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81712发布日期:2019-04-12 23:5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凡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行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瘀血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其形成原因有气虚、气滞、血寒、血热均可使血行不畅,而形成瘀血。各种外伤损伤肌肤和内脏,使离经之血积存体内而形成瘀血。在中医文献中,瘀血又称“恶血”、“杯血”、“蓄血”、“败血”、“污血”等。

活血化瘀,是指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有通畅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的作用。

其适用范围很广,如瘀阻于心所致的胸闷心痛、口唇青紫。瘀阻于肺所致的胸痛咳血、瘀阻于肝所致的胁痛痞块、瘀阻于胞宫所致的小腹疼、,月经不调、痛经等;瘀阻于肢体所致的局部肿痛青紫;瘀阻于脉络所致的半身不遂等。常用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蒲黄、乳香、没药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桃仁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等。活血化瘀常同补气、养血、温经散寒、清热、行气、攻下等治法配合使用。

瘀血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其形成原因有气虚、气滞、血寒、血热均可使血行不畅,而形成瘀血。各种外伤损伤肌肤和内脏,使离经之血积存体内而形成瘀血。

“瘀血”与“血瘀”的概念不同。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液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属于病机学概念。而瘀血是能继发新病变的病理产物,属于病因学概念。

瘀血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其形成原因有气虚、气滞、血寒、血热均可使血行不畅,而形成瘀血。各种外伤损伤肌肤和内脏,使离经之血积存体内而形成瘀血。瘀血的临床表现有疼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夜间尤甚;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坚硬按之不移,称为症积;出血反复不止,色泽紫暗,中夹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肌肤紫斑、蛛丝红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胀痛;妇女经少紫暗成块,或闭经;舌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等。

瘀血的致病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易于阻滞气机: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因而瘀血一旦形成,必然影响和加重气机郁滞,所谓“血瘀必兼气滞”。而气为血之帅,气机郁滞,又可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血液运行不畅。因而导致血瘀气滞、气滞血瘀的恶性循环。如外伤局部,破损血脉,血出致瘀,可致受伤部位气机郁滞,出现局部青紫、肿胀、疼痛等症。2、影响血脉运行:瘀血为血液运行失常的病理产物,但瘀血形成之后,无论其瘀滞于脉内,还是留积于脉外,均可影响心、肝、脉等脏腑的功能,导致局部或全身的血液运行失常,如瘀血阻滞于心,心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可致胸痹心痛;瘀血留滞于肝脏,可致肝脏脉络阻滞,气血运行障碍,故有“恶血归肝”之说;瘀血阻滞于脉道,损伤脉络,血逸脉外,可致出血色紫暗有块等;瘀血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形体官窍因脉络瘀阻,可见口唇、爪甲青紫,皮肤瘀斑,舌有瘀点、瘀斑,脉涩不畅等;3、影响新血生成:血乃病理性产物,已失去对机体的濡养滋润作用。瘀血阻滞体内,尤其是瘀血日久不散,就会严重地影响气血的运行,脏腑失于濡养,功能失常,势必影响新血的生成。因而有“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说法。故久瘀之人,常可表现出肌肤甲错、毛发不荣等失濡失养的临床特征。《血证论·男女异同论》说:“瘀血不行,则新血断无生理……盖瘀血去则新血易生,新血生而瘀血自去。”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瘀血阻滞与新血生成之间的辩证关系;4、病位固定,病证繁多瘀血一旦停滞于某脏腑组织,多难于及时消散,故其致病又具有病位相对固定的特征,如局部刺痛、固定不移,或症积肿块形成而久不消散等。而且,瘀血阻滞的部位不同,形成原因各异,兼邪不同,其病理表现也就不同。如瘀阻于心,血行不畅则胸闷心痛;瘀阻于肺,则宣降失调,或致脉络破损,可见胸痛、气促、咯血;瘀阻于肝,气机郁滞,血海不畅,经脉瘀滞,可见胁痛、症积肿块;瘀阻胞宫,经行不畅,可见痛经、闭经、经色紫暗有块;瘀阻于肢体肌肤,可见肿痛青紫;瘀阻于脑,脑络不通,可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如痴呆、语言謇涩等。此外,瘀血阻滞日久,也可化热。所以说瘀血致病,病证繁多。

然而现有的活血化瘀的药物对于四肢及身部疼痛甚至伴随的骨骼疼痛等症,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5份-20份;大黄5份-50份;木香5-30份;木通5-20份;白芷5-30份;延胡索5-30份;红花5-20份;鸡血藤5-40份;苏木5-30份;川芎5-40份;海桐皮5-50份;牛膝5-30份;芙蓉叶5-50份;羌活5-20份;防风5-40份;独活5-30份;自然铜5-30份;制麸皮5-20份;麻黄5-40份;白细辛5-30份;血竭5-40份;骨碎补5-45份;当归5-50份和三七5-50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10份-15份;大黄15份-40份;木香15-25份;木通10-15份;白芷10-25份;延胡索10-25份;红花10-15份;鸡血藤15-30份;苏木10-25份;川芎10-35份;海桐皮10-40份;牛膝10-25份;芙蓉叶15-40份;羌活10-15份;防风10-35份;独活10-25份;自然铜10-25份;制麸皮10-15份;麻黄10-35份;白细辛10-25份;血竭10-35份;骨碎补10-40份;当归15-40份和三七15-45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还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乳香5-20份和没药5-20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还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乳香10-15份和没药10-15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12份;大黄25份;木香22份;木通12份;白芷18份;延胡索18份;红花12份;鸡血藤22份;苏木22份;川芎21份;海桐皮25份;牛膝18份;芙蓉叶25份;羌活12份;防风22份;独活18份;自然铜18份;制麸皮12份;麻黄22份;白细辛22份;血竭21份;骨碎补24份;当归25份、三七30份、乳香12份和没药12份。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物的剂型为散剂。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各个组分混匀粉碎后,过筛制成散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黄柏、大黄解毒疗疮、逐瘀通经;当归、红花、川芎、血竭、三七、乳香和没药补血和血、活血散瘀;木香、延胡索行气止痛;海桐皮、羌活、防风、白芷、独活祛除一身之外风,祛湿解表,排脓生肌止痛;自然铜散淤接骨止痛;骨碎补接骨续筋;鸡血藤、牛膝舒筋通络、活血舒筋、逐瘀通经;白细辛温通经络;木通、苏木活血祛瘀,消肿定痛;芙蓉叶清肺凉血,消肿排脓;制麸皮治疗软组织损伤;麻黄利水消肿;将本发明的组合物制成散剂外用,延长其药效作用时间,从而持久祛除患处外风寒湿,并对患者产生消肿止痛促进软组织恢复的作用;从而本发明具有活血、祛风、消肿止痛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释。

一、药物组成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5份-20份;大黄5份-50份;木香5-30份;木通5-20份;白芷5-30份;延胡索5-30份;红花5-20份;鸡血藤5-40份;苏木5-30份;川芎5-40份;海桐皮5-50份;牛膝5-30份;芙蓉叶5-50份;羌活5-20份;防风5-40份;独活5-30份;自然铜5-30份;制麸皮5-20份;麻黄5-40份;白细辛5-30份;血竭5-40份;骨碎补5-45份;当归5-50份和三七5-50份。

所述的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还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乳香5-20份和没药5-20份。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优化组成如下:

所述的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10份-15份;大黄15份-40份;木香15-25份;木通10-15份;白芷10-25份;延胡索10-25份;红花10-15份;鸡血藤15-30份;苏木10-25份;川芎10-35份;海桐皮10-40份;牛膝10-25份;芙蓉叶15-40份;羌活10-15份;防风10-35份;独活10-25份;自然铜10-25份;制麸皮10-15份;麻黄10-35份;白细辛10-25份;血竭10-35份;骨碎补10-40份;当归15-40份和三七15-45份。

所述的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还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乳香10-15份和没药10-15份。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12份;大黄25份;木香22份;木通12份;白芷18份;延胡索18份;红花12份;鸡血藤22份;苏木22份;川芎21份;海桐皮25份;牛膝18份;芙蓉叶25份;羌活12份;防风22份;独活18份;自然铜18份;制麸皮12份;麻黄22份;白细辛22份;血竭21份;骨碎补24份;当归25份、三七30份、乳香12份和没药12份。

二、使用方法

将所述组合物制成散剂使用。

或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制成散剂使用。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各个组分混匀粉碎后,过筛制成散剂。

本申请与本申请人同日申请的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的外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三、功能主治

适用于具有血瘀血流阻滞等症状的患者使用。

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5份;大黄5份;木香5份;木通5份;白芷5份;延胡索5份;红花5份;鸡血藤5份;苏木5份;川芎5份;海桐皮5份;牛膝5份;芙蓉叶5份;羌活5份;防风5份;独活5份;自然铜5份;制麸皮5份;麻黄5份;白细辛5份;血竭5份;骨碎补5份;当归5份;三七5份;乳香5份和没药5份。

将所述组合物制成散剂使用。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20份;大黄50份;木香30份;木通20份;白芷30份;延胡索30份;红花20份;鸡血藤40份;苏木30份;川芎40份;海桐皮50份;牛膝30份;芙蓉叶50份;羌活20份;防风40份;独活30份;自然铜30份;制麸皮20份;麻黄40份;白细辛30份;血竭40份;骨碎补45份;当归50份;三七50份;乳香20份和没药20份。

将所述组合物制成散剂使用。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15份;大黄35份;木香25份;木通15份;白芷10份;延胡索20份;红花15份;鸡血藤25份;苏木20份;川芎25份;海桐皮35份;牛膝25份;芙蓉叶35份;羌活12份;防风25份;独活18份;自然铜18份;制麸皮15份;麻黄35份;白细辛25份;血竭30份;骨碎补35份;当归35份;三七35份;乳香15份和没药15份。

将所述组合物制成散剂使用。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10份;大黄15份;木香15份;木通10份;白芷10份;延胡索10份;红花10份;鸡血藤15份;苏木10份;川芎10份;海桐皮10份;牛膝10份;芙蓉叶15份;羌活10份;防风10份;独活10份;自然铜10份;制麸皮10份;麻黄10份;白细辛10份;血竭10份;骨碎补10份;当归15份;三七15份;乳香10份和没药10份。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各个组分混匀粉碎后,过筛制成散剂。

实施例5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15份;大黄40份;木香25份;木通15份;白芷25份;延胡索25份;红花15份;鸡血藤30份;苏木25份;川芎35份;海桐皮40份;牛膝25份;芙蓉叶40份;羌活15份;防风35份;独活25份;自然铜25份;制麸皮15份;麻黄35份;白细辛25份;血竭35份;骨碎补40份;当归40份;三七45份;乳香15份和没药15份。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各个组分混匀粉碎后,过筛制成散剂。

实施例6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12份;大黄30份;木香20份;木通12份;白芷22份;延胡索22份;红花12份;鸡血藤22份;苏木18份;川芎22份;海桐皮25份;牛膝18份;芙蓉叶27份;羌活12份;防风22份;独活18份;自然铜18份;制麸皮12份;麻黄22份;白细辛18份;血竭22份;骨碎补25份;当归27份;三七32份;乳香12份和没药12份。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各个组分混匀粉碎后,过筛制成散剂。

实施例7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12份;大黄25份;木香22份;木通12份;白芷18份;延胡索18份;红花12份;鸡血藤22份;苏木22份;川芎21份;海桐皮25份;牛膝18份;芙蓉叶25份;羌活12份;防风22份;独活18份;自然铜18份;制麸皮12份;麻黄22份;白细辛22份;血竭21份;骨碎补24份;当归25份、三七30份、乳香12份和没药12份。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各个组分混匀粉碎后,过筛制成散剂。

实施例8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5份;大黄5份;木香5份;木通8份;白芷8份;延胡索9份;红花10份;鸡血藤15份;苏木10份;川芎20份;海桐皮12份;牛膝12份;芙蓉叶15份;羌活10份;防风12份;独活10份;自然铜15份;制麸皮15份;麻黄15份;白细辛10份;血竭15份;骨碎补15份;当归10份和三七10份。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各个组分混匀粉碎后,过筛制成散剂。

实施例9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6;大黄6份;木香7份;木通7份;白芷8份;延胡索7份;红花8份;鸡血藤7份;苏木8份;川芎10份;海桐皮12份;牛膝15份;芙蓉叶20份;羌活12份;防风20份;独活18份;自然铜18份;制麸皮18份;麻黄20份;白细辛15份;血竭20份;骨碎补15份;当归15份和三七20份。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各个组分混匀粉碎后,过筛制成散剂。

实施例10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7份;大黄15份;木香14份;木通14份;白芷14份;延胡索8份;红花11份;鸡血藤8份;苏木9份;川芎11份;海桐皮12份;牛膝10份;芙蓉叶10份;羌活12份;防风12份;独活12份;自然铜10份;制麸皮12份;麻黄14份;白细辛18份;血竭8份;骨碎补12份;当归10份和三七7份。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各个组分混匀粉碎后,过筛制成散剂。

实施例11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11份;大黄12份;木香15份;木通12份;白芷10份;延胡索11份;红花13份;鸡血藤20份;苏木20份;川芎25份;海桐皮15份;牛膝20份;芙蓉叶25份;羌活12份;防风16份;独活18份;自然铜16份;制麸皮13份;麻黄10份;白细辛21份;血竭13份;骨碎补20份;当归18份和三七20份。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各个组分混匀粉碎后,过筛制成散剂。

实施例12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17份;大黄32份;木香28份;木通16份;白芷24份;延胡索24份;红花24份;鸡血藤35份;苏木28份;川芎34份;海桐皮42份;牛膝28份;芙蓉叶40份;羌活16份;防风35份;独活28份;自然25份;制麸皮19份;麻黄30份;白细辛24份;血竭21份;骨碎补36份;当归40份和三七34份。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各个组分混匀粉碎后,过筛制成散剂。

实施例13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8份;大黄9份;木香11份;木通13份;白芷15份;延胡索15份;红花16份;鸡血藤25份;苏木18份;川芎25份;海桐皮35份;牛膝25份;芙蓉叶35份;羌活18份;防风36份;独活27份;自然铜27份;制麸皮18份;麻黄29份;白细辛26份;血竭34份;骨碎补38份;当归30份和三七30份。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各个组分混匀粉碎后,过筛制成散剂。

实施例14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16份;大黄35份;木香26份;木通17份;白芷24份;延胡索21份;红花16份;鸡血藤32份;苏木24份;川芎36份;海桐皮45份;牛膝28份;芙蓉叶45份;羌活18份;防风38份;独活26份;自然铜26份;制麸皮17份;麻黄37份;白细辛26份;血竭34份;骨碎补40份;当归40份和三七42份。

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祛风消肿的外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各个组分混匀粉碎后,过筛制成散剂。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