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缝合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5064发布日期:2019-08-27 21:35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医用缝合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缝合包。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医疗用缝合线包,其构成为在对缝合线进行缠绕时可以进行手工操作,由此代替昂贵的自动化设备,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在将缠绕的缝合线取出的过程中,通过减少摩擦与夹住现象,确保能够轻易将缝合线解开,从而提高使用的便利性;进一步地,无需使用粘合剂也能将用于标示商品的标签固定。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医用缝合线作为一种用于将伤口及手术后留下的外科开口闭合的线,采用的是能够被人体吸收或者不能够被人体吸收的材质,同时其弹性及耐久性需足够优异从而确保不会断裂。缝合线通常被保管于无菌包内,在手术场所开放,将缝合线从包内引出,用于对皮肤组织进行缝合,而且通常在缝合线一端配备有缝合针,由此构成一套。

这种缝合包必须确保缝合线能够在无菌状态下保管、运输,并在必要时可以抽出使用。所述缝合包相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近来,研发出了提高使用便利性的多种类型的缝合包。在先技术韩国专利公开编号第10-2015-0085703号(2015年07月24日公开)中公开的“缝合盒”,包括:盒体部,其具有用于缠绕缝合线的空间;以及盖部,其与所述盒体部紧固。其中,将缝合线缠绕在盒体部上之后,再结合盖部进行使用。另外,为了将缝合线缠绕在所述盒体部的空间,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自动缠绕,因为在这种有限的空间内采用手工操作缠绕缝合线其效率较低,因此,依赖于自动化设备。这就意味着,需使用昂贵的自动化设备缠绕缝合线,由此不仅会造成生产成本上升,而且在有限的狭小空间内进行缠绕缝合线的操作,即使依靠自动化设备处理,由于要求精密的操作,因此存在不合格率高的缺点。另外,盒子本身构成为由盒体部及盖部形成的两件套类型,因此在将缠绕的缝合线引出的过程中,就会频繁发生被夹在结合部分的现象。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结构的缝合包,无需使用昂贵的自动化设备,通过手工操作便能够方便地对缝合线进行缠绕,这样既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够轻易将缠绕的缝合线解开。



技术实现要素: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发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缝合包,其构成为在对缝合线进行缠绕时能够进行手工操作,由此代替昂贵的自动化设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在将缠绕的缝合线取出的过程中,通过减少摩擦与夹线现象,确保能够容易地将缝合线解开,从而提高使用的便利性;进一步地,无需使用粘合剂也能将带有商品标识的标签固定。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底板、外壁部、内壁部构成,其中,外壁部沿所述底板边缘向上侧延长形成,内壁部在所述外壁部的内侧向上侧延长形成的同时形成收纳缝合线的容纳部;固定夹,其配置在所述底板的内侧面,用于固定与缝合线末端部分结合的缝合针;突起,其按照一定间隔在所述外壁部的上部内侧面形成有多个;以及外罩构件,其在所述内壁部上侧按照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外罩构件沿外侧方向弯曲,外罩构件末端卡在所述突起的下面并保持弯曲状态,由此将上侧罩住,从而可以防止收纳于所述容纳部内的缝合线脱离。进一步包括:标签,其配置在所述本体上面,该标签提供包括商品名称的商品相关信息。其中,所述标签的边缘部分插入所述突起与外罩构件之间进行固定。

优选地,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容纳部底面根据所述容纳部的形状设置有多个插孔,该插孔用于插入缝合线缠绕时提供支撑的固定具。

优选地,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壁部的曲面部设置有突出部,由此能够减少摩擦,在将缠绕于容纳部中而收纳的缝合线解开时所述突出部使缝合线不直接与内壁紧贴。

优选地,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形成为椭圆形形状。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通过改善结构,在对缝合线进行缠绕时,操作人员利用固定具或者设置在内壁部上侧的外罩构件就能够在容纳部外部方便地通过手工操作进行缠绕,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代替昂贵的自动化设备,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将用于商品标识的的标签的边缘部分插入突起与外罩构件之间就能够轻易将其固定,从而可以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另外,本发明构成为一体型,在将缝合线抽出的过程中,可以减少摩擦与夹线现象,能够轻易解开缝合线,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医用缝合包立体图。

图2中的(a)是依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医用缝合包平面图,(b)是a-a’线剖面图。

图3是示出依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缝合线缠绕准备过程的医用缝合包的立体图。

图4中的(a)至(c)是依次示出依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缝合线缠绕过程的纵剖面图。

图5是示出依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缝合线已缠绕状态的医用缝合包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带有依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标签状态的医用缝合包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医用缝合包110:本体

112:底板114:外壁部

116:内壁部117:切开孔

118:容纳部119:切开槽

120:固定夹130:突起

140:外罩构件150:插孔

152:固定具160:突出部

170:标签200:缝合线

210:缝合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医用缝合包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在此之前,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者单词的含义不能限定为常用或者词典性含义进行解释,应当立足于发明人为了通过最佳的方法对其自己的发明进行说明而可以对术语的概念进行适当定义的原则、必须解释为符合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含义与概念。

因此,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例与附图中所示构成只不过是本发明最优选的一个实施例,它并不完全代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所以,就本申请而言,应当理解可能会存在能够替代本发明实施例及构成的多种等同物与变形例。

图1是示出依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医用缝合包的立体图,图2中的(a)是示出依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医用缝合包的平面图,(b)是a-a’线剖面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医用缝合包100用于对手术用缝合线进行保管、运输及取出,该医用缝合包构成为一体型。更具体地,包括:本体110、固定夹120、突起130、以及外罩构件140,此外,进一步包括:标签170。

首先,所述本体110包括:底板112,其具有椭圆形形状;外壁部114,其沿所述底板112的边缘,即四边朝上侧方向延长形成,具有一定的高度;内壁部116,其在所述外壁部114内侧、按照外壁部114的形状朝上侧方向延长形成,具有一定的高度,在其与所述外壁部114之间形成有用于收纳缝合线的容纳部118。

为了使所述容纳部118与底板112的内侧相互连通,在所述内壁部116的一侧设置有切开孔117,这是为了确保通过切开孔117使在此未图示的缝合线能够顺利地向内侧及外侧穿梭。另外,在所述底板112的上面设置有大致按照形状部分切开的切开槽119,这是为了确保所述底板112的一部分能够依靠所述切开槽119朝上下部自由移动,从而能够用镊子等医疗工具将缝合针轻易夹住。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底板112优选形成为椭圆形形状,形成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形状也无妨,对其形状没有限制。但是,即使将所述底板112形成为除椭圆形形状之外的其它形状,形成于所述外壁部114及内壁部116之间的容纳部118优选形成为椭圆形形状。

另外,所述固定夹120设置在所述本体110的底板112中间部分,其具备未标记符号的插槽,所述插槽用于插入固定与缝合线末端结合的缝合针。所述固定夹120位于设置在所述底板112上的切开槽119一侧,使固定在固定夹120上的缝合针的一部分经过所述切开槽119进行固定。由此,利用依靠切开槽119将底板112一部分掀开而能够将缝合针轻松夹住。

另外,所述突起130形成于构成所述底板112外壁的外壁部114的上部内侧面,并按照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当然,所述突起130的间隔也可以不规则地设置,其形状可以设计成半月形、多边形等多种形状。

另外,所述外罩构件140形成于构成所述底板112内壁的内壁部116的上侧面,并按照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优选地,所述外罩构件140按照与所述突起130相同的个数及间隔进行设置,朝外侧方向弯曲的同时末端卡在处于对应位置的突起130的下面,从而保持弯曲状态,由此将收纳于所述容纳部118内的缝合线罩住,防止缝合线向上侧脱离。

优选地,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外罩构件140的上端部的厚度薄于其它部分,从而增加柔韧性,使其卡在所述突起130上的操作更加流畅。

另外,如图1的部分放大图所示,在本体110的容纳部118底面设置有多个插孔150,供缠绕缝合线时起支撑作用的固定具152插入其中使用。所述插孔150可根据所述容纳部118的形状设置有多个,优选地,只将插孔设置在容纳部118的两侧曲面部上。

另外,在所述内壁部116的曲面部上设置有多个朝所述容纳部118空间突出的突出部160,其设置目的在于通过防止缠绕在容纳部118上收纳的缝合线在解开时直接与内壁紧贴、而减少摩擦。

最后,所述标签170用于提供包括商品名称在内的各种商品信息。一般情况下,通过粘合剂将其粘贴在所述本体110的上面。但是,在本发明中,不使用粘合剂,可以采用新的方式附着标签170,这一点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图3是显示依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缝合线缠绕准备过程的医用缝合包的立体图,图4中的(a)至(c)是依次显示依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缝合线缠绕过程的纵剖面图,图5是显示依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缝合线已缠绕状态的医用缝合包的立体图,图6是显示带有依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标签的状态的医用缝合包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为了将缝合线200缠绕在本体110上,分别将长棒形态的固定具152结合到设置在容纳部118两侧底面的插孔150中,再将结合在缝合线200末端的缝合针210插入至配置在底板112底面的固定夹120内进行固定,然后,再将缝合线200通过内壁部116的开孔117向容纳部118一侧穿过,从而完成对缝合线200进行缠绕的准备工作。另外,虽然附图中显示了为了对缝合线200进行缠绕而先将缝合针210固定的常用方法。但是,显然也可以采用相反的顺序,即先对缝合线200进行缠绕,再将缝合针210固定到固定夹120上。

如上所述,完成对缝合线200进行缠绕的准备工作之后,如图4中的(a)所示,将缝合线200缠绕在配置于容纳部118两侧的固定具152外侧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使用所述固定具152,可以将缝合线缠绕在位于内壁部116上的多个外罩构件140外面。

接下来,当完成缝合线200的卷绕之后,如图4中的(b)所示,使缠绕在固定具152上的缝合线200向下,将其收纳于本体110的容纳部118内。然后,再将固定具152从插孔150中分离出来。然后,如图4中的(c)所示,使设置在内壁部116上侧的多个外罩构件140向外侧弯曲,使其末端位于设置在外壁部114上的突起130下面,由此保持弯曲的状态。由此,如图5所示,多个外罩构件140部分覆盖容纳部118开放的上部,从而可以防止以缠绕状态位于容纳部118内的缝合线200向外部脱离。

如上所述,在对缝合线200进行缠绕时,并不是直接在容纳部118的狭小空间内进行缠绕,可以利用固定具152或者外罩构件140,由此,操作人员通过手工操作也能够方便地进行缠绕,因此可以代替昂贵的自动化设备,从而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在这里,为了将缠绕着的缝合线200取出来,众所周知,利用镊子等医疗工具将缝合针210夹住后,再沿斜线方向拉动。在将缝合针210夹住的过程中,依靠在底板112上设置的切开槽119、一部分会被张开,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把持。特别是,本发明的包100形成为一体型,不会另行出现结合部分或者缝隙,由此就能够从源头上防止在将缝合线200拉曳、取出的过程中产生夹住的现象。进一步地,在产生摩擦较多的内壁部116的曲面部上形成有突出部160,减少了摩擦面,由此可以最小化摩擦的发生,确保能够更加容易将缝合线取出,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接下来,在将缝合线200卷绕后,使外罩构件140弯曲完成固定。然后,如图6所示,在本体110上面具备标签170,其提供包括商品名称在内的各种商品信息。在这里,与现有的采用粘合剂为媒介进行附着的方法不同,如部分放大剖面图所示,将标签170的边缘部分插入位于外壁部114的突起130与位于突起130下面的外罩构件140之间进行固定。由此,无需使用粘合剂,方便操作,揭下标签170也方便,从而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如上所述,配上标签170,经过灭菌处理,再用专用包装纸包装好,便可流通。

上述内容对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优势作了比较宽泛的介绍,其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理解后述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