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舱控制装置、方法与气压舱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29363发布日期:2019-05-11 00:00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气压舱控制装置、方法与气压舱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气压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压舱控制装置、方法与气压舱。



背景技术:

气压舱是一种载人承压容器,按舱内容纳人数分类,气压舱可分为单人气压舱和多人气压舱。多人气压舱的加压介质,国家标准规定应为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一般由空气泵提供,而单人气压舱的加压介质则可为压缩空气,亦可为医用氧气。这些气压舱又因用途不同,舱内工作压力也不同。但它们的相同点则是每一种气压舱要建立舱内工作压力,需要可以用于提供气体和调节气压的调节装置。

传统的气压舱调节装置的控制台上集中了操纵、控制和显示部件,工作人员通过显示部件显示的信息对气压舱进行控制,可以调节舱内的环境参数,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然而,这种传统的气压舱调节装置由工作人员根据显示部件显示的信息对气压舱进行控制,且需要工作人员一直值守,使用不便捷,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气压舱调节装置问题,提供一种气压舱控制装置、方法与气压舱。

一种气压舱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用于连接气压舱的舱体和空气泵,所述第二开关阀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还用于连接所述气压舱的气缸;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阀将所述空气泵输出的气体传输至所述第二开关阀,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阀将接收的气体传输至所述气缸,以使所述气压舱的舱门关闭;在所述舱门关闭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阀将空气泵输出的气体传输至所述舱体,使舱体内形成带压环境;还用于在检测到断电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阀将所述气缸内的气体排出,以使所述气压舱的舱门打开。

一种气压舱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第一开关阀将气压舱的空气泵输出的气体传输至第二开关阀,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阀将接收的气体传输至气压舱的气缸,以使气压舱的舱门关闭;

在所述舱门关闭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阀将空气泵输出的气体传输至气压舱的舱体,使所述舱体内形成带压环境;

在检测到断电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阀将所述气缸内的气体排出,以使所述气压舱的舱门打开;第一开关阀连接所述舱体和所述空气泵,所述第二开关阀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还用于连接所述气缸。

一种气压舱,包括舱体、舱门、空气泵、气缸和上述气压舱控制装置。

上述气压舱控制装置、方法与气压舱,控制器可以用于控制第一开关阀将空气泵输出的气体传输至第二开关阀,并控制第二开关阀将接收的气体传输至气缸,以使气压舱的舱门关闭;在舱门关闭后控制第一开关阀将空气泵输出的气体传输至舱体,使舱体内形成带压环境;还用于在检测到断电时,控制第二开关阀将气缸内的气体排出,以使气压舱的舱门打开,通过控制器、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的配合可以实现气压舱的关闭舱门、舱体加压和意外断电打开舱门等的自动控制,在结构简化的同时,还能保障舱内人员的安全,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气压舱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气压舱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气压舱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气压舱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提供一种气压舱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100、第一开关阀102和第二开关阀104,控制器100连接第一开关阀102和第二开关阀104,第一开关阀102用于连接气压舱的舱体202和空气泵200,第二开关阀104连接第一开关阀102,还用于连接气压舱的气缸204,控制器100用于控制第一开关阀102将空气泵200输出的气体传输至第二开关阀104,并控制第二开关阀104将接收的气体传输至气缸204,以使气压舱的舱门206关闭;在舱门206关闭后控制第一开关阀102将空气泵200输出的气体传输至舱体202,使舱体202内形成带压环境;还用于在检测到断电时,控制第二开关阀104将气缸204内的气体排出,以使气压舱的舱门206打开。通过控制器100、第一开关阀102和第二开关阀104的配合可以实现气压舱的关闭舱门206、舱体202加压和意外断电打开舱门206等的自动控制,在结构简化的同时,还能保障舱内人员的安全,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

具体地,第一开关阀102和第二开关阀104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可以是电磁阀,电磁阀里有密闭的腔,在不同位置开有通孔,每个孔连接不同的输气管,两面是电磁铁,通过控制器100控制电磁阀的得失电来控制通电的磁铁线圈,通电阀体会被吸引到通电的磁铁处,通过控制阀体的移动来开启或关闭不同的通孔,从而控制气体的流经途径。电磁阀种类繁多,以第一开关阀102和第二开关阀104均为二位五通电磁阀为例,请参见图2,第一开关阀102设置有通孔a、通孔b、通孔p、通孔r和通孔s,第二开关阀104设置有通孔a′、通孔b′、通孔p′、通孔r′和通孔s′,通孔p通过输气管连接空气泵200,通孔b通过输气管连接舱体202,通孔a连接通孔p′,通孔b′通过输气管连接气缸204,通孔r、通孔r′和通孔a′均堵住。控制器100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阀102失电,控制第二开关阀104得电,此时空气泵200输出的气体通过输气管从第一开关阀102的通孔p进入,从通孔a出来,输出至第二开关阀104的通孔p′,然后从通孔b′传输至气缸204,气缸204是引导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舱门206通过气缸204实现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来控制舱门206打开或关闭并通过气缸204与舱体202实现密封,当气缸204内充气时,气缸204内的机械元件可以带动舱门206关闭,当气缸204泄气时,气缸204内的机械元件可以带动舱门206打开,当气体从第二开关阀104的通孔b′进入到气缸204内时,气缸204将空气能转化为机械能,使舱门206关闭。舱门206关闭后,控制器100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阀102得电,此时空气泵200输出的气体通过输气管从第一开关阀102的通孔p进入,然后从通孔b通过输气管传输至舱体202,使舱体202内形成带压环境,同时,控制器100可以控制第二开关阀104保持得电,使舱门206维持关闭状态,减少空气浪费。在检测到断电时,控制器100发出控制信号给第二开关阀104,使第二开关阀104失电,气缸204内的气体通过输气管从第二开关阀104的通孔b′进入,从通孔s′排到外部,气缸204泄气,使舱门206打开,保障气压舱内的用户的安全。气压舱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泄气消声器,泄气消声器设置于第二开关阀的通孔处,用于在通孔排出气体时减小气体排出的声音。进一步地,通孔s′处设置有泄气消声器,可以在通孔s′排出气体时减小排气的声音,减小噪音污染。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开关阀102和第二开关阀104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只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可以实现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气压舱控制装置还包括信息采集装置106和信息提示装置108,信息采集装置106设置于舱体202的内部,并与控制器100连接,信息提示装置108连接控制器100。

信息采集装置106用于采集舱体202内的环境信息发送至控制器100,控制器100将接收的环境信息发送至信息提示装置108显示。通过信息提示装置108显示的信息舱体202外的人员可以直观地获取舱体202内的环境信息,便于实时监测舱体202内的环境状况。

具体地,信息采集装置106的结构并不是唯一的,当信息采集装置106为温度传感器时,温度传感器采集舱体202内的温度信息并发送至控制器100,控制器100将接收到的温度信息发送至信息提示装置108显示,舱体202外的人员可以根据信息提示装置108显示的信息了解到舱体202内的温度;当信息采集装置106为湿度传感器时,湿度传感器采集舱体202内的湿度信息并发送至控制器100,控制器100将接收到的湿度信息发送至信息提示装置108显示,舱体202外的人员可以根据信息提示装置108显示的信息了解到舱体202内的湿度;当信息采集装置106为压力传感器时,压力传感器采集舱体202内的气压信息并发送至控制器100,控制器100将接收到的气压信息发送至信息提示装置108显示,舱体202外的人员可以根据信息提示装置108显示的信息了解到舱体202内的气压;当信息采集装置106为氧浓度分析仪时,氧浓度分析仪采集舱体202内的氧气浓度信息并发送至控制器100,控制器100将接收到的氧气浓度信息发送至信息提示装置108显示,舱体202外的人员可以根据信息提示装置108显示的信息了解到舱体202内的氧气浓度。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信息采集装置106可以是上述几种的任意组合,或者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只要可以实现采集信号的功能即可。

可扩展地,控制器100接收到信息采集装置106采集的环境信息时,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环境信息对控制相应设备的工作状态。例如,当信息采集装置106包括压力传感器时,压力传感器采集舱体202内的气压信息并发送至控制器100,在接收到的气压值大于预设气压大阈值时,控制器100控制与之连接的空气泵200减小输出的气体量,以降低舱体202内的气压,在接收到的气压值小于预设气压小阈值时,控制器100控制与之连接的空气泵200增大输出的气体量,以升高舱体202内的气压,通过控制器100的控制可以避免舱体202内的气压过高或过低,自动化程度高,使用便捷。气压舱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冷凝器116,空气泵200通过冷凝器116连接第一开关阀102,冷凝器116还连接控制器100,当信息采集装置106包括温度传感器时,温度传感器采集舱体202内的温度信息并发送至控制器100,在接收到的温度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器100控制与之连接的冷凝器116工作,冷凝器116将空气泵200输出的气体冷却后通过第一开关阀102输送至舱体202内,达到给舱体202内降温的效果。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信息采集装置106包括其他结构时,控制器100也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息采集装置106采集到的环境信息对对应器件实现相应的控制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提示装置108包括连接控制器100的触摸屏和报警装置。触摸屏可以将控制器100发送过来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便于用户直观获取信息,报警装置可以根据控制器100发送的报警信号进行报警,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提高气压舱控制装置的可靠性。

具体地,触摸屏的结构并不唯一,例如可以为显示屏,显示屏可以将控制器100发送过来的信息以数值或图表等方式显示,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直观获取信息。触摸屏还可包括显示屏与触控屏,显示屏用于显示信息,触控屏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触控屏发送指令,触控屏将接收到的指令发送给控制器100,控制器100根据接收到的指令信息对连接的器件进行控制。报警装置的结构也不唯一,例如可以包括提示灯和蜂鸣器,提示灯和蜂鸣器根据控制器100发送的报警信号进行信息提示,根据报警装置结构的不同提示的信息类型也不一样,当报警装置包括提示灯时,提示灯可以通过灯的颜色或闪烁状态等实现信息提示的功能,当报警装置包括蜂鸣器时,蜂鸣器可以通过警报声实现报警的功能,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提高气压舱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可扩展地,在接收到的信息采集装置106采集的信息超出正常范围时,控制器100可以控制信息提示装置108实现信息提示和报警等功能,便于及时对气压舱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气压舱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按钮110,控制按钮110设置于舱体202的内部,并连接控制器100,控制器100在接收到控制按钮110发送的开舱控制信号时控制第二开关阀104将气缸204内的气体排出,以使气压舱的舱门206打开。通过设置于舱体202内部的控制按钮110可以打开气压舱的舱门206,当舱体202内的用户感到不适时,可以通过舱体202内的控制按钮110打开舱门206,离开舱体202。

具体地,控制按钮110的设置位置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当舱体202内设置有床时,按钮可以设置在用户躺卧在床上时,手可以触及到的范围内,方便用户操作。控制按钮110的大小也不唯一,当控制按钮110的大小与用户的手掌大小相近时,可以提高用户按压控制按钮110的准确度。控制按钮110的颜色也不唯一,例如可以为橙色,在用户感到不适时,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等情况,橙色的控制按钮110颜色醒目,可以更容易、更快地被用户找到,及时通过控制按钮110发出开舱控制信号给控制器100,控制器100控制第二开关阀104将气缸204内的气体排出,以使气压舱的舱门206打开,减少用户感到不适的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按钮110包括开舱门按钮和关舱门按钮,开舱门按钮和关舱门按钮均设置于舱体202的内部,开舱门按钮和关舱门按钮均连接控制器100。具体地,用户按压开舱门按钮后,开舱门按钮发送开舱控制信号至控制器100,控制器100根据接收到的开舱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阀104将气缸204内的气体排出,以使气压舱的舱门206打开,用户按压关舱门按钮后,关舱门按钮发送关舱控制信号至控制器100,控制器100根据接收到的关舱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阀104将给气缸204充气,以使气压舱的舱门206关闭。用户进入舱体202内后,通过按压关舱门按钮使舱门206关闭,气压舱正常工作,当用户在舱体202内感到不适时,通过按压开舱门按钮使舱门206打开,用户可以走出舱门206,当用户出现误按开舱门按钮或不适的情况解除时,用户可以重新按压关舱门按钮将舱门206关闭。可扩展地,开舱门按钮和关舱门按钮可以设置为不同的颜色,例如关舱门按钮为绿色,开舱门按钮为红色,以使用户可以根据颜色直观地分辨出按钮作用,通过开舱门按钮和关舱门按钮进行舱门206的开关控制操作准确,使用便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00还用于在舱体202内形成带压环境达到预设时长后,控制第二开关阀104将气缸204内的气体排出,以使气压舱的舱门206打开。控制器100按照预设时长控制舱门206打开,可以使气压舱在间隔时间后自动进行开舱门206操作,减少了人工操作,可以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气压舱控制装置的可靠性。

具体地,预设时长并不唯一,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设定,例如,当用户需要在气压舱内待一个小时时,预设的时长可以为一小时,当舱体202内的带压环境保持一小时之后,控制器100会控制第二开关阀104使气缸204内的气体通过第二开关阀104排出,舱门206打开,用户可以离开舱体202,无需工作人员再进行进一步的操作,使用便捷。设置预设时长的方式也不唯一,可以是装置使用前设置的固定值,也可以是在气压舱调节装置包括触控屏时,用户通过触控屏设置的预设时长值。可扩展地,在舱体202内形成带压环境达到预设时长后,控制器100还可以控制第一开关阀102使舱体202内的气体通过第一开关阀102排出,可缩短系统停止运行的时间,节约使用成本。气压舱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排气消声器,排气消声器设置于第一开关阀的通孔处,用于在通孔排出气体时减小气体排出的声音。进一步地,第一开关阀102的排气通孔处可设置排气消声器,从而减小舱体202内气体排出时的声音,避免对他人造成影响。当第一开关阀102为上述二位五通电磁阀时,第一开关阀102设置有通孔a、通孔b、通孔p、通孔r和通孔s,通孔p通过输气管连接空气泵200,通孔b通过输气管连接舱体202,在舱体202内形成带压环境达到预设时长后,控制器100控制第一开关阀102失电,此时舱体202内的气体通过输气管从通孔b进入第一开关阀102,再从第一开关阀102的通孔s处排出,通孔s处可设置排气消声器,从而减小舱体202内气体排出时的声音,避免噪音污染。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气压舱控制装置还包括制氧机112和流量计114,制氧机112连接控制器100,制氧机112的出气口通过输氧管连接流量计114,流量计114通过输氧管连接舱体202。制氧机112产生的氧气通过输氧管输入到舱体202内部,给舱体202内部提供氧气,流量计114设置于输氧管,用于测量制氧机112当前输出的氧气流量。

具体地,制氧机112与控制器100连接,控制器100控制制氧机112工作,使控制器100控制制氧机112工作的触发信号的类型并不唯一,例如,触发信号可以是时间信号,控制器100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控制制氧机112工作,给舱体202内提供氧气。当气压舱控制装置包括氧浓度分析仪时,触发信号可以是低于预设氧浓度阈值的氧浓度信号,氧浓度分析仪设置于舱体202内,并连接控制器100,氧浓度分析仪采集舱体202内的氧浓度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至控制器100,在接收到的氧浓度值小于预设氧浓度阈值时,认为控制器100接收到了触发信号,控制器100控制制氧机112工作,制氧机112通过输氧管给舱体202内部提供氧气。流量计114设置于输氧管,可以测量制氧机112当前输出的氧气流量,可扩展地,制氧机112还可以连接控制器100,将测量到的氧气流量信号发送至控制器100,控制器100可以将接收到的氧气流量信号发送至信息提示装置108显示,便于工作人员实时了解制氧机112输出的氧气流量,进一步地,控制器100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氧气流量信号控制制氧机112工作,例如,在接收到的氧气流量值大于预设氧气流量大阈值时控制器100控制制氧机112减少氧气输出,在接收到的氧气流量值小于预设氧气流量小阈值时控制器100控制制氧机112增大氧气输出,可以实现对氧气流量的自动控制,提高气压舱控制装置的控制可靠性。流量计114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可采用转子流量计114,通过转子流量计114可以直观获得当前流量示数,且转子流量计114结构简单,维修成本低。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实施例,以下用一个实施例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气压舱控制装置可以进行系统运行、关闭舱门、舱体加压、气缸泄压、舱体内补氧和系统停止等过程的控制。系统运行时,给气压舱控制装置通上电源,设置运行时间,在触摸屏上点击启动。关闭舱门时,控制器控制启动空气泵及冷凝器,给系统提供气源,气体从冷凝器出来进入第一二位五通阀,此时第一二位五通阀为失电状态,气体从第一二位五通阀的p口进a口出,进入第二二位五通阀,此时第二二位五通阀为得电状态,气体从第二二位五通阀的p′口进b′口出,进入关门气缸关闭舱门。舱体加压时,第一二位五通阀得电,同时第二二位五通阀得电,气体从第一二位五通阀p口进b口出,气体流入舱体内,使舱体内形成一个带压环境。气缸泄压时,在一定的时间内,舱体内压强比外界高的时候,以免造成意外断电或系统运行中需要开舱门无法打开舱门灯情况,需要对关门气缸进行泄压,气缸泄压时,在第一二位五通阀得电一定的时间后,将第二二位五通阀失电,气缸内的气体通过第二二位五通阀b′口进s′口出,气体从泄气消声器排出。舱体内补氧时,调节好转子流量计,在第一二位五通阀得电一定的时间后,系统自动启动制氧机,往舱体内进行补氧。系统停止时,首先关闭空气泵,然后关闭制氧机,再将第一二位五通阀和第二二位五通阀失电,舱体内气体通过第一二位五通阀b口进入s口出,进入排气消声器。其中,第一二位五通阀的通孔r与第二二位五通阀的通孔r′全部堵住,当人体在舱体内感觉不适应时,可在舱体内按舱体内停止按钮进行停止,同时也可在舱体内按舱内启动按钮进行启动,当系统意外断电时,两个二位五通阀完美配合,无需人工干预,可自动泄压,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在触摸屏上可显示舱体内压力、浓度、温度、湿度,可对舱体内数据有效的监控,当数据出现异常时,报警提示灯点亮,进行提醒。

上述气压舱控制装置,控制器100可以用于控制第一开关阀102将空气泵200输出的气体传输至第二开关阀104,并控制第二开关阀104将接收的气体传输至气缸204,以使气压舱的舱门206关闭;在舱门206关闭后控制第一开关阀102将空气泵200输出的气体传输至舱体202,使舱体202内形成带压环境;还用于在检测到断电时,控制第二开关阀104将气缸204内的气体排出,以使气压舱的舱门206打开,通过控制器100、第一开关阀102和第二开关阀104的配合可以实现气压舱的关闭舱门206、舱体202加压和意外断电打开舱门206等的自动控制,在结构简化的同时,还能保障舱内人员的安全,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提供一种气压舱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0:控制第一开关阀将气压舱的空气泵输出的气体传输至第二开关阀,并控制第二开关阀将接收的气体传输至气压舱的气缸,以使气压舱的舱门关闭。

步骤s400:在舱门关闭后控制第一开关阀将空气泵输出的气体传输至气压舱的舱体,使舱体内形成带压环境。

步骤s600:在检测到断电时,控制第二开关阀将气缸内的气体排出,以使气压舱的舱门打开。

第一开关阀连接舱体和空气泵,第二开关阀连接第一开关阀,还用于连接气缸。具体地,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可以是电磁阀,电磁阀里有密闭的腔,在不同位置开有通孔,每个孔连接不同的输气管,两面是电磁铁,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阀的得失电来控制通电的磁铁线圈,通电阀体会被吸引到通电的磁铁处,通过控制阀体的移动来开启或关闭不同的通孔,从而控制气体的流经途径。气缸是引导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舱门通过气缸实现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来控制舱门打开或关闭并通过气缸与舱体实现密封,当气缸内充气时,气缸内的机械元件可以带动舱门关闭,当气缸泄气时,气缸内的机械元件可以带动舱门打开。通过改变气缸内的充气状态可以实现舱门的打开与关闭,自动操作,使用便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步骤s400之后还包括步骤s500:控制气压舱的制氧机输出氧气,以给舱体内补充氧气。

具体地,制氧机的出气口通过输氧管连接舱体内部,制氧机接收到控制器发出的启动指令后开始工作,将产生的氧气通过输氧管输送到舱体内部,给舱体供氧。

进一步地,输氧管处设置有流量计,流量计可以测量出制氧机当前输出的氧气流量,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流量计的示数获取氧气流量值,或者流量计还可以连接控制器,流量计将采集到的流量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流量信息控制信息提示装置显示或报警,还可以控制制氧机调整输氧量大小,实现对氧气流量的自动调节,方便可靠。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步骤s400之后还包括步骤s700:接收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到的舱体内的环境信息,将接收到的环境信息发送至信息提示装置显示。通过信息提示装置显示的信息,舱体外的人员可以直观地获取舱体内的环境信息,便于实时监测舱体内的环境状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步骤s400之后还包括步骤s800:接收控制按钮发送的开舱控制信号,根据接收到的开舱控制信号控制舱门打开。通过设置于舱体内部的控制按钮可以打开气压舱的舱门,当舱体内的用户感到不适时,可以通过舱体内的控制按钮打开舱门,离开舱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步骤s400之后还包括步骤s900:在舱体内形成带压环境达到预设时长后,控制第二开关阀将所述气缸内的气体排出,以使所述气压舱的舱门打开。控制器按照预设时长控制舱门打开,可以使气压舱在间隔时间后自动进行开舱门操作,减少了人工操作,可以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气压舱控制装置的可靠性。

上述气压舱控制方法,控制器100可以用于控制第一开关阀102将空气泵200输出的气体传输至第二开关阀104,并控制第二开关阀104将接收的气体传输至气缸204,以使气压舱的舱门206关闭;在舱门206关闭后控制第一开关阀102将空气泵200输出的气体传输至舱体202,使舱体202内形成带压环境;还用于在检测到断电时,控制第二开关阀104将气缸204内的气体排出,以使气压舱的舱门206打开,通过控制器100、第一开关阀102和第二开关阀104的配合可以实现气压舱的关闭舱门206、舱体202加压和意外断电打开舱门206等的自动控制,在结构简化的同时,还能保障舱内人员的安全,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提供一种气压舱,包括舱体202、舱门206、空气泵200、气缸204、制氧机112和上述气压舱控制装置。具体地,空气泵200通过输气管与舱体202连接,将产生的气体输送至舱体202内部,使舱体202内形成带压环境,舱门206通过气缸204实现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来控制舱门打开或关闭,并通过气缸204与舱体202实现密封,当气缸204内充气时,气缸204内的机械元件可以带动舱门关闭,当气缸204泄气时,气缸204内的机械元件可以带动舱门206打开,气缸204可以将内部的空气能转化为机械能,控制舱门206打开或关闭,制氧机通过输氧管与舱体202连接,将产生的氧气输送至舱体202内部,给舱体202内部补氧。

上述气压舱,控制器100可以用于控制第一开关阀102将空气泵200输出的气体传输至第二开关阀104,并控制第二开关阀104将接收的气体传输至气缸204,以使气压舱的舱门206关闭;在舱门206关闭后控制第一开关阀102将空气泵200输出的气体传输至舱体202,使舱体202内形成带压环境;还用于在检测到断电时,控制第二开关阀104将气缸204内的气体排出,以使气压舱的舱门206打开,通过控制器100、第一开关阀102和第二开关阀104的配合可以实现气压舱的关闭舱门206、舱体202加压和意外断电打开舱门206等的自动控制,在结构简化的同时,还能保障舱内人员的安全,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