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风寒骨痹、消炎、消肿止痛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81822发布日期:2019-04-12 23:54阅读:9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膏药,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风寒骨痹、消炎、消肿止痛的膏药,还涉及用该膏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风寒骨痹、腺体炎症其涉及人群广、发病率高,目前均为较难治愈的慢性顽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现有治疗风寒骨痹、消炎、消肿止痛的药物大都是口服药品,内服药物由于直接进入胃肠道内,副作用较大,治疗时间长且效果不明显。

个别病灶虽也有采用外敷膏药治疗的,但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影响,造成药物传导阻滞疗效微薄,现有成药大多存在着适应治疗的症状广,但却不能达到药到病灶的直接目地。不能充分体现发挥,针对个体化治疗原则的目的。

外敷膏药在治疗风寒骨痹、腺体炎症有独特疗效,然而由于个体的差异,在临床使用中往往出现一些不了反应,如:

外敷膏药在使用过程中,一些过敏性皮肤患者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往往造成皮肤瘙痒,并出现红疹子。

川乌是治疗风寒骨痹、腺体炎症不可或缺的良药,但由于毒性较大,一些患者临床往往产生麻木感,虽然临床表现无大碍,但对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反应。

苍术是治疗风寒骨痹、腺体炎症不可或缺的良药,但个别患者出现耗气伤血副作用,进而影响整体功效。

治疗风湿的膏药由于一定的刺激性,个别儿童和老人往往由于刺激而出现不适症状。

大黄能够增强治疗风寒骨痹的效果,但当往往会使患者上火,并出现口干舌燥、尿黄和牙痛等系列症状。

个别干性皮肤患者在使用该膏药时临床可能出现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等症状。

一些风寒骨痹患者往往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的交叉感染,麻黄等治疗风寒骨痹的效果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潜在功效无法完全发挥。

黄连和甘遂对于经期的女性不适用,但由于其功效显著无法去除;因此,个别经期女性往往出现经期异常症状。

巴豆但对于外疗疮疡,破积解毒有独特功效,但辛热,有大毒,个别患者会出现热性泻药的不良反应。

另外,风湿骨病膏药临床影响哺乳期女性,往往出现回奶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风寒骨痹、消炎、消肿止痛的膏药,针对风寒骨痹、腺体炎症的上述不良反应进行系统的适配与论证,逐一解决问题,不仅有效解决不良反应,而且有效增进其风寒骨痹、腺体炎症功效。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治疗风寒骨痹、消炎、消肿止痛的膏药,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分数比制备而成:威灵仙55-65份、大黄50-75份、白芥子40-50份、川牛膝55-65份、香附35-50份、生南星40-50份、僵蚕40-50份、三棱50-75份、羌活40-60份、桂枝20-50份、白芷40-50份、芫花35-50份、柴胡35-50份、知母45-60份、蜈蚣30-40份、金银花50-70份、桃仁35-40份、生地50-75份、胡桐泪35-50份、厚朴35-45份、槟榔35-50份、黄柏40-45份、苍术35-50份、大戟40-50份、蛇蜕25-40份、巴豆40-43份、桔梗30-45份、贝母30-45份、皂角40-50份、杏仁35-50份、细辛35-40份、肉桂40-45份、麻黄40-60份、地龙20-40份、黄连25-35份、甘遂100-120份、川乌50-65份、莪术50-75份、白芍20-40份、枳实40-60份、独活35-50份、防风35-45份、全蝎35-50份、草乌35-50份、元参35-60份、毕麻子100-120份、穿山甲35-50份、天花粉35-50份、五倍子35-45份、当归75-80份、密陀僧200-250份、木鳖子100-150份。

所述的治疗风寒骨痹、消炎、消肿止痛的膏药,由下述原料药按优选重量分数比制备而成:威灵仙58-62份、大黄60-70份、白芥子43-48份、川牛膝58-62份、香附40-45份、生南星43-48份、僵蚕43-48份、三棱55-70份、羌活45-55份、桂枝30-40份、白芷45-50份、芫花40-45份、柴胡40-45份、知母50-55份、蜈蚣33-37份、金银花55-65份、桃仁36-38份、生地55-70份、胡桐泪40-45份、厚朴40-45份、槟榔40-45份、黄柏40-43份、苍术40-45份、大戟40-45份、蛇蜕30-35份、巴豆41-42份、桔梗35-40份、贝母35-40份、皂角43-48份、杏仁40-45份、细辛37-39份、肉桂41-43份、麻黄45-55份、地龙25-35份、黄连30-33份、甘遂110-115份、川乌55-60份、莪术55-70份、白芍25-35份、枳实45-55份、独活40-45份、防风40-43份、全蝎40-45份、草乌40-45份、元参40-50份、毕麻子110-115份、穿山甲40-45份、天花粉40-45份、五倍子40-43份、当归77-79份、密陀僧220-230份、木鳖子120-130份。

本发明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成任何药物外用制剂,但是为了使本发明药物各原料更好的发挥药效,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将其制成了膏药,但是这些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所述治疗风寒骨痹、消炎、消肿止痛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将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分别用粉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混合均匀,得到加工好的原料药粉,放入防潮容器中,备用;将上述加工好的原料药粉950-1200g、香油2000-2500g,黄丹900-1100g,放入瓷盆中浸泡5天,放入不绣钢锅中,用文火加热至熔化,去尽水气,色泽变黑后离火冷却至55-65℃,然后倒入5-25℃的冷水中浸泡20-30小时,得药膏原料备用;将膏药原料压制到胶布上,在膏药表面盖上防粘纸,得到膏药。

本发明的配方:大黄、香附、三棱、羌活、白芷、芫花、蜈蚣、桃仁、生地、厚朴、槟榔、黄柏、大戟、蛇蜕、巴豆、皂角、杏仁、细辛、肉桂、麻黄、黄连、甘遂、川乌、莪术、枳实、独活、防风、全蝎、草乌、元参、毕麻子、穿山甲、天花粉、五倍子、当归、密陀僧和木鳖子。目前,普遍采用上述配方治疗风湿、骨痛的膏药,具有良好的功效,能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然而,采用上述中药配制的膏药往往有一些不良反应,其中包括会引起过敏反应、具有刺激性、容易引起上火等,故本发明针对这些不良反应,改良配方,具体如下:

川乌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对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病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往往造成皮肤瘙痒,并出现红疹子,为对药品进行改良,增配金银花和僵蚕。金银花、僵蚕与川乌同用,不仅有效减小川乌对皮肤的刺激,而且也没有影响其他药品功效,更充分发挥了金银花抗炎、补虚的功效以及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效。

川乌具有祛风除湿,由于毒性较大,但对于治疗风寒骨痹是不可或缺的药方,并有止痛的功效。临床往往产生麻木感,虽然临床表现无大碍,但对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因此地龙、生南星配合使用,降低毒性,保证疗效。

个别干性皮肤患者在使用该膏药时临床可能出现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等症状,增配羌活、独活、威灵仙、金银花、天花粉对干性皮肤的不良症状进行有效控制,另外增强了消肿的功效。

苍术用于风湿痹痛,脚气痿躄。但个别患者出现耗气伤血副作用,进而影响整体功效,增配白芍,不仅补血益气,而且增进风湿痹痛治疗功效。

治疗风湿的膏药由于一定的刺激性,往往不适于儿童与老人使用,因此使用范围较小。为对药品进行改良,加入苍术和生南星,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性温,生南星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功效,性温,二者加入到膏药中能够减小其刺激性,使适用人群范围显著提升。

大黄、当归等由于补血、活血的功效,当往往会使患者上火,并出现口干舌燥、尿黄和牙痛等系列症状。加入知母和胡桐泪,不仅能有效改善这些症状,还能有效抑制热病烦渴、并促进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

麻黄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然而对一些菌类较多的伤寒患者,潜在功效无法完全发挥,增配柴胡和桂枝,能够对于有炎症的伤寒患者,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携带的患者,有特殊功效。显著提升该类患者的疗效。

黄连和甘遂性寒,对于经期的女性不适用,但由于其功效显著无法去除;因此,增配白芍、威灵仙和川牛膝能逐瘀通经、镇痛,对于经闭症瘕等有较好的功效,使经期的女性也能使用本膏药。

巴豆辛热,有大毒,属于热性泻药,但对于外疗疮疡,破积解毒有独特功效,为保留其功效,减弱其不良反应,增配桔梗和贝母,明显抑制其不良反应,并保证其功效发挥。

风寒骨痹膏药临床影响哺乳期女性,往往出现回奶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配白芥子,能够发挥乳腺散结通络止痛功效。哺乳期女性使用该产品并没有明显回奶的副作用。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温中散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肿止痛,修复人体细胞的作用,同时兼具打通人体经脉,使药物在体内有氧结合,直达病灶。本发明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药力见效快、方便、疗效治愈率高。并且有效解决了过敏性皮肤患者出现的皮肤瘙痒、川乌产生麻木感、苍术耗气伤血、儿童与老人由于刺激而出现不适症状、大黄使患者上火、个别干性皮肤患者的疥癣、风寒骨痹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交叉感染、黄连使女性经期紊乱、巴豆热性泻药、哺乳期女性回奶等系列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制。

实施例1

本发明治疗风寒骨痹症、消炎、消肿止痛的膏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备而成:威灵仙55份、大黄50份、白芥子40份、川牛膝55份、香附35份、生南星40份、僵蚕40份、三棱50份、羌活40份、桂枝20份、白芷40份、芫花35份、柴胡35份、知母45份、蜈蚣30份、金银花50份、桃仁35份、生地50份、胡桐泪35份、厚朴35份、槟榔35份、黄柏40份、苍术35份、大戟40份、蛇蜕25份、巴豆40份、桔梗30份、贝母30份、皂角40份、杏仁35份、细辛35份、肉桂40份、麻黄40份、地龙20份、黄连25份、甘遂100份、川乌50份、莪术50份、白芍20份、枳实40份、独活35份、防风35份、全蝎35份、草乌35份、元参35份、毕麻子100份、穿山甲35份、天花粉35份、五倍子35份、当归75份、密陀僧200份、木鳖子100份。

一种治疗风寒骨痹、消炎、消肿止痛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将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分别用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混合均匀,得到加工好的原料药粉,放入防潮容器中,备用;将上述加工好的原料药粉950g、香油2000g,黄丹900g,放入瓷盆中浸泡5天,放入不绣钢锅中,用文火加热至熔化,去尽水气,色泽变黑后离火冷却至55℃,然后倒入5℃的冷水中浸泡20小时,得药膏原料备用;将膏药原料压制到胶布上,在膏药表面盖上防粘纸,得到膏药。

实施例2

本发明治疗风寒骨痹症、消炎、消肿止痛的膏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备而成:威灵仙65份、大黄75份、白芥子50份、川牛膝65份、香附50份、生南星50份、僵蚕50份、三棱75份、羌活60份、桂枝50份、白芷50份、芫花50份、柴胡50份、知母60份、蜈蚣40份、金银花70份、桃仁40份、生地75份、胡桐泪50份、厚朴45份、槟榔50份、黄柏45份、苍术50份、大戟50份、蛇蜕40份、巴豆43份、桔梗45份、贝母45份、皂角50份、杏仁50份、细辛40份、肉桂45份、麻黄60份、地龙40份、黄连35份、甘遂120份、川乌65份、莪术75份、白芍40份、枳实60份、独活50份、防风45份、全蝎50份、草乌50份、元参60份、毕麻子120份、穿山甲50份、天花粉50份、五倍子45份、当归80份、密陀僧250份、木鳖子150份。

一种治疗风寒骨痹、消炎、消肿止痛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将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分别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混合均匀,得到加工好的原料药粉,放入防潮容器中,备用;将上述加工好的原料药粉1200g、香油2500g,黄丹1100g,放入瓷盆中浸泡5天,放入不绣钢锅中,用文火加热至熔化,去尽水气,色泽变黑后离火冷却至65℃,然后倒入25℃的冷水中浸泡30小时,得药膏原料备用;将膏药原料压制到胶布上,在膏药表面盖上防粘纸,得到膏药。

实施例3

本发明治疗风寒骨痹症、消炎、消肿止痛的膏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备而成:威灵仙58份、大黄60份、白芥子43份、川牛膝58份、香附40份、生南星43份、僵蚕43份、三棱55份、羌活45份、桂枝30份、白芷45份、芫花40份、柴胡40份、知母50份、蜈蚣33份、金银花55份、桃仁36份、生地55份、胡桐泪40份、厚朴40份、槟榔40份、黄柏40份、苍术40份、大戟40份、蛇蜕30份、巴豆41份、桔梗35份、贝母35份、皂角43份、杏仁40份、细辛37份、肉桂41份、麻黄45份、地龙25份、黄连30份、甘遂110份、川乌55份、莪术55份、白芍25份、枳实45份、独活40份、防风40份、全蝎40份、草乌40份、元参40份、毕麻子110份、穿山甲40份、天花粉40份、五倍子40份、当归77份、密陀僧220份、木鳖子120份。

一种所述治疗风寒骨痹、消炎、消肿止痛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将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分别用粉碎机粉碎,过90目筛,混合均匀,得到加工好的原料药粉,放入防潮容器中,备用;将上述加工好的原料药粉1000g、香油2200g,黄丹1000g,放入瓷盆中浸泡5天,放入不绣钢锅中,用文火加热至熔化,去尽水气,色泽变黑后离火冷却至60℃,然后倒入10℃的冷水中浸泡25小时,得药膏原料备用;将膏药原料压制到胶布上,在膏药表面盖上防粘纸,得到膏药。

实施例4

威灵仙62份、大黄70份、白芥子48份、川牛膝62份、香附45份、生南星48份、僵蚕48份、三棱70份、羌活55份、桂枝40份、白芷50份、芫花45份、柴胡45份、知母55份、蜈蚣37份、金银花65份、桃仁38份、生地70份、胡桐泪45份、厚朴45份、槟榔45份、黄柏43份、苍术45份、大戟45份、蛇蜕35份、巴豆42份、桔梗40份、贝母40份、皂角48份、杏仁45份、细辛39份、肉桂43份、麻黄55份、地龙35份、黄连33份、甘遂115份、川乌60份、莪术70份、白芍35份、枳实55份、独活45份、防风43份、全蝎45份、草乌45份、元参50份、毕麻子115份、穿山甲45份、天花粉45份、五倍子43份、当归79份、密陀僧230份、木鳖子130份。

一种所述治疗风寒骨痹、消炎、消肿止痛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将符合所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分别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混合均匀,得到加工好的原料药粉,放入防潮容器中,备用;将上述加工好的原料药粉1100g、香油2300g,黄丹1050g,放入瓷盆中浸泡5天,放入不绣钢锅中,用文火加热至熔化,去尽水气,色泽变黑后离火冷却至58℃,然后倒入15℃的冷水中浸泡27小时,得药膏原料备用;将膏药原料压制到胶布上,在膏药表面盖上防粘纸,得到膏药。

本发明药物临床观察总结:

一、风寒骨痹症、炎症诊断标准:患者主述有疼痛症状、病灶部位有红肿、有x片或ct诊断结论。

二、本发明实施例治疗关节、软组织疼痛的中药膏药的使用方法,先将病灶部位用温水擦洗干净,揭去膏药的防粘纸,贴于病灶部位,7天更换一次,使用时注意,避免在皮肤破溃处贴敷,个别人贴敷后皮肤发痒严重或出现小红疹,应暂时揭去膏药,切勿用手抓,待痒止疹消再贴,孕妇忌贴切腰腹部位。

三、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2、治愈:患者症状消失。

四、治疗效果:临床观察共1092例治愈963例,显效129例,治愈率88.1%,疗程期间使用本发明药物总体上看是安全的,无毒副作用的。

五、本发明药物适用范围如下:

1.风寒骨痺症候:

包括梨状肌损伤综合症、肱骨处上踝炎、跟痛症(跟骨骨刺)、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落枕、腰肌劳损、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肋软骨炎、腰椎骨质增生、胸肋挫伤、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腔积液、狭窄性腱鞘炎、软组织损伤、腱鞘囊肿。

2.腺体有菌性无菌性炎症症候:

包括乳腺炎、乳腺增生、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亢进、急性扁导体炎、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症、经结核性淋巴结炎。

3.疔、疮、疖、痈其它病症:

包括呃逆、便秘、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结肠炎、毛囊炎、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牙髓炎、牙周炎、牙疼。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见,本发明药物具有治疗治疗风寒骨痺、消炎效果好,副作用小,起效快,治疗时间短的特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