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式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5257发布日期:2021-06-30 00:00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双腔式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腔式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预充式注射器)。


背景技术:

[0002][0003]
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由于注射器预先填充有药液,因此医疗机构无需将药液从单独的药液容器转移到注射器中,而可以立即使用注射器本身,方便和安全而在医疗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0004]
作为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已知双腔式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其具有在注射器的筒体中形成单独空间的形式,并且可单独容纳药剂和药液。
[0005]
双腔式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具有如下结构,其中三个塞子(也称为“塞子”或“垫片”)插入注射器的筒体中,并且在两个相邻的塞子之间形成空间,使得在筒体中形成两个空间。
[0006]
根据塞子插入到注射器筒体内与注射针接近的顺序,塞子分为前塞子、中塞子和后塞子。一般而言,药剂被容纳在形成在注射器筒体内的前塞子和中塞子之间的第一腔室空间中,并且药液被容纳在形成在中塞子和后塞子之间的第二腔室空间中。
[0007]
此外,注射器的筒体被制造成空心圆柱形,并且在筒体的中间部分的内表面中形成有一部分向外突出的凹槽部。由于凹槽部,容纳在第二腔室中的药液可以沿着中塞子的边缘旁通进入凹槽部并移动到第一腔室。也就是说,凹槽部被制造成用作旁路路径。
[0008]
当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双腔式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时,用手指按压联接到后塞子的活塞以使后塞子在圆柱形筒体中向前移动,然后由于后塞子的向前移动,压力传递给药液和中塞子。结果,中塞子也随着后塞子的向前移动而向前移动。
[0009]
此外,当活塞继续向前移动并且中塞子到达用作旁通路径的凹槽部时,用作旁通路径的凹槽部允许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在中间塞子的边缘处连接,从而使得流体可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移动。此外,容纳在第二腔室中的药液由于压力而流入第一腔室,并且流入第一腔室的药液与容纳在第一腔室中的药剂混合以制备注射药物。
[0010]
因此,当使用双腔式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向患者施用药物时,将通过在注射器的第一腔室中混合药剂和药液制备的注射药物施用给患者。
[0011]
然而,在传统的双腔式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中,在初始阶段,由于旁通凹槽部,在注射器筒体中形成的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相互连通,通过凹槽部的药液由于受到活塞的挤压而具有较大的动能。
[0012]
因此,在活塞被快速推动的情况下,容纳在第二腔室中的药液快速离开旁通凹槽部,并且药液的一部分到达安装注射针的注射器主体的一部分。这里,一部分药液可能通过间隙或另一个凹槽泄漏,该间隙或凹槽形成在前塞子与注射器筒体的内表面联接的部分中,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药液向后流向旁通凹槽部的问题。
[0013]
因此,向前塞子前部泄漏的药液与第一腔室中的空气一起被压出,并向注射针泄
漏。在这种情况下,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本身可能受到污染,或者由于药液的泄漏,药液的量可能不足以分散和溶解药剂。因此,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不可能准确地制备含有适当比例的药液和药剂的注射药物。
[0014]
另外,在双腔式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在用户使用注射器时发生活塞杆晃动的情况下,药液向活塞杆泄漏。另外,存在晃动使得用户难以在注射器中稳定地混合药液和药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15]
技术问题
[0016]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双腔式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其能够进一步提高药剂和药液的密封性和稳定性,使得药剂和药液的混合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并且减少活塞杆的晃动。
[0017]
技术方案
[0018]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腔式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包括:筒体,其具有第一端部、在第一端部的相反方向上的第二端部和设置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旁通部;安装在所述筒体的第二端部上的指柄;第一塞子、第二塞子和第三塞子,其从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依次设置在所述筒体的空间中;和活塞杆,其连接到第三塞子并且具有多个支撑肋,所述支撑肋被设置以与所述指柄的内表面接触,其中,第一塞子和第二塞子之间的空间形成前腔室,第二塞子和第三塞子之间的空间形成后腔室,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分别容纳在前腔室和后腔室中,当活塞杆处于初始位置时,前腔室和后腔室的长度比在1.6:1到3:1的范围内,该初始位置是前腔室和后腔室通过旁通部相互连通之前的状态,并且在初始位置处,一个或多个支撑肋布置在指柄和与指柄相邻的筒体的区域的至少一个中。
[0019]
此外,在初始位置处,一个支撑肋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其一个表面与指柄的纵向端重合。
[0020]
此外,指柄可以包括柄部和从柄部向活塞杆延伸的延伸部。
[0021]
此外,在初始位置处,至少一个支撑肋可以设置在延伸部中。
[0022]
此外,在初始位置处,一个支撑肋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其一个表面与延伸部的纵向端重合。
[0023]
此外,第二塞子可具有多个接触肋,所述多个接触肋与所述筒体的内圆周表面接触,并且与所述指柄相邻的、与所述筒体的内圆周表面接触的最后一个接触肋的表面可形成为平面。
[0024]
此外,与筒体的内圆周表面接触的至少一个接触肋的表面可以形成为曲面部。
[0025]
此外,第二塞子可以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具有前表面、后表面和多个接触肋,第二构件从第一构件向第一端部突出,并且多个接触肋可以形成在连接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侧表面上。
[0026]
此外,活塞杆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支撑肋的后端的多个增强肋,并且每个支撑肋的厚度可以被形成为比每个增强肋的厚度厚。
[0027]
此外,第二塞子可以具有第一接触肋、第二接触肋、第三接触肋和第四接触肋,并且第二和第三接触肋之间的间隙可以大于第一和第二接触肋之间的间隙或者第三和第四
接触肋之间的间隙。
[0028]
有益效果
[0029]
根据本发明,通过充分确保分别容纳药剂和药液的前腔室和后腔室的体积,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药剂和药液的混合。
[0030]
另外,通过提供具有四个接触肋的第二塞子,可以提高药液和药剂之间的密封性,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注射器的安全性。
[0031]
此外,通过在活塞杆上形成支撑肋,可以防止药液向活塞杆泄漏,同时可以减少活塞杆的晃动,这样,可以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0032]
此外,在活塞杆的第一螺纹的圆周方向上形成的尖端部具有增加活塞杆和第三塞子之间的耦合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33]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腔室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的视图。
[0034]
图2是图1中的构件被分离的状态的视图。
[0035]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塞子的视图。
[0036]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塞子的横截面图。
[0037]
图5是图1所示的针头安装部的放大图。
[0038]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指柄的视图。
[0039]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塞杆的视图。
[0040]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塞子的视图。
[0041]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指柄和活塞杆耦合到筒体的状态的图。
[0042]
图10至12是仅示出用于描述图1所示的双腔式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的一种操作状态的主要构件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词语不应在其一般意义或词典意义上进行限制性解释,而是基于发明人可以适当地定义术语的概念以最佳可能的方式描述其发明的原则,应当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在含义和概念上进行解释。
[0044]
此外,在整个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构件将由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将省略对其的重复描述。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示出的每个构件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被放大或缩小。
[0045]
因此,由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和附图中所示的构件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且不代表本发明的全部技术构思,因此应当理解,可以替代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各种等效物和修改的示例,均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0046]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腔室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1的视图,图2是图1中的构件被分离的状态的视图。
[0047]
参考图1和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腔室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1(以下称为“注射器1”)包括:具有旁通部100的筒体10、第一塞子20、第二塞子30和第三塞子40,所述旁通部
100、依次布置在筒体10的空间中的第一塞子20、第二塞子30和第三塞子40、安装在筒体10后部的指柄50和连接到第三塞子40的活塞杆60。
[0048]
更具体地说,筒体10具有第一端部11、与第一端部11相反方向的第二端部12以及布置在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之间的旁通部100。
[0049]
指柄50可以安装在筒体10的第二端部12上。
[0050]
第一塞子20、第二塞子30和第三塞子40可以在筒体10的空间中从第一端部11向第二端部12依次布置。
[0051]
这里,第一塞子20和第二塞子30之间的空间形成前腔室2,第二塞子30和第三塞子40之间的空间形成后腔室3。
[0052]
在前腔室2和后腔室3中,可以分别容纳第一成分和第二成分。
[0053]
活塞杆60可以与第三塞子40连接,并且具有多个支撑肋61,所述支撑肋61被设置成与指柄50的内表面接触。
[0054]
当活塞杆60处于初始位置时,该初始位置是前腔室2和后腔室3通过旁通部100相互连通之前的状态,前腔室2和后腔室3的长度比可以在1.6:1到3:1的范围内,并且在初始位置处,一个或多个支撑肋61可以布置在指柄50和与指柄50相邻的筒体的区域的至少一个中。
[0055]
在本文档中,初始位置是指在活塞杆60向前移动之前第一和第二成分分别被容纳在前腔室2和后腔室3中的状态,即,用户操作注射器之前的状态。
[0056]
此外,注射器1包括安装在筒体10上的针头安装部70、安装在针头安装部上的壳7和固定在壳7上的针头6。
[0057]
此外,注射器1包括被配置以保护针头6的保护盖8。
[0058]
更具体地说,筒体10具有具有中心轴线c的空心圆柱形,并且具有第一端部11和在第一端部11的相反方向上的第二端部12。
[0059]
筒体10可以被设置成使得针头安装部70连接到第一端部11,并且活塞杆60向在第一端部11的相反方向上的第二端部12插入。
[0060]
此外,第二端部12可以被设置成在筒体10的外周表面的周向上向外突出至预定高度,以便指柄50安装在其上。
[0061]
这里,具有圆柱形的筒体10可以由透明玻璃或树脂制成,可以沿着中心轴线c延伸,并且可以具有均匀的直径。
[0062]
此外,筒体10的内圆周表面中形成有凹槽部形式的旁通部100。旁通部100具有流道130,其中筒体10的内圆周表面沿径向方向向外凹陷。
[0063]
流道130可以被设置为在纵向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
[0064]
在本文档中,为了便于描述,朝向注射器1的第一端部11的方向被称为“前”,朝向第二端部12的方向被称为“后”,面向第一端部11的每个构件的表面被称为“前表面”,面向第二端部12的每个构件的表面被称为“后表面”。
[0065]
另外,特定构件的“纵向方向”表示图1的y轴方向(沿图1的中心轴线c的方向),“长度”表示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径向方向”表示图1的x轴线的方向。
[0066]
同时,注射器1包括设置在筒体10中以与筒体10的第一端部11相邻的第一塞子20、设置在筒体10中以设置在第一塞子20的后部的第二塞子30和设置在筒体10中以设置在第
二塞子30的后部的第三塞子40。
[0067]
这里,所述第一塞子20、第二塞子30和第三塞子40分别表示前塞子、中塞子和后塞子。
[0068]
第一塞子20、第二塞子30和第三塞子40在筒体10的空间中从第一端部11向第二端部2依次设置,并且前腔室2和后腔室3设置在第一至第三塞子20、30和40之间的每个空间中。
[0069]
具体而言,容纳第一成分的前腔室2形成在第一塞子20和第二塞子30之间。在这里,第一成分可以是药剂。
[0070]
此外,容纳第二成分的后腔室3形成在第二塞子30和第三塞子40之间。在这里,第二成分可以是药液。
[0071]
第一至第三塞子20、30和40中的每一个可以由医用橡胶材料形成,并且被设置成抵在筒体10的内圆周表面上,以密封前腔室2和后腔室3。因此,为了气密性,第一至第三塞子20、30和40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比筒体10的内径大的直径,并且可以具有设置在其上的多个环形突起(也称为“接触肋”),以与筒体10的内圆周表面接触。
[0072]
另外,在第一成分(药剂)和第二成分(药液)分别容纳在前腔室2和后腔室3中的状态下,在第一成分(药剂)和第二成分(药液)混合之前,前腔室2和旁通部100连接,以使得流体可在其之间移动,并且后腔室3和旁通部100被第二塞子30隔开,以使得流体不可在其之间移动。
[0073]
此外,旁通部100具有入口110以及出口120,第二成分通过该入口110从后腔室3流入凹槽部(流道),第二成分通过该出口120从凹槽部(流道)的内部流出到前腔室2。
[0074]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塞子的视图。
[0075]
参考图3,第二塞子30可以包括具有前表面31a、后表面31b和多个接触肋32的第一构件31,并且多个接触肋32可以形成在连接前表面31a和后表面31b的侧表面上。
[0076]
第二塞子30还可以包括从第一构件31向第一端部11突出的第二构件35。
[0077]
第一构件31可与筒体10的内圆周表面接触并密封后腔室3,并且第二构件35可从第一构件31向筒体10的第一端部11突出而不与筒体10的内圆周表面接触。
[0078]
第二构件35可以具有圆锥形形状,其直径在朝向第一端部11的方向上减小。
[0079]
具体地说,第二塞子30的第一构件31可以具有与筒体10的内圆周表面接触的多个接触肋32,并且与指柄50相邻的与筒体10的内圆周表面接触的最后的接触肋32d的表面可以形成为平面。
[0080]
此外,接触肋的至少一个接触肋32a、32b或32c的表面可以形成为曲面部。
[0081]
更具体地说,接触肋32可以具有第一到第四接触肋32a、32b、32c和32d,它们与筒体10的内圆周表面接触。
[0082]
例如,第一至第三接触肋32a、32b和32c的与筒体10的内圆周表面接触的表面可以形成为曲面部,第四接触肋32d的与筒体10的内圆周表面接触的表面可以形成为平面。
[0083]
通过如上所述将与筒体10的内周面接触的第四接触肋32d的表面形成为平面,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第一成分(药剂)和第二成分(药液)之间的密封。
[0084]
特别地,第二和第三接触肋32b和32c之间的间隙w1可以被形成为大于第一和第二接触肋32a和32b之间的间隙w2或者第三和第四接触肋32c和32d之间的间隙w3。
[0085]
通过如上所述在第二塞子30上形成四个接触肋,可以更有效地执行前腔室和后腔室之间的密封,并且当第二塞子30通过曲面部向前移动时,可以提高滑动性。
[0086]
也就是说,第一构件31具有形成在其上的第一至第四接触肋32a、32b、32c和32d,以与筒体10的内圆周表面接触,第二构件35被形成为从第一接触肋32a向筒体10的第一端部11突出,并且具有外圆周表面,该外圆周表面包括在筒体10的纵向方向上相对于中心轴线c具有预定角度的倾斜表面。
[0087]
另外,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塞子的横截面图。
[0088]
所述第一塞子20可以具有前表面21和后表面22,并且可以在连接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侧表面上设置与筒体10的内圆周表面接触的多个环形突起(也称为“接触肋”)。
[0089]
这里,可以在第一塞子20的后表面22中设置凹陷部23,第二构件35可以插入凹陷部23中。
[0090]
凹陷部23可以被设置为与第二构件35的圆锥形形状相匹配的圆锥形形状。也就是说,第二构件35的高度h1和第二构件35的底面的直径d1分别与凹陷部23的高度h2和凹陷部23的底面的直径d2相同。
[0091]
此外,凹陷部23可以具有开口的底面和内圆周表面,该内圆周表面包括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中心轴线c具有预定角度的倾斜表面。
[0092]
因此,当第二塞子30向前移动从而与第一塞子20接触时,第二构件35可以插入凹陷部23中,第一构件31的前表面31a可以与第一塞子20的后表面22接触,第二构件35的外周面可以与凹陷部23的内圆周表面接触。
[0093]
此外,上述圆锥形凹陷部23可用于有效地分散流入前腔室2的第二成分(即药液)的动能。
[0094]
图5是图1所示的针头安装部70的放大图。
[0095]
针头安装部70具有空间71,第一塞子20可以插入空间71中,并且空间71连接到针头6的内部,从而使得流体可以在其间移动。另外,在针头安装部70的内圆周表面处设置有间隙形成部72和73,间隙形成部72和73与第一塞子20的圆周表面(其连接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侧表面)接触以在其之间的空间中形成预定间隙。间隙形成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凹槽部72和一个或多个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突起部73。
[0096]
另外,当第一塞子20朝向第一端部11向前移动时,第一塞子20进入空间71。当第一塞子20进入空间71时,由于第一塞子20与间隙形成部72和73接触,在第一塞子20和空间71之间形成预定间隙。这里,前腔室2中的药剂和药液的混合物可以通过该间隙向针头6移动。
[0097]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指柄50的视图。
[0098]
参照图6,指柄50可以安装在筒体10的后部,即第二端部12上。
[0099]
具体地,指柄50包括柄部51和从柄部51向活塞杆延伸的延伸部52。
[0100]
柄部51具有预定厚度,并且包括装配部510,装配部51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预定空间,以使得筒体10的第二端部12被插入并耦合到装配部510。
[0101]
为了使筒体10的第二端部12穿过装配部510并被装配和插入其中,柄部51包括第一表面51a和第二表面51b,第一表面51a在开口一侧形成具有第一插孔511,第二表面51b具有第二插孔512,从而使得在第一表面51a的相反方向上的活塞杆60插入其中。
[0102]
这里,装配部510可以是由连接第一表面51a和第二表面51b的侧表面形成的空间。
[0103]
为了使插入装配部510的筒体的第二端部12能够固定到指柄上,柄部51具有一对安装突起513,该安装突起513被形成为从柄部的第二表面51b向装配部510突出。
[0104]
所述一对安装突起513可与筒体的第二端部12的外圆周表面接触并固定指柄。
[0105]
此外,指柄包括从柄部51的第二表面51b向活塞杆延伸的延伸部52。
[0106]
延伸部52可以被形成为从第二表面51b沿第二插孔512的周向方向在纵向方向上延伸。
[0107]
也就是说,延伸部52的纵向端面52a可以形成为环形。
[0108]
因此,活塞杆60可以依次穿过延伸部52和第二插孔512并被插入筒体中。
[0109]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塞杆60的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塞子的视图。
[0110]
参考图7和8,活塞杆60连接到第三塞子40,布置在指柄50内,并且具有被设置成与指柄50的内表面接触的多个支撑肋61。
[0111]
活塞杆60还包括布置在支撑肋61的后端的多个增强肋62。
[0112]
更具体地说,活塞杆60包括被形成为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主体部600。主体部600可以具有十字形横截面。
[0113]
支撑肋61和增强肋62中的每一个可以被形成为在径向方向上从主体部600延伸。在这里,每一个肋都可以是圆形的。
[0114]
多个支撑肋61包括形成在活塞杆的主体部600的远端侧的第一支撑肋611和布置在第一支撑肋611的后部以便与第一支撑肋611间隔预定距离的第二支撑肋612。
[0115]
此外,所述多个增强肋62包括第一增强肋621、第二增强肋622和第三增强肋623,所述第一增强肋621、第二增强肋622和第三增强肋623各自布置在所述第二支撑肋612的后部,以便与第二支撑肋612间隔预定距离。
[0116]
这里,所述支撑肋61和增强肋62中的每一个可以增加活塞杆的刚度。
[0117]
此外,所述支撑肋61的厚度t1和t1

可以被形成为比每个增强肋62的厚度t2厚。
[0118]
更具体地说,所述第一支撑肋611的厚度t1

和第二支撑肋612的厚度t1可以被形成为比第一到第三增强肋621、622和623中的每一个的厚度t2厚。
[0119]
这里,所述第一支撑肋611的厚度t1

可以被形成为比第二支撑肋612的厚度t1厚。
[0120]
此外,所述活塞杆60具有第一螺纹64,该第一螺纹64被设置为被紧固到第三塞子40,并且第三塞子40具有第二螺纹44,该第二螺纹44被设置为随着第一螺纹64旋转而与第一螺纹64啮合。
[0121]
特别地,在所述第一螺纹64的圆周方向上,在第一螺纹64的至少部分区域中形成尖端部65。
[0122]
所述尖端部65是指第一螺纹64的至少部分区域的周向侧被锐利地形成的区域。
[0123]
由于如上所述的第一螺纹64的尖端部65,当第一螺纹64耦合到第三塞子40的第二螺纹44时,耦合力进一步提高,因此,当用户向后移动活塞杆60时,可以防止活塞杆60与第三塞子40分离。
[0124]
这里,当活塞杆60处于初始状态时,活塞杆的部分区域可以插入到指柄和与指柄相邻的筒体的区域的至少一个中。
[0125]
此外,所述活塞杆60可包括活塞槽部601,其被形成为与第二支撑肋612相邻。所述
活塞槽部601可以被形成为从活塞杆的主体部600向内凹陷预定深度,并且例如,所述活塞槽部601可以是在注塑成型制造活塞杆时的注塑口。
[0126]
也就是说,注塑口可以形成在支撑肋的后端,并用作位置确定装置。
[0127]
当用户将活塞杆60连接到第三塞子40(组装筒体和活塞杆)时,活塞槽部601用于允许确定活塞杆60的位置,以便于将活塞杆60的第二支撑肋612放置在指柄的纵向端。
[0128]
因此,当用户将活塞杆60连接到第三塞子40以使得活塞杆60布置在初始位置时,由于活塞槽部601,可以确定活塞杆60的位置,因此便于组装。
[0129]
所形成的注射器1的初始位置(初始状态)如上所述是前腔室2和后腔室3通过旁通部100相互连通之前的状态,并且可以是活塞杆60的一个或多个支撑肋61被布置在指柄50和与指柄50相邻的筒体10的区域的至少一个中的状态。
[0130]
更具体地说,支撑肋61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布置在指柄50中,并且剩余支撑肋61一部分可以布置在指柄50中并且另一部分可以布置在与指柄50相邻的筒体中的区域中。
[0131]
此外,支撑肋61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布置在指柄50中,并且剩余的支撑肋61可以布置在与指柄50相邻的筒体中的区域中。
[0132]
特别地,在初始位置处,一个支撑肋61可以被布置为使其一个表面与指柄的纵向端重合。
[0133]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指柄和活塞杆耦合到筒体的状态的图。
[0134]
参照图9,在初始位置处,支撑肋61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布置在延伸部52中。
[0135]
也就是说,一个支撑肋61可以设置在延伸部52中,并且剩余的支撑肋61可以一部分设置在延伸部52中,另一部分设置在筒体中。
[0136]
特别地,在初始位置处,一个支撑肋61可以被布置为使其一个表面与延伸部52的纵向端重合。
[0137]
一个支撑肋61的一个表面(后表面)与延伸部52的纵向端重合是指延伸部的纵向端面52a与支撑肋的一个表面((支撑肋的暴露的表面,其设置在指柄中,暴露于外部(支撑肋的后表面))基本共面。
[0138]
这里,“基本共面”包括支撑肋61突出或插入指柄50的长度相当于支撑肋61的厚度的10%的情况。
[0139]
具体而言,一个支撑肋61的一个表面(后表面)与延伸部52的纵向端重合是指延伸部的纵向端面52a与第二支撑肋612的一个表面((第二支撑肋的暴露的表面,其设置在指柄中,暴露于外部(第二支撑肋的后表面))基本共面。
[0140]
也就是说,“基本共面”包括第二支撑肋612突出或插入指柄50的长度相当于第二支撑肋612的厚度的10%的情况。
[0141]
更具体地说,在初始位置处,活塞杆60的第一支撑肋611和第二支撑肋612可布置在指柄50和与指柄相邻的筒体的区域的至少一个中,尤其是,第二支撑肋612的一个表面可被布置成与指柄50的纵向端重合。
[0142]
另外,在初始位置处,第二支撑肋612可以布置在指柄50中,并且第一支撑肋611可以一部分布置在指柄50中并且另一部分布置在筒体中。
[0143]
另外,在初始位置,第二支撑肋612可以布置在指柄50中,并且第一支撑肋611可以布置在与指柄50相邻的筒体中的区域中。
[0144]
此外,第二支撑肋612的一个表面(后表面)可被布置成与指柄50的纵向端重合。
[0145]
另外,在初始位置处,第二支撑肋612可以设置在延伸部52中,并且第一支撑肋611可以一部分设置在延伸部52中,另一部分设置在与指柄50相邻的筒体中的区域中。
[0146]
特别地,第二支撑肋612的一个表面(后表面)可以设置在延伸部52中。
[0147]
同时,在初始位置处,其为药剂和药液混合之前的状态,前腔室2和后腔室3的长度比可以在1.6:1到3:1的范围内。
[0148]
更具体地说,所述前腔室2的长度l1是指从第一塞子20的后表面22到第二塞子30的第一构件31的前表面31a的长度,后腔室3的长度l2是指从第二塞子30的后表面到第三塞子40的前表面的长度。
[0149]
这里,圆锥形的第二构件35可以进一步布置在第二塞子30的前表面31a上,并且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前腔室的长度l1也可以是从第一塞子20的后表面到第二塞子30的第一构件31的前表面31a的长度。此外,凹陷部23可以进一步设置在第一塞子20的背面(后表面)上,并且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前腔室的长度l1也可以是从第一塞子20的后表面到第二塞子30的第一构件31的前表面31a的长度。
[0150]
当从第二塞子30的后表面到第三塞子40的前表面的长度l2为1时,从第一塞子20的后表面22到第二塞子30的第一构件的前表面31a的长度l1可以在1.6到3的范围内(前腔室和后腔室的长度比可以在1.6:1至3:1的范围内)。
[0151]
优选地,当从第二塞子30的后表面到第三塞子40的前表面的长度l2为1时,从第一塞子20的后表面22到第二塞子30的第一构件的前表面31a的长度l1可以在1.8到2.8的范围内(前腔室和后腔室的长度比可以在1.8:1到2.8:1的范围内)。
[0152]
更优选地,当从第二塞子30的后表面到第三塞子40的前表面的长度l2为1时,从第一塞子20的后表面22到第二塞子30的第一构件的前表面31a的长度l1可以在2.0到2.6的范围内(前腔室和后腔室的长度比可以在2:1到2.6:1的范围内)。
[0153]
换句话说,当从第一塞子20的后表面22到第二塞子30的第一构件的前表面31a的长度l1为1时,从第二塞子30的后表面到第三塞子40的前表面的长度l2可以在0.1到0.66的范围内(前腔室和后腔室的长度比可以在1:0.1到1:0.66的范围内)。
[0154]
如上所述,被形成为比增强肋62厚的第一和第二支撑肋611和612布置在指柄和与指柄相邻的筒体中的区域中,以防止活塞杆60的晃动。特别地,由于第二支撑肋612的一个表面(后表面)被布置成与指柄的纵向端重合,因此在防止筒体10中的活塞杆的晃动的同时,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容纳在后腔室3中的药液朝后面的泄漏。
[0155]
也就是说,由于第二支撑肋612的一个表面(后表面)被布置成与延伸部52的纵向端部(纵向端面)重合,因此具有这样的效果,即当用户使用注射器时,可以在活塞杆不晃动的情况下更稳定地使用注射器。
[0156]
图10至12是仅示出用于描述图1所示的双腔式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的一种操作状态的主要构件的视图。
[0157]
参考图10至12,在初始状态(参见图10)下,前腔室2和后腔室3处于流体在它们之间不可移动的状态(密封状态),第一成分(药剂)被容纳在前腔室2中,第二成分(药液)被容纳在后腔室3中。
[0158]
在这种状态下,当活塞杆60被向前按压时,第二塞子30与药液一起向前移动,并且
在第二塞子30的后表面31b通过了旁通部的入口110的位点处,前腔室2和后腔室3相互连通,使得流体可在它们之间移动。
[0159]
特别地,在初始位置,当活塞杆60朝向第一端部11移动时,从第一塞子的后表面22到筒体的第一端部11的体积保持恒定,直到到达旁通开始的位置(刚好在第二塞子30的后表面31b通过了旁通部的入口110之前的位点,以及第二塞子30的后表面31b和旁通部的入口110共线的位点),并且从第一塞子的后表面22到筒体的第一端部11的长度l3也保持恒定(参见图11)。
[0160]
在上述初始位置,当活塞杆60向第一端部11移动并通过了前腔室和后腔室开始通过旁通部相互连通的位置(第二塞子30的后表面31b通过了旁通部的入口110的位点)时,药液沿着流道130流入前腔室2并与药剂混合(参见图12)。
[0161]
这里,用户可以晃动注射器1以混合药剂和药液。
[0162]
在如上所述将药剂和药液混合后,当向前按压活塞杆60时,药剂和药液的混合物向前移动,第一塞子20向前移动并因此进入空间71,并且前腔室2中的药剂和药液的混合物穿过由于第一塞子20与间隙形成部72和73接触而形成的预定间隙向针头6移动。
[0163]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筒体10中第一至第三塞子20、30和40被布置为使得前腔室和后腔室的长度比如上所述,可以进一步改进前腔室2和后腔室3的体积。
[0164]
因此,由于减小了容纳在后腔室3中的药液与第二和第三塞子30和40接触的接触区域,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药液的储存稳定性。
[0165]
另外,由于前腔室2的体积进一步增大,当在药液移动到前腔室2之后混合药剂和药液时,可以更迅速有效地进行混合。
[0166]
这里,前腔室体积是指第一塞子的后表面和第二塞子之间的体积,后腔室体积是指第二塞子的后表面和第三塞子的前表面之间的体积。
[0167]
此外,第一塞子20的圆锥形凹陷部23用于有效地分散流入前腔室2的药液的动能。
[0168]
当按压活塞杆60时,第二塞子30与药液一起向前移动,并且当第二塞子30的后表面31b通过了旁通部100的入口110时,药液沿着流道130流入前腔室2中,并与凹陷部23的倾斜表面发生碰撞,从而产生了涡流。
[0169]
结果,涡流可加速药剂和药液的混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