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水修复面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80328发布日期:2019-04-12 23:4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水修复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面膜是护肤品的一种类别,其基本的目的是弥补卸妆与洗脸仍达不到的清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配合其他成分,实现多样化的保养功能。

公开号为cn109091404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祛痘美颜作用的复方龙血竭面膜,所述龙血竭面膜是将龙血竭和丹参等中药提取物与保湿剂、增稠剂、防腐剂等辅料经科学方法制备而成的一种具有抗氧化、美白、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抑制痤疮病原菌和祛痘美颜等作用的面膜。然而受限于功能组分的数量和种类;且所述龙血竭面膜含水量较高,亦稀释了有效成分的含量,故面膜效果仍有提升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水修复面膜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面膜功效不全面及含水量过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方案为,提供一种无水修复面膜,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龙血竭提取物2~4份、燕麦提取物2~4份、海藻提取物1~3份、珍珠粉1~3份、甘油6~10份、丁二醇4~6份、1,2-戊二醇4~6份、精氨酸1~3份、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1~3份、卡波姆0.5~1.5份、透明质酸钠0.3~0.7份、甘草酸二钾0.3~0.7份、苯氧乙醇0.3~0.7份和黄原胶0.1~0.3份。

优选地,所述无水修复面膜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龙血竭提取物3份、燕麦提取物3份、海藻提取物2份、珍珠粉2份、甘油8份、丁二醇5份、1,2-戊二醇5份、精氨酸2份、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2份、卡波姆1份、透明质酸钠0.5份、甘草酸二钾0.5份、苯氧乙醇0.5份和黄原胶0.2份。

优选地,所述龙血竭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

(i)将龙血竭浸泡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完毕后过滤得浸泡液和一次滤渣;

(ii)将步骤(i)所得一次滤渣与正丁醇混合回流提取,完毕后过滤得醇提液和二次滤渣;

(iii)将步骤(ii)所得二次滤渣与水混合后回流提取,完毕后过滤,弃去滤渣,得水提液;

(iv)将浸泡液、醇提液和水提液混合后烘干,即得龙血竭提取物。

其中,龙血竭提取物、燕麦提取物、海藻提取物和珍珠粉的粒度均为800~1000目。

优选地,步骤(i)中,所述龙血竭与氢氧化钠溶液的重量比为1:2~3,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1~0.2mol/l,所述浸泡的时间为20~28h,浸泡的温度为20~30℃。

优选地,步骤(ii)中,所述一次滤渣与正丁醇的重量比为1:1~2;所述回流提取的温度为110~115℃,回流提取的时间为4~6h。

优选地,步骤(iii)中,所述二次滤渣与水的重量比为1:1~2;所述回流提取的温度为90~95℃,回流提取的时间为1~2h。

优选地,步骤(iv)中,所述烘干的温度为30~4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水修复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甘油、丁二醇、1,2-戊二醇、透明质酸钠与水混合,加热后保温,然后降温得混合物a;

(2)将剩余原料加入混合物a中,搅拌至体系形成膏液,得混合物b;

(3)将混合物b磨浆后消泡形成浆料,得混合物c;

(4)将混合物c涂覆后干燥、杀菌,即得无水修复面膜。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加热至温度为80~85℃,所述保温时间为30~40min;所述降温至温度为40~45℃。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为80~100℃,所说干燥至含水量低于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述的无水修复面膜,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将具有活血散瘀和促进皮肤组织微循环作用的龙血竭提取物配以具有抗衰老功效的燕麦提取物、具有增进表面皮肤造血功能的海藻提取物和具有美白作用的珍珠粉,以及滋养皮肤的精氨酸、补水润滑的透明质酸钠,通过上述组分的协同作用,能够使其中的有效营养成分被面部肌肤充分吸收和利用,并快速修复伤口、退红退敏;另外,考虑到面部细菌的滋生会严重影响面膜效果,故添加具有抑菌作用的甘草酸二钾和苯氧乙醇,以减少细菌带来的负面影响;甘油、丁二醇和1,2-戊二醇具有保湿作用,加入后可使面膜与皮肤接触更加贴合,有利于有效成分的长效吸收;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能够改善各配方组分间的相容性,稳定面膜性能;而卡波姆和黄原胶可增加体系粘稠度,有利于面膜的定型。综上可得,各原料组分缺一不可,且在上述各原料的协同作用下,所述无水修复面膜具有快速修复伤口、退红退敏、抗衰老和美白的作用,且面膜中含水量低,保湿原液含量高,作用持久长效,避免了水对有效成分的稀释。

2、本发明所述的无水修复面膜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易控,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龙血竭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在20℃条件下,将龙血竭浸泡于2倍重量的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8h,完毕后过滤得浸泡液和一次滤渣;

(ii)将步骤(i)所得一次滤渣与等重量的正丁醇混合,在115℃条件下回流提取4h,完毕后过滤得醇提液和二次滤渣;

(iii)将步骤(ii)所得二次滤渣与等重量的水混合,在95℃条件下回流提取1h,完毕后过滤,弃去滤渣,得水提液;

(iv)将浸泡液、醇提液和水提液混合后在30℃条件下缓慢烘干,即得龙血竭提取物。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水修复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60g甘油、60g丁二醇、40g1,2-戊二醇、7g透明质酸钠与300g水混合,加热至80℃并保温40min,然后降温至40℃,得混合物a;

(2)将20g龙血竭提取物、40g燕麦提取物、10g海藻提取物、30g珍珠粉、10g精氨酸、30g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5g卡波姆、7g甘草酸二钾、3g苯氧乙醇和3g黄原胶加入混合物a中,搅拌至体系形成膏液,得混合物b;

(3)将混合物b磨浆后消泡形成浆料,得混合物c;

(4)将混合物c涂覆后在80℃条件下干燥至含水量为2.5%,然后杀菌,即得无水修复面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龙血竭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在30℃条件下,将龙血竭浸泡于3倍重量的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0h,完毕后过滤得浸泡液和一次滤渣;

(ii)将步骤(i)所得一次滤渣与2倍重量的正丁醇混合,在110℃条件下回流提取6h,完毕后过滤得醇提液和二次滤渣;

(iii)将步骤(ii)所得二次滤渣与2倍重量的水混合,在90℃条件下回流提取2h,完毕后过滤,弃去滤渣,得水提液;

(iv)将浸泡液、醇提液和水提液混合后在40℃条件下缓慢烘干,即得龙血竭提取物。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水修复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100g甘油、40g丁二醇、60g1,2-戊二醇、3g透明质酸钠与400g水混合,加热至85℃并保温30min,然后降温至45℃,得混合物a;

(2)将40g龙血竭提取物、20g燕麦提取物、30g海藻提取物、10g珍珠粉、30g精氨酸、10g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15g卡波姆、3g甘草酸二钾、7g苯氧乙醇和1g黄原胶加入混合物a中,搅拌至体系形成膏液,得混合物b;

(3)将混合物b磨浆后消泡形成浆料,得混合物c;

(4)将混合物c涂覆后在100℃条件下干燥至含水量为2.3%,然后杀菌,即得无水修复面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龙血竭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在25℃条件下,将龙血竭浸泡于2.5倍重量的0.1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4h,完毕后过滤得浸泡液和一次滤渣;

(ii)将步骤(i)所得一次滤渣与1.5倍重量的正丁醇混合,在113℃条件下回流提取5h,完毕后过滤得醇提液和二次滤渣;

(iii)将步骤(ii)所得二次滤渣与1.5倍重量的水混合,在92℃条件下回流提取1.5h,完毕后过滤,弃去滤渣,得水提液;

(iv)将浸泡液、醇提液和水提液混合后在35℃条件下缓慢烘干,即得龙血竭提取物。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水修复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80g甘油、50g丁二醇、50g1,2-戊二醇、5g透明质酸钠与350g水混合,加热至82℃并保温35min,然后降温至43℃,得混合物a;

(2)将30g龙血竭提取物、30g燕麦提取物、20g海藻提取物、20g珍珠粉、20g精氨酸、20g植物甾醇/辛基十二醇月桂酰谷氨酸酯、10g卡波姆、5g甘草酸二钾、5g苯氧乙醇和2g黄原胶加入混合物a中,搅拌至体系形成膏液,得混合物b;

(3)将混合物b磨浆后消泡形成浆料,得混合物c;

(4)将混合物c涂覆后在90℃条件下干燥至含水量为2%,然后杀菌,即得无水修复面膜。

为表明所述无水修复面膜的效果,现选取如下典型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1

李某,女,25岁;李女士肤色暗沉,鱼尾纹明显;李女士每3天敷1次无水修复面膜,每次贴敷时间20min,持续贴敷10次后,肤色提亮明显,鱼尾纹明显消失。

案例2

张某,女,28岁;张女士面部肌肤常有血丝且皮肤痘印明显;张女士每2天敷1次无水修复面膜,每次贴敷时间为15min,持续贴敷13次后,面部血丝基本消除,痘印减轻。

案例3

孙某,女,22岁;孙女士面部肌肤易过敏红肿;孙女士每3天敷1次无水修复面膜,每次贴敷时间15min,持续贴敷15次后,孙女士面部皮肤红肿的频率和红肿持续的时间均有所降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