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学领域,尤其是用于皮肤伤口包扎的医疗产品。
背景技术:
皮肤伤口的愈合,属于人体组织的修复,医学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见《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123页,“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局部炎症反应阶段,在创伤后立即发生,常可持续3-5天。细胞增殖分化和肉芽组织生成阶段。组织塑形阶段。”。
目前,皮肤伤口的处置和护理,大致经过两个步骤。
第一步:清创缝合。见《实用护理技术》(撰文:陈颖)陈秀荣、曹文媚主编,150页,“按无菌操作原则清洁伤口,敷药或用棉垫/纱布覆盖伤口”。见《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129页,“浅表小伤口的处理:……可用一条小的蝶形胶布固定创缘使皮肤完全对合,……10日左右去除胶布。仅有皮肤裂口,消毒后无菌包扎即可”。在清创缝合这个步骤,主要目的是清洁伤口,采取包括缝合的手段,使得“创缘使皮肤完全对合”,然后进行无菌包扎。这里的包扎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用胶布粘贴固定。包扎能够达到包括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的目的。
第二步:定期换药。见《实用护理技术》(撰文:魏力)陈秀荣、曹文媚主编158页,“换药时动作要轻,揭除敷料的方向要与伤口方向平行,以减轻疼痛,注意保护新鲜的肉芽组织。若内层敷料粘贴在伤口上,应该使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再揭除”。在定期换药这个步骤,主要目的是揭除旧的包扎和敷料,换上新的包扎和敷料。
实际生活经验中,皮肤划伤出血后,血液中的血小板发挥止血作用,伤口止血,伤口的血止住以后,伤口就会结痂,伤口结痂有利于伤口的保护和愈合。
现有的医疗技术普遍采用清创缝合、定期换药的手段处置和护理皮肤伤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现有的清创缝合、定期换药技术,把湿的敷料直接覆盖在伤口上,有几个主要的弊端:第一是内层敷料容易干结在伤口上,实际操作中,须使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再揭除。第二是换药后,新换的湿的敷料紧贴伤口,不利于伤口结痂。第三是伤口包扎严实,伤口通风透气条件差,伤口容易局部化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清创缝合、定期换药技术把湿的敷料直接覆盖在伤口上,容易导致内层敷料容易干结在伤口上;湿的敷料紧贴伤口不利于伤口结痂;伤口通风透气条件差容易导致局部化脓的诸多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皮肤伤口包扎的架空保护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思路是:把敷料和包扎皮肤伤口的材料架空,使得皮肤伤口既能得到包扎保护,又干燥透气容易结痂。这样一来,上述所有技术问题都能解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皮肤伤口包扎的架空保护壳,包括架空保护壳的壳体、架空保护壳的环形底托和遍布架空保护壳壳体的通风孔。
穹顶形状的硬质薄壳构成架空保护壳的壳体,架空保护壳的壳体凸起面称为外面,凹陷面称为内面,遍布架空保护壳壳体的通风孔贯通架空保护壳的壳体内外两面,孔的数量大于等于2个。
平铺的薄片状边条结构构成架空保护壳的环形底托,架空保护壳的环形底托连接架空保护壳的壳体边缘,并且平托支撑架空保护壳的壳体。这里,要附带说明一下“平铺的薄片状边条”,平铺是指广义的铺展,并非总是铺成一个平面,用于腹、背的大面积区域,架空保护壳的环形底托基本呈现平面,而用于四肢、指的区域,底托基本呈现曲面。
通常,架空保护壳的环形底托固定连接在架空保护壳的壳体边缘,成为一体结构。
或者,为了便于更换不同性能的架空保护壳的环形底托,架空保护壳的环形底托和架空保护壳的壳体边缘,成为分体结构,二者的连接方式包括:借助定位销或者定位沟槽定位的叠放连接。
架空保护壳的环形底托形状包括完整的环状或者开口的环状。
架空保护壳的环形底托形状包括圆环形或者多边环形。
或者,架空保护壳的环形底托镂空。
为了便于固定,架空保护壳的环形底托包括用来固定的开孔。
为了加强通风效果,或者采用气体吹送方式给药,还包括送风罩。
送风罩的结构包括送风罩本体、送风罩出风口和送风罩进气接口,其中的送风罩本体是两头开口的空腔,送风罩本体的形状包括锥形圆筒状,其中一个开口与架空保护壳的壳体外面相吻合构成送风罩出风口,另一个开口构成送风罩进气接口。
为了便于固定,送风罩出风口边缘带有用来固定送风罩的耳。
为了加强连接处的密封性,送风罩出风口带有密封软垫,借助密封软垫与架空保护壳的壳体外面相吻合。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采用包括缝合、蝶形胶布粘贴的处置,使得创缘皮肤完全对合,并且伤口止血之后,用本发明的架空保护壳扣在伤口之上,伤口完全罩在壳内,再用包括绷带、三角巾的包扎材料,连同架空保护壳一起包扎起来,形成架空保护壳完全罩住伤口的状态。这样一来,伤口被保护壳架空,内层敷料不会干结在伤口上;伤口被保护壳架空,有利于伤口结痂;伤口被保护壳架空,通风透气,减少局部化脓。
送风罩的设置,目的是增强通风效果,并且利用送风罩向伤口给药,具有灭菌效果的气体或者气雾剂,能够很方便地通过送风罩出风口送到伤口,治疗伤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本发明能够防止内层敷料干结在伤口上,它是把敷料和包扎皮肤伤口的材料架空,内层敷料与伤口不接触,内层敷料不会干结在伤口上;相比之下,现有技术湿的敷料直接覆盖在伤口上,内层敷料容易干结在伤口上,实际操作中,须使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再揭除。二、本发明能够保持伤口干燥并且易结痂,它是把敷料和包扎皮肤伤口的材料架空,伤口上方形成通风透气的空间,使得伤口干燥并且易结痂;相比之下,现有技术的湿的敷料紧贴伤口,不利于伤口结痂。三、本发明有利于防止伤口局部化脓感染,它是把敷料和包扎皮肤伤口的材料架空,伤口上方形成通风透气的空间,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伤口周围通风透气,干燥环境有利于抑菌,有利于防止伤口局部化脓感染;相比之下,现有技术把伤口包扎严实,伤口通风透气条件差,潮湿环境不利于抑菌,伤口容易局部化脓感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用于皮肤伤口包扎的架空保护壳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皮肤伤口包扎的架空保护壳的送风罩本体示意图。
图3是用于皮肤伤口包扎的架空保护壳与送风罩本体吻合以后的效果图。
图4是用来固定架空保护壳的开孔示意图。
图5是用来固定送风罩的耳示意图。
图中:1.架空保护壳的环形底托,2.架空保护壳的壳体,3.遍布架空保护壳壳体的通风孔,4.送风罩本体,5.送风罩出风口,6.送风罩进气接口,7.用来固定架空保护壳的开孔,8.用来固定送风罩的耳。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塑料壳制成的架空保护壳的壳体边缘内直径70mm,遍布30个直径3mm的通透圆孔,架空保护壳的环形底托环形平面状,底托内径70mm,底托外径100mm,穹顶形状的壳体最高点距离底托所在平面30mm。适合腹部、胸部和背部的皮肤,使用时,将架空保护壳完全罩住皮肤伤口,再用绷带把架空保护壳绑在患者身体上。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中,送风罩本体用3mm厚的塑料圆筒制成,圆筒锥形结构,送风罩出风口外径40mm,外径7mm高30mm的直管段构成送风罩进气接口,便于连接乳胶管。使用时,用乳胶管连接气泵,一天中通气两次,每次10分钟,增强通风效果。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三中,送风罩出风口外径40mm,吻合在架空保护壳的壳体边缘内直径70mm的壳体外面,将架空保护壳完全罩住皮肤伤口,再用绷带把架空保护壳连同送风罩本体绑在患者身体上。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四中,硬橡胶制成的架空保护壳的壳体,壳体边缘椭圆形,椭圆形长的内直径70mm,2个直径6mm的通透圆孔,架空保护壳的环形底托硬橡胶制成,椭圆形平面状,底托椭圆形长的内直径70mm,底托椭圆形长的外径100mm,穹顶形状的壳体最高点距离底托所在平面30mm,底托椭圆形长的方向,两头开有长形孔,2根系带分别穿过长形孔。硬橡胶刚性较小,能够小幅度弯曲,适合略有弧度的皮肤,使用时,将架空保护壳完全罩住皮肤伤口,再用2根穿过长形孔的系带把架空保护壳绑在患者身上。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五中,铝制成的送风罩本体,送风罩出风口外径60mm,出风口边缘对称分布有2个耳,每个耳开有两个5mm圆形孔,2根系带分别穿过每个耳的两个圆形孔。使用时,将架空保护壳完全罩住皮肤伤口,再用系带把送风罩本体连同架空保护壳绑在患者身体上。