下的斜线的影线表示邻接区域n。熔融区域e即便在使弹性部件35、45伸缩了的场合也难以受到该伸缩的影响,基本上不伸缩。

在使腹侧部件30以及背侧部件40沿着左右方向伸长了的伸长状态下,也就是,在使弹性部件35、45在左右方向伸长了的状态下,熔融区域e中的腹侧部件3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与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大于邻接区域n中的腹侧部件3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与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所说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是指每单位面积的无纺布的重量(kg/m2)。

腹侧部件3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与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能像以下那样进行测定和比较。首先,通过从图1所示的尿布1切取熔融区域e,测量熔融区域e的重量(ge)并除以熔融区域e的面积(se)(ge/se),从而求出熔融区域e中的腹侧部件3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与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另外,在尿布1中,腹侧部件30的熔融区域e的面积和背侧部件30的熔融区域e的面积相同,另外,腹侧部件30和背侧部件40通过熔融而被一体化,因而,可通过ge/se来求得熔融区域e中的腹侧部件3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与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另一方面,邻接区域n中的腹侧部件3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与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成为从图1所示的尿布1分别切取腹侧部件30的邻接区域n和背侧部件40的邻接区域n而测量腹侧部件30的邻接区域n的重量(gn30)并除以腹侧部件30的邻接区域n的面积(sn30)而得的值、与测量背侧部件40的邻接区域n的重量(gn40)并除以背侧部件40的邻接区域n的面积(sn40)而得的值之和((gn30/sn30)+(gn40/sn40))。由此,能够对熔融区域e中的腹侧部件3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与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ge/se)跟邻接区域n中的腹侧部件3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与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gn30/sn30)+(gn40/sn40))的大小进行比较。

在图5中,相比邻接区域n,熔融区域e的腹侧部件3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与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更大,熔融区域e通过熔融接合而使得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比熔融区域e薄。熔融接合通过将无纺布熔融并使熔融的相互的无纺布彼此接合而接合固定在一起,无纺布的含有量越多则接合强度就越强。在尿布1中,通过使熔融区域e中的腹侧部件3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与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大于邻接区域n中的腹侧部件3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与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能够使熔融区域e的熔融强度提高。由此,在尿布1的穿用期间等,能够减轻腹侧部件30和背侧部件40在侧部30a、40a发生剥离的危险。

另外,为了提高腹侧部件30以及背侧部件40的通气性、或削减制造成本、或提高肌肤触感,有时分别降低腹侧部件30以及背侧部件40的片部件31、32、41、42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若遍及腹侧部件30以及背侧部件40各自的整个区域地降低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则腹侧部件30和背侧部件40的接合部中的无纺布的量会变少,存在利用熔融获得的接合强度降低的危险。对此,通过使熔融区域e中的腹侧部件3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与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大于邻接区域n中的腹侧部件3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与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可提高腹侧部件30和背侧部件40的熔融强度,减轻腹侧部件30和背侧部件40的接合发生剥离的危险,同时能够削减腹侧部件30以及背侧部件40所具备的无纺布的量。

片熔融部j也与侧部熔融部ss同样是通过超声波而被熔融的部分。多个片熔融部j使肌肤侧片31、41与非肌肤侧片32、42分别接合,同时将橡胶丝35、45配置在规定位置,限制橡胶丝35、45在上下方向的活动。片熔融部j在俯视时为大致正方形形状,从腹侧部件30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至另一端部间歇地配置,形成沿着左右方向的熔融列l。熔融列l在上下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设有多列。此时,优选的是,将橡胶丝35设置于在上下方向邻接的熔融列l之间,具体来讲,在图7中,将橡胶丝35设置在上侧的熔融列l1与下侧的熔融列l2之间,使间隔pj大于将腹侧部件30设为伸长状态时的橡胶丝35的粗度,且小于将腹侧部件30设为自然状态时的橡胶丝35的粗度。具体来讲,在图4中,将橡胶丝35设在上侧的熔融列l1与下侧的熔融列l2之间,将在上下方向邻接的熔融列l的间隔(规定间隔)pj设为大致相同长度,使间隔pj大于伸长状态的橡胶丝35的粗度ts(未图示),且小于自然状态的橡胶丝35的粗度tn(未图示)(ts<pj<tn)。

由此,通过设在上下方向的片熔融部j,减轻了橡胶丝35在上下方向过度活动的危险。也就是,由于伸长状态的橡胶丝35的粗度比间隔pj细,所以为可动状态,而当使橡胶丝35接近自然状态时,橡胶丝35的粗度会变粗,借助在上下方向邻接的片熔融部j彼此从上下方向夹压橡胶丝35,可形成抑制了橡胶丝35活动的状态。这样,通过利用伸缩将橡胶丝35固定于熔融部j,可减少用于固定橡胶丝35的粘结剂的量,或是可不使用粘结剂,因而,使腹侧部件30变得更柔软,可提高肌肤触感。

另外,优选的是,如图4所示那样,在与至少1个片熔融部j在厚度方向重叠的位置设有侧部熔融部ss。进而,更优选的是,在与2个以上的片熔融部j在厚度方向重叠的位置设有侧部熔融部ss。在这样的侧部熔融部ss中,也能够使腹侧腰围部30与背侧腰围部40的接合变得更牢固。

优选的是,如图4所示那样,在上下方向邻接的侧部熔融部ss的间隔ps大于在上下方向邻接的片熔融部j的间隔pj(ps>pj)。橡胶丝35由于位于在上下方向邻接的片熔融部j之间,所以,相比在上下方向邻接的侧部熔融部ss的间隔ps小于在上下方向邻接的片熔融部j的间隔pj的场合,能够减轻形成侧部熔融部ss时将橡胶丝35切断的危险。

进而,优选的是,侧部熔融部ss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s大于片熔融部j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j(ls>lj)。在图4中示出了伸长状态的腹侧部件30,示出了侧部熔融部ss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s大于片熔融部j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j(ls>lj),而由于侧部熔融部ss以及片熔融部j难以受到橡胶丝35的收缩的影响,所以即便在收缩状态的腹侧部件30中,侧部熔融部ss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s也大于片熔融部j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j(ls>lj)。相比侧部熔融部ss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s小于片熔融部j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j的场合(ls<lj),可提高侧部熔融部ss中的熔融强度。

另外,关于在上下方向邻接的橡胶丝35的间隔(pb),优选的是,大于侧部熔融部ss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s)(pb>ls)。另外,如图4等所示那样,在上下方向邻接的橡胶丝35的间隔pb不是等间隔的场合,优选的是,橡胶丝35的间隔pb最小的部分的长度大于侧部熔融部ss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s)。由此,可减少橡胶丝35与侧部熔融部ss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可能性,可减轻因侧部熔融部ss导致橡胶丝35被切断的危险。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在例如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的一次性尿布1的生产线中被使用。另外,由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制造的吸收性物品可利用作为婴幼儿用或大人用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带型一次性尿布、生理用短裤型卫生巾。

以下,对尿布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尿布1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图7是以局部立体图示出由生产线制造尿布1的情形的概略俯视图。图8a是图7中的a部的概略放大图。图8b是图7中的b部的概略放大图。图8c是图7中的c部的概略放大图。图8d是图7中的d部的概略放大图。图9a是对以图8a中的a-a向视示出的剖面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9b是对以图8b中的b-b向视示出的剖面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9c是对以图8c中的c-c向视示出的剖面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9d是对以图8d中的d-d向视示出的剖面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在图7等中,将与各片31、32、41、42的厚度方向以及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cd方向”或者“上下方向”,将搬送方向也称为“左右方向”。另外,在图8a~图8d以及图9a~图9c中,以下对腹侧部件30进行说明,而对于背侧部件40也同样。对于图7以及图8a~图8d所示的p1,将在左右方向连续的尿布1、1彼此之间的边界位置bl在搬送方向上假想设定作为制品间距p1。并且,cl是在位于该生产线的终端的第9加工位置pk9将边界位置bl作为切断对象位置进行切断的切断位置cl。另外,图9a所示的以图8a中的a-a向视表示的剖视图、图9b所示的以图8b中的b-b向视表示的剖视图、图9c所示的以图8c中的c-c向视表示的剖视图是尿布1中的腹侧部件30的剖面,图9d所示的以图8d中的d-d向视表示的剖视图示出了尿布1中的腹侧部件30以及背侧部分40的剖面的相同部分。

如图6所示那样,通过进行非肌肤侧片搬送工序(s301)、橡胶丝配置工序(s302)、肌肤侧片配置工序(s303)、片部件熔融工序(s304)而形成腹侧部件30,通过进行非肌肤侧片搬送工序(s401)、橡胶丝配置工序(s402)、肌肤侧片配置工序(s403)、片熔融工序(s404)而形成背侧部件40。并且,通过进行吸收性主体配置工序(s505)、重叠工序(s506)、缓和工序(s507)、侧部熔融工序(s508)、切断工序(s509)而形成尿布1。

以下,参照图7的同时对各工序进行说明。另外,在直至在切断工序(s508)切断成各个尿布1为止的各工序中,各部件(肌肤侧片31、41、非肌肤侧片32、42、橡胶丝35、45、尿布1)分别在搬送方向上连续。

首先,在第1加工位置pk1中,进行非肌肤侧片搬送工序(s301、s401)。具体来讲,利用未图示的搬送辊等搬送装置,分别将在搬送方向连续的状态的非肌肤侧片32、42朝向搬送方向的下游搬送。

接下来,在第2加工位置pk2,进行橡胶丝配置工序(s302、s402)。橡胶丝配置工序从被搬送的非肌肤侧片32、42的厚度方向的上侧,在cd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分别载置沿搬送方向连续的状态的多个橡胶丝35、45。橡胶丝的配置由未图示的搬送辊等搬送装置(弹性部件配置部)达成。橡胶丝配置工序中的橡胶丝35、45是伸长至规定伸长倍率的伸长状态。

所说的伸长倍率,是指表示将橡胶丝35、45各自的全长e1拉伸至作为自然长度的无负荷状态(自然状态)的全长e0的几倍的r(r=e1/e0)。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规定伸长倍率r例如可从r=1.5~4.0中选择。在本实施方式中,以r=2.0进行。

接着,在第3加工位置pk3,进行肌肤侧片配置工序(s303、s403)。肌肤侧片配置工序从配置有橡胶丝35、45的非肌肤侧片32、42的厚度方向的上侧分别载置肌肤侧片31、41。由此,如图8a所示那样,非肌肤侧片配置工序(s303、s403)后的a部变成伸长状态的橡胶丝35被肌肤侧片31和非肌肤侧片32夹持的状态。并且,朝向搬送方向的下游进行搬送。

此时,如图9a所示那样,伸长状态的橡胶丝35(45)与相比自然状态的橡胶丝35(45)的粗度伸长了的量相应地变细。另外,由于肌肤侧片31(41)和非肌肤侧片32(42)以从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牵拉的方式被搬送,所以在施加了适度的张力的状态下被搬送。

接着,在第4加工位置pk4,进行片部件熔融工序(s304、s404)。图7中的b部示出片部件熔融工序后的状态。片部件熔融工序将肌肤侧片31和非肌肤侧片在多个片熔融部j、j...接合,形成腹侧部件30、背侧部件40。片熔融部j从腹侧部件30以及背侧部件40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至另一端部,也就是从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切断位置cl的区域至上游侧的切断位置cl的区域,间歇地配置。在片部件熔融工序后的b部,如图8b所示那样,片熔融部j是大致正方形形状,在与在搬送方向相邻的片熔融部j之间空出间隔,并且配置成沿搬送方向排列的多列的熔融列l沿着cd方向。

由图9b所示的剖面结构可知,通过将肌肤侧片31(41)与非肌肤侧片32(42)熔融接合,肌肤侧片31(41)与非肌肤侧片32(42)被一体化。另外,在片部件熔融工序中,也以伸长状态搬送橡胶丝35(45),变得比自然状态的橡胶丝35(45)细。另外,在对片部件31、32(41、42)施加适度的张力的状态下进行搬送。

该多个片熔融部j不仅起到将肌肤侧片31、41与非肌肤侧片32、42分别接合的作用,也起到安装橡胶丝35、45的作用。隔着橡胶丝35而位于cd方向两侧的片熔融部j的间隔(规定间隔)dj(参照图10)为大致等间隔,大于在第1加工位置pk1伸长至规定伸长倍率的伸长状态下的橡胶丝35的cd方向的大小,且小于作为自然长度的无负荷状态下的橡胶丝35的cd方向的大小。由此,若使橡胶丝35接近自然状态,则橡胶丝35的粗度变粗,可通过片熔融部j彼此从上下方向的夹压来抑制橡胶丝35。这样,通过利用伸缩来将橡胶丝35固定于片熔融部j,可减少用于固定橡胶丝35的粘结剂的量,或是不使用粘结剂,因而,能够使腹侧部件30更加柔软,提高肌肤触感。

片熔融部j的形成可使用未图示的超声波熔融装置来进行。超声波熔融装置例如包括具有在法线方向振动的振动面的喇叭和沿着搬送方向旋转的砧座滚子,砧座滚子在外周面具有用于接受该振动面的与各侧部熔融部ss对应的凸部。

接下来,在第5加工位置pk5,进行吸收性主体配置工序(s505)。吸收性主体配置工序在腹侧部件30与背侧部件40之间架设通过未图示的其他工序形成的单页状的吸收性主体10,并将其固定。若固定吸收性主体10,则连同腹侧部件30、背侧部件40一起形成大致梯子状的尿布1的连续体。吸收性主体10的配置例如可采用未图示的旋转鼓装置来进行。旋转鼓装置具有沿着搬送方向旋转的旋转鼓,旋转鼓在外周面具有可脱离地保持吸收性主体10的多个保持部。吸收性主体配置工序在伸长状态下搬送橡胶丝35(45),在对片部件31、32(41、42)施加了适度的张力的状态下进行搬送。

并且,在第6加工位置pk6,进行重叠工序(s506)。重叠工序在吸收性主体10的cd方向的规定位置cl1(参照图2a)进行吸收性主体10的对折。由此,形成为使腹侧部件30的肌肤侧片31和非肌肤侧片32、背侧部件40的肌肤侧片41和非肌肤侧片42在厚度方向重叠的状态。重叠工序以伸长状态搬送橡胶丝35(45),在对片部件31、32(41、42)施加了适度的张力的状态下进行搬送。

重叠工序例如可使用未图示的弯折引导装置(重叠部)来进行。弯折引导装置具有配置在搬送方向的规定位置上的引导板或引导辊。并且,引导板或引导辊以使经过其配置位置的连续的大致梯子状的尿布1的连续体成为对折形状的方式进行引导。

接着,在第7加工位置pk7,进行缓和工序(s507)。缓和工序是使橡胶丝35、45的伸长状态缓和而设成使伸长缓和了的状态的工序。在c部(图8c),示出了缓和工序后的状态。所说的使橡胶丝35、45的伸长缓和的缓和状态,是指橡胶丝35(45)的伸长状态与自然状态之间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指收缩直至变成橡胶丝配置工序(s302、402)中的伸长状态的橡胶丝35、45的长度的50%~70%的长度为止的状态。缓和工序例如可使用未图示的具备搬送辊等的变速搬送装置(缓和部)来进行。变速搬送装置具备多个搬送辊,在第7加工位置pk7,第1辊从非肌肤侧片部件配置(s301)至重叠工序(s506)以大致恒定的速度进行搬送,在c部的下游侧的区域,使用速度比第1辊慢的第2辊进行搬送。通过调整该第1辊和第2辊的各旋转速度,可调整橡胶丝35(45)的缓和程度或是形成于肌肤侧片31(41)、非肌肤侧片32(42)的褶皱。

图8c示出缓和了橡胶丝35、45的伸长的状态的c部。如图8c所示那样,通过使橡胶丝35的伸长缓和,橡胶丝35在搬送方向收缩。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收缩直至成为橡胶丝配置工序(s302)等的伸长状态的橡胶丝35(45)的60%的长度为止的状态,且是相比橡胶丝35(45)的自然状态伸长了的状态。这样,在缓和工序及其后的工序中,相比使橡胶丝35(45)伸长至自然状态,优选的是,使橡胶丝35(45)缓和以便成为橡胶丝配置工序(s302)等的伸长状态与作为自然长度的无负荷状态之间的状态。若形成使橡胶丝35(45)缓和至自然状态的状态,则生产线上的定位会变得困难,存在无法在准确的位置进行后述的熔融工序(s508)以及切断工序(s509)的危险。因而,通过使橡胶丝35适度伸长,形成适度放缓的状态,能够在下游的工序中进行向更准确的位置的加工。

另外,图8c所示的腹侧部件30的区域示出与图8a以及图8b所示的区域相同的区域。也就是,图8c所示的间距p1通过橡胶丝35的收缩而成为图8a所示的橡胶丝配置工序(s302)以及图8b所示的片部件熔融工序(s304)时的间距p1的60%的长度。方便起见,在图8a~图8d中,将各图在右侧(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对齐来进行表示,关于图8c以及图8d,是尿布1在搬送方向连续的状态,而关于左侧(搬送方向的下游侧)则省略地表示。

此时,腹侧部件30的橡胶丝35(背侧部件40的橡胶丝45)相比伸长状态时在搬送方向上变短,在上下以及厚度方向变粗。进而,肌肤侧片31(41)和非肌肤侧片32(42)的除了片熔融部j以外的部分,形成为使各片部件31、32(41、42)缓和成分别朝向肌肤侧和非肌肤侧地凸出的状态。也就是,肌肤侧片31(41)和非肌肤侧片32(42)在沿搬送方向邻接的片熔融部j彼此之间,分别形成在上下方向变成凹凸的至少1个褶皱,在图8c所示的区域,在搬送方向形成多个褶皱。

如图9c所示那样,若通过橡胶丝35(45)的伸长的缓和而形成肌肤侧片31(41)和非肌肌肤侧片32(42)的褶皱,则肌肤侧片31(41)和非肌肤侧片32(42)的无纺布的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每单位面积的无纺布的重量)增加。也就是,图9b中的肌肤侧片31(41)和非肌肤侧片32(42)的无纺布的量(重量)与图9c中的肌肤侧片31(41)和非肌肤侧片32(42)的无纺布的量(重量)相同。但是,关于图9c所示的缓和工序后,由于通过橡胶丝35(45)的收缩而使面积变小,因而每单位面积的无纺布的量增加。

之后,在第8加工位置pk8,进行侧部熔融工序(s508)。在熔融工序中,保持通过缓和工序形成的使橡胶丝35、45的伸长缓和了的状态,同时将在厚度方向重叠的腹侧部件30的肌肤侧片31和非肌肤侧片32、背侧部件40的肌肤侧片41和非肌肤侧片42在切断位置cl的两侧的各位置分别熔融而形成一对侧部熔融部ss、ss...。通过形成该侧部熔融部ss、ss...,腹侧部件30和背侧部件40被接合。多个侧部熔融部ss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是在左右方向长的矩形形状,在cd方向排列并间歇地配置。

侧部熔融部ss的形成例如可使用未图示的超声波熔融装置(熔融形成部)来进行。超声波熔融装置例如包括具有在法线方向振动的振动面的喇叭和沿着搬送方向旋转的砧座滚子,砧座滚子在外周面具有用于接受该振动面的与各侧部熔融部ss对应的凸部。

图8d示出在使橡胶丝35的伸长缓和了的状态下形成侧部熔融部ss的状态的d部。如图8d所示那样,保持图8c所示的使橡胶丝35、45的伸长缓和了的状态,同时在切断位置cl的两侧,在cd方向间歇地设有将腹侧部件30和背侧部件40各自下游侧的端部彼此和腹侧部件30和背侧部件40各自上游侧的端部彼此接合的多个侧部熔融部ss。

如图9d所示那样,通过缓和工序形成的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凹凸的褶皱(图8c、图9c)通过侧部熔融部ss的形成,肌肤侧片31、41、非肌肤侧片32、42从厚度方向分别被压扁而形成与搬送方向大致平行的状态。侧部熔融工序由于在使橡胶丝35、45的伸缩缓和的状态下进行,所以,通过橡胶丝35、45的收缩,形成为腹侧部件30、背侧部件40各自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相比橡胶丝35、45的伸长状态增加的状态。其结果,相比在橡胶丝35、45的伸长状态下将腹侧部件30和背侧部件40熔融而接合的场合,当使橡胶丝35、45在缓和状态下将腹侧部件30和背侧部件40熔融而接合时,熔融强度变强。这是因为,熔融接合将无纺布熔融,将被熔融的相互的无纺布彼此接合。因而,无纺布的含有量越多则接合强度就越强。在图1所示的将要穿用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1时或穿用期间,可减轻腹侧部件30和背侧部件40的左右方向的端部(侧端30a、40a)的接合发生断裂的危险。

另外,即便为了提高腹侧部件30以及背侧部件40的通气性、或降低成本、或提高肌肤触感而分别使腹侧部件30以及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降低,也能提高腹侧部件30和背侧部件40的熔融强度。也就是,通过在缓和工序中使橡胶丝35、45的伸长缓和,在腹侧部件30以及背侧部件40形成了褶皱的状态下形成侧部熔融部ss,即便在腹侧部件30以及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小的场合,也能够通过褶皱而使侧部熔融部ss中的腹侧部件30和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变得更大,故而可提高侧部熔融部ss的强度。

另外,优选的是,如图10所示那样,在与至少1个片熔融部j在厚度方向重叠的位置形成侧部熔融部ss。另外,更优选的是,形成在与2个以上的片熔融部j从厚度方向重叠的侧部熔融部ss。如上述那样,通过将橡胶丝35、45设为缓和状态,在沿搬送方向邻接的片熔融部j彼此之间形成褶皱。若从至少1个片熔融部j之上形成侧部熔融部ss,则容易形成为将片熔融部j彼此之间的褶皱的至少一部分压扁的形状。另外,通过具备与2个以上的片熔融部j在厚度方向重叠的侧部熔融部ss,能够更可靠地将片熔融部j彼此之间的褶皱压扁。由此,使侧部熔融部ss中的腹侧部件30以及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增加,可提高侧部熔融部ss的熔融强度。

如图10所示那样,优选的是,在上下方向邻接的侧部熔融部ss的间隔ds大于在上下方向邻接的片熔融部j的间隔dj(ds>dj)。由于橡胶丝35、45位于在上下方向邻接的片熔融部j之间,所以,相比在上下方向邻接的侧部熔融部ss的间隔ds小于在上下方向邻接的片熔融部j的间隔dj的场合,能够减轻在形成侧部熔融部ss时会将橡胶丝35、45切断的危险。

另外,优选的是,侧部熔融部ss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s大于片熔融部j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j(ws>wj)。在侧部熔融部ss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s小于片熔融部j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j的场合(ws<wj),存在在左右方向上在仅与设有片熔融部j的部分重叠的区域会形成侧部熔融部ss的危险。在该场合,在缓和工序中,即便使橡胶丝35、45的伸长缓和,也变得难以熔融成侧部熔融部ss将褶皱压扁,难以增加侧部熔融部ss中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在该点,在侧部熔融部ss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s大于片熔融部j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j的场合(ws>wj),在侧部熔融部ss的形成时容易将设在片熔融部j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褶皱压扁,容易增加侧部熔融部ss中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可提高侧部熔融部ss的熔融强度。

另外,优选的是,在上下方向邻接的橡胶丝35的间隔(db)大于侧部熔融部ss的上下方向的长度(hs)(db>hs)。另外,更优选的是,如图10那样,在上下方向邻接的橡胶丝35的间隔db不是等间隔的场合,橡胶丝35的间隔db最小的部分大于侧部熔融部ss的上下方向的长度(hs)。由此,能够进一步减轻当形成了侧部熔融部ss时会将橡胶丝35切断的危险。

最后,在第9加工位置pk9,进行切断工序(s509)。在切断工序中,保持使橡胶丝35、45的伸长缓和的状态,同时在切断位置cl切断在搬送方向连续的状态的尿布1,形成各个尿布1。通过该切断工序,在搬送方向连续的状态的肌肤侧片31、41、非肌肤侧片32、42、橡胶丝35、45分别在切断位置cl被切断。

切断工序与侧部熔融工序同样,优选的是,在保持通过缓和工序进行的使橡胶丝35、45的伸长缓和了的状态的同时进行。若使橡胶丝35、45的伸长缓和,则橡胶丝35、45的粗度变粗,容易形成为由片熔融部j、侧部熔融部ss彼此从cd方向夹压橡胶丝35、45的状态。通过在由片熔融部j、侧部熔融部ss固定的状态下将包括橡胶丝35、45在内的腹侧部件30以及背侧部件40切断,相比在使橡胶丝35、45伸长了的状态下切断的场合,容易维持由片熔融部j固定橡胶丝35、45的状态。另外,在使橡胶丝35、45伸长了的状态下进行切断工序的场合,在刚切断之后在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变细的橡胶丝35、45将会以强的力进行收缩,因而,存在由侧部熔融部ss、片熔融部j固定的橡胶丝34、45从由侧部熔融部ss、片熔融部j形成的固定脱离的危险。在该点,通过在使橡胶丝35、45的伸长缓和的状态下进行切断工序,可减轻橡胶丝35、45将要收缩的力,可减轻各个尿布1的橡胶丝35、45从由侧部熔融部ss、片熔融部j形成的固定脱离的危险。

切断工序例如可使用未图示的切割装置(切断部)来进行。切割装置具有沿着搬送方向旋转的一对滚子。并且,一方的滚子是在外周面具有切割刃的切割滚子,另一方的滚子是以外周面接受切割刃的砧座滚子。

另外,在图9b、图9c、图9d所示的剖视图中,分别以矩形形状表示出片熔融部j以及侧部熔融部ss,但实际上,由于熔融的区域流畅地变化,所以不一定是矩形形状,关于其边界也会不太明确。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容易,而并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性解释。另外,本发明在不脱离其构思的范围内可进行变更及改进,当然本发明也包含其等同构成。例如,可进行以下所示那样的变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将具有橡胶丝35的腹侧部件30和具有橡胶丝45的背侧部件40熔融接合的侧部熔融部ss之前设置缓和工序(s507),在使橡胶丝35、45缓和后的状态下进行侧部熔融工序(s508),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到具有弹性部件的一方部件(第1部件)与不具有弹性部件的另一方部件(第2部件)的接合中。

图11是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图1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00是带型的尿布,具有外装片101、吸收体102,在外装片101的左右方向的各外侧,设有在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具备弹性部件的侧部片103,在侧部片103的左右方向的各外侧设有钩部件104。侧部片103以及钩部件104分别具备无纺布。在该尿布100的制造过程中的、在侧部片103上接合钩部件104的工序中,可应用本发明。具体来讲,也可以在侧部片103上熔融接合钩部件104之前,将侧部片103的伸长的弹性部件设为缓和状态,在缓和状态下将侧部片103与钩部件104熔融接合。这样,能够使侧部片103与钩部件104的接合变得更牢固,在看护者等将要给婴幼儿穿用尿布100时,或婴幼儿穿用着尿布100时,能进一步减轻钩部件104从侧部片103发生剥离的危险。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重叠工序(s506)与侧部熔融工序(s507)之间设置缓和工序(s507),在使橡胶丝35、45缓和了的状态下形成侧部熔融部ss,从而增加了熔融区域e中的腹侧部件3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与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预先增大了腹侧部件30以及背侧部件40之中与熔融区域e相当的部分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的片部件31、32、41、42。

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腹侧部件30的熔融区域e的部分和背侧部件40的熔融区域e的部分各自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大于腹侧部件40的邻接区域n的部分和背侧部件40的邻接区域e的部分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腹侧部件30的熔融区域e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大于腹侧部件30的邻接区域n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使背侧部件40的熔融区域e与邻接区域n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同。由于侧部熔融部ss是利用无纺布的熔融形成的接合,所以,即便腹侧部件30与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不同,通过使熔融区域e中的腹侧部件3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与背侧部件40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更大,也能够提高侧部熔融部ss的强度。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腹侧部件30以及背侧部件40所具备的弹性部件例示作为橡胶丝(35、45)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替代橡胶丝,而是配置单个或多个例如伸缩性薄膜或伸缩性无纺布等片状的弹性部件。

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密封熔融部j、侧部熔融部ss利用超声波密封装置进行了超声波接合,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他熔融方法。例如,也可以是利用具有被加热的一对滚子的加热密封装置的加热密封熔融。

另外,密封熔融部j以及侧部熔融部ss不必是矩形形状。它们并不限于矩形形状,可以采用椭圆形状、圆形状、平行四边形状等任意的形状。

对于侧部熔融部ss,也不必将多个侧部熔融部ss在上下方向间歇地配置。例如,也可以将从尿布1的左右方向的端部的上端设置至下端的侧部熔融部ss在两侧部各设置1个。

附图标记说明

1尿布(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吸收性物品),

10吸收性主体,10ea端部,10eb端部,

11吸收体,11c吸收性芯,

13顶片,15底片,

30腹侧部件(第1部件),30a侧部(端部),

31肌肤侧片部件(第1片部件),

32非肌肤侧片部件(第1片部件),

35橡胶丝(弹性部件、第一弹性部件),

40背侧部件(第2部件),40a侧部(端部),

41肌肤侧片部件(第2片部件),

42非肌肤侧片部件(第2片部件),

45橡胶丝(弹性部件、第2弹性部件),

100尿布(带型一次性尿布、吸收性物品),

101外装片,102吸收体,103侧部片,104钩部件,

j片熔融部,

e熔融区域,n邻接区域,

l1、l2熔融列,

p1间距,bl边界位置,cl切断位置,

ss侧部熔融部,

lh腿围开口部,bh腰围开口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